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采用多联化疗治疗81例成人白血病均为50岁以下。初治或只接受过短于2周的长春新碱及强地松治疗,治疗后94%获完全缓解(CR),其中53±9%持续缓解(CCR)3年,具体方法如下。1.诱导缓解阶段:柔红霉素50mg/M~2静注第1~3天;VCR 2 mg,Ⅳ,第1,8,15,22天;Pred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与三氧化二砷(As2O3 )联合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As2O3 联合ATRA治疗初治APL患者16 例,As2O3 0.1%注射液10 ml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 ml静脉点滴,持续4~5 h,1 次/d;ATRA 25 mg·m-2·d-1,分3 次口服,观察CR率、获得CR所需时间、不良反应。结果:15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CR),CR率93.8%,获得缓解时间(27.3±3.6) d,没有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As2O3 联合ATRA治疗初发APL患者疗效好,能缩短CR的时间,长期CR时间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在化疗基础上利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2 (IL 2 )治疗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择 1994~ 2 0 0 1年收住的老年人AML 41例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 2 1例在联合化疗基础上加用IL 2治疗 ,对照组 2 0例单用联合化疗 ,随访观察疗效。  结果 患者对IL 2耐受性良好 ,观察组完全缓解 (CR)率、达CR所需时间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38 1%vs 35 0 % ,( 5 3 2± 2 1 3)dvs ( 5 5 8± 2 3 1)d ,P >0 0 5 ]。但缓解期和生存期长短优于对照组 [( 9 8± 4 8)月vs ( 5 3± 2 3)月 ,P <0 0 5 ;( 9 3± 2 8)月vs ( 6 1± 2 5 )月 ,P <0 0 0 1]。  结论 对老年人AML在化疗的基础上给予IL 2治疗是延长缓解期和生存期的一种有效而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小剂量激素治疗和类风湿性关节炎(RA)病人骨质疏松的关系,作者对小剂量激素治疗的 RA 病人和未用激素病人以及健康人骨矿盐含量(BMC)和有关指标进行比较。病人和方法①小剂量激素(强的松龙<10mg/d)治疗组:女44例,其中绝经期前11例,绝经后33例;男27例。激素疗程和剂量分别为:男性5.2±4.7  相似文献   

5.
刘蕴华  刘亮 《山东医药》2006,46(32):26-27
对16例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予全反式维甲酸(ATRA)25 m g/(m2.d),分2~3次口服,二氧化二砷(A s2O3)0.16 m g/(kg.d)静滴。根据外周血白细胞数量、不良反应等调整用量。结果15例完全缓解(CR),1例死亡,取得CR所需时间为(23.7±4.6)d。2例出现不良反应均经对症治疗好转,无1例停药。提示ATRA联合A s2O3治疗APL疗效好,不良反应少,达CR时间短。  相似文献   

6.
自1988年1月以来,我们试用小剂量三尖杉酯碱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双重分化诱导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4例。现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4例均为住院病人。男女各7例。平均年龄42岁(28~67岁)。诊断标准按照1982年 FAB 协作组标准,其中难治性贫血(RA)6例,原始粒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RAEB)5例,转化中的原始粒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RAEB—T)3例。方法三尖杉酯碱1mg 加入10%葡萄糖250ml 静咏滴注,每日一次,10天1疗程,休息5~7天进行下一疗程。全反式维甲酸每日60mg,分三次口服,达到完全缓解后停药。每个疗程结束后复查血象和骨髓象,三个疗程无效者可更换其它方案。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全国会议制定的急性白血病及再障疗效评定标准,将 MDS 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进步、无效。结果 RA6例中获 CR2例、PR1例、进步1例,  相似文献   

7.
双氢青蒿素与咯萘啶伍用治疗抗性恶性疟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寻找更理想的治疗抗药性恶性疟的联合用药方案。 方法 双氢青蒿素、咯萘啶单用及伍用分别治疗24、25和32例恶性疟现症患者,分别于服药后第14、21及28天随访,以退热时间、原虫消失时间、复燃时间、复燃率、治愈率、配子体携带率、药物副作用发生率等为指标,以双氢青蒿素、咯萘啶标准疗法为对照,进行临床双盲试验,综合评估双氢青蒿素合并咯萘啶疗法。 结果 伍用组退热时间35.7±24.7h与咯萘啶单用组35.8±16.5h相似(P>0.05),显著快于双氢青蒿素单用组52.6±38.9h(P<0.01)。伍用组无性体原虫消失时间23.8±10.1h与双氢青蒿素单用组22.9±6.5h相似(P>0.05),显著快于咯萘啶单用组49.4±20.3h(P<0.01)。伍用组治后配子体出现率、持续时间及密度分别为20.0%、5.7d和4个/μl血,与双氢青蒿素单用组16.7%、3.5d和3个/μl血相似(P>0.05),明显好于咯萘啶单用组60.9%、11.5d和12个/μl血(P<0.01)。3种方案均无明显药物副反应。 结论 双氢青蒿素与咯萘啶伍用保持了两药的优点,克服了两药的不足,是目前治疗抗性恶性疟较为理想的药物组合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白介素-2(IL-2)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生存期的影响,采用联合化疗力。用小剂量IL-2治疗2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并于缓解后坚持在间歇期长期使用。观察时间为1991~1995年,随访4月~48月。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CR)率、总有效率及达CR平均时间与对照组相近,而复发率(35.3%)及生存期(21.29±10.21月)优于对照组(53.3%、11.55±7.56,P<0.01)。小剂量IL-2免疫疗法是消灭残留白血病细胞延长生存期的一种可行的有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
男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常有血清睾酮浓度降低。作者用十一烷睾酮(testosteroneundecanoate,TU)替代疗法观察7例血清睾酮明显低下男性 RA 患者的疗效。病人与方法男性 RA 患者7例,平均年龄57.85±9.1岁,平均病程2.5±O.9年,给予口服 TU 替代治疗,每次40mg,每日3次,同时加服非类固醇抗炎药(NSAID),疗程6个月。与病人组年龄相匹配的男性二期骨关节炎(OA)患者8例为对照组,单用 NSAID 治疗。结果与 OA 组对比,RA 患者总睾酮和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基础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去甲氧柔红霉素(IDA)在老年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初治患者治疗中的远期疗效。方法:应用IDA加阿糖胞苷(Arac)治疗老年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初治患者27例(治疗组),并与柔红霉素加Arac治疗方案(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66.7%和52.1%,部分缓解(PR)率分别为14.8%和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获得CR后维持CR时间为(46.44±31.54)个月,较对照组(22.40±14.95)个月明显延长(P<0.01),所有CR患者中治疗组与对照组3年无病存活率分别为61.1%和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年无病存活率分别为33.3%和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DA加Arac作为老年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初治患者的诱导缓解方案能明显延长患者的CR期,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时的疗效.方法15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6例.两组均给予输注门冬氨酸钾镁、肌苷、复方丹参、还原型谷胱甘肽等,口服螺内酯及双氢克脲噻片;白蛋白低于30g/L者,每周给予新鲜血浆2次,每次200ml.治疗组加用自拟中药汤剂,每次350ml,2次/d.两组均在治疗2个月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26%.治疗组腹水消退时间为(17.6±9.28)天,对照组为(28.5±11.6)天.治疗组白蛋白复常率为86.96%,对照组为67.14%.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PCⅢ为(197.6±81.3)μg/L,HA为(209.7±77.8)μg/L,对照组分别为(238.6±82.7)μg/L、(247.8±84.2)μg/L.两组疗效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100例UAP患者被分为溶栓组(68例),对照组(32例),对比观察其效果。结果溶栓组的总有效率(89.7%)、UAP完全控制时间(1.7±0.7天)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剂量尿激酶联合肝素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超声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动脉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及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进行观察。方法检测30例早期RA患者与30例健康对照者肱动脉、足背动脉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RA组肱动脉、足背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均处于正常范围,但与对照组相比,RA组足背动脉IMT[(0.40±0.06)mm]明显增厚(P<0.01);肱动脉、足背动脉的舒张早期反向血流峰值流速(PRV)[肱动脉(15.52±2.37)cm/s;足背动脉(16.15±3.24)cm/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肱动脉(10.87±2.16)cm/s;足背动脉(11.46±3.17)cm/s]和搏动指数(PI)(肱动脉5.95±1.89;足背动脉7.08±2.27)较对照组均明显减低(均为P<0.05)。(2)RA组肱动脉扩张系数(DC)(13.59±4.25)、血流介导的内径扩张百分比值(FMD)(14.52%±4.91%)较对照组减低,僵硬度(SD)(164.37±58.79)较对照组增高(均为P<0.05),而足背动脉的DC(12.17±3.64)和FMD(12.45%±3.24%)较对照组明显减低,SD(189.28±57.83)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均为P<0.01)。(3)Bland-Altman分析法显示重复测量肱动脉、足背动脉内皮功能参数差值与均值呈一致性的变化趋势。结论早期RA患者肢体动脉内皮功能受损,顺应性减低,僵硬度增加,高分辨率超声检查对于诊断RA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心区交感神经阻滞术(TEA)治疗重度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疗效.方法选取入院心衰患者82例,心功能(NYHA)分级Ⅲ级58例,Ⅳ级24例.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呼吸困难,59人(72.0%)显示体液淤积.其中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67例,缺血性心肌病15例.根据WHO的诊断标准定义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继往都患过心梗.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窦性心动过缓,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有出血倾向.平均年龄(52.3±16.4)岁.男性62人,女性20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TEA联合药物(T)组及单纯药物(D)组.TEA治疗方案从胸3-4或4-5棘突间隙穿刺至硬模外腔,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使感觉平面阻滞达到胸1-6或胸1-7节段.每天从早900-2300间隔2小时硬膜外注射0.5%利多卡因4ml,持续18~35(24.8±2.4)天.每周更换敷贴,并且硬膜外注射5mg地塞米松.药物治疗方案16人(19.51%)入院前口服地高辛、利尿剂、治疗前停用上述药物.两组治疗初始阶段均静脉应用西地兰、呋噻米、硝普钠等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治疗过程中视呼吸困难、体液淤积状况好转改为口服地高辛、安体舒通等维持至治疗结束.所有患者入院前均未口服β-受体阻滞剂.开始治疗时,两组患者均小剂量口服卡维地洛(3.125mg,bid po),逐渐调整至耐受量.治疗前、后作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心脏结构及左室收缩功能.结果T、D组疗程[(24.8±2.4)天对(25.9±4.2)天]、卡维地洛剂量[(34.9±15.2)mg对(36.7±12.4)mg]无差异(P>0.05).与D组比较,T组呼吸困难消退时间[(10.6±2.5)天对(13.8±3.6)天]、浮肿消退时间[(5.1±2.3)天对(7.4±4.2)天]、静脉应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时间[(12.2±4.6)天对(15.9±3.4)天]均缩短(P<0.05).治疗后T组收缩末左房内径[(38.9±5.9)mm对(43.9±6.2)mm]、舒张末左室内径[(64.2±10.4)mm对(70.4±12.2)mm]、收缩末右房横径[(36.2±7.3)mm对(40.8±6.5)mm]、舒张末右室横径[(36.6±6.9)mm对(41.8±8.5)mm]均缩小(P<0.05);左室重量指数降低[(173.4±34.8)g/m2对(225.1±45.5)g/m2,P<0.001];左室球形指数升高[(1.42±0.20)对(1.23±0.14),P<0.001],说明左室形态由球形向椭圆形转变(P<0.05).D组治疗后心脏结构指标无变化(P>0.05).治疗后两组左室心脏指数(CI)、射血分数(LVEF)均升高(P<0.05),T组分别为[(2.30±0.14)L·min-1·m 2对(1.73±0.25)L·min-1·m2],[(34.3±4.90)%对(21.0±3.3)%];D组分别为[(1.94±0.18)L·min-1·m-2对(1.78±0.21)L·min-1·m-2],[(28.1±3.6)%对(22.9±2.4)%].治疗后两组心率、NYHA心功分级均下降(P<0.05).T组治疗后CI、LVEF、NYHA改善的平均百分数较D组更显著(P<0.05),分别为27.7%对10.7%、69.7%对32.8%、28.1%对18.8%.结论TEA治疗重度心衰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AL L )患儿初治时和完全缓解 ( CR)后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及其功能 ,寻找更好的控制儿童白血病的方法。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在流式细胞仪上测定了 18例 B淋巴细胞系 AL L 儿童初治时、CR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 MNC) CD3、CD4、CD8以及 IL-2受体 ( CD2 5 )含量及其 T淋巴细胞内细胞因子 γ-干扰素 ( 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α)水平。结果 初治时患儿 CD4/ CD8为 ( 1.10± 0 .79) ,较健康儿童 [( 2 .74± 1.2 1) ]明显降低 ( P<0 .0 1) ;CD4、CD8产生细胞因子的能力 ( IFN-γ和 TNF-α水平 )均低于正常儿童 ( P<0 .0 5)。 CR后 ,CD4/ CD8为 ( 2 .54± 1.3 9) ,比初治时明显提高 ( P<0 .0 5) ,CD4、CD8产生细胞因子的能力增强 ,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各项数值仍低。初治患儿 CD4T淋巴细胞中 CD2 5 细胞数量为 ( 0 .76± 0 .56) ,明显低于 CR患儿 [( 2 0 .4± 5.1) ]和对照组 [( 16.3± 6.3 ) ] ,P均 <0 .0 1。结论 免疫损害在白血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与儿童白血病的预后关系密切 ;促进患儿免疫功能的恢复对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紫杉醇联合希罗达治疗晚期胃癌3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希罗达治疗31例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紫杉醇175 mg/m~2,静脉滴注3 h,第1天;希罗达1000 mg/m~2,po,2次/d,第1-14天,每21或28天为1个周期.每例患者治疗至少2个周期,2个周期化疗4 wk后评价疗效.结果:在可评价疗效的31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1例(3.2%),部分缓解(PR)15例(48.4%),稳定(SD)10例(32.3%),进展(PD)5例(16.1%),总有效率(CR PR)51.6%,95%可信区间为33%-70%;临床获益者(CR PR SD)共26例(83.9%),95%可信区间为66%-94%;平均肿瘤进展时间(TTP)为5.32±1.85 mo;平均生存期(MST)为11.40±1.68 mo.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骨髓抑制、腹泻、手足综合征及脱发.结论:紫杉醇联合希罗达治疗晚期胃癌疗效好,副作用小,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7.
小剂量奥美拉唑镁肠溶片对健康成人24小时胃内pH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奥美拉唑具有强大的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 ,常用剂量为 2 0mg。因此 ,探讨小剂量奥美拉唑镁肠溶片 (洛赛克MUPS ,1 0mg)对健康成人 2 4h胃内 pH变化的影响。 方法 利用Digitrap perMKⅢ动态 pH监测仪观察 1 2例健康志愿者 2 4h胃内pH变化节律 ,次日晨 8时口服奥美拉唑镁肠溶片 1 0mg ,并复查 2 4h胃内 pH。经过 1周清洗期后 ,其中 1 1例受试者再予以奥美拉唑镁肠溶片 1 0mg ,每日 1次 ,连续 6d ,并于第 6天复查 2 4h胃内pH。 结果 奥美拉唑镁肠溶片 1 0mg顿服后 ,2 4h胃内 pH中位值由 1 .0 0升高至 1 .2 0 ,2 4h胃内平均pH值、pH >3总时间百分比、pH >4总时间百分比及pH >5总时间百分比分别由 1 .56± 0 .34 ,(1 8.44± 7.55) % ,(1 2 .0 5± 6 .1 0 ) % ,(6 .89± 4 .40 ) %升高至 2 .1 8± 0 .65(P <0 .0 1 ) ,(34 .40± 1 2 .73) % (P <0 .0 1 ) ,(2 3 .58± 1 0 .59) % (P <0 .0 1 )及 (1 3 .58± 8.36) % (P <0 .0 5)。奥美拉唑镁肠溶片 1 0mg ,每日 1次 ,连续 6d后 ,2 4h胃内 pH中位值升高至 3 .2 0 ,2 4h胃内平均 pH值、pH >3总时间百分比、pH >4总时间百分比及 pH >5总时间百分比分别升高至 4 .30± 1 .61 ,(59.2 1± 2 1 .37) % ,(48.1 3± 2 3 .2 4 ) %及 (36 .85± 2 2 .62 ) % ,均显  相似文献   

18.
胺碘酮对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口服小剂量胺碘酮(AD)对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甲状腺功能的作用和影响.方法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住院患者56例,均给予负荷量AD(600mg/d),6d后渐减至维持剂量(50~100mg/d);放射免疫法测定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服用AD第6天即可见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与用药前相比较,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和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1个月时下降幅度最大,分别由(1.7±0.7)nmol/L、(3.1±1.1)pmol/L下降为(1.4±0.6)nmol/L、(2.3±1.6)pmol/L,下降了17.2%和27.6%(均为P<0.01);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激素(FT4)3个月时上升达峰值,由(2.1±1.6)mU/L和(16.2±4.0)pmol/L升为(4.4±4.7)mU/L及(20.7±4.8)pmol/L,分别为118.8%和15.2%(均为P<0.01),总甲状腺素(TT4)于6个月达峰,由(126.3±20.5)nmol/L升为(154.1±32.6)nmol/L(22.0%,P<0.01).监测1年,仅有12例出现TSH异常上升,6例TSH>15.0mU/L者给予左旋甲状腺片后,有4例逐渐恢复正常.结论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特别是安装心脏起搏器的老年患者服用AD第6天即可检测到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1~6个月变化最显著,但大多数变化是在正常值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白血病(AL)的临床特点,以利于有效治疗。方法:回顾分析50例60岁以上的老年AL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分布、基础疾病、主要症状、临床特征、骨髓(BM)象、染色体、免疫分型、化疗的完全缓解(CR)率、BM抑制程度、病程及病死率。并与同期住院的66例中青年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老年AL发病率占同期成人AL的27%(50/185)。AML的CR率35.7%(15/42),ALL的CR率33%(2/6)。其基础疾病的发病率86%、MDS转化为AML占20%、病程(35.5±16.5)d、BM抑制时间(18.5±6.5)d、病死率20%、染色体核型为-5、-7、+8、+21,以上均高于同期的中青年组(均为P<0.01)。结论:老年AL患者并存基础疾病和染色体核型异常是其病死率高的主要原因,目前尚无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老年AL的满意策略,呼吁重视此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中西医综合个体化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每位病人的具体情况,用介入治疗、抗癌中药等"攻邪",用中医药辨证施治汤剂、药膳等"扶正".结果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恶化(DP)分别为7.50%、35.00%、40.00%和17.50%,生存时间为20.83±16.42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3.75%、31.82%和22.22%.结论中西医综合个体化治疗晚期肝癌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显著延长病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