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生物标志物是机体与环境因子(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相互作用所引起的任何可测定的改变,包括环境因子在体内的变化,以及机体在整体、器官、细胞、亚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具有明确的生物学意义的各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已成为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中发展最快的领域。在药物的使用过程中,机体受药物或其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或过敏反应而引发肝损伤。传统的肝损伤诊断指标主要依靠血清肝功能检测(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等),但这些传统指标在特异性和敏感性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几年,对肝损伤相关的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如微小RNA-122、α-谷胱甘肽-S转移酶、对氧磷酶、嘌呤核苷磷酸化酶、苹果酸脱氢酶、T-激肽原等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对近期国内外较新的药源性肝损伤的血清生物标志物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3.
目前认为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自然免疫和低度炎症性疾病。炎症标志物,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脂联素、抵抗素、瘦素等,作为炎症过程的重要调节因子,在胰岛素抵抗(IR)的形成和胰岛B细胞损伤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与T2DM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主要原因.目前,尿白蛋白水平变化被认为是DN发生与进展的标志.然而,一些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水平在正常范围内时,已经有了晚期肾脏病理上的改变,这表明尿白蛋白不是早期检测DN理想的标志物.因此,探寻早期诊断DN新的生物学标志物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目前已经探索出一些DN相关的生物学标志物,包括肾损伤标志物(如肾损伤分子-1)、炎症标志物(如肿瘤坏死因子-α)和氧化应激标志物(如8-羟基脱氧鸟苷)等,这些标志物的发现对于DN的早期诊断和监测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生物标志物在脓毒症的早期诊断、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病原学检查是脓毒症病因诊断的金标准,但多数情况下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得到结果,且有时阳性率不高,难以早期和准确地进行诊断。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等经典生物标志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对脓毒症的鉴别诊断和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这些经典的生物标志物,在非感染疾病中同样可以升高,从而影响诊断和治疗。本文对近年研究发现的一些新型生物标志物,如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Presepsin(sCD14-T)、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等,在脓毒症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进行归纳总结,寻找其在脓毒症诊治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以成纤维细胞灶进行性积聚和肺泡结构破坏为特点的慢性间质性肺炎。由于发病和进展机制未完全阐明,目前缺乏有效的早期筛查和治愈方法,患者总体预后差,中位生存期仅2~4年。近年,多篇研究证实数十种参与IPF发展过程的分子可作为潜在生物标志物。这些生物标志物可以在IPF的早期诊断(如SP-D、MMP-7、骨桥蛋白)、判断预后(如端粒酶长度、KL-6、mtDNA、HSP-70、LOXL2、CXCL13、miRNA、ICAM-1、CCL18)、指导治疗(如 TOLLIP rs3750920 基因型、SAMS评分、SP-D)、提供新的治疗靶点(如TERT、TERC、RTEC、PARN)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许娜娜  李守霞 《中国医药导报》2014,11(30):162-164,168
脓毒症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近年来逐渐提出了许多脓毒症生物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细胞因子和血凝系统标志物等,这些脓毒症标志物可有效地排除脓毒症,但任何一种标志物都不能单独特异性诊断脓毒症。因此结合多种生物标志物检测结果来诊断脓毒症可以提高诊断效率。除此之外,一些生物标志物还可以用来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本文对与脓毒症的诊断和预后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发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肺癌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一大原因。肿瘤免疫治疗可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对抗肿瘤。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的应用开始改变驱动基因阴性晚期肺癌患者主要以化疗为一线治疗手段的现状,但仅少部分患者可从中受益。大部分患者会产生ICI原发性或获得性耐药,因此寻找能够预测ICI治疗有效的生物标志物对筛选患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肺癌外周血生物标志物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s,ICU)患者的常见疾病,死亡率高。目前,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idney Disease: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发布的最新AKI临床实践指南仍以血肌酐值及尿量作为AKI的诊断标准,对AKI的早期发现存在一定局限性。近年来,一些AKI生物标志物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验证,如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白介素-18、肾损伤分子-1、L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和组织抑制金属蛋白酶-2、MicroRNA(miRNA)等,但因ICU中AKI患者存在更复杂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学改变,这些生物标志物在ICU中并没有得到广泛使用,本文就AKI的新型生物标志物在ICU患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血管壁炎症性疾病,导致血管损伤或斑块的形成,其特征是炎性细胞浸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目前有很多研究证实,冠心病与炎性因子和免疫有关,而与炎症和免疫有关的因子很多。目前有一些新的生物指标如:组织蛋白酶K、脂蛋白相关磷脂酶 A2、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肽素等。这些因子对冠心病的预后和危险分层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肝细胞癌是目前世界上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临床主要是利用甲胎蛋白(AFP)和影像学检查来进行肝癌的早期诊断。但是甲胎蚤白的辅助诊断具有较高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近年来,多种新的肝癌标志物被相继发现,如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脱-1-羧基凝血酶原(DCP)、磷脂酰基醇蚤白聚糖-3(GPC-3)、1-谷氨酰转移酶(γ—GGT)、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Ⅱ、热休克蛋白等。这些新的标志物,成为肝癌研究的热点,并有希望改变肝癌,络床早期诊断和疗效监测的现状。  相似文献   

12.
恶性胸液中诊断性生化标志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陈先 《医学文选》2006,25(3):535-537
恶性胸腔积液的代表为癌性胸腔积液,其最终确诊为癌性胸腔积液仍需靠胸水中查到癌细胞,以及胸膜病理检查,但胸液中癌细胞检测的阳性率不高。胸液中某些生化标志物如胸液中瑞粒酶、核仁组成区嗜银染色(Ag-NoR)、细胞角蛋白19(CYFRA21-1)、DNA含量分析,肿瘤标志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尿激酶受体、可溶性细胞调亡因子(APO-1/FAS)、细胞癌基因检测,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等的检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直接或间接反映癌肿存在。为此。对这些标志物作一综述,以探讨其对恶性胸液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玉敏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2):1140-1141
心肌损伤时的血中生化标志物检测异常,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重要诊断指标之一。随着科学研究的进展,临床实践中已陆续发现多种反映心肌损伤的标志物,包括反映心肌缺血损伤的标志物:如缺血修饰蛋白,髓过氧化物酶,CD40配体等;心肌缺血坏死的标志物:如肌红蛋白,脂肪酸结合蛋白;心肌组织损伤的确定性标志物:如肌钙蛋白等。现在心肌损伤的血液生化标志物已从最早的以酶活性为主的检测发展到目前以蛋白质质量为主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酶组织化学─乳酸脱氢酶固定探讨何原惠,黄玉芳,丁金芳(南京中医学院病理教研室)乳酸脱氢酶(LDH)几乎分布于所有生物细胞,在多种细胞代谢中起关键作用.我们在研究某些中医中药时,常根据该酶的变化以了解致病因子对机体细胞的损伤程度和中医中药对细胞的保护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黄磷在工业中被广泛使用,是一种高毒类无机物。为更有效地加强对接触黄磷作业工人的健康监护,对黄磷中毒的发病机制及生物标志物进行探讨。方法:通过体检和放射、生物化学技术,测量人群血压、拍摄牙X片以及对血液相关指标进行实验室检查。主要检测指标为血压、牙X片、自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ET)、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无机磷(P)、血清无机钙(Ca)、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丙二醛(MDA)、血清一氧化氮(NO)以及血清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结果:接触组血浆中的白细胞、血红蛋白与对照组相比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接触组血浆中的血小板(PLT)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黄磷慢性中毒阴性组相比,黄磷慢性中毒阳性组除了血清SOD明显升高外,其他指标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在人群试验中血清SOD仅在黄磷中毒过程中明显升高,表明血清SOD可能代偿性预防黄磷作业工人的脂质过氧化损伤,并且提示血清SOD可能作为黄磷中毒早期健康效应的生物标志物,但有待于更深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6.
中药延缓皮肤老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肤老化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于遗传因素和不可抗力因素(如重力,机体内分泌及免疫功能随机体衰老的改变)引起的,称为固有性老化,或称自然老化;一种是由环境因素如紫外线、吸烟和接触化学物质等引起的外源性老化。日光中紫外线长期反复的照射是环境中影响皮肤老化的最重要因素,又称光老化。  相似文献   

17.
李海英  吴涛  乔宠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23,(11):1041-1044+1049
胎盘功能障碍可导致早期流产或子痫前期和宫内生长受限等胎盘源性疾病,特殊的病原体(如感染恶性疟原虫)侵袭胎盘后也会导致胎儿和(或)母体健康受损。胎盘合体滋养细胞的细胞外基质(ECM)从胎盘绒毛膜绒毛向外延伸到母体血液中,在分子水平上调节和维持滋养细胞侵袭子宫内膜行为。蛋白聚糖(PG)是ECM的主要成分之一,PG多元化的功能主要归功于附着在其核心蛋白复杂的糖胺聚糖链序列和硫酸化模式,以及核心蛋白独特的性质和动态表达。PG定量和定性变化可反映系统紊乱的严重程度和宿主系统的参与程度。本综述总结了PG在胎盘源性疾病中的表达与功能。PG可能是胎盘源性疾病中可靠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膀胱癌(bladder cancer,BC)是全球诊断率第十高的癌症,是男性第六常见的癌症和第九大癌症死因。尽管膀胱癌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但已经确定了一些因素与膀胱癌风险增加相关,如吸烟、化学物质暴露、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BC会导致疼痛、尿路感染、尿失禁和死亡等,对患者的健康情况及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治疗BC,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可以被用来监测或预测BC的存在、进展或治疗效果。近年来,研究表明,BC的发展与炎症、细胞焦亡、铁死亡等分子机制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也关注到这些分子机制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在BC中的应用。本综述将探讨这些新型生物标志物在BC诊断、治疗与预后中的价值,为进一步在膀胱癌治疗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靶向上述分子,以达到控制疾病、延长无病间期、抑制肿瘤复发和转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已居各种恶性肿瘤之首,并有持续上升的趋势。任何早期诊断措施都是降低肺癌死亡率的关键。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不断发展,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肿瘤的诊断、判断预后和评价疗效方面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目前认为血清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细胞角蛋白21-1片断(CY-FRA21-1)在肺癌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中有相对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单项肿瘤标志物检测仍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则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本文将就上述肿瘤标志物单项或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作用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0.
阿尔茨海默病(AD)又称老年痴呆症,是一种退行性神经疾病,以记忆障碍、失语、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研究显示,AD患者的脑损伤可能在确诊前10~20 a就已经出现,但目前缺乏简单易用的生物标志物,使AD的诊断和治疗受到严重制约。AD常用的检测标本是脑脊液(CSF),但是,通过腰椎穿刺采集CSF可造成侵入性损伤,大大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现有的AD流体生物标志物一定程度上能够显示患病的迹象,但无法准确预测疾病进展或评估临床治疗效果。一些新发现的体液分子,如Tau多肽、神经丝蛋白、自身抗体、miRNA、蛋白激酶等已表现出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对AD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本文主要对AD的蛋白类、核糖核酸类、无机小分子等生物标志物及新近发现的血液生物标志物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