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银杏叶黄酮的酶法强化提取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银杏叶总黄酮在植物细胞中以苷元和苷的形式存在,在低浓度的醇,水体系中苷元不易被提取。利用转苷酶和糖等糖基供体将极性低的黄酮苷元转为黄酮苷以提高总黄酮在醇水中的溶解率。利用Suhong 475转苷酶强化银杏叶总黄酮提取的研究结果表明,总黄酮的提取率比未加酶对照组增加了44%,温度55—60℃、pH6.0—6.5,反应时间10h的提取条件有利于总黄酮的提取。结果表明利用转苷反应可以在低乙醇浓度的乙醇溶液中达到较高的总黄酮提取率。  相似文献   

2.
银杏黄酮的酶法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王晖  刘佳佳 《中药材》2003,26(12):887-888
本文研究了银杏黄酮的酶法提取工艺,银杏叶原料经纤维素酶预处理后浸提,总黄酮得率显著提高,得率可达到2.01%,其酶解过程的最优参数为:料液中酶浓度为0.125g/L,酶与底物配比为1:1200,酶解温度45℃,自然pH值,酶解时间2h。  相似文献   

3.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超声提取条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BBD组合设计拟合试验条件。结果表明:B(乙醇浓度)、BC(乙醇浓度和超声时间)的交互作用对响应值的影响显著。采用超声功率500W,(35±5)℃条件下,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固比15.5:1;乙醇浓度63%;超声35min;静止萃取6min;超声提取2次。用NaNO2-Al(NO3)3-NaOH显色法测得的银杏黄酮得率为7.11mg/g,与预测值7.31mg/g的相对误差为2.35%。  相似文献   

4.
孙萍  马彦梅  廉宜君  刘红  李炳奇 《中草药》2009,40(Z1):165-167
目的 研究纤维素酶与果胶酶在沙枣黄酮提取中的应用。方法 提取采用正交设计法,以纤维素酶与果胶酶用量比、酶解温度、酶解pH及酶解时间为因素,每个因素3个水平进行正交设计,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酮。结果 当纤维素酶与果胶酶用量比为1∶4、酶解pH值为4.5、酶解温度为50 ℃、酶解时间为2 h时效果最好。结论 与普通的超声辅助提取相比,纤维素酶与果胶酶辅助提取法提取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鸡爪槭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鸡爪槭叶片为原料,对鸡爪槭叶片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16(45)正交试验法对影响鸡爪槭叶片黄酮提取的溶剂浓度、料液比、浸提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进行研究。结果:鸡爪槭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80%的乙醇,料液比1:25,浸提温度55℃,反应时间2h,pH值为13,浸提2次。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对其叶片粉末进行浸提,得到黄酮的得率为3.634%。结论:此鸡爪槭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明显优于一般鸡爪槭黄酮提取工艺,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银杏叶总黄酮提取工艺探讨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本文通过正交试验法优选出银杏叶总黄酮提取工艺条件,即采用12倍量的70%乙醇热回流提取。并通过试验确定工艺为70%乙醇回流提取二次,每次3h。此法黄酮提取率可达81.09%。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适时采收,合理开发利用银杏叶,了解连云港地区银杏叶中主要黄酮含量与摘收季节的关系.方法 通过常规的实验方法,水解提取银杏叶中的黄酮,利用HPLC法测定3种不同树龄的银杏叶在春秋两季中主要黄酮化合物含量,同时利用DPPH·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并加以比较.结果 发现不同树龄的银杏叶黄酮含量差异较大,不同生长季节含量存在着差异,春季含量高于秋季;银杏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与黄酮含量基本成正比关系.结论 春季采收银杏叶有利于黄酮化合物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8.
黄芩苷提取工艺中提取溶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黄芩中黄芩苷提取工艺的提取溶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类型提取溶剂和不同浓度溶剂对黄芩中黄芩苷产率的影响。结果用30%乙醇提取黄芩中黄芩苷产率较高。结论该研究可以为生产中制定合理的工序时间提供实验依据,对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桑黄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桑黄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选出桑黄黄酮最佳提取工艺。结果确定桑黄黄酮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温度80℃,提取8 h,料液比1∶20;乙醇质量分数70%。结论在此条件下黄酮的提取可达到(15.502 7±0.331 8)mg/g。  相似文献   

10.
沙苑子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优选沙苑子黄酮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碱水、碱醇和乙醇提取,考察提取溶媒对沙苑子总黄酮提取的影响;采用石油醚脱脂后乙醇提取和直接乙醇提取,比较脱脂对沙苑子总黄酮提取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设计法优选乙醇提取工艺.结果 以乙醇为溶媒,提取所得总黄酮含量最高;脱脂对提取有较大影响,脱脂后乙醇提取所得沙苑子总黄酮含量较高;乙醇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0%,料液比为1∶16,提取时间为1.5 h,沙苑子粒度为40目.结论 优选出的提取工艺具有操作简便,可行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26,他引:25  
综述了近年来对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测定方法、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开发利用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从银杏叶中提取聚戊烯醇同系物。方法 :以石油醚为提取溶剂 ,获得的石油醚浸膏中的聚戊烯乙酸酯经水解后转化为聚戊烯醇 ,再经柱色谱分离得到聚戊烯醇同系物。结果 :得到的产物与聚戊烯醇标准品对照 ,为聚戊烯醇 - 16到聚戊烯醇 - 2 0同系物 ,由 HPL C外标法测定其纯度为 76 %。结论 :该提取制备方法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13.
银杏叶微波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银杏叶中抗氧化活性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应用微波辅助提取法提取银杏叶抗氧化活性物质,以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值为活性跟踪指标,采用正交实验对浸提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微波辐射时间20min,乙醇体积分数70%,固液比1:20(g:ml),提取温度50℃。结论按此优化条件进行提取,平均IC50值为1.29μg/ml,银杏总黄酮得率可达到3.1%。  相似文献   

14.
第二类超临界流体萃取银杏叶有效成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0,自引:0,他引:60  
邓启焕  高勇 《中草药》1999,30(6):419-422
建立了一套超临界流体萃取小试、中试装置,实现了银杏叶有效成分的分离,并分别探讨了压力、流体比、温度、时间、原料粒度、CO2流量等因素对萃取得率和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总黄酮醇苷、萜类内酯的综合转移率为指标,确定银杏叶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方法,系统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3个因素对银杏叶提取工艺的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总黄酮醇苷、萜类内酯的含量,计算转移率。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采用8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第1次加5倍量(V/W)溶剂提取3 h,后2次分别加入3倍量(V/W)溶剂提取2 h。结论本工艺操作简单、合理、节能、高效,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6.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银杏叶片中银杏总黄酮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复方银杏叶片中银杏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用Symmetry-C18色谱柱(250mm×4.6 mm,5μm),以甲醇-0.4%磷酸溶液(52∶48)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360 nm,柱温35℃。结果该法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35%,RSD为1.17%(n=5)。结论该法操作简便,分离效果好,结果准确,专属性强,可作为复方银杏叶片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7.
银杏树24小时内叶中总黄酮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24h内银杏叶片中总黄酮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色谱柱为Waters Nova-pak C18柱,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水溶液(44:56);流速0.6ml/min;检测波长360nm;柱温30℃。结果:银杏叶中总黄酮在中午12时含量最高,14时至24时含量最低。结论:为根杏叶的合理采集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纤维素酶/果胶酶/半纤维素酶复合酶酶解提取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黄酮得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复合酶法提取银杏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用量0. 4%,酶解温度40℃,酶解时间120 min,p H 5. 5,纤维素酶/果胶酶/半纤维素酶的配比2∶3∶1时对银杏叶的细胞组织具有较强的破壁力;与不加酶相比,总黄酮提取率提高了36. 6%。结论:采用复合酶法,可以降低酶的使用量,提取条件温和,提高了总黄酮提取率。  相似文献   

19.
邳州银杏叶黄酮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银杏叶黄酮类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HPLC法(二级管阵列检测器DAD)分别测定了银杏叶中各黄酮的含量。结果与结论:银杏叶中槲皮素和山柰素的含量随树龄的增长而下降,含量的相对关系会发生变化,二、三年树龄叶以槲皮素为主,四年以上树龄叶山柰素所占比例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