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直肠癌柱状经腹会阴切除术(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APR)腹腔预留牵引经会阴盆底腹膜直接关闭重建盆底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7例低位直肠癌行柱状APR手术的患者盆底重建的临床疗效,观察患者会阴手术切口愈合、引流管留置时间、盆底疝等相关术后并发症.结果 27例患者中切口感染合并裂开2例,切口延迟愈合6例,盆底小肠疝1例,输尿管梗阻1例,引流管拔除时间平均(13.9±4.6)d.术后6个月复查MRI与术前相比较,盆底有所下降.结论 直肠癌柱状APR术后经会阴直接关闭盆底腹膜是重建盆底的有效方法,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2.
随着TME的广泛开展.直肠癌前切除术后患者的复发率显著降低:然而.进展期低位直肠癌行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APR)的术后复发率和生存率却没有得到明显改善。这可能是因为传统腹会阴直肠癌切除术过多分离直肠系膜和肛提肌之间的间隙.标本相应出现一个缩窄的“腰”.造成肿瘤周围组织切除不够充分。为了改善这种情况,Holm等对T3和T4期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了一种称为柱状APR的方法.即整块切除直肠肛管和尽可能多的肛提肌.切除的标本呈柱状:初步疗效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低位直肠癌采用柱状经腹会阴切除术(APR)的应用体会。方法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普通外科于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期间采用柱状APR治疗2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柱状APR组),并与同期行传统APR治疗的35例患者(传统APR组)进行对比,分析术中、术后和随访的各项指标。结果与传统APR组比较,柱状APR组的环周切缘阳性率及术中穿孔率明显降低[4.55%(1/22)比34.29%(12/35)和4.55%(1/22)比31.43%(1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30个月(平均21个月),柱状APR组无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患者,未见死亡病例;传统APR组出现盆底局部复发4例,远处转移3例,死亡2例。2组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及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柱状APR可以切除更多的肿瘤周围组织,降低环周切缘阳性率,减少术中肠穿孔的发生,降低局部复发。  相似文献   

4.
柱状经腹会阴直肠癌切除术及其改进(附10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报告柱状经腹会阴直肠癌切除术(cylindrical 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和使用人类脱细胞真皮基质(human acellular dermal matrix,HADM)进行盆底重建的初步应用结果。方法 北京朝阳医院普外科自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采用柱状经腹会阴直肠癌切除术治疗10例低位直肠癌。腹部操作中不将直肠系膜从肛提肌分离。会阴操作中采用俯卧折刀位,在进入盆腔之前环周解剖出肛提肌。切除尾骨和部分骶5,切开Waldeyer筋膜进入盆腔,从后向前切断两侧肛提肌。在会阴横肌的后方切断盆底肌纤维并将直肠和肛管完整切除,标本呈圆柱状。盆底缺损使用人脱细胞真皮基质重建。结果 所有病人无直肠穿孔,病理示环周切缘阴性,术后会阴伤口I期愈合。平均随访9个月,无会阴伤口感染、裂开、膨出和疝的发生。发生无症状血清肿1例和会阴疼痛2例。结论 柱状经腹会阴直肠癌切除术可以降低Miles手术环周切缘阳性率和肠穿孔率,HADM盆底重建可以降低手术难度。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经腹柱状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腹腔镜经腹柱状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普通外科于2010到2011年期间对6例距离肛缘3cm以内的T3~T4期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经腹柱状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术中在腹腔镜直视下经腹切除肛提肌,会阴部操作时未翻转患者的体位。其中3例患者应用人脱细胞真皮基质补片行盆底重建。结果全部操作均成功完成.无术中并发症、腹腔镜相关并发症及中转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86.7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01.7ml。所有标本均呈柱状.标本上的肛提肌均附着在直肠系膜上,环周切缘均为阴性。应用人脱细胞真皮基质补片重建盆底者未见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经腹切除肛提肌、不改变患者体位行人脱细胞真皮基质补片重建盆底是可行的。该术式极大地简化了柱状腹会阴联合切除这一巨创、繁杂的术式.并具有肿瘤学效果好和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低位直肠癌柱状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针刺干预治疗的临床价值,将72例行柱状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术后均常规补液,预防感染及对症治疗,并早期给予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术后给予针刺干预治疗,对照组术后不给予针刺干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出现时间、肛门通气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两组均无围术期死亡病例,治疗组在术后肠鸣音出现时间、肛门通气时间及腹胀、创口感染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患者术后第7天前白蛋白(PA)浓度、淋巴细胞总数(TLC)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低位直肠癌柱状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进行针刺干预治疗能促进患者肠蠕动功能的恢复,有利于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从而更好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其免疫功能,而且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低位直肠癌、肛管癌,特别是肿瘤的下缘距肛缘2~5cmT3、T4期患者,目前仍以经腹会阴切除(APR)手术为主,但术后局部复发率高,5年生存率低[1],且容易造成直肠穿孔等并发症。我们采用了Holm等[2]介绍的一种称为柱状经腹会阴切除术(C-APR)的方法,治疗了5例低位直肠癌,介绍  相似文献   

8.
直肠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我国直肠癌的特点之一是低位(距肛缘<7 cm),以腹膜返折下的癌肿多见,占直肠癌的70%~75%。低位直肠癌手术方式分为两类:一类是不保留肛门的手术,主要是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bdominoperineal nealresection,APR);另一类就是各种保肛术式。  相似文献   

9.
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术(ELAPE)是近年来提出的治疗低位进展期直肠癌的重要术式。由于ELAPE切除了更多的肿瘤周围组织.从而降低了环周切缘阳性率、肿瘤穿孔率和局部复发率,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但其形成的盆底巨大缺损增加了会阴伤口相关的并发症,因此,ELAPE术后盆底巨大缺损的修复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已报道的关闭盆底的技术主要有直接缝合和借助于自体或异体组织修复(大网膜或子宫填塞、肌皮瓣移植修复和生物补片修补等)。直接缝合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而对白体或异体组织修复技术而苦,每种方法均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缺点.公认的最佳修复技术目前尚不明确。一项对比生物补片和臀大肌皮瓣修复盆底的综述指出,两种技术的术后并发症相似,但生物补片修复技术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花费减少,故推荐采片j生物补片修复盆底。今后的发展方向可能是组合使用几种技术来提高盆底修复的成功率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卒,最佳的单一或组合技术尚需大样本的对照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10.
直肠癌柱状经腹会阴切除术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直肠癌柱状经腹会阴切除术(柱状APR)的应用体会.方法: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普外科2009年2月-2009年5月采用柱状APR治疗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Holm等描述的手术过程,按TME技术要求游离直肠系膜,向下游离到肛提肌的起点处停止,结肠造瘘,关闭腹部切口.翻转患者置于俯卧位,实施扩大的会阴部切除,沿外括约肌、耻骨直肠肌、肛提肌外表面游离到肛提肌的盆壁起始处,即腹部向下游离的终点下方,后方自尾骨骶骨连接处切开,进入骶前,然后由后至前,将肛提肌自起始处离断.结果:柱状APR切除更多远端直肠周围组织,所有患者无直肠穿孔,会阴刀口均一期愈合,1例患者出现会阴血清肿,1例患者出现盆底腹膜疝.结论:柱状APR可以切除更多的低位直肠癌瘤周组织,减少术中穿孔,降低环周切缘阳性率.  相似文献   

11.
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标准术式,但避免腹壁永久造口、改善生活质量一直是患者的渴望,也是对外科医师的巨大挑战。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的全直肠肛门重建就是应用各种重建手术重建肛门及内外括约肌功能,避免永久腹壁造口而产生的身体外形及排便功能方面的改变。笔者对此领域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随着TME及新辅助放化疗的应用,传统的直肠癌经腹会阴切除(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APR)患者生存率已经得到提高[1]。然而其局部复发率和肿瘤学效果仍不及直肠癌前切除术(anterior  相似文献   

13.
针对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bdominoperinealresection,APR)肿瘤学效果不理想。Holm等叫提出了柱状APR(cylindricalAPR,CAPR),在俯卧位下行广泛的会阴部切除,使标本成为无狭窄腰部的圆柱状,增加远端直肠癌周组织的切除量,降低环周切缘(circumferentialresectionmargin,CRM)阳性率、术中肠穿孔率和局部复发率,但术中需将患者由仰卧位转为俯卧位,再经会阴部切除肛提肌,并需切除尾骨或部分骶骨才能和腹部手术“会师”。  相似文献   

14.
1908年,英国的Miles和美国的Moynihan分别提出了直肠癌的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bdominalperineal resection,APR),其后Gabriel报道了主要经过会阴完成游离的经会阴腹部直肠癌切除术.外科技术的进步、体位的变化,结合麻醉、输血等逐渐演变成我们现在使用的APR,并成为20世纪低位直肠癌手术治疗的"金标准".即便目前保肛手术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常规的APR依然是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治疗的常用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会阴联合直肠柱状切除术(cylindrical abdominopedneal resection,CAPR)对直肠癌环周切缘(circumferential resection margin,CRM)状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47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病理及临床资料,其中27例患者行传统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abdominopedneal resection,APR),20例患者行CAPR手术,比较CRM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CRM总体阳性率为25.3%(12/47)。其中,肿瘤直径≥5cm组CRM阳性率(36.7%,10/17)明显高于肿瘤直径5cm组(5.9%,2/18)(χ2=4.417,P=0.036);在肿瘤分化程度方面,高分化组(11.1%,2/18)、中分化组(16.7%,2/12)、低分化组(47.1%,8/17)之间的CRM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08,P=0.037);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3cm组CRM阳性率(38.5%,10/26)明显高于距离3cm组(9.5%,2/21)(χ2=5.116,P=0.024)。CAPR手术明显比APR手术具有较低的CRM阳性率[10%(2/20)v 37%(10/27);χ2=4.416,P=0.036]和直肠穿孔率[0(0/20)v 25.9%(7/27);χ2=2.219,P=0.04]。结论与APR手术相比,CAPR手术能降低CRM阳性率和术中直肠穿孔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了寻找影响直肠癌腹会阴切除术疗效的因素和探索提高术后生存率的遗径。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64~1994年804例直肠癌腹会阴切除术后的远期效果。结果 全组手术死亡率为0.7%,随访率98.8%。术后5、10、15、20、25年生存率分别为53.2%、44.5%、43.1%、4.2.3%和40.5%。结论 直肠癌腹会阴切除木后生存率与年龄、肿瘤大小、大体类型、术前并发症、淋巴结转移、病期等有关。其中.淋巴结转移和病期是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寻找影响直肠癌腹会阴切除术疗效的因素和探索提高术后生存率的途径。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64~1994年804例直肠癌腹会阴切除术后的远期效果。结果全组手术死亡率为0.7%,随访率98.8%。术后5、10、15、20、25年生存率分别为53.2%、44.5%、43.1%、42.3%和40.5%。结论直肠癌腹会阴切除术后生存率与年龄、肿瘤大小、大体类型、术前并发症、淋巴结转移、病期等有关。其中,淋巴结转移和病期是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超声刀在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行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患者61例中,31例采用超声刀,30例采用传统术式,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例数、术后24h引流量。结果:超声刀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术后24h引流量显著减少。结论:超声刀在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手术方法、技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10年6月30例行腹腔镜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术)患者(腹腔镜组)的围手术期情况,并按年龄、性别、肿块下缘距肛门距离、Dukes分期等匹配条件从同期开腹直肠癌手术(Miles术)中抽取30例(开腹组)作为参照,并对两组肿瘤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随访结果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略多于开腹组,两组术中平均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两组肠段切除长度、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局部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除1例中转开腹手术外,其余29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85±3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80.0±30.5)ml,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平均为(30±10)h。1例术后并发肠梗阻,1例并发造瘘口肠管缺血坏死,无死亡病例。结论低位直肠癌更加适合在腹腔镜下进行手术切除,视野暴露充分,安全可靠,出血量少,肠道功能恢复快,具备操作安全、精细,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盆底腹膜重建对直肠癌患者微创低位前切除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于武警北京市总队医院接受微创低位前切除术治疗的128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研究对象分成两组,64例实施盆底腹膜重建手术的患者为观察组,64例未实施盆底腹膜重建的患者为对照组,随访6个月。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效果及围术期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二次手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 d、3 d、5 d的血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第3 d的血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水平均低于术后1 d(P<0.025)。观察组术后、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的大便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时(P<0.05)。结论 盆底腹膜重建能够使得实施微创低位切除手术的直肠癌患者Ⅲ~Ⅳ级并发症发生风险降低,同时也减少了二次手术的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