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 随着我国炎症性肠病发病率的上升,炎症性肠病相关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病情况值得关注。目的 探讨炎症性肠病结肠隆起型异型增生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07年1月-2014年1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进行内镜随访的393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病理学检查结果。以发生结肠隆起型异型增生为结局事件,以患者的病程为时间变量,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炎症性肠病患者结肠隆起型异型增生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393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中13例发生结肠隆起型异型增生,其中溃疡性结肠炎12例、克罗恩病1例;腺瘤样病变或肿物(ALM)10例、异型增生相关病变或肿物(DALM)3例。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炎症性肠病家族史、疾病活动程度和疾病复发情况与结肠隆起型异型增生有回归关系(P<0.05);性别、起病年龄、结肠癌家族史、吸烟、病变范围和接受至少2年以上的5-氨基水杨酸(5-ASA)/柳氮磺胺吡啶(SASP)维持治疗与结肠隆起型异型增生无回归关系(P>0.05)。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无炎症性肠病家族史者、中度活动者及疾病偶发患者的累计生存率高于有炎症性肠病家族史者、重度活动者及疾病频发/持续活动患者(χ2值分别为4.631、7.382、13.438,P值分别为0.031、0.007、<0.001)。10例ALM患者中9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1例多发ALM患者行全结肠切除;3例DALM患者1例行全结肠切除,2例因病情较重或全身情况差未行手术治疗。结论 炎症性肠病患者结肠隆起型异型增生的发生率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增加;影响其发生的高危因素有炎症性肠病家族史、疾病活动程度和疾病复发情况。  相似文献   

2.
炎症性肠病时常可伴发肝病,本文对10例炎症性肠病伴肝损害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发现其发生率为11.5%,较国外报道低,但高于国内以往的报道。常见的肝损害类型为脂肪肝、慢性肝炎。炎症性肠病伴肝病的发生率与肠道受累的范围有关,而与病程无关。本文还对炎症性肠病的一些免疫学指标进行了分析,认为体液免疫指标不能反映肠病时肝伴发病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复制炎症性肠病动物模型,观察中药肠康饮(CKY)对炎症性肠病的干预作用。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乙醇对照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SASP)组及CKY低、中、高剂量组,应用TNBS复制炎症性肠病动物模型,药物干预21 d后,观察大体形态学及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模型组体重明显低于乙醇对照组(P<0.01),CKY低、中、高剂量组及SASP组体重均高于模型组(P<0.01),CKY高剂量组体重高于SASP组(P<0.01)。模型组大体形态学及组织病理学评分明显高于乙醇对照组(P<0.01),CKY低、中、高剂量组及SASP组大体形态学及组织病理学评分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或P<0.05),CKY高剂量组与SASP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TNBS可诱发出大鼠结肠炎,类似人类炎症性肠病改变,是进行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研究和药物疗效观察的理想模型,中药CKY对炎症性肠病大鼠模型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谢超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1):199-200
目的对两种炎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分析,以明确其各自特点。方法将本院2006~2009年收治的10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按照疾病种类分为溃疡性结肠炎组68例和克罗恩病组32例,总结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并进行比较。结果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明显多于克罗恩病患者,前者的发病年龄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后者,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炎症性肠病中,溃疡性结肠炎更为常见,其发病年龄及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克罗恩病,两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应提高两者诊断率,早发现早诊断。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4):128-131
目的 探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肠道菌群变化及肠道菌群与炎症性肠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 年9 月~2018 年9 月入院接受诊疗的120 例成人炎症性肠病活动期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75 例,克罗恩病(CD)45 例,另选择50 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采集各组新鲜粪便,使用梯度稀释法定量培养肠道菌群;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验血液标本的C 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结果 UC 组和CD 组粪便样本中大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数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UC 组和CD 组粪便样本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柔嫩梭菌数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UC 组粪便样本中的柔嫩梭菌数量高于CD 组(P<0.05),UC 组粪便样本中的拟杆菌数量低于CD 组(P<0.05);UC 组和CD 组C 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UC 组和CD 组各炎症指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UC 组肠道炎症反应的发生与大肠杆菌、肠球菌和双歧杆菌存在相关性。结论 与健康人群相比,IBD 活动期患者的肠道菌群呈失衡状态,菌群的改变与炎症性肠病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这为炎症性肠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肠内外营养对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8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将其均分为2组(n=40),对照组患者行美沙拉嗪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肠内外营养支持疗法,对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等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外营养治疗炎症性肠病效果明显,不良发生少,值得临床深入探究应用。  相似文献   

7.
炎症性肠病与微生态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波 《实用全科医学》2007,5(6):539-540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主要采用5-氨基水杨酸、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而这些药物治疗存在着许多弊病。近年来,随着益生菌的选择和应用范围逐步拓宽,以及人们对炎症性肠病存在严重的肠道菌群失调的逐步认识,微生态疗法逐渐应用于炎症性肠病,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本文将探讨微生态制剂治疗炎症性肠病的原理并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徐平如  周锋 《中外医疗》2010,29(4):7-8,10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对炎症性肠病治疗的临床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炎症性肠病的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结肠镜检查总有效率、临床疗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腹痛、腹泻、恶心、纳差、皮疹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对炎症性肠病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杨梅  许翠萍  李倩 《当代医学》2014,(11):11-12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抗体(ANCA)、抗酿酒酵母抗体(ASCA)在炎症性肠病(IBD)诊断、鉴别诊断中的意义,分析其与病变程度及范围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36例UC、20例CD、25例疾病对照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ASCA-IgA、ASCA-IgG和ANCA水平。结果36例UC组血清ANCA水平和阳性率显著高于CD组、疾病对照组、健康对照组[ANCA水平:(24.43±34.24)×10-3 U/L比(4.53±2.46)、(2.84±1.17)、(2.82±0.71)×10-3 U/L(均P<0.01);阳性率:52.8%(19/36)比5.0%(1/20)、8.0%(2/25)和0%(0/30),χ2值分别为12.783、13.104、22.234,均P<0.01]。20例CD患者ASCA水平和阳性率均高于UC组、疾病对照组、健康对照组(均P<0.01)。ANCA和ANCA+/ASCA-诊断UC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52.8%、96.0%和50.0%、97.3%,ASCA+和ASCA+/ANCA-诊断CD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55.0%、94.6%和50.0%、95.6%。ANCA的阳性率高低与UC的严重程度、病变范围无关, ASCA的阳性率高低与CD严重程度无关。结论 ANCA阳性有助于UC的诊断,ASCA阳性有助于CD的诊断,ASCA/ANCA联合检测有助于鉴别UC和CD。ANCA与UC患者病变程度及范围均无相关性,ASCA与CD患者临床严重程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胃肠道慢性、特发性的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溃疡性结肠炎以局限于结肠的弥漫性黏膜炎症为特点.克罗思病的主要特征为片状节段性的、全层肠壁的炎症,可以累及胃肠道的各个部位.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复杂,由遗传易感性和众多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而最终导致发病.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依赖病史及多种影像、内镜等手段的综合判断而得出.其治疗方案的选择强调个体化,应考虑患者的年龄、疾病诊断、病情严重程度、病变累及范围、对初始治疗的反应、能否坚持治疗、随访条件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炎症性肠病与直肠癌患者血清中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水平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炎症性肠病和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炎症性肠病患者为炎症性肠病组(n=63)、直肠癌患者为直肠癌组(n=58),另选取健康体检者(n=60)为对照组。比较炎症性肠病组、直肠癌组、对照组的血清CA199、CA125、CEA水平;根据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比较CA199、CA125、CEA与内镜诊断炎症性肠病及直肠癌的价值。结果:炎症性肠病组和直肠癌组患者血清CA199、CA125、CE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炎症性肠病组CA199、CA125、CEA水平低于直肠癌组(P<0.05)。CA199、CA125、CEA单独诊断炎症性肠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5、0.750、0.855,三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930,大于三者单独诊断时的AUC(均P<0.05)。CA199、CA125、CEA单独诊断直肠癌的AUC分别为0.850、0.762、0.858,三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953,大于三者单独诊断时的AUC(均P<0.05)。内镜诊断炎症性肠病和直肠癌的AUC分别为0.931、0.958。结论:血清CA199、CA125、CEA表达在炎症性肠病患者中高于对照组,低于直肠癌患者,联合检测CA199、CA125、CEA的诊断价值高,可作为炎症性肠病早期筛查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肠套叠患儿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观察发病时间、发病年龄、肠套叠类型等因素对患儿临床表现、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来手术治疗的183例急性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发病时间、发病年龄、肠套叠类型进行分组对比研究。结果不同发病时间对患儿肠梗阻发生率、肠切除率有显著的影响(P〈0.05);不同发病年龄对患儿血便发生率有显著影响(P〈0.05);不同肠套叠类型对肠切除率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发病时间、发病年龄及套叠类型是影响肠套叠疾病的重要因素,临床可用来评估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预测手术方式及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复合膳食纤维对炎症性肠病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乙酸法制造大鼠炎症性肠病模型,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为三组,能全素组(A组)、能全素+膳食纤维组(B组,可溶∶不可溶为1∶2)、能全素+膳食纤维组(C组,可溶∶不可溶为1∶3)。造模后7 d内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浓度,并取末端回肠HE染色观察病理学变化并进行评分。结果:添加复合膳食纤维的炎症性肠病大鼠血清TNF-α、CRP浓度低于单纯能全素组(P〈0.05),肠黏膜损伤程度较轻,小肠炎症学评分较低。结论:肠内营养中添加复合膳食纤维对炎症性肠病大鼠肠黏膜屏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程度因膳食纤维中可溶性与不可溶性纤维的比例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肠道细菌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和健康者中的表达差异,分析肠道细菌感染与炎症性肠病的关系。方法收集经过内镜检查及病理报告确诊的100例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80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80例健康者的粪便及血清样本,PCR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难辨梭状芽孢杆菌(Cd)、沙门氏菌(Sm)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IBD患者中Cd、Sm和Sa的感染率分别为10.6%、8.3%和7.8%,显著高于健康组(P=0.003,0.018,0.023);活动期CD和UC患者Cd、Sm和Sa的感染率均显著高于缓解期患者(P=0.008,0.022;P=0.025,0.011;P=0.025,0.021),CD和UC患者的细菌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BD患者病变部位包含结肠、使用激素及免疫制剂治疗,与上述3种细菌的感染有显著关联(P〈0.05),而吸烟史及使用美沙拉嗪治疗与细菌感染无显著关联(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肠道细菌感染与炎症性肠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首次脑梗死后抑郁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前瞻性分析202例患者首次脑梗死后6个月抑郁障碍的发生率及其与卒中临床类型(OCSP分型)、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的关系。通过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抑郁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首次脑梗死后抑郁障碍的发生率为18.8%。老年患者易出现抑郁障碍(P=0.024)。完全前循环脑梗死(TACI)患者抑郁障碍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明显高于其他三种临床亚型(P=0.000)。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抑郁障碍的发生与女性(P=0.048)、同时存在多种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卒中史)(P=0.018)、失语(P=0.005)及神经功能缺损或日常生活能力受累的严重程度(P=0.000)独立相关。未证实抑郁障碍与优势半球梗死或前后循环区域性梗死的相关性。结论抑郁障碍是首次脑梗死后一个重要并发症,与神经功能缺损或日常生活能力受累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可能在卒中后抑郁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项时昊  蔡建庭 《浙江医学》2006,28(4):318-320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炎症性肠病可致肠道及肠道外症状,很大程度地损害患者生活质量。IBD患者需联合用药治疗来控制症状,如氨基水杨酸盐、皮质激素类、嘌呤类似物等。尽管依赖于数十年的临床经验,我们可以选择完善的IBD处理方法来诱导症状缓解并维持症状缓解,然而部分患者常规治疗难以奏效或因为药物的副作用而使药效有限。因人们对IBD发病机理认识取得了长足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受累部位肠切除和局部肿瘤剥除2种手术方式对肠道转移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在云南省肿瘤医院妇科由同1位妇瘤专家及其团队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并涉及肠道手术的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受累部位肠切除与保留肠管的局部肿瘤剥除2种手术方式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结果  共纳入56例患者,33例(58.9%)行肠切除术,23例(41.1%)行肿瘤剥除,2组患者在满意减瘤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3.6%,87.0%,P > 0.05);在24.5个月(18.75~42.75)的中位随访时间中,肠切除组和肿瘤剥除组的复发率分别为57.6%、42.4%,死亡率分别为78.8%、82.6%,中位无复发生存期分别为31个月、19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肠切除组较肿瘤剥除组手术时间更长、手术难度更大、术中失血量及输血量更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中行肠切除及肿瘤剥除患者的减瘤结局与生存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中切除肠道可能使患者面临更多的并发症及更差的生活质量。因此,术中应结合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侵犯肠道的范围及肿瘤的可分离性充分评估,尽可能保留肠道,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炎症性肠病的药物的选择和治疗的疗效.方法 针对疾病的不同表现,选择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结果 本组患者基本痊愈.结论 对于炎症性肠病治疗方案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病变的范围及病情的严重程度.无论是急性发作期还是缓解期的维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均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极低体质量儿(VLBW)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的发生率和高危因素。方法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77例肠外营养时间大于2周的极低体质量儿的临床资料,在用营养液前、2周、3周、4周和停药1周后,分别检测其肝功能,对胆汁淤积组及非胆汁淤积组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77例患儿中有17例发生胆汁淤积,发生率为22.07%,胆汁淤积的发生率与胎龄及出生体质量成反比(P〈0.05);对胆汁淤积组与非胆汁淤积组22个单因素进行分析,发现胎膜早破、早产儿视网膜疾病、禁食时间、肠外营养时间、氨基酸和脂肪的摄入量在两组间存在差异(均P〈0.05),对上述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胎膜早破和禁食时间是其发病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胎龄愈小,体质量愈低,PNAC的发生率愈高;积极控制产前感染,尽早开展微量喂养,缩短肠外营养时间,能够减少出生极低体质量儿PNAC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阎冬 《基层医学论坛》2016,(33):4642-4643
目的:分析替硝唑联合美沙拉嗪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9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替硝锉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疾病活动性指数、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疾病活动性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替硝唑联合美沙拉嗪治疗炎症性肠病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在临床上值得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