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在索拉菲尼治疗进展期肝细胞肝癌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以及索拉菲尼临床毒副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应用索拉菲尼治疗的45例无法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病例临床资料。将其分为AFP应答组和无应答组,分析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按照癌症研究所常见毒性反应标准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评价和分级。结果〓本组患者随访2~24个月。AFP应答组患者疾病控制率(CR+PR+SD)为61.1%;AFP无应答组疾病控制率为51.8%。AFP应答组和无应答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3.5个月和8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AFP应答、肝炎、TNM分期及静脉侵袭是影响肝癌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常见药物毒性反应为手足皮肤反应、相关胃肠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口腔黏膜炎)和脱发。结论〓索托菲尼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在AFP应答组效果较好,用药前肝炎情况、TNM分期及静脉侵袭可能对预测索托菲尼的疗效有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索拉菲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CC)的临床价值。方法 前瞻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接受TACE联合索拉菲尼(n=27)和TACE单独治疗(n=25)的中晚期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肿瘤中位进展时间、肿瘤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结果 随访期间,联合治疗组共发生肿瘤进展18例,死亡10例,疾病控制率为74.1%;TACE单独治疗组共发生肿瘤进展19例,死亡15例,疾病控制率为68.0%。联合治疗组和TACE单独治疗组肿瘤中位进展时间分别为6.5个月和3.3个月(P<0.05),两组6和12个月的肿瘤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1.9%、33.3%和27.6%、16.5%(P<0.05),总生存率分别为81.0%、60.8%和63.3%、34.8%(P<0.05)。联合治疗组的手足皮肤反应、口腔黏膜炎发生率较TACE单独治疗组高(P<0.05),药物减量辅以对症治疗后控制良好。结论 TACE联合索拉菲尼治疗中晚期HCC是安全有效的,优于TACE单独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验证推广。  相似文献   

3.
索拉菲尼是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分子靶向药物,但肝癌对其耐药性的出现,影响了该药物的治疗效果.目前有明确证据提示肝癌对索拉菲尼耐药的发生与上皮间质转化、肝癌干细胞及肝癌的异质性有重要关系,PI3K/AKt信号通路作为重要的“共同信号通路”参与了上述过程.在索拉菲尼治疗同时,补充性的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是目前加强索拉菲尼治疗肝癌效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晚期NSCLC患者28例,一线应用吉非替尼250mg/d,午餐后顿服,直至患者出现肿瘤进展或不能耐受药物毒性而终止。结果28例均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1例(3.6%),部分缓解11例(39.3%),疾病稳定7例(25.0%),疾病进展9例(32.1%),客观有效率为42.9%(12/28),疾病控制率为67.9%(19/28)。中位生存期为15.5个月,1年生存率为64.3%(18/28)。单因素分析显示女性、腺癌与客观有效率、疾病控制率、中位生存期明显相关(P〈0.05),年龄、手术、PS评分、吸烟史与客观有效率、疾病控制率、中位生存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毒副反应:痤疮样皮疹、皮肤瘙痒、皮肤干燥21例,腹泻9例,恶心、呕吐3例,均为1、2级毒副反应,没有出现间质性肺炎。结论吉非替尼一线治疗晚期NSCLC疗效好,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学栓塞联合经皮射频消融序贯治疗大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14例行TACE联合RFA序贯治疗(联合组),与15例单纯TACE治疗及13例单纯RFA治疗组进行对照分析。比较3组的肿瘤坏死率以及平均生存期。结果:联合组的肿瘤坏死率达78.6%,明显高于单纯TACE组及单纯RFA组(分别为26.7%、46.2%,P〈0.05)。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1.4%、46.7%和38.5%,三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联合组的平均生存期为25.1月,高于TACE组(14.5月,P〈0.05),与单纯RFA组(19.9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化学栓塞联合经皮射频消触序贯治疗大肝癌与单纯TACE和单纯RFA组治疗结果相比,可提高肿瘤完全坏死率并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索拉菲尼(Sorafenib)对大鼠Walker-256移植性肝癌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Walker-256移植性肝癌大鼠随机分为4组(n=16):A组(对照组);B组(索拉菲尼低剂量组);C组(索拉菲尼中剂量组);D组(索拉菲尼高剂量组),另设E组(正常组,n=8)。所有大鼠于术后20d取静脉血,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红素(TB)含量;分离出肝内瘤块,称量其质量、测量其体积,计算出肿瘤的质量抑制率、体积抑制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瘤旁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水平,并对VEGF及MVD行双变量相关性分析;对索拉菲尼各组剩余8只大鼠,观察其生存时间。结果索拉菲尼各剂量组大鼠血清ALT、AST、TB普遍低于对照组(P0.05);C、D组大鼠瘤块体积、质量均小于A组,生存时间长于A组(P0.05);索拉菲尼各剂量组大鼠瘤旁组织肿瘤细胞坏死程度较A组明显,癌灶周边肝脏细胞受累坏死程度较A组轻;各剂量组瘤旁组织VEGF阳性率、MVD计数小于A组(P0.01);大鼠瘤旁组织VEGF与MVD高度相关(P0.01),相关系数rp=0.843。结论索拉菲尼通过抑制肝癌大鼠瘤旁组织VEGF合成,降低瘤旁组织微血管密度、抑制瘤旁组织微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减轻肿瘤对正常肝细胞的损害作用及肝功损害,延长大鼠生存期限,对大鼠移植性肝癌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小肝癌切除术后服用槐耳颗粒或索拉菲尼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搜集我中心小肝癌患者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后服用槐耳颗粒或索拉菲尼的82例患者,根据术后服用药物的不同分为槐耳颗粒组(51例)及索拉菲尼组(31例),分析2组患者的术前人口学资料、术前肿瘤学特征及术后资料,比较2组患者的生存率、肿瘤复发率、服药后不良事件等。结果 1 2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肝功能、肿瘤特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槐耳颗粒组和索拉菲尼组的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7),无瘤生存率2组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699)。3肿瘤复发或转移在槐耳颗粒组有19例(37.3%),而在索拉菲尼组有10例(32.3%),2组的复发或转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8)。4槐耳颗粒组共有6例次(5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恶心伴或不伴呕吐3例,疲劳2例,腹泻1例。索拉菲尼组共发生13例次(11例)不良反应,其中恶心伴或不伴呕吐2例,疲劳2例,腹泻4例,手足综合征2例,脱发1例,皮疹1例,高血压1例。索拉菲尼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槐耳颗粒组(35.5%比9.8%,P=0.026)。结论对于已经行根治性切除的小肝癌来讲,槐耳颗粒以其良好的治疗效果及可靠的安全性,可以考虑作为一种有效的术后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索拉非尼(sorafenib)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对索拉非尼治疗中国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做出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索拉非尼治疗的52例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分析影响生存期的危险因素,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索拉非尼治疗的52例患者中位总体生存期是14.2(9.5~18.9)个月。22例(42.3%)出现疾病进展(PD),2例(3.8%)出现部分缓解(PR),28例(53.8%)疾病稳定(SD),疾病控制率达到57.7%。Cox回归分析显示,肝功能Child—PughA级(HR=0.3,P=0.049),疾病进展时间大于2个月(HR=4.1,P=0.049)和接受其他形式的联合治疗(HR=0.4,P=0.026)是延长中位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最常见的3级毒性反应是手足综合征(17.3%)和腹泻(7.7%)。结论索拉非尼治疗晚期晚期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和耐受性,是否联合其他治疗和治疗过程的反应可能影响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经皮热消融和肝切除手术治疗小肝癌的效果。方法: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收集关于经皮热消融和手术切除治疗小肝癌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按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治疗,用RevMan 5.1.17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4篇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共683例患者,其中经皮热消融组340例,手术切除组343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治疗后1,3年总生存率,1年无瘤生存率,1年局部肿瘤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手术切除组的3年无瘤生存率和2年局部肿瘤复发率优于经皮热消融患组(均P<0.05);经皮热消融组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手术切除组(P<0.05),且经皮热消融组治疗的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患者全身状况更好。结论:经皮热消融治疗小肝癌的近期疗效与手术切除相似,但手术切除治疗小肝癌的远期疗效优于热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坦索罗辛对上尿路结石ESWL后辅助排石的疗效。方法:通过检索PubMed、Co—chranelibrary、EMBASE、Ovid、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维普等在线数据库,并追查已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系统收集国内外有关上尿路结石ESWL后使用坦索罗辛辅助排石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由两名评价者独立完成文献的筛选、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使用RevMan5.0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筛选,共纳入9个随机对照研究,总样本量781例,其中坦索罗辛组393例,对照组38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ESWI。后给予坦索罗辛辅助排石治疗可提高结石清除率[RR=1.18,95%CI(1.10,1.28)],减少肾绞痛的发生率[RR=0.42,95%CI(0.31,0.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仅予保守治疗的对照组相比,排石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有证据表明,ESWI。后给予坦索罗辛辅助排石治疗可有效提高结石清除率,减少肾绞痛的发生率。但因纳入文献的质量不高及样本量有限,上述结论需要大样本及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来提供更好的循证证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癌卵巢转移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力量对比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胃癌卵巢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和生存情况及预后因素。结果本组胃癌卵巢转移瘤患者的中位年龄46岁.67.6%为绝经前期者.双侧卵巢转移者占64.7%.52.9%的肿瘤组织学类型为印戒细胞癌。均采用手术联合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全组中位总体生存期14.1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6.7个月。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4.8%、14.9%和0。单因素分析显示,胃癌根治程度(P=0.000)、淋巴结转移数(P=0.043)、卵巢转移瘤组织学类型(P=0.003)、转移灶范围(P=0.000)、肿瘤细胞减灭术(P=0.008)和卵巢转移瘤的化疗(P=0.000)与患者预后相关。多凶素分析显示,肿瘤细胞减灭术(P=0.025)、转移灶范围(P=0.008)是影响胃癌卵巢转移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转移灶局限于卵巢者与超出卵巢者相比,总体生存期(P〈0.01)和无进展生存期(P〈0.05)显著延长。满意的减灭术(残留肿瘤小于或等于2cm)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的总体生存期(P〈0.01)和无进展生存期(P〈0.01)。结论胃癌卵巢转移瘤患者的预后较差.转移灶范同是胃癌卵巢转移瘤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满意的减灭术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行食管胃半机械吻合与手工吻合对患者术后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影响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CBM),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3年12月,并手工检索相关杂志,纳入比较半机械吻合与手工吻合对食管癌术后患者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或观察性研究。评价纳入文献质量、提取数据,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包括随机对照试验3篇,观察性研究9篇,共1 271例患者。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机对照研究RR=0.34,95%CI(0.12,0.97),P〈0.05;观察性研究OR=0.40,95%CI(0.26,0.62),P〈0.05]。12篇文献均报道了患者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机对照研究RR=0.14,95%CI(0.04,0.47),P〈0.05;观察性研究OR=0.22,95%CI(0.15,0.34),P〈0.000 1]。结论与手工吻合比较,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食管胃半机械吻合能降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由于纳入研究数量偏小,质量不高,上述结论仍需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或非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3.
肝癌患者在肝移植围手术期术前施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HACE)可以防治肝移植期间的肿瘤进展,提高肝移植手术成功率;且对较大的肿瘤可起到延缓生长,增加肝移植或肝切除手术机会,提高肝癌患者生存质量,同时延长无病生存期。肝移植术后辅助化疗作为消灭微小转移灶的一种手段已被应用于临床治疗观察,对改善肝癌患者肝移植后的生存率可能有效,亦有可能推迟肿瘤复发。因此,认为辅助化疗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但就其治疗效果还有待于大规模、多中心、前瞻性的随机对照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奥曲肽联合多巴胺对肝癌晚期肝肾综合征(HRS)的疗效。方法将32例肝癌晚期HRS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采用多巴胺单独和联合奥曲肽进行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尿量和肾功能。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尿量均增加(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肌酐、尿素氮降低(P〈0.05),而对照组无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肌酐、尿素氮较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7.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5.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多巴胺治疗能使患者HRS逆转,对改善HRS患者预后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收录2003年7月至2013年7月发表的有关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疗效比较的文献。评估文献质量并提取数据资料,应用Review Manager5.0软件对其进行Meta分析。采用I^2对异质性进行定量分析。采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数据。计数资料采用优势比(OR)及95%可信区间(95%CI)表示。结果共纳入文献12篇,其中1篇中文文献,11篇英文文献;1篇随机对照研究,11篇回顾性非随机对照研究。全体研究样本量合计2079例进展期胃癌,其中腹腔镜组882例,开腹组119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经口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41.33,-106.00,-0.55,-0.76,-2.62,95%CI:25.44-57.21,-120.71—-91.29,-0.80—-0.29,-1.29—-0.23,-4.05—-1.18,P〈0.05);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22,OR=0.82,95%CI:-1.48~1.93,0.62~1.08,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可以运用于进展期胃癌的根治性治疗,与开腹手术比较,在近期疗效上可以获益。  相似文献   

16.
史永博  陈钧 《实用骨科杂志》2011,17(12):1086-1089
目的用循证医学荟萃分析方法对早期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文献进行疗效及安全性系统评价,探索其治疗方法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方法本论文对Medline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了电子检索。所检索到的文献中早期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都被纳入。采用Jadad质量计分法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用Meta分析对两组的恢复率进行评价。结果共检索到659篇文献,最后共纳入4篇早期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随机对照试验,对其中3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手术组恢复率明显较对照组高(RR=4.82,95%可信限为2.94~7.90,P〈0.000 01),异质性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00 3)。结论从现有的文献临床证据来看,手术治疗的短期效果明显,但由于所获得的文献试验质量不高,以及研究方法的缺陷,现有的证据还不足以得出肯定的结论。因此,需要更多大样本多中心的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贝伐单抗联合IFL方案(伊立替康、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治疗既往接受过以草酸铂为主的化疗方案的进展期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总结2004年7月至2006年6月间分别予以贝伐单抗联合IFL方案(A组,30例)和单纯使用IFL方案(B组,32例)进行化疗患者的治疗后反应率、治疗中不良反应和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动态变化及随访1年的生存率。结果A组和B组的有效率分别为30.0%和21.8%;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0%和50%。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的浓度均有明显变化(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Ⅲ、Ⅳ度不良反应,两组间不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1年存活率分别为26.7%和18.8%,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5.9个月和3.9个月,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0.9个月和8.9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使用IFL方案相比.贝伐单抗联合IFL方案能进一步延长既往接受过以草酸铂为主化疗方案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治疗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1.化疗联合靶向治疗:含铂双药化疗联合西妥昔单抗有可能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标准一线治疗方案之一。2008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多中心随机对照Ⅲ期临床研究FLEX显示:与长春瑞滨/顺铂单纯化疗相比,长春瑞滨/顺铂联合西妥昔单抗一线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阳性的晚期NSCLC患者可显著显著延长总生存期(OS)和治疗失败时间(TTF)。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后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肿瘤复发率及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影响,为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综合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后行TACE治疗22例(手术+TACE组)、仅行手术切除而不行TACE治疗患者20例(单纯手术组),对两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及患者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手术+TACE组与单纯手术组比较,前者肿瘤1年复发率显著低于后者(P〈0.05),但两组2年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TACE组1年及2年生存率(76.1%,48.2%)均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组(52.8%,23.6%)(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手术后结合TACE治疗,可明显降低肿瘤近期复发率且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并探讨坦索罗辛(Tarnsulosin,Harnal)治疗前列腺癌伴发下尿路症状(LUTS)的临床疗效及治疗的安全性。方法:2009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存在LUTS、血压正常且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均在20分以上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进行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治疗(MAB),同时治疗组联合应用超选择性αlA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4周和8周,治疗组的IPSS、生活质量指数评分、最大尿流率、前列腺体积、剩余尿量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改善(P〈0.05),血压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与8周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AB治疗可延长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而坦索罗辛可有效改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下尿路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甚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