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古籍中的实词一般比较固定,但由于表达的需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实词的功能发生变化,其意义也相应有所改变,这种语言现象叫作“实词活用”。如“病已成而后药之”中,“药”本来是名词,是治病药物的总称,然在此句中带宾语“之”,“药”却有了动词的功能,即“治疗”的意思。  相似文献   

3.
读新版《医古文》教材注译 ,颇有异议 ,现述之。1 血脉治也《扁鹊传》 :“血脉治也 ,而何怪 ?”句中的“治”今人大都认为“正常” ,恐非。“治”当作“滞” ,音近而误 ,何以言之 ?第一 ,从前后文义来看 ,前文既然明言“简子疾 ,五日不知人” ,那么 ,反映在脉象上不可能是正常之脉 ,更不会是“血脉正常”。所以 ,“治”若理解为“正常” ,与病情不符 ,更有悖于医理。试问 ,哪有五天不省人事的病人血脉还正常的呢 ?第二 ,从赵简子实际病情来看 ,在本文中只写“简子疾 ,五日不知人”这一证状。那么赵简子到底患什么病 ,这里没有记载。而宋代…  相似文献   

4.
鲍晓东 《中医教育》2003,22(2):35-36
在古医籍的整理研究过程中,人们经常会遇到深奥隐晦的词句,熟悉训诂学的人,往往受“孤证不立”的原则影响,于是就在字、词典的诸多义项中,“对号入座”式地引经据典、旁征博引。通常就一个句子而言,似乎是言之有据、文从字顺,但是由于忽视了“内证”的存在,往往造成整段,甚至于整篇文义的磗不入。笔者在长期的医古文教学工作中对此深有感触,今仅就《医古文》六版教材(以下简称“教材”)的注译中值得商榷的一些问题作一番粗浅的分析,以冀唤起人们在古医籍整理研究过程中对“内证”的重视。所谓“内证”,也叫“本证”。是指文章…  相似文献   

5.
反训是训诂学术语。古汉语中有些词在古代包含相反两义,可用反义词来训释词义,这就叫反训。如“乱”有“治”、“乱”二义,《尚书·皋陶谟》中有“乱而敬”之语,《史记·夏本纪》作“治而敬”,司马迁在此正是以“治”训“乱”。古汉语中这种特殊的字义训诂现象,东晋郭璞在《尔雅》注中曾明确指出过,近代学者章炳麟、刘师培及今人徐世荣、郭在贻先生等都对此进行过研究和探讨,但其例证多半来源于先秦、两汉和唐代的文史典籍,对各时期医古文中的资料似尚未涉及,本文拟举几例,以期对医古文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为反训词研究提供一点补充材料。1…  相似文献   

6.
以反义词相互解释,这在训沽中称为反训。《尔雅·释治》对“祖”、“乱”、“故”作了如下的解释:祖,存也。乱,治也。故,今也。郭玲的《尔雅注》云:“以祖为存,犹以乱为治,以故为今,此皆训站义有反复旁通,美恶不嫌同名。”这里从医古文中撷取数例,以飨读者。删:本为删除。反义为训,释为保留。《医古文·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今删其要,以备篇籍。”句中“其要”指的是刘歌所写《七略》中的重要部分。既是重要部分,又焉可删除?因此,这里的“删”要从反义理解,是“保留”之义。全句是说:现在保留了刘欧《六略冲重要…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医古文》在中医类高等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出发,探讨了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整体把握教材,寓医于文,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唯此,才能加强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8.
为将医古文较好地翻译成白话文,兹就翻译的标准、方法和具体事项探讨如下:1 翻译的标准严复在翻译《天演论》时,提出的“信、达、雅”的译文标准,同样适用于医古文翻译。信,就是忠于原文,准确贴切。达,就是语句通顺,符合现代汉语规范。雅,就是译文优美,体现原著风格,生动传神。2 翻译的方法翻译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直译,一是意译。所谓直译就是逐词、逐句地翻译,扣紧原文,  相似文献   

9.
医古文在中医药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广州第一军医大学中医系殷平善(510515)六十年代初,北京中医学院著名的“五老上书”,就修订中医学院教学计划郑重地向卫生部提出几点至关重要的意见,其中一条就是强调中医学院要加强医古文课程的教学。许多年来,医古文一直作...  相似文献   

10.
早在隋唐时期 ,中医学就传入日本 ,到了1 7、1 8世纪 ,又传到了西方。目前世界上接受中医治疗的人正日益增多。但是 ,应该看到 ,在海外的一些国家和地区 ,中医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许多人对中医药学还存在偏见。要让中医、中药真正走向世界 ,广大的中医医务工作者以及中医翻译工作者的确任重道远。中医学熔中国两千多年的传统医疗实践经验和中国古代哲学辩证法于一炉 ,理论独特 ,诊治方法与现代医学有异 ,而记录着中医药学的中医文献则尽为古文 ,费解难懂。这就决定了中医文献翻译的特殊性和困难性。正因为此 ,广大的中医翻译者一直在探索…  相似文献   

11.
李硕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6):129-130
医古文是全国各中医药院校的必修课程,亦是一门不可或缺的基础课程,本文就青年教师在教学医古文的方法上,提出了一些粗浅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医古文教学改革管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凤 《中医教育》2008,27(1):37-38
近10余年来,伴随着高等中医药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全国各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医古文教学改革的尝试不断。总结其特点,主要体现在教材的重新编写出版与授课时数的增减2个方面。从前者来看,近年来中医药院校统编的《医古文》教材已经出版了7次。其基本内容变化不大,一般包括文选与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13.
古今汉语词汇有共同的基本规律,也有各自的不同特点。本文不是对古今汉语词汇的共同规律作系统的论述,而仅仅是想探索医古文词汇的特殊性。在讨论医古文词汇时必然遇到“字”与“词”的关系问题。医古文除少数字(如“蝈”、“蟋”、“蟀”、“葡”、“萄”、“琉”、“璃”等)不成词以外,一般说来,一个字,也就是一个词。如“参”,在“参合”、“参考”(色之与脉,当参相应也)  相似文献   

14.
一、(宋清传):’‘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老,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教材原注:”‘亲与交税之落然若:意为亲近的和过从密切的人都冷漠地看待他们。交,~起,相与。落然,冷落、冷漠的样子。’”教学参考书云:“‘亲与.指亲近和交谊好的人气管子·形势‘:‘见与之交,几于不亲’一注:‘与,亲与也’。落然,冷淡地,犹落莫、冷漠”:这里不难发现一个问题入管子则立以“亲与”释‘与”,而。宋清传;、需要诠释的历“亲与”的含义,两相比照,实际上是原地打转.兜了一则‘圈,‘”亲与”的注释还是缺乏依据。何…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医古文教育观认为:医古文教学就是传授医古文知识。教学方式为“满堂灌”,忽视了对学生智能的培养。本文重点就如何“给人以渔”—如何授予学生学习医古文的方法和技能进行了探讨,对“学导式”教学法与“传统式”教学法进行了比较性研究;接着论述了如何在讲台这个庄重的场合进行趣味性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得到启迪和陶冶;最后论述了如何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教学原则,如何教书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多媒体教学在高校教学中普遍运用.医古文是高等中医药院校特有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将多媒体教学引入到教学实践中,将晦涩难懂的教学内容变成形象生动的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当然,在使用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文章在亲身实践的基础上,简要地阐述了多媒体课件在医古文教学中运用的优势及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秀才学医,笼中捉鸡”。纵观历代医林名家,不仅谙熟医籍,且兼精通儒典。其中弃儒从医学而有所成者,不乏其人,故世人常“儒医”并称。李中梓“为诸生,有文名,因善病自究方书,遂以医名世,遇奇证无不立愈”。王肯堂为明朝万历年间进士,因感于世医杂药乱投,使其母亲和妹妹的病得不到正确的治疗而亡故,遂立志于范仲淹“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的格言,发奋于医学,后竟以医名传世,写下了200余万字的《证治准绳》。近世名医任应秋,幼年读经,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