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组蛋白甲基转移酶(MMSET)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免疫组化法,检测125例肺癌组织和11例肺良性病变组织MMSET的表达。结果 MMSET在肺良性病变组织中表达阴性;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46.4%(58/125),其中在小细胞肺癌、肺鳞癌、肺腺癌中分别为85.7%、9.7%、3.2%;,在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肺鳞癌及肺腺癌(P〈0.05);此外,MMSET在小细胞肺癌(SCLC)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间的表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MMSET在低+未分化组肺癌的表达高于高+中分化组(P〈0.05),在Ⅲ+Ⅳ期肺癌的表达高于Ⅰ+Ⅱ期(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 MMSET基因可能是肺癌的一种癌基因,MMSET的表达与肺癌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也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有助于肺癌诊断和治疗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DNA修复基因ERCCI与BRCA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2例肺癌,24例癌旁组织ERCCI与BRCA1的表达。结果NSCLC中ERCCI与BRCA1在癌旁组织内表达高于癌组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RCA1在淋巴结有无转移之间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LC中,ERCCI与BRCA1在癌旁组织的表达高于癌组织,BRCA1可作为判断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p16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应用SP法对52例非小细胞肺癌石蜡标本进行p16蛋白的检测。结果发现44例(84.6%)p16蛋白表达阳性,p16蛋白在良、恶性细胞中均有表达,肿瘤细胞中p16表达呈现异质性;各肿瘤类型中鳞癌和大细胞癌阳性率高于腺癌,但无显著差异,高分化腺癌阳性率高于低分化腺癌(户<0.05);伴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低于非转移者(P<0.01),且p16蛋白表达阳性率与肿瘤大小相关。表明p16基因表达缺失参予了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且与肿瘤分化、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p16基因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自制组织微列阵(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p16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正常肺组织中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p16蛋白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1.66%(31/60),在正常肺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0.00%(16/20),P<0.05.肺鳞癌p16的阳性表达率为31.03%(9/29),肺腺癌阳性表达率为70.96%(22/31),P<0.05.结论 p16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p16蛋白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的病理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5.
介入治疗对耐药基因在原发性肺癌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对耐药基因在原发性肺癌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支气管镜和手术获得未行化疗和进行过介入治疗的肺癌标本共118例。小细胞癌(SCLC)26例,非小细胞癌(NSCLC)92例(鳞癌48例,腺癌44例);其中,非化疗组50例;单纯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药物的非栓塞组28例;应用碘油抗癌药乳剂栓塞支气管动脉的栓塞组40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两步法检测各组标本中的鼠抗人P-糖蛋白(PgP)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π(GST-π)的阳性率。结果 非化疗组的PgP与GST-π的阳性率分别为32.0%与34.0%,非栓塞组分别为75.0%与78.6%;栓塞组则分别为50.0%与52.5%。非化疗组与非栓塞组的PgP与GST-π阳性率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非化疗组与栓塞组的PgP与GST-π阳性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NSCLC中分化程度高的I级癌细胞的耐药基因的表达高于分化程度低的Ⅱ、Ⅲ级癌细胞(P值均<0.01)。结论 检测癌组织中的PgP与GST-π对肺癌化疗的个体化方案制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可使肺癌多药耐药性的阳性表达率增高,碘油抗癌药乳剂栓塞支气管动脉对癌细胞耐药性产生的诱导性较小。  相似文献   

6.
应激状态下胃粘膜组织内皮素-1水平及其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探讨内皮素(ET)-1在应激性溃疡(SU)发病中的意义,以大鼠冷束缚应激溃疡(CRS)为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及放免方法,观察研究应激前后大鼠胃粘膜组织ET-1表达分布、含量及胃粘膜损伤溃疡指数(UI)等变化情况。结果显示,ET-1阳性表达物质主要分布于胃粘膜血管内皮细胞、胃粘膜上皮细胞、粘膜肌层平滑肌细胞的胞浆,应激3h后胃粘膜组织ET-1阳性表达细胞数量与强度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放免显示应激1h后胃粘膜组织ET-1含量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且在应激后12h内呈持续升高状态,同时随着ET-1的升高,UI不断增加,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0.98,P<0.01)。提示在冷束缚应激诱导大鼠SU形成过程中,胃粘膜组织局部可大量增加ET-1的合成、分泌,从而参与SU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是胃粘膜损伤的重要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7.
凝血酶(thrombin,Ⅱa)是血管内皮细胞受损部位产生的一种多功能蛋白酶。Ⅱa激活其受体——凝血酶受体(thrombinreceptor,TR)引起机体凝血瀑布反应、催化水解纤维蛋白原转化成不溶性纤维蛋白而形成血凝块,这是引发以动脉粥样硬化为病理...  相似文献   

8.
ABCG2在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ATP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ABCG2)属膜转运体ABC超家族,参与肿瘤的耐药.本研究旨在探讨ABCG2在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用83例(64例非小细胞肺癌和19例小细胞肺癌)肺癌患者手术及活检标本.这些患者在取组织标本前均未行化疗或放疗.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3例肺癌组织中ABCG2的表达.分别设阳性和阴性对照.另外取5例正常肺组织作比较研究.结果 ABCG2阳性染色定位于癌细胞胞膜,部分病例胞浆也有分布.83例肺癌中,免疫组化显示非小细胞肺癌ABCG2阳性率71.88%(46/64),明显高于小细胞肺癌10.53%(2/19,P<0.05).在非小细胞癌中ABCG2的表达与患者性别,肿瘤大小及病理类型无相关性(P>0.05),但ABCG2在无淋巴结转移和有淋巴结转移的非小细胞癌中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ABCG2表达与非小细胞癌分化程度也具有相关性(P<0.05).而用于比较研究的5例正常肺组织未观察到ABCG2阳性染色.结论 ABCG2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它有可能成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耐药的分子靶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在不同月龄大鼠神经细胞中表达变化,为探讨纹状体易卒中机制、揭示脑血管病发病机制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应用链霉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免疫组化染色法观测1~2个月龄、6~7个月龄及>24个月龄3组共36只Wistar大鼠神经细胞ET-1的表达。结果随大鼠月龄增加,ET-1在纹状体、颞叶皮质、海马区表达增加,>24个月龄组纹状体、颞叶皮质、海马区ET-1阳性反应强度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月龄组纹状体、颞叶皮质、海马区的ET-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T 1在神经系统的表达,可能与老年人易发生脑血管病有关。  相似文献   

10.
内皮素-1(endothelinn-1,ET-1)是由多种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具有收缩血管、支气管和促进细胞增殖的活性〔1〕,在肺纤维化的发生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利用博莱霉素(bleomycin,BLM,日本Kayaku公司)致大鼠肺纤维化模型,...  相似文献   

11.
崔玉清  刘锟 《武警医学》1998,9(3):125-128
近年来研究表明肿瘤的耐药是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耐药性的产生是由于多药耐药基因的过度表达和其编码产物P-糖蛋白的增多。应用免应组织化学方法对39例未经化疗的不同类型肺癌检测P-糖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35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共有21例在肿瘤细胞胞膜上和胞浆内有P-糖蛋白的阳性表达,阳性率为60%;19例胞癌中15例阳性,阳性率为78.9%;16例鳞癌中6例阳性,阳性率37.5%。小细胞未分化癌4例均为阴性。表明肺腺癌P-糖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肺鳞癌(P<0.05)。非小细胞肺癌P-糖蛋白的表达是产生内在抗药性机制之一。揭示肺癌P-糖蛋白表达可预测化疗的每感性,对预后的估计也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MMP-9和TIMP-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及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62例NSCLC中MMP-9和TIMP-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MMP-9和TIMP-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2%和69.4%。腺癌中二者表达率均显著高于鳞癌(P<0.05)。随肿瘤TNM分期增加而二者表达率增高,Ⅲ+Ⅳ期二者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Ⅰ+Ⅱ期(P<0.05)。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 MMP-9可作为判断肺癌恶性程度、转移及预后的指标。TIMP-1不是简单对MMP-9的局部升高起反应。  相似文献   

13.
 为鉴别非小细胞肺癌(SCIC)是否有神经内分泌(NE)分化,采用ABC免疫酶标检测法和图像分析技术对104例肺癌标本行神经内分泌(Neurendocrine,NE)标志物研究.结果:小细胞肺癌NE标志物阳性率92.86%,非小细胞肺癌21.05%,而角蛋白标志物,小细胞肺癌的阳性率为16.67%,非小细胞肺癌的阳性率为84.21%.图像分析结果示小细胞和大细胞肺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嗜铬颗粒蛋白A(GgA)含量高,而鳞癌,腺癌角蛋白(CK)含量高.结果表明NE标志物是检测肺癌NE分化的可靠、敏感、实用指标,非小细胞肺癌部分亦有NE分化,对其进行检测具有一定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4.
TIG2基因在肺癌细胞中表达及启动子区甲基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TIG2基因在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RT-PCR法检测TIG2基因在肺癌和正常肺细胞中表达变化,用CpG岛预测软件分析TIG2基因启动子和第一外显子区域CpG岛分布,用甲基化特异PCR法(MSP)检测TIG2基因甲基化.用RT-PCR法检测去甲基化试剂作用后TIG2基因的表达.结果 正常肺细胞和癌旁正常组织中TIG2mRNA呈高表达,而肺癌细胞系和组织中低表达或沉默.TIG2基因的启动子和(或)第一外显子区域存在典型的CpG岛.在肺癌细胞系均发生TIG2甲基化,肺癌组织中常发生甲基化,而肺癌旁组织中未见甲基化.去甲基化试剂作用后TIG2基因恢复表达.5-氮-2'-脱氧胞苷浓度越高,TIG2mRNA表达的强度越大.结论 甲基化是导致TIG2基因转录沉默的重要机制,TIG2可能是一种新的肺癌肿瘤抑制基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P53、MVD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探讨其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2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并对肺癌组织中CD34单抗标记的血管计数MVD。结果:肺癌组织P5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P<0.05)。P53表达与肺癌患者的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与肺癌组织的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有关(P<0.05)。在肺癌组织中,P53蛋白表达阳性组MVD明显高于P53蛋白表达阴性组(P<0.05)。结论:P53可能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肺癌组织中MVD与P53表达密切相关,突变型p53基因在肺癌血管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皮素(ET)在慢性肾小球肾炎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检测正常人,40例慢性肾炎患者肾组织局部ET-1、血浆ET-1和24h尿ET-1排泄量,以及血肌酐(Scr),尿素氮(Bum),24h尿蛋白定量(Pro)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结果:4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组织局部,血,尿ET-1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且血,尿ET-1与Bun,Scr,Pro明显呈正相关,与Ccr呈负相关。结论:内皮素可能参与慢性肾小球肾炎发病及疾病进展,血尿ET-1可作为判断肾炎性的一个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MRI相对信号强度与PCNA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肺癌组织的MRI相对信号强度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 26例肺癌患者,术前用Resonex 0.38T磁共振成像系统,行横断而SE T1WI,GR序列成像,增强后行SE T1MI。术后标本采用ABC免疫组化技术,观察PCNA在26例肺癌中的表达。结果 Gd-DTPA增强后增殖活性较低的肿瘤细胞(5%〈PCNA≤50%),其MRI相对信号强度啬值明显瘤细胞吸收Gd  相似文献   

18.
肺癌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近年来射频消融广泛应用肺癌治疗上,目前尚未建立严格的适应症及禁忌症标准,随着操作技术的不断发展,已在临床上取得显著的近期疗效,具有操作方便,并发症轻,患者痛苦少等特点,未来发展的关键在于改进电极针,提高射频技术,联合其它疗效等以提高疗效,并建立更合理的包括影像检查技术在内的疗效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9.
急性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内皮素-1mRNA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内皮素-1在急性脊髓损伤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3g负荷压迫大鼠胸段脊髓(T8-9)5min,造成大鼠胸段脊髓急性中度损伤;借助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方法,定位,定量研究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早期ET-1mRNA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脊髓压迫伤后30minET-1mRNA表达明显增多,4h达最高峰,一直持续至72h恢复至正常水平。ET-1mRNA表达阳性细胞主要是神经细胞,高表达区在脊髓前  相似文献   

20.
穆海玉  王春玲  刘阳 《武警医学》2006,17(3):188-192
 目的研究内皮素(Endothelin-1,ET-1)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肺癌的阳性表达、影响肺癌生长转移的作用机制及其相互作用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染色法检测40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标本中ET-1、VEGF的阳性表达、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计数,分别评价ET-1和VEGF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ET-1和VEGF的关系;采用图象分析技术测定ET-1含量.结果 ET-1和VEGF在肺癌组织中呈高阳性表达,二者阳性表达者的MVD值均明显高于VEGF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T-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呈现阳性高表达,其含量及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大小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分化程度越低,肿瘤直径越大、已有淋巴结转移,则ET-1含量和表达越高.在非小细胞肺癌VEGF阳性率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与否密切相关.ET-1表达阳性区域,VEGF表达也呈阳性,在两者皆表达阳性的癌组织中MVD值明显高于单一阳性表达的肺癌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ET-1在促进非小细胞肺癌血管生成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评估非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淋巴结转移潜能和预后的重要监测指标之一;(2)ET-1的表达与VEGF有关,可能对VEGF具有上调作用,二者相互协同,共同调节和诱导肺癌微血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