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荣华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3):151-151
目的:探讨胃肠外科成人胃肠减压时胃管置入长度,以达到更好的胃肠减压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置入胃管的长度为耳垂-鼻尖-剑突的长度为45cm~55cm,观察组胃管插入长度为55cm~65cm。结果:观察组在胃液的引流量,减轻腹胀程度及胃管留置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胃肠外科成人患者胃管插入长度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再延长10cm~15cm。  相似文献   

2.
胃管插入长度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胃肠减压是腹外科患者重要治疗措施之一,有效胃肠减压可降低胃肠压力,减轻腹胀、缝线张力和切口疼痛,改善肠壁血液循环,促进消化道功能恢复。胃管插人深度是影响减压效果的重要原因。各类教科书规定的插人长度有的为45~55cm,有的为60~75cm。由于患者身高不同,具体插人深度具有盲目性。临床上多以发际至剑突或耳垂至剑突的长度作  相似文献   

3.
中老年患者最佳长度留置胃管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中老年患者胃管留置的最佳长度 ,以达到有效的胃肠减压。方法 将 6 0例患者随机分成 2组 ,观察组 30例采用“前额正中发际—脐”体表标志法留置胃管 ,对照组 30例采用“耳垂—鼻尖—剑突”体表标志法留置胃管 ,两组测量长度均与实际长度对比。结果 观察组术中探查胃管前端在胃窦与胃体之间 ,与实际长度几乎相等 ,术中无需调整胃管长度 ,术后引流效果好。对照组术中探查胃管前端仅到达贲门附近或食管下段 ,比实际长度短10cm左右。结论 “前额正中发际—脐”体表标志法留置胃管长度最适宜 ,能达到有效的胃肠减压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了提高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抢救成功率。方法 采用延长胃管插入长度为55~70cm,用0.45%氯化钠溶液,每4小时重复间歇洗胃3~6次。结果 延长胃管插入长度可缩短洗胃时间,两种洗胃方法 对重度有机磷中毒病死率的影响差别有显著意义。结论 对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采用延长胃管插入长度重复洗胃法,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循证护理探讨成人胃肠减压时胃管置入的长度及固定方法。方法:针对提出问题实证文献检索,运用测量耳垂至鼻尖再加发际至剑突的体表长度为胃管置入长度,运用改良固定法固定胃管。结果:开展循证护理后胃肠减压效果明显,缩短了胃肠减压时间,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有效地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循证护理在成人胃肠减压中的应用,可以促进护士寻求具有科学依据的护理实证指导解决临床护理问题,从而为患者提供最有效、最合理、最经济的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赵丽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8):169-170
目的:探讨胃肠减压术引流患者胃内积液、胃肠道内积气及减轻腹胀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280例患者行胃肠减压术的护理方法与采取的措施进行了分析。结果:插管深度在55~65厘米之间时,在插管前十五厘米内用剪刀多增加三个椭圆侧孔,直径0.5*0.8厘米,多吸出的胃液引流量逐渐增多,患者的腹胀情况也明显减轻,而且与常规插管深度在55厘米以下,未增加侧孔的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取合理的插管深度与孔洞的胃肠减压与有效的临床护理,能够加快患者功能的恢复,保证胃肠减压的顺利完成,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32例均分为2组。实验组66例接受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对照组66例接受普通鼻胃管减压治疗。观察2组患者气液平面消失时间、胃肠减压引流量和腹围减少程度等,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有效率为94%,对照组有效率为70%,实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腹围、胃肠减压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排气排便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好,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魏晓娟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6):161-162
留置胃管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更是急诊科常用的重要护理措施之一,在抢救急危重症时,常常由于鼻饲、胃肠减压或手术准备等需要留置胃管.胃管的有效固定不仅是疾病治疗的需要,更关乎手术的成败和疾病的预后[1].临床上多采用传统胶布固定法,即用胶布将胃管固定于鼻翼及面颊部,但胃管的固定常由于胶布粘性不良及患者活动、鼻腔分泌物增多、皮肤出汗潮湿、特别是胃肠减压患者由于负压引流球较重等原因而导致意外脱出,尤其夜间不易察觉发生率高;且长期留置胃管需频繁更换胶布,容易引起皮肤损伤、过敏,胶布痕迹又很难去除,患者舒适度差;反复插管可对鼻腔、食道黏膜造成损伤,易引起咽喉部水肿,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费用,影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胃肠减压是将胃管经鼻腔插入胃内,通过引流胃肠液或气体达到减轻胃肠道压力,使胃肠道得以充分休息,等待功能的恢复。收集我科2006年以来外科胃肠减压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大承气汤在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早期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承气汤在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早期应用效果。方法:对300例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分两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5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早期应用中药大承气汤可以促进胃肠蠕动的恢复,141例(94.0%)可于术后1天拔除胃管;150例对照组胃肠蠕动的恢复较晚,多于术后3天(137例占91.3%)拔除胃管。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早期应用大承气汤可使患者胃肠蠕动早日恢复,减少病人腹胀的发生及胃肠减压的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指压穴位在胃肠减压术中的应用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肠减压是各种急腹症治疗的主要方法,但临床上,许多患者常引起呕吐而致插胃管失败,需要反复插管才能成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我院2002年2月—2004年2月采用给患者插胃管时指压内关、合谷穴位治疗呕吐的方法,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选择无昏迷  相似文献   

12.
普外科患者行胃肠减压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肠减压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更是普外科患者非常重要的诊疗措施,在普外科应用极为广泛.胃肠减压是将胃管经鼻腔插入胃内,通过引流胃肠液或气体减轻胃肠道压力,使胃肠肌肉得以休息,等待恢复功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改进妇科手术前清洁灌肠方法,改善灌肠效果,减少不良反应。方法将121例行术前清洁灌肠的妇科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实验组采用改良法:用改良灌肠器具,取头低左侧臀高侧俯卧位(抬高臀部25~30 cm,身体向左旋转30~40°),肛管插入长度为20~22 cm,灌肠瓶液面距肛门70~80 cm;对照组采用传统灌肠法,右侧或左侧卧位,肛管插入长度为10~15 cm。结果2组患者灌肠不适感、灌肠次数、灌入液体量及肠道清洁情况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灌肠后血便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式清洁灌肠能彻底清洁肠道,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留置胃管长度、鼻饲量与鼻饲患者食道反流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临床留置胃管的老年患者100例,将这些患者分为A组和B组两组,实验组插入胃管长度45到55CM,对照组插入胃管长度55—65CM,两组每次的鼻饲量都不同,分别〈200M1、200~300mL和300~400raL,分别为A1、A2和A3组,B1、B2和B3组。比较不同鼻饲量和留置胃管长度与食道反流情况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发现,插入胃管长度的不同比较中,A组食道反流率为6.6%,B组为11.6%,两组比较,X2=160.0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鼻饲量的比较中,A1组发生反流率最低,A2组次之,A3组发生反流率最高,且其反流率均低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妥善处理胃管长度,鼻饲量的多少既可满足不能进食的老年患者营养需求,又能达到降低食道反流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经鼻气管插管患者胃管置入中常见问题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不能经口进食,需通过另一侧鼻腔置入胃管进行鼻饲,以保证其营养,满足机体代谢需要,促进身体康复。2002年3月—2004年12月,本院采用经鼻气管插管抢救65例患者,均行鼻饲提供营养,现将胃管置入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对策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43例,女22例;年龄19~79岁,平均49.5岁。其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21例,帕金森病5例,丘脑出血18例,硬膜下血肿18例,脑梗死3例。均经鼻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胃管置入选用12~14号硅胶胃管,经另一侧鼻腔置入。留置胃管时间最短7 d,最长182 d,平均94.5 d。留置胃管2~3周更换1次,共置入…  相似文献   

16.
放置胃管的目的是为了排除机械性或麻痹性肠梗阻及一般消化道手术后胃、肠内容物与积气,进行胃肠减压,可以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引流血性胃内容物,观察消化道出血情况,还可以鼻饲药物和流质饮食。但如果胃管固定不当而滑出,会导致胃液引流不畅,一方面会延误病情观察,加重患者病情,另一方面会增加患者痛苦。我院从2004年开始对胃管滑出问题进行跟踪调查,2005年后对胃管固定进行改进,采取一种新的胃管固定法,有效地防止了胃管的滑出。1固定方法2004年采用的方法:插胃管45~55 cm,确定胃管在胃内后,采取鼻翼和耳垂/面颊固定法,将胃管固定于鼻翼及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肠减压时胃管引流不畅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将我院普外科2006年8月至2009年8月共236例施行胃肠减压的病人列为观察对象,给予相应的8条护理对策。结论:在实施胃肠减压过程中发生胃管引流不畅也是常见的现象,如能及时发现,查找原因,给予相应护理亦能达到满意的引流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改良鼻饲模式及护理,以期提高急性脑卒中病人插管的成功率,预防鼻饲时并发症发生,减轻病人的痛苦。方法:插胃管时通过调整病人卧位、床头高度、协助者托起病人下颌关节向上前抬起、操作者在插入15~16cm时,右手碗部向后上方用力,然后向下快速将胃管送下,在鼻饲时注意确定胃管的位置、调整四度,合理安排护理时段。结果:一次性插胃管成功率提高迭98.7%,没有一例病人发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对提高胃肠减压护理效果,提高科室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浙江省台州医院血管胰脾疝科于2015年5~11月成立QCC,开展以"提高胃肠减压有效率"为活动主题的活动。选取210例患者实施QCC活动主题为导向的护理管理,并以2014年10月~2015年4月的214例同科患者为对照组。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两组患者的胃肠减压留置效果。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的胃肠减压有效率为85.32%,较实施前的59.5%提高了25.82%(P0.001);圈员的观察沟通协调能力等提高了42%~80%,达到了预期效果。结论:品管圈的开展,有效提高了胃肠减压有效率,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同时也增加了护理人员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加强了护理人员的协作力。  相似文献   

20.
改进型气管导管经口插入胃内在小儿急诊洗胃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改进型大容量套囊的小儿聚乙烯透明气管导管在普通胃管插入困难时替代普通胃管经口插入胃内在小儿中毒洗胃时的应用。方法  5例中毒患儿 ,反复多次常规胃管插管失败后 ,用麻醉咽喉镜明视下经口顺利插入改进型气管导管 ,将牙垫放于两齿之间 ,用胶布将导管于牙垫同时缠绕固定于双侧面部。待胃内洗出物清亮后 ,拔出导管。结果 改进型气管导管均在 5min内插入胃内 ,从中切牙计算的插管深度为 (30 .5 2± 1.4 2 )cm ,洗胃过程顺利。洗胃后大便潜血试验全为阴性。结论 改进型小儿气管导管韧性和弹性合适 ,容易插入胃内 ,为快速排出毒物赢得时间 ,洗胃过程中不易被食物所阻塞 ,只要仔细操作 ,不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在其它方法插入胃管困难时 ,改进型气管导管替代胃管有其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