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神经内科护士接待新病人护理到位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神经内科病区10名护士自愿组成一个"圈",确立"提高神经内科护士接待新病人护理到位率"活动主题,对改进前接待新病人护理到位率方面通过发放病人问卷调查表、科内自查进行考核,分析原因,并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结果 (1)有形成果:经品管圈活动,神经内科护士接待新病人护理到位率明显提高,达到并超出了预期目标。(2)无形成果:品管圈活动在团队精神、参与意识、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护患沟通、自我认可度5个方面均有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提高了护士主动服务的意识,优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神经内科护士接待新病人护理到位率,提高了病人满意度,同时还提高了圈员的团队精神和质量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改进医院可复性清洁工具处理流程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改进医院可复性清洁工具处理流程”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影响可复性清洁工具处理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品管圈管理后,可复性清洁工具合格率比管理前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医院可复性清洁工具处理的合格率,同时使参加该品管圈的人员在运用品管圈的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上有所提升,医护人员及患者的感染防控意识也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缩短门诊西药房患者取药等候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品管圈在缩短门诊西药房患者取药等候时间中的应用”为活动主题,按品管圈十大步骤实施质量环(PDCA)循环活动,并评估该活动效果。结果:(1)有形成果:门诊西药房患者取药等候时间由实施前2.8分钟降至1.4分钟,目标达成率101.67%;(2)无形成果:品管圈成员学习了多种品管手法,增强了圈员的责任感和积极性。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缩短门诊西药房患者取药等候时间,提高了药师工作效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升门诊西药房药学服务品质。  相似文献   

4.
叶璠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23,34(11):1563-1565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中的作用,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持续发展和药师价值体现提供参考。方法:从药品质量管理、职业素质提升、药学服务延伸三个方面,对我院品管圈的开展和成果进行分析。结果:品管圈活动开展后,药品损耗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不合理医嘱干预成功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肠外营养全程化药学服务的八项目标全部完成。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是PIVAS药学服务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床头抬高依从性,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提高床头抬高依从性为活动主题,拟定计划,对ICU床头抬高现状问题进行调查,原因分析,规范床头抬高标准,圈员共同制定有效措施促进床头拾高,培训一线医护人员,运用于提高床头抬高依从性的全面质量改进.结果 经过品管圈小组6个月的实践,护士对床头抬高相关知识的掌握、床头抬高依从性及正确性有明显提高,角度合格率由30.28%提高至91.08%,未下滑合格率由46.79%提高至91.8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从47.15‰降至29.25%.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床头抬高依从性,降低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并且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6.
李明浩 《药物与人》2014,(12):360-360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老年患者预防跌倒认知及依从性.方法:2013年3月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对2013年3-7月住院患者对跌倒认知、依从性及跌倒发生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并予以实施,再调查8-12月住院患者跌倒认知及依从性以及跌倒发生率,两者进行比较.结果:开展品管圈后,患者跌倒认知及依从性由72.8%和76.2%提高到92和95%,跌倒发生率由2.2%下降至0.38%.结论:对老年患者开展预防跌倒认知及依从性的品管圈活动,能够降低患者跌倒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运用品管圈活动督导规范执行骨科换药流程提高换药规范率的效果.方法 2016年1月成立品管圈小组,对骨科换药流程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设定目标,拟定对策并予以实施.结果 骨科换药的规范率从61%上升到96%,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品管圈活动督导骨科换药的规范执行,可提高换药流程的规范率,在提高医院感染执行力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品管圈方法,提高眼科患者使用眼药水的正确率。方法:由10名护士组成光明圈,对2013年6-7月光明圈活动前72例次眼科患者点眼药水差错事件原因采用鱼骨图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规范应用眼药水流程,实施4个月后进行评价。结果:品管圈活动后,眼科患者使用眼药水目标达成率101.82%,进步率59.55%,患者满意度从78.3%提升至97.6%。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提高点眼药水正确率,保证了用药安全,并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医院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提升安全生产防控能力和职工安全素养,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方法:通过成立品管圈小组,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对安全管理进行持续质量改进,保障医院安全、稳定、有效运行,营造安全诊疗环境。结果:安全生产防控能力显著提高,医院运行稳定、发案少、秩序好、病人满意度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升。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团队凝聚力,提升了安全管理水平,促进了社会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借助品管圈管理工具来探索降低住院病案首页ICD编码错误率的有效方法,提高病案首页数据质量及编码员的业务水平。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严格按照品管圈活动十大步骤实施,计算实施四项对策前后住院病案首页ICD编码的错误率和目标达成率,评价此次活动的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住院病案首页ICD编码错误率由改善前44.44%降低至18.55%(χ2=136.03,P < 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目标达成率为116.09%,进步率为58.25%。小组组员在品管圈活动手法运用、成绩获得感、编码质量意识、团队凝聚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取得明显进步。结论:通过应用品管圈,能够有效降低病案首页ICD编码错误率,全面提升病案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该活动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品管圈(QCC)在提高神经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效果。方法成立QCC活动小组,制定活动方案,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某院神经科62名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随机调查,观察手卫生的执行情况,分析原因找出对策,并进行为期6个月的质量持续改进。结果QCC 活动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正确率分别为80.00%、81.55%,均高于活动前(手卫生依从率、正确率分别为44.41%、46.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3.652、39.940,均P<0.01)。其中重点改善群体医生和护士手卫生依从率分别由活动前的42.68%、48.41%,提高至活动后的85.54%、78.38%。QCC 活动前依从率最低的手卫生时刻:医生为接触患者前(18.18%),护士为执行清洁/无菌操作前(28.00%),活动后分别提高至63.16%、60.00%。QCC 活动后目标达成率为138.43%,进步率为80.14%,圈成员在活动中能力得到较大提升。结论QCC 活动能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培养医务人员团队精神,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以品管圈活动降低心内科患者腹部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引起皮下出血的概率。方法:由10名护士组成品管圈活动组,收集腹部注射低分子肝素钠皮下出血的原因,制定并实施对策,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组进行质量改进后,切实降低了腹部注射低分子肝素钠皮下出血率。从改善前的27.94%降至17.64%,完成了目标设定值。结论:采用品管圈活动对心内科患者腹部注射低分子肝素钠皮下出血率进行质量持续改进,有利于降低皮下出血率,同时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士工作成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体检中心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应用和效果。方法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围绕降低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展开品管圈活动,采取自发自愿原则组建品管圈,具体内容包括活动主题确定、拟定活动计划、把握现状与设定目标、解析问题、拟定与实施对策等,比较实行品管圈前后的针刺伤发生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体检中心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从10.5%降至2.9%,解决问题能力、责任心、沟通协调等平均提升1.0分。结论品管圈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降低针刺伤发生率,保障了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升全院护士除颤仪的操作技能,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通过质控小组每季度对护士进行除颤仪操作考核,发现问题575项,针对护士存在问题,质控小组成员分析讨论发生的原因并制订相应的对策组织实施,实施后对相关人员再进行考核评价。结果通过技能操作质控小组的监控,规范了护士对除颤仪的操作使用,提高了除颤仪操作的正确性,进一步提升了护士的抢救能力。结论通过质控对提高护士操作除颤仪的技能有很大的成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品管圈对提升妇科护理人员在测量生命体征、发放口服药,做微波、红外线治疗等非无菌操作中,手卫生依从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8年12月实施品管圈活动期间科室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数据为研究组,另选取2017年9月-2018年4月未实施品管圈活动期间科室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数据为对照组,护理人员与研究组为同一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品管圈活动,比较两组实施效果。结果研究组洗手依从性为72.71%,对照组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正确洗手率为81.95%,对照组4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开展品管圈后解决问题能力、凝聚力、QC手法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开展,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获得了较高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急救情景模拟演练对提高口腔病房护士在颌面部创伤性大出血案例中急救能力的效果。方法组建教学培训小组,确定情景模拟演练培训方案,对15名护士在疾病理论知识、临床操作技能及应急能力在培训前后分别对受训护士进行考核。结果通过3个月培训,口腔科病房护士在创伤性大出血患者急救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应急能力上有显著提高( P<0.01)。结论实施情景模拟演练培训方法,可以提高口腔科病房护士的应急能力,使其更好地胜任临床护理工作,降低患者死亡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曾雪梅  陈媛  陈冰  刘晓宇 《现代保健》2014,(22):140-142
目的:探讨“五常法”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五常法”的原理,制定审核表,对手术室的环境、物品设施及护士的言行进行规范化管理,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考核。比较实施“五常法”前后手术室管理的质量。结果:实施“五常法”后,物品、器械、仪器和急救物品的准备完好率均明显优于实施前,取物品和补充物品所需时间较实施前也相对减少,手术科室的医务人员及患者对手术室工作人员的满意度也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五常法”管理,能提高护士的管理意识,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微信群开展手卫生品管圈活动,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增强品管圈成员解决问题能力。方法 2015年6月,某院11名临床感控人员在手机上组建手卫生品管圈微信群,按两周一次的活动周期,以群聊形式分析存在问题并拟定对策与实施方法,由各圈员向科内医务人员推行与落实,达到实施效果。结果微信品管圈活动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从活动前56.71%提高至8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928,P0.05);各圈员的责任心、自信心、积极性、和谐度、团队凝聚力、品管手法、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均得到提高。结论运用微信品管圈活动可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各圈员的圈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品管圈小组活动,提高首台手术开始的准时率。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以“提高首台手术开始的准时率”为主题,进行现状及原因分析,拟定对策后组织实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经品管圈活动,首台手术开始的准时率明显提高,达到了预期目标。品管圈活动在解决问题能力、责任心、沟通协调、自信心、团队凝聚力、积极性、品管手法、和谐度8个方面均有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优化了手术科室工作流程,提高了首台手术开始的准时率,也提高了医护人员工作效率,降低各科成本,节约能源,同时还提高了圈员的团队精神和质量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介绍医疗志愿者的现状,阐述综合医院集团化发展进程中成立“志愿者之家”组织的意义与目的,建立了符合集团化医院实际的志愿者管理制度,就目前医院志愿者队伍中人员结构的层次进行分析,探讨各层次志愿者在医院提供服务时的优势与劣势,为今后“志愿者之家”队伍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