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提高对乳腺良性病变不典型增生X线征象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06例经病理证实的不典型增生的X线表现。结果:106例中,导管乳头状瘤病50例(47.2%),乳腺上皮增生症43例(40.6%);X线表现,82例有局限性结构紊乱,77例有密度增高,55例有导管扩张,26例有血管异常相,18例有钙化,39例导管造影可见导管中断、充盈缺损。结论:乳腺高频X线检查对诊断也腺良笥病变的不典型增生有一定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在诊断早期乳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个乳腺导管原位癌及28个乳腺导管增生(23个普通型导管增生、5个非典型导管增生)的超声造影征象、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参数及造影诊断正确率。结果导管原位癌组与导管增生组病灶超声造影后在形态、边界、大小、周围扭曲穿入血管结构、造影剂分布及造影达峰时间、峰值强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7.9%(29/33)和71.4%(20/28)。结论早期乳腺癌病变具有较典型的造影恶性特征,超声造影是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正确率的一个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乳腺乳头状病变的诊断与处理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乳头状病变的评估与分类一直是乳腺病理中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本文集中讨论乳腺病理诊断中最常见的几种乳头状病变的诊断与处理原则,包括:①乳头状瘤的各种变异形式、乳头状瘤伴不典型性(不典型乳头状瘤)、乳头状瘤伴导管内癌与导管内乳头状癌的鉴别;②包裹性乳头状癌与实性乳头状癌的最新进展;③细针活检对乳头状病变的诊断和对标本评估的影响。重点讨论免疫组化,尤其是肌上皮标记在这些病变诊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乳腺上皮增生性病变一般分为 3类 :一般性增生、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1- 3〕。Page〔4〕认为非典型增生是“诊断灰区” ,Rosai〔5〕称其为交界性病变。乳腺的交界性病变包括非典型导管增生 (atypicalductalhyperplasia ,ADH)和非典型小叶增生 (atypicallobularhyperplasia ,ALH  相似文献   

5.
根据Koemer等关于“乳腺导管上皮增生”的综述,讨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病理形态学诊断问题;特别强调定向干细胞、细胞增生、细胞黏着性、异型性及细胞极向化等概念性问题;重点描述普遍性导管增生、不典型导管增生和低级别导管原位癌的形态学特点,旨在强调仔细观察HE切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是一组形态学结构复杂多样、与乳腺癌关系十分密切的病变.WHO(2003)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重新诠释了它的概念,将其命名为导管上皮内肿瘤并在后面附上数字以表明增生或不典型增生的程度.本文着重介绍各类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组织病理学特点、遗传学改变及其与浸润性癌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乳腺上皮性病变745例冷冻切片误诊与延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加深对乳腺上皮性病变的认识,提高病理冷冻切片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收集乳腺上皮性病变术中冷冻切片745例,按照WHO(2003)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诊断标准对照石蜡切片分析误诊及延迟诊断原因,总结诊断规律.结果 745例乳腺上皮性病变的冷冻切片中,3例误诊为浸润性导管癌、髓样癌和实性神经内分泌癌,分别是由于取材、制片及认识不足所致(0.4%),均为假(-);延迟诊断34例(4.56%),其中导管原位癌、不典型导管增生和导管内乳头状瘤延迟诊断率较高.结论 乳腺上皮性病变具有形态多样性和易混淆性,有必要提高对冷冻切片诊断的认识水平和经验.  相似文献   

8.
范宇  王颖  傅西林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2,9(3):159-161,T043
目的:研究bcl-2基因蛋白在正常乳腺上皮、乳腺癌前病变及导管内癌等组织中的表达及与p53的关系,分析其在乳腺上皮恶变过程中各阶段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bcl-2及p53基因蛋白在20例正常乳腺上皮、20例小叶增生、45例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及45例导管内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在所有正常乳腺、导和上皮不典型增生及小叶增生中均可见bcl-2表达,而在导管内癌中有77.8%表达,且其表达与导管内癌的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前三组中p53均为阴性,后者有24.4%阳性。有67.8%的导管内癌为bcl-2( )/p53(-),绝大多数bcl-2及p53表达发生改变的病例均为分化不良的管内癌。结论:bcl-2( )/p53(-)可能为正常的生理性表达表型,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及大部分导管内癌表达此表型,而和内癌多呈现bcl-2(-)/p53( )表型。  相似文献   

9.
胰腺上皮内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建明  朱明华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4,11(6):424-426,I111
胰腺上皮内肿瘤是指胰腺小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至原位癌这一系列病变的连续过程,被认为是胰腺癌的癌前病变。研究显示,胰腺小导管上皮的异型增生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慢性胰腺炎特别是胰腺癌癌周组织中往往可以见到胰腺上皮内肿瘤性改变,随访结果也显示胰腺上皮内肿瘤特别是高级别的胰腺上皮内肿瘤与胰腺癌的发生有关。本文就胰腺上皮内肿瘤的概念、诊断标准、分级、鉴别诊断和意义作一综述,旨在提高对此类病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64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病变进行HE染色和CK5/6、p63、CK8、ER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导管内乳头状瘤(IP)51例,伴不典型导管增生(ADH)或导管原位癌(DCIS)6例,导管内乳头状癌(IPC)4例,实性乳头状癌3例。32例伴普通型导管增生的IP其增生上皮CK5/6呈镶嵌状(+),CK8呈分散或簇状(+),其中21例ER呈不均匀(+);纤维血管轴心肌上皮呈p63和CK5/6(+)。导管内乳头状瘤伴ADH、IP伴DCIS、IPC和SPC的增生上皮CK5/6(-),CK8片状(+),ER均匀强(+);纤维血管轴心肌上皮呈p63和CK5/6(-)或(+)。结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病变是一组良、恶性混合存在的病变,应通过特定的组织形态、增生上皮CK5/6、CK8和ER的表达情况以及肌上皮的位置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