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术室中常见的暴露性职业危害和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对护理人员的损害.重点是针对血源感染的危险性、感染的因素,以及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对2007年1月-2012年1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护士血源性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具体到每一台手术都要认真了解术中可能存在的有害因素,对护理人员进行自我防护教育.结果:手术室护理人员危害种类包括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性因素等.通过加强学习培训、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医护人员正确认识了自身防护特点和责任,提高了防护意识.结论:认真执行规范的防护措施,手术室护理人员要不断的学习和掌握手术室暴露性职业危险因素,发生职业暴露后,积极采取恰当的措施,可降低甚至消除发病及时预防,可有效降低手术室职业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关于临床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风险与防护对策。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医疗卫生机构发生职业暴露的45名临床护理人员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护理人员的基本资料、个人经历、职业暴露情况、护理实践操作、自我防护意识与防护能力等进行全面调查,以分析职业暴露风险因素,并制订相关防护对策。结果经调查发现,45名护理人员在调查期间共发生了100件职业暴露,其中,年龄为20~25岁的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占比较高;工作年限≤5年占比较高;护士职称的占比较高;急诊科与手术室的职业暴露发生率较高;A班次的职业暴露占比较高;职业暴露次数多为1次。同时,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多为处理针头(21.00%)与皮肤黏膜暴露(20.00%)。结论针对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医疗卫生机构应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培训、规范医疗操作、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意识等,以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术室中常见的暴露性职业危害和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对护理人员的损害。重点是针对血源感染的危险性、感染的因素,以及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对2007年1月-2012年1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护士血源性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具体到每一台手术都要认真了解术中可能存在的有害因素,对护理人员进行自我防护教育。结果:手术室护理人员危害种类包括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性因素等。通过加强学习培训、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医护人员正确认识了自身防护特点和责任,提高了防护意识。结论:认真执行规范的防护措施,手术室护理人员要不断的学习和掌握手术室暴露性职业危险因素,发生职业暴露后,积极采取恰当的措施,可降低甚至消除发病及时预防,可有效降低手术室职业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危险的状况,分析引起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通过临床观察、总结分析以往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总结手术室护士发生职业危险的因素和防护措施。并对护理人员进行自我防护教育。结果血源性危险因素、化学性损伤、针刺伤、皮肤黏膜暴露和社会心理因素等是手术室护理人员发生职业危害的主要因素,通过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有效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结论加强防护知识培训、实施标准预防、规范操作流程、建立完善的报告流程及暴露后的正确处理可以有效防止血源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张淑珍 《当代医学》2013,(18):130-131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人员常见的暴露性职业危害和相应的防护策略。方法通过文献分析、临床观察及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及归纳手术室护理人员常见的职业危害的种类及暴露情况,针对性的提出合理的防护措施。结果手术室护理人员危害种类包括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生理和心理性因素。针对性提出提高自我健康防范意识、完善手术室防护措施和建立体检和休假机制等措施,有效地降低了职业相关危害的发生。结论手术室职业危害因素较多,针对性的预防可有效降低护理人员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并分析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相关因素,制定职业暴露防范措施.方法:以2014年6月~2016年6月为观察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内参与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15名作为研究对象,对手术全程职业暴露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向本组15名手术室护理人员发放自拟调查问卷,调查2014年6月~2016年6月时间段内所有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事件发生情况.问卷调查维度包括:①职业暴露事件发生时间.包括术前、术中、术后;②职业暴露影响因素.包括生物感染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结果:本组15名手术室护理人员调查期间内共发生职业暴露事件25例.职业暴露发生时间方面,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多发生于术中,构成比为72.00%(18/25),显著高于术前、术后构成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职业暴露影响因素方面,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以生物感染为主,构成比为52.00%(13/25),显著高于物理因素、化学因素构成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手术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事件发生可能性高,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生物感染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其中以生物感染因素最显著.加强个人防护意识,完善职业暴露培训对降低职业暴露事件发生率,合理防范职业暴露风险事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中常见职业暴露危害的分析,使手术室护理人员能有效的得到防护。方法:找出职业暴露中的危险因素,提出应对防护措施。结果:对手术室工作中常见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的应对防护能力得以提高,减少了职业暴露造成的危害。结论:重视和有效的职业防护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仲爱华 《中国民康医学》2013,25(6):F0003-F0004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通过临床观察及查阅资料,回顾分析手术室护士工作环境中芷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总结手术室护士发生职业危险的因素和防护措施。结果:生物性或感染性危险因素、化学药物损伤、物理性损伤、社心理因素等是手术室护理人员发生职业危害的主要因素,通过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有效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结论:加强手术室护士的自坊护意识、严格操作规程、建立完善的防护措施、加强身心锻炼,可以减少职业暴露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临床护理人员对职业防护的知晓情况.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510名临床一线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高护龄、高学历及重点科室的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知识评分优于低年资、低学历和内、外科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手卫生及医疗废物管理知识知晓率不尽如人意.结论 需加强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知识培训,提高护士的职业防护水平,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前,艾滋病的流行形势日益严峻,由于手术室工作性质和环境的特殊性,医护工作者感染艾滋病的机会也随之增多,手术配合中常使用锐利器械,如刀、针、剪等,传递时意外刺伤、刀割伤、污血溅到皮肤及眼睛,都有可能发生HIV感染.因此,应加强护理人员的防护措施,防止手术室护理人员因职业暴露而感染HIV.  相似文献   

11.
姜燕  朱小萍 《吉林医学》2012,33(8):1722-1723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理人员发生职业危害的现状,分析发生职业危害的相关因素,并探讨预防对策。方法:通过分析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的危险因素,制定并落实规范化的防护策略。结果:提高了手术室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加强了职业安全管理,有效地防止了职业感染的发生,确保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结论:手术室护士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危险因素。工作环境的不安全不仅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同时也严重损害手术室护士的生活质量。因此,应采取必要的职业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手术室护士血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防护对策。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手术室护士血源性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通过对护理人员实施自我防护知识的健康教育。结果:手术室护士血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与相关护理人员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以及管理制度缺陷等因素相关,通过针对性实施防护对策,如加强管理、完善规章制度以及加强对护理人员自我防护知识培训,逐渐提高护理人员对血源性感染的防护意识,同时树立危险意识。经随访调查1年,未发生乙肝病毒感染、艾滋病以及其他血源性感染疾病暴露事件。结论:通过对手术室护士发生血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取积极的防护对策,可明显降低血源性感染的发生机率,减少了职业危险因素对护理人员的伤害,共同创建一个和谐安全的医疗环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损伤发生的规律、特点及相关因素,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从而保障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横断面问卷调查的方法,对9所医院218名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损伤状况及相关因素等67项内容进行调查研究;建立数据库,所得资料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损伤发生率达73.4%,机械性损伤占首位,其中针刺伤是最易发生的职业损伤;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职称、性格特征、医院重视程度、防护措施等6项变量影响职业损伤的发生.结论 加强防护措施,改善工作环境,增强防护意识,重视职业防护教育,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树立全面防护的管理理念,建立和完善保险制度,给予手术室护理人员最大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4.
刘咏莉 《基层医学论坛》2014,(36):4995-4996
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节奏快,强度大,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工作环境中存在许多的污染因素,职业暴露风险较其他科室护理人员高。因此,提高手术室护士对职业暴露危险的认识和自我防护意识极为重要。 1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1.1物理因素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较其他科室护理人员的概率高。因此,手术室护士感染乙肝、丙肝、艾滋、梅毒等传染性疾病的机会较多。  相似文献   

15.
孙玲玲 《大家健康》2016,(4):225-226
目的:介绍手术室护理人员常见的职业危害风险因素,并以此为依据,提出科学有效的医疗防护措施。方法:根据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临床工作实践,对影响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主要来自于X射线、锐器伤、噪音污染、化学污染等方面,应通过规范操作,加强自我防护等措施来降低职业危害对护理人员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危害因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玲  崔雪华  黄劲华 《中外医疗》2009,28(35):113-114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和制订防护措施。方法通过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过程的实地观察和我院士职业暴露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各个环节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护对策。结果通过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教育,加强锐利器械损伤防护和处理,强化"标准预防"理念,可减少职业暴露伤害。结论根据手术室职业危害因素,提出职业教育防护措施,可有效地降低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17.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各种诊疗技术的推广,医务工作者常暴露于多种职业性危害因素之中。而手术室护理人员由于其特殊的工作环境和性质,发生各种职业暴露的风险更大,如不加以有效防范,将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分析危害发生的原因,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采取相应有效的防护措施,免遭危害因素的侵害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近几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越来越得到重视,而对卫生清洁人员的职业防护关注较少。清洁人员作为医院的一个特殊性工作群体,承担着医院内与医疗废物直接接触性的工作,尤其是手术室为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清洁员因职业的特殊性,每天不得不暴露于各种各类医疗废物中,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发生率比普通病房明显增高。本科为有效地降低清洁员职业暴露的发生率,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制定对策,加强了手术室清洁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意识。方法根据手术室清洁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清洁员文化素质基础,制定浅显易懂的培训及防护措施示范,对清洁员进行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的培训,使其能熟练应用防护技术。结果进行防护培训教育后,手术室清洁员职业暴露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明显提高。结论切实关注清洁员这一低文化素质群体,重视清洁员职业暴露防护,确保其身心健康,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传染病医院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现状,探讨传染病医院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方法根据发生职业暴露的相关因素,采用培训、现场指导等干预措施,制定传染病医院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并实施,与实施干预前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率为55.6%;干预后,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率为4.7%。干预后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培训等干预措施可以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减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静配置中心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况及自我防护情况。方法 以我院静配置中心2019年1月~2020年1月发生职业暴露的55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职业暴露现况、职业暴露影响因素、自我防护知识-态度-行为(KAP)。结果 55名静配置中心护理人员《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调查问卷》平均得分为(105.45±7.36)分,处于中上水平;自我防护KAP总分为(65.35±8.97)分,处于中等水平;文化水平、工龄、职称、自我防护教育经历、暴露次数不同的护理人员《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调查问卷》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锐器伤暴露风险最高,人际关系暴露风险最低;护理人员脱手套后及时洗手的自我防护行为最到位,有接触体液血液风险时戴手套、口罩、护目镜的自我防护行为最薄弱。结论 静配置中心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象较为普遍,物理、化学、生物、心理等多种因素均可诱发职业暴露风险,但护理人员自我防护KAP较为薄弱,因此,医院应加强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教育工作,规范医疗操作流程,以有效降低职业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