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槐果皮中的异黄酮甙类成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对槐果皮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波谱和化学方法对66个异黄酮甙类成分进行了鉴定。结果:从槐(Sophora japonica)果皮中分离得到5个异黄酮甙类成分,它们的结构确定为染料木素7,4′-二葡萄糖甙(genistein7,4′-di-O-β-D-glucoside,I),槐属双甙(sophorabioside,Ⅱ),樱黄素4′-O-β-D-葡萄糖甙(prunetin4′-O-β-D-glucoside,Ⅲ)。槐属甙(sophororicoside,Ⅳ),染料木甙(genistin,Ⅴ)。结论:化合物I、Ⅲ和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毛脉酸模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毛脉酸模乙醇提取物的60%乙醇洗脱部位中分离出10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酸模素(Ⅰ)、大黄素(Ⅱ)、6-羟基芦荟大黄素(Ⅲ)、6′-乙酰基-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Ⅳ)、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Ⅴ)、白藜芦醇(Ⅵ)、9,9′-双蒽酮2,2′-二甲基-5,5′-二(β-D-吡喃葡萄糖)-9,9′,10,10′-四氢4,4′-二羟基10,10′-二羰基(Ⅶ)、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Ⅷ)、白藜芦醇-3-O-β-D-葡萄糖苷(Ⅸ)、芦丁(Ⅹ)。结论化合物Ⅶ经文献检索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酸模苷A(rumoside A)。化合物Ⅲ、Ⅳ为首次从酸模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Ⅴ、Ⅷ、Ⅹ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从何首乌(PolygonummultiflorumThunb.)的根中分离出11个化合物,根据光谱学分析分别鉴定为:大黄酚(chrysophanol,Ⅰ)、大黄素甲醚(physcione,Ⅱ)、大黄素(emodin,Ⅲ)、ω-羟基大黄素(citreorosein,Ⅳ)、大黄酚8-O-β-D-吡喃葡萄糖苷(chrysophanol8-O-β-D-glucopyranoside,Ⅴ)、大黄素甲醚8-O-β-D-吡喃葡萄糖苷(Physcione8-O-β-D-glucopyranoside,Ⅵ)、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emodin8-O-β-D-glucopyranoside,Ⅶ)、决明酮8-O-β-D-吡喃葡萄糖苷(torachrysone8-O-β-D-glucopyranoside,Ⅷ)、2,3,5,4′-四羟基芪2-O-β-D-吡喃葡萄糖苷(2,3,5,4′-tetrahydroxystilbene2-O-β-D-glucopyranoside,Ⅸ)、没食子酸甲基酯(methylgallate,Ⅹ)和吲哚-3-(L-α-氨基-α-羟基内酸)甲酯[Indole-3-(L-α-amino-α-hydroxypropionicacid)methylester]。其中,化合物Ⅺ为新的天然产物。上述蒽醌和萘类化合物以及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Ⅻ)、大黄酸(rhein,)、芦荟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aloe-emodin8-O-β-D-glucopyranoside,)、大黄酚8-O-β-D-(6′-O-丙酰基)吡喃葡萄糖苷(chrysophanol8-O-β-D-(6′-O-malonyl)glucopyra-  相似文献   

4.
沙苑子抗血小板聚集有效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中药沙苑子(Astragalus complanatus R Br)中分得毛蕊异黄酮(I,calvcosin),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甙(Ⅱ),芒柄花甙(Ⅲ,ononin),以及二个新黄酮甙(Ⅳ,Ⅴ)。根据光谱分析证明Ⅳ为鼠李柠檬素3,4′-O-β-D-双葡萄糖甙,Ⅴ为鼠李柠檬素3-O-[D-β-D-呋喃芹糖(1→2)]β-D-葡萄糖4′-O-β-D-葡萄糖甙。分别命名为沙苑甙 A(complanatoside A)及沙苑甙 B(complanatoside B)。沙苑甙 A 经药理实验证明有较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首乌降脂胶囊中的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SG)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HPLC法,C18柱,乙腈-水(22∶7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0 nm。结果: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线性范围为0.1085μg~0.5425μg(r=0.9992,n=5);平均回收率为101.00%(RSD为2.83%,n=5)。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首乌降脂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紫菀Aster tataricus的多酚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通过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紫菀石油醚及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芹菜素(apigenin,Ⅰ)、大黄酚(chrysophanol,Ⅱ)、大黄素(emodin,Ⅲ)、大黄素甲醚(physcion,Ⅳ)、橙皮苷(hesperidin,Ⅴ)、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pyranoside,Ⅵ)、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apigenin-7-O-β-D-glu-copyranoside,Ⅶ)、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Ⅷ)。结论化合物Ⅴ~Ⅷ为首次从紫菀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窄叶大黄蒽醌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窄叶大黄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通过化学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6个蒽酯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酚(chrysophanol,Ⅰ)、大黄素甲醚(physcion,Ⅱ)、大黄素(emodin,Ⅲ)、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emodin-8-O-β-D-glucopyranoside,Ⅳ)、芦荟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aloe-emodin-8-O-β-D-glucopyranoside,Ⅴ)和ω-羟基大黄素(citreorosein,Ⅵ).结论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窄叶大黄中分得.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选制首乌最佳水煎煮工艺。方法以制首乌的代表成分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为评价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药材粒度、浸泡时间、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四个因素,对制首乌的水煎煮工艺进行优选。结果最佳水煎煮工艺:粒度为小块,浸泡30 min,煎煮时间70min,煎煮次数3次。结论优选所得的最佳煎煮工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金叶子叶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柱色谱(正相硅胶、RP-18、大孔吸附树脂和Sephadex LH-20)、制备HPLC和光谱方法分离鉴定化学成分。结果从金叶子的叶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α,3β,23-trihydroxyurs-5,12-dien-28-oic acid(Ⅰ)、2α,3β,23-trihydroxyurs-12-en-28-oic acid(Ⅱ)、1-O-(β-Dglucopyranosyl)-(2S,3S,4R,8Z)-2-[(2′R)-2′-hydroxydocosanoilamino]-8(Z)-octadecene-1,3,4-triol(Ⅲ)、槲皮素-3-O-β-半乳吡喃糖苷(Ⅳ)、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Ⅴ)、槲皮素-3-O-α-阿拉伯呋喃糖苷(Ⅵ)、山柰酚-3-α-鼠李吡喃糖苷(Ⅶ)、金叶子毒素-Ⅶ(craibiotoxin Ⅶ,Ⅷ)、金叶子毒素-Ⅷ(Ⅸ)、proanthocyanidin A-2(Ⅹ)。结论化合物Ⅲ和Ⅴ为首次从该植物叶中获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穿龙薯蓣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羟基-2,6-二甲氧基-1,4-菲醌(Ⅰ)、山柰酚-3-O-β-芸香糖苷(Ⅱ)、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Ⅲ)、(3S)-6,8-二羟基-3-苯基-3,4-二氢异香豆素(mon-troumarin,Ⅳ)、4′,5-二羟基-3,3′-二甲氧基联苄(Ⅴ)、薯蓣皂苷元(Ⅵ)、胡萝卜苷(Ⅶ)、β-谷甾醇(Ⅷ)、甘露醇(Ⅸ)、正癸烷(Ⅹ)。结论化合物Ⅰ~Ⅴ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赤、白首乌HPLC指纹图谱鉴定方法。方法用RP-HPLC(DAD)法,梯度洗脱,测定赤、白首乌、加工炮制品及其何首乌粉的指纹图谱,并作相似度比较分析。结果何首乌不同样品指纹图谱相似度较好,而何首乌与白首乌的指纹图谱具有明显区别,何首乌炮制前后、白首乌加工前后也有差异。结论HPLC指纹图谱具有重现性好、特征性强、方法简便等特点,可用于赤、白首乌药材的鉴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虎杖不同蒽醌类成分抑制前列腺增生的效果,初步探索虎杖蒽醌类成分的结构与抑制前列腺增生作用的关系。方法:利用溶剂法分离虎杖提取液中的游离蒽醌和结合蒽醌,比较结合蒽醌与游离蒽醌以及5种游离蒽醌对前列腺增生模型小鼠前列腺系数的影响。结果:虎杖游离蒽醌可显著降低前列腺增生模型小鼠的前列腺系数,而结合蒽醌无此作用;5种游离蒽醌中,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降低前列腺系数的效果明显(P<0.05),尤以大黄素、芦荟大黄素效果最为显著(P<0.01),大黄酸和大黄素甲醚无此作用(P> 0.05)。结论:虎杖中的游离蒽醌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有抗前列腺增生作用,机制可能与此3种成分的3,6位引入了供电基团如-CH3、-OH、-CH2OH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制首乌无糖颗粒中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5TC-C18(150×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80:2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25℃。结果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分别在0.08~0.8μg (r1=0.9998)、0.04~0.4μg (r2=0.9997)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04%、99.58%,RSD分别为0.77%,0.71%。3批样品中大黄素的含量分别为0.159 mg/g、0.161 mg/g、0.170 mg/g,大黄素甲醚的含量分别为0.055 mg/g、0.064 mg/g、0.072 mg/g。结论本方法准确、专属性好、重复性好,可作为制首乌无糖颗粒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韩冰教授认为补肾调肝对“调经种子”起着主导作用,临床上善用菟丝子和覆盆子、女贞子和墨旱莲、黄精和制何首乌、沉香和肉桂、续断和桑寄生、补骨脂和巴戟天、丹参和鸡血藤、鹿角霜和紫石英、紫河车和紫石英等9对药对治疗不孕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更年安胶囊组方中部分中药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观察不同加水量(10倍,8倍,6倍)、煎煮次数(1次,2次,3次)、水煮提取时间(1h,2h,3h)对地黄、麦冬、丹参、茯苓、仙茅的干膏量的影响,和不同浓度乙醇(50%,60%,70%)、乙醇量(4倍,6倍,8倍)、渗漉速度(1mL/min,3ml/min, 5ml/min)对泽泻、牡丹皮、五味子、钩藤、首乌藤、何首乌的固形物量及大黄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水煮提取时对干膏量的影响因素水平为煎者次数>加水量>煎煮时间,渗漉提取时对固形物量及大黄素含量的影响因素水平为乙醇浓度>乙醇量>渗漉速度。结论:综合各因素水平,确定地黄等6味中药水煮提取工艺是加10倍量水煎煮2次(第1次3h,第2次2h);何首乌等6味中药渗漉提取工艺是加8倍量60%乙醇以3ml/min的流速进行渗漉。  相似文献   

16.
见血封喉树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见血封喉Antiaris toxicaria Lesch.树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见血封喉树叶采用80%乙醇回流提取,石油醚脱叶绿素,再经氯仿、正丁醇等溶剂萃取,萃取物经多次柱色谱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常数,波谱学特征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硝酸钾(1),β-谷甾醇(2),胡萝卜苷(3)和槲皮素(4)。结论首次从血封喉树叶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4,为进一步开发开发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UPLC/Q-TOF-MS分析附子煎煮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超高效液相一四级杆一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技术(ultra-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quadrupoletime—of—flightmassspectrometry,UPLC/Q—TOF—MS)分析附子随煎煮时间延长其生物碱含量的变化,从中药化学角度为附子炮制、含附子中药复方制备工艺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UPLC/Q-TOF—MS建立附子不同时间点水煎液的化学指纹图谱,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法分析附子随煎煮时间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等毒性较大的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在煎煮2~10min后含量较高,而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中乌头原碱等毒性较小的单酯型二萜类生物碱的含量在煎煮60min内是趋于增加的,随后其含量趋于稳定。结论:临床使用附子应根据适应证选择适宜的煎煮时间,避免煎煮不足导致中毒,或煎煮太过影响疗效。以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为主要药效成分时,附子制备时间最好在30min内;以单酯型二萜类生物碱为主要药效成分时,附子制备时间最好在60min内。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补肾益智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补肾益智颗粒中的蛇床子、女贞子和制何首乌进行定性鉴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中蛇床子素和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含量进行测定。对于蛇床子素,高效液相色谱系统是由Phenomenex Luna C18(250 mm×4.6 mm,5μm),乙腈-水(65∶3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22 nm。对于葡萄糖苷,高效液相色谱系统包括C18(250 mm×4.6 mm,5μm),甲醇-水(30:7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20 nm。结果补肾益智颗粒的蛇床子、女贞子和制何首乌供试品薄层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蛇床子素在0.09~1.35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峰值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二苯乙烯苷)在0.84~3.15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52%和99.75%。结论建立的质控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回收率高,重现性好,可用于补肾益智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白癜风中药内服方剂的组方原则及用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收集白癜风(Vitiligo)内服方剂250首,对其组方原则及用药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方剂配伍集中于滋补肝肾、养血祛风.分析其中141首滋补肝肾、养血祛风方的用药频率,发现居于前3位的中药分别为制何首乌94次、补骨脂87次、白蒺藜81次.认为对于表现为肝肾不足或无明显伴随症状的白癜风患者可以"滋补肝肾、养血祛风"论治,用药可选制何首乌、补骨脂等.  相似文献   

20.
流苏石斛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对兰科植物流苏石斛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色谱和光谱分析法分离和鉴定化学成分。结果:从而酮部分分得6个化合物,分别为大黄素、芦荟大黄素、鼓糙石斛素、moscatlin、胡萝卡苷和(-)-莽草酸。结论: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为首次从石斛属植物中得到,其余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