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深部纤维瘤病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深部纤维瘤病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男7例,女14例)深部纤维瘤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24个病灶的CT、MRI表现.结果 21例平均年龄31.8岁,其中12例(57%)<30岁,病程在1年以内者17例(81%).24个病灶中腹内纤维瘤病2个(8.3%),腹壁纤维瘤病病灶5个(20.8%),腹壁外纤维瘤病病灶17个(70.9%).深部纤维瘤病CT平扫呈稍低或等密度,强化形式变化较多.MRI T1WI信号与肌肉相似或稍高、稍低,较均匀,T2WI呈高信号但常不均匀,注射造影剂后肿块不均匀明显强化.病灶可呈大片低信号中串珠状多结节信号增高.肿块可压迫或侵蚀邻近骨质.结论 结合临床特点,CT和MRI能够对深部纤维瘤病作出正确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病理证实的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表现,21例均行CT平扫,18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21例中,腹内7例(肠系膜5例,腹膜后及腹腔各1例),腹壁7例(腹直肌2例,腹内斜肌5例),腹外7例(胸壁3例,颌骨、骶骨、颈部及大腿软组织各1例).骨外侵袭性纤维瘤病19例,12例为类圆形或梭形,7例为不规则形.CT平扫示17例肿瘤密度为等或略低于肌肉密度,2例肿瘤为囊实性;增强扫描17例中,15例肿瘤为轻中度强化,2例肿瘤明显强化,4例肿瘤内见增强的血管影穿行.骨侵袭性纤维瘤病2例,CT平扫表现为轻度膨胀性骨质破坏,1例增强扫描肿瘤轻度强化.结论 侵袭性纤维瘤病可分为腹壁、腹内及腹外三型,各型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根据发病部位不同需与其他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内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的CT表现和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腹腔内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的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12例腹腔内韧带样型纤维瘤病表现为腹腔内软组织肿块影,主要以膨胀性生长,局部侵犯周围组织、器官。CT平扫呈低密度、混杂密度和等密度影,增强后病变实质成分中度、持续强化;低密度区呈轻度强化或不强化;除1例外其余均无囊变、坏死;病理特点低密度病灶和混杂密度病灶内出现不同程度粘液变性,镜下肿瘤由分布于大量胶原纤维背景中的梭形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组成,细胞无异型性,核分裂少。结论腹腔内韧带样型纤维瘤具有特征性CT表现,CT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深部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和MR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深部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和MR表现,提高对其认识及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经病理证实的深部侵袭性纤维瘤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22例共检出28枚肿瘤,19枚呈现浸润性生长.16枚肿瘤接受了CT检查,平扫密度等或略低于邻近肌肉,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强化;除腹内2例外其余均无出血、坏死或囊变.18枚肿瘤接受了MRI检查,T1WI呈等或略高信号,T2WI及短恢复时间反转恢复序列(STIR)呈高信号,瘤周水肿不明显,增强扫描呈显著强化.肿瘤内部可见含量不等的无强化条带状低信号.结论 侵袭性纤维瘤病发生部位广泛,影像表现多样;MRI示肿瘤内呈低信号的胶原纤维成分对诊断具有一定提示作用,但仍需与多种良恶性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5.
腹部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及MRI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腹内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及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内侵袭性纤维瘤病CT及MRI表现。术前仅行CT检查9例,仅行MRI检查3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6例。结果:18例腹内侵袭性纤维瘤病表现为腹膜后或腹腔内软组织肿块。腹膜后肿块以浸润性生长呈不规则形、爪形多见;腹腔内肿块以膨胀性生长呈圆形、类圆形多见。CT检查15例中,平扫病灶呈稍低密度11例,等密度4例,病灶内未见坏死、钙化及脂肪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大部分呈不均匀轻度强化,静脉期病灶持续强化,延迟期强化最明显,其中9例病灶周边及内部残留有斑片状、条状无强化稍低密度区。MRI检查9例中,T2WI病灶均呈稍高信号;T1WI呈等信号5例,呈稍低信号4例;脂肪抑制T2WI序列,病灶呈明显高信号。其中6例病灶在各序列中均见有条带状致密胶原纤维形成的低信号影。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及静脉期病灶轻中度不均匀强化,延迟期病灶明显强化。结论:腹内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MRI检查对该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和MR表现,了解其影像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7例侵袭性纤维瘤病患者的CT和MR表现。结果 17例患者中14例行CT检查,7例行MR检查,4例同时行CT及MR检查。行CT检查的14例患者中,CT平扫12例呈不均匀低密度,2例呈较均匀低密度;边界清楚3例,边界不清11例。10例具有明显的爪形和分叶状形态。5例CT增强检查均有不均匀强化。行MR检查的7例患者,T1WI、T2WI、脂肪抑制序列肿瘤均为不均匀信号,肿块内有部分区域各序列均为低信号,4例肿块边缘呈爪形浸润,3例边缘不清。MR增强2例均呈不均匀强化。结论 CT和MR都能较好地显示侵袭性纤维瘤病的形态。MR的信号特点可以推断肿瘤的成分。MR比CT能更精确地显示病灶的形态和范围,对侵袭性纤维瘤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韧带样型纤维瘤病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5例韧带样型纤维瘤病表现为腹壁或腹内软组织肿块,CT平扫病灶呈稍低密度或等密度,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大部分呈不均匀轻度强化,静脉期病灶持续强化,延迟期病灶强化明显,周边部分残留有斑片状、条状无强化低密度区。结论: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CT对该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院经手术证实的腹内纤维瘤1例,现报告如下:男性,59岁。发现右下腹包块1月余,伴有上腹部隐痛不适,右下腹大小约4cm×4cm×5cm肿块,质硬活动可,无压痛,大便次数增多,性状无改变。既往8年前行胃癌根治术。血液及肿瘤标志物检查:癌胚抗原2.83U/ml,CA19-9:2.80U/ml。腹部CT可见右下腹腹腔内大小约4cm×4cm×6.2cm的软组织肿块,CT值约29HU,密度较均匀境界较清,形态略呈分叶状,增强后病灶周围可见轻度持续状强化,周围肠管呈受压推移改变,肠腔未见明显扩张积气积液征象(图1a,1b)。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肩部韧带样型纤维瘤病CT和MRI表现,了解其影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肩部韧带样型纤维瘤病CT及MRI表现,术前4例均行CT平扫加增强检查,2例行MRI检查。结果全部病例均表现为沿肌纤维长轴生长;1例呈卵圆形,3例呈不规则形侵袭性生长,边缘模糊;全部病例累及1块或多块肌肉及肌间隙,3例可见推移、压迫相邻的重要大血管,其中1例累及臂丛神经和侵袭相邻的椎体骨质,并包埋斜角肌和头臂血管。CT平扫1例密度均匀,低于肌肉,3例表现为不均匀低、等密度;增强后1例周边强化,3例呈不均匀轻度强化。MRI平扫T2WI肿瘤呈高、等混杂信号,内见斑片状或条带状分布的低信号,其中1例包埋低信号斜角肌。结论 CT和MRI可显示韧带样型纤维瘤病大小、形态、侵袭范围及与重要大血管的关系,肿瘤的MRI信号比CT密度更能反映有助于诊断的瘤内组织学成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发生于胸部的腹外型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部侵袭性纤维瘤病患者的CT 表现。19例均行 CT 平扫,9例行增强扫描,1例行 CTA 检查。结果:19例共检出23个病灶,其中3例为多发病灶(发生于软组织1例、骨骼2例)。病变位于软组织15例共16个病灶(两侧和前胸壁8个、背部5个、肩部1个、腋窝1个),位于骨骼4例共7个病灶(肋骨5个、胸肋关节1个、胸骨上段1个)。16个软组织肿块中呈类圆形或梭形13个,分叶形或不规则形3个;边界不清13个,边界清晰3个(其中2个有假包膜);CT平扫表现为等或低密度肿块14个,囊实性肿块2个,3个病灶内可见钙化(分别呈点状、弧形和爆米花样);增强扫描9例共10个病灶中,表现为轻度均匀强化2个,明显不均匀强化2个,边缘轻度强化1个,边缘明显强化2个,轻中度不均匀强化2个,多发小圆形轻中度环形强化1个;5个病灶可见肿瘤与骨质粘连伴骨质破坏。4例共7个骨骼病灶,CT 平扫6个表现为骨内软组织肿块、膨胀性骨质破坏(1个出现周缘硬化边),1个表现为软组织肿块伴有局限性骨皮质压迫吸收;肿块呈较低密度3个,等或稍低密度3个,稍高密度1个;1例行增强扫描,肿瘤呈轻度~中度不均匀强化。结论:胸部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对本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CT诊断腹腔结核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抗痨治疗确诊的腹腔结核16例CT表现,其中男8例,女8例。年龄20~66岁,平均36.4岁。结果腹腔淋巴结肿大(n=11),肠系膜肿块(n=6),腹水(n=6,多为限制性),网膜增厚(n=7),肠壁增厚(n=6),胸水(n=2),胰腺结节(n=1)。腹腔淋巴结肿大(以肠系膜、胰周淋巴结为主),主要表现为因中央干酪样坏死而呈环形或多房样强化,并有部分淋巴结钙化,且腹腔淋巴结受累程度明显重于腹膜后间隙淋巴结。结核性腹膜炎时腹水密度较高,系膜、网膜上有斑片状及结节状病灶,肠曲粘连固定。结论密切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及CT表现,有望提高腹腔结核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腹部恶性淋巴瘤螺旋CT表现特征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 明确腹部恶性淋巴瘤的螺旋CT强化特征,提高影像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腹部恶性淋巴瘤41例。其中霍奇金病(HD)1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29例。全部采用Siemens Somatom Plus4螺旋CT机行增强扫描。在CT图像上,观察受累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密度以及淋巴结增大的解剖优势分布。结果 累及腹部淋巴结的39例中,75%HD和74%NHL淋巴结增大呈普遍均匀强化密度,25%HD和26%NHL呈均匀强化合并坏死密度。HD和NHL均优势地累及小网膜(38%)、肠系膜(36%)、胰腺周围(41%)、腹主动脉周围上部(79%)及下部(74%)淋巴结。5例胃肠恶性淋巴瘤均示胃肠壁不规则增厚,3例伴淋巴结增大。脾HD中,7例呈均匀密度增大,3例有占位征象,脾NHL中,5例呈均匀密度增大,4例有占位征象。结论 螺旋CT显示的腹部恶性淋巴瘤淋巴结及结外器官病理改变,有利于临床肿瘤的分期及疗效的判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T对腹壁韧带样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腹壁韧带样瘤患者的CT图像.结果 6例中5例单发,1例多发有3个肿块.病变发生于腹直肌5例(右侧2例,左侧3例),左腹内斜肌1例.6个病灶呈梭形,2个呈类圆形,肿块最大截面1.7 cm×3.6 cm~3.0 cm×6.3 cm,平均3.1 cm x4.8 cm,长径4~8 cm.平均6.2 cm.肿瘤边缘规则,但与肌肉无分界.平扫肿块密度等于或稍低于肌肉,7个密度均匀,1个密度欠均匀;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结论 腹壁韧带样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CT检查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蜂窝征:腹腔纱布瘤的CT表现(附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纱布瘤是手术过程中残留在人体内的医用纱布所形成的肿瘤样病变.据统计,发生最多的部位为腹部,其次是盆腔,再次为椎管.多见于妇产科手术,阑尾切除术,胆囊切除术.及时明确诊断并手术取出遗留的纱布团是避免患者更大痛苦的关键[1,2].现报道2例腹腔纱布瘤[3],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分析,以探讨其特征性的CT表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软组织韧带样型纤维瘤病(desmoid-type fibromatmis,DF)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提高对其的认识水平.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至2010年经病理证实的15例发生在软组织的DF15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8例,女7例,平均发病年龄(24.77±17.75)岁;发生于腹腔及腹膜后2例,腹壁2例,腹壁外11例.结果 X线平片多表现为软组织肿胀,少数可出现骨骼受压或侵犯.CT及MRI可清楚显示灶体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少数病例可出现"爪"状侵犯、"碟"形皮质缺损或骨骼受累呈"叶"状改变等较有特征性的征象,增强扫描Cr及MRI均表现为进行性延迟强化的特征.结论 软组织DF可发生于各年龄段,但以青少年好发.发生部位多见于腹壁外,其次为腹壁,较少发生于腹腔内.CT及MRI表现均有一定的特征性,可清晰显示病灶形态及侵犯范围,有助于术前诊断和手术方案的制定;X线平片对于诊断软组织DF作用不大,但对于观察受侵犯的相邻骨骼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6.
17.
深部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表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分析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表现,了解其影像特征。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侵袭性纤维瘤病13例,原发8例,复发5例。颅面部肿物2例(15.4%),颈胸部肿瘤6例(46.1%),腹部肿瘤5例(38.5%),包括前腹壁肿瘤4例(30.8%),腹膜后肿瘤1例(7.7%)。结果 颈胸部侵袭性纤维瘤病6例,男3例,女3例,初次发病年龄13-36岁,20-40岁占83%。肿瘤沿肌肉长轴生长,边缘不规则,范围广泛,肿瘤明显侵犯周围肌肉、骨骼、纵隔等结构。5例为增强扫描,肿瘤强化程度略高于肌肉,4例肿瘤内有不规则低密度区。腹壁侵袭性纤维瘤病4例,均为女性,初次发病年龄23-52岁,20-30岁者占75%。肿瘤截面为梭形或卵圆形,沿腹直肌和/或腹斜肌长轴生长,边缘规则,密度基本均匀,平扫或增强扫描密度接近于周围肌肉密度。结论 发生于颈胸部及腹壁的侵袭性纤维瘤病CT表现及发病年龄有一定特征,CT扫描能提示本病的诊断并准确评估肿瘤侵犯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