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家庭康复训练对出院后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将70例住院的脑卒中患者在出院时随机分成家庭康复训练组和对照组(n=35),出院后家庭康复训练组给予规范康复训练,对照组自行功能训练。分别于出院时、出院后1,2,3个月对2组进行评定,采用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神经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分法评定ADL能力。结果经过3个月家庭康复训练,2组的Barthel指数和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家庭康复训练组患者的ADL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出院后家庭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ADL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9):3465-3467
目的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正念训练、虚拟环境康复训练联合治疗对其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正念训练、虚拟环境康复训练联合治疗。治疗2个月,对比两组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正念注意知觉(MAAS评分)、肢体功能(FMA评分)、生活质量(Barthe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神经功能(NIHS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念训练、虚拟环境康复训练联合治疗能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正念注意知觉水平,提高睡眠质量,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加快肢体功能恢复速度,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66例,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各33例,均按脑出血术后常规治疗及护理。训练组配合系统的康复训练,包括早期良肢位保持及床上训练、痉挛期体位转换及恢复期步态及行走平衡训练,训练中针对患者心理状态,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治疗前后2组均采用Fugl-meyer(FMA)评定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ADL能力。结果:治疗4周时,2组Barthel指数和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0.01),训练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时,训练组各项指标评分与4周时比较继续上升(P0.01),对照组则上升不明显。结论:早期系统的康复训练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丽  孔媛 《护理研究》2004,18(21):1907-1909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恢复期病人的自尊水平以及焦虑抑郁情绪 ,并进行认知治疗效果评价。 [方法 ]将14 4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研究组实施认知行为治疗 ,在治疗前后 ,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和自尊量表 (SES)、自卑感量表 (FIS)对两组进行评定。 [结果 ]研究组实施认知行为治疗前后SAS、SDS、SES、FIS评分以及焦虑抑郁的发生率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且治疗后两组间SAS、SDS、SES、FIS评分以及焦虑抑郁的发生率 ,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存在低自尊水平和焦虑抑郁症状 ,认知行为治疗可缓解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情绪障碍。  相似文献   

5.
目的:心理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研究。方法:将162例住院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1例。观察组采用康复训练和心理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肢体运动功能、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心理状态、治疗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呼吸训练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对偏瘫患者肺功能、运动功能、ADL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8例脑卒中后偏瘫的患者,分为训练组(n=33)和对照组(n=25)。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训练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配合呼吸训练,在训练前后均进行肺功能及血氧饱和度检测,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呼气流速(FEV1/FVC),呼气峰值流速(PEF),动脉氧分压(Pa O2)、动脉血氧饱和度(Sp O2);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定、Barthel指数(MBI)ADL能力(ADL)评定、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生存质量评定。结果:经过12周的训练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FVC、FEV1/FVC、PEF)、血氧指标(Pa O2、Sp O2)、简式FMA评分、MBI、SF-36评分较治疗前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训练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呼吸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改善偏瘫患者的肺功能、运动功能、ADL能力以及生存质量,可作为有效的干预手段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音乐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29)和对照组(n=29)。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联合音乐疗法。两组患者主动运动训练时长保持一致。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偏瘫肢体上、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上、下肢(FMA)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均明显提高(P0.01);组间比较,观察组上、下肢FM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联合音乐疗法能有效提高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PSD)对患者肢体感觉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 方法将100例脑卒中患者根据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量表(HAD)评分分为脑卒中后抑郁组和非抑郁组,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康复治疗及感觉功能训练,抑郁组同时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评分法和Barthel指数(BI)评定2组受累侧感觉功能和ADL能力。 结果2组患者的感觉功能及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排除未服抗抑郁药的5例抑郁组患者);抑郁组的感觉功能及BI评分结果较非抑郁组差(P<0.01);抑郁组中因故未服用抗抑郁药物的5例患者,其治疗前、后的感觉功能及BI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PSD可严重影响患者肢体感觉功能和ADL能力的康复;及时有效的抗抑郁治疗和康复训练可促进神经功能和ADL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对居家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出院回到社区的3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两组均按医嘱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一般随访和肢体按摩护理,康复组以持续、规范的康复训练,个体化的心理干预及健康宣教,包括良肢位的摆放、肢体按摩、各关节的被动运动、体位变化训练;针对偏瘫患者痉挛各时期的不同特点,采取针对性抗痉挛技术、ADL训练等。结果:康复组与对照组训练前后ADL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心理干预后患者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结论:社区持续的康复训练和心理干预能使居家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综合提高康复治疗的总体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精神科常规治疗及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认知行为干预,观察2个月。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2个月对患者进行自尊量表(SE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结果干预前两组SES、SAS、SD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个月后,实验组S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显著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增强自尊自信,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组模式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手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小组康复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常规上肢功能训练,小组康复组患者则辅以小组模式上肢功能康复训练。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Carroll上肢功能实验(UEFT)评定患者上肢功能及手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测患者焦虑及抑郁情况。 结果经8周治疗后,发现2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小组康复组UEFT评分[(75.7±11.0)分]、MBI评分[(81.2±11.8)分]、SAS评分[(33.0±6.6)分]及SDS评分[(40.4±7.8)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小组模式康复训练,能进一步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同时对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亦具有显著疗效,该治疗模式值得在临床康复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弹性支持联合目标设置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语言、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3月医院脑卒中偏瘫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匹配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实施目标设置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心理弹性支持,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语言功能以及运动功能等指标。结果干预前,两组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量表评估得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汉语失语检查表(ABC)、FuglMeyer(FMA)标准测评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ABC、FMA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弹性支持联合目标设置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其语言功能、运动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改善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13.
卒中单元病房综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研究卒中单元病房中综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卒中单元病房的脑卒中患者176例为康复组、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84例为对照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康复组同时配合运动疗法,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及健康教育。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采用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量表(QLI)和Barthel指数(BI)量表评定患者生活质量,并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评定患者抑郁状态。结果:治疗后QLI总分及各分项得分、BI指数得分康复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抑郁状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卒中单元病房综合治疗脑卒中能明显改善患者的ADL,减少抑郁状态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患者生活质量测评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编的一般情况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量表和脑卒中影响量表(SIS)对101例脑卒中后1个月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脑卒中后1个月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康复训练、抑郁自评量表得分和恢复自评得分,上述4个因素共解释了总体生存质量得分51.9%的变化(R2=0.519,P<0.05).结论 SIS量表评定脑卒中后1个月患者生存质量具有可靠的信度和应答率;在脑卒中患者康复初期给予专业康复训练,及时心理干预患者抑郁状态和对疾病认知可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我护理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情绪及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便利抽样选取本院收治的84例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自我护理训练,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及生活活动能力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1个月、3个月、6个月时康复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健康精神、情感职能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自我护理训练能有效改善脊髓损伤患者负性情绪,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情绪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团体心理干预联合康复干预组和单纯康复干预组(对照组),每组 30 例。治疗2个月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价患者情绪及日常生活能力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及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均较前提高(P<0.05),且干预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团体心理干预联合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及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72例老年CHF患者(CHF组)和73例健康体检老年人(体检组)进行焦虑、抑郁状况评定并统计分析,对CHF组患者实施运动康复护理8周后复查SAS、SDS评分。结果:CHF组焦虑、抑郁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体检组(P<0.01);康复护理干预8周后,CHF组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老年CHF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症状,康复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联合运动训练对冠状动脉搭桥(CABG)患者术后恢复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52例拟行CABG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n=27)和对照组(n=25)。康复组给予心理干预治疗和强度渐增的运动。主要观察指标为: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6min步行试验(6MW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左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插管时间、重症护理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康复组患者术后SAS与SDS评分下降显著(P<0.01);康复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6MWD)明显加长(P<0.005);康复组TNF-α浓度明显降低(P<0.01);康复组患者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及重症监护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与术前比较,康复组LVEF明显改善(P<0.005);将康复组患者的上述观察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AS、SDS评分的下降分别与6MWD的加长(rSAS=0.46,P<0.01;rSDS=0.48,P<0.01)成明显正相关。结论:心理干预联合运动训练可以改善CABG术后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程度,提高运动能力,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人工神经机器人治疗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两组均接受人工神经机器人系统的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认知干预、冥想训练以及社会支持等心理干预指导。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Brunnstorm运动功能恢复量表及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量表(quality of life index,QLI),评估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情况。结果:经过4周干预,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改善人工神经机器人治疗偏瘫患者的康复情况,促进其身心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步态中枢模式发生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步态中枢模式发生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还另外采用激活步态中枢模式发生器(CPG)的运动训练方法。两组患者总疗程均为1个月。分别在康复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改良Ashworth量表(MAS)、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FAC)进行评定,同时选用足印分析法测量并记录步行时的时间距离参数的变化,分析步态的改善情况。结果:患者经过激活步态CPG的运动训练方法训练后,其FMA、FAC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步行时间距离各参数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结论:激活步态CPG的运动训练方法能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实际步行能力,改善步行的步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