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小儿严重脓毒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将38例严重脓毒症患儿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9例,两组患儿均予以对症支持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LMWH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凝血指标、住PICU时间、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及病死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各项凝血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D-dimer和FIB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PLT、FIB和P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D-dimer、APT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住PICU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MWH可改善严重脓毒症患儿凝血功能紊乱,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脓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6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 组和对照组,每组 30例.在相同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12h 1次,共 7 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C 反应蛋白 (CRP)、降钙素原(PCT)、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 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统计两组 ICU 住院时间和 28 天病死率.结果:治疗后 7 天,治疗组 APACHEⅡ评分、CRP、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小板计数高 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 PT、APTT及 FI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 ICU 住院时间和 28 天病死率比对照组降低,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可降低脓毒症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并有缩短ICU住院时 间、降低脓毒症患者病死率趋势,临床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芪参活血颗粒联合氟康唑对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动物模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中西药结合组和西药组,观察各组不同时间点实验动物血白介素-2(IL-2)水平及单核细胞表面MHCⅡ类分子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芪参活血颗粒能显著增强单核细胞表面MHCⅡ类分子表达,提高外周血IL-2水平。结论芪参活血颗粒联合氟康唑治疗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的作用优于单纯使用氟康唑,芪参活血颗粒通过调节免疫力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是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脓毒症病人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参附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2、24、48 h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以及血乳酸、降钙素原(PCT)水平,并比较2组ICU住院时间和28 d病死率。结果2组病人治疗前和治疗后12 h的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和48 h,观察组SOFA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病人治疗前血乳酸和PC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24、48 h,观察组血乳酸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48 h,观察组PC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28 d病死率为17.5%(7/40),与对照组的27.5%(11/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可稳定病情,改善症状,降低病人APACHEⅡ、SOFA评分,改善病人微循环,缩短疗程,具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以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安阳地区医院就诊的76例脓毒血症患者临床病例资料,比较患者住院后第1、7、14天时APTT、INR、PLT、D-dimer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76例患者住院第1、7、14天时出现凝血功能异常分别为29例、31例和34例,发生率为38.2%、40.8%和44.7%;治疗14 d后凝血异常组患者其APTT、INR、PLT水平与无凝血异常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异常组D-dimer水平显著高于凝血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SOFA、APACHEⅡ评分随着其D-dimer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血症患者中约有半数具有一定程度的凝血功能异常,D-dimer指标与脓毒血症程度有关,因此在患者早期可对D-dimer进行检测以便确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的疗效。方法将76例(152眼)MGD患者分为西药组44例(88眼)和中西医结合组(结合组)32例(64眼)。西药组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玻璃酸钠滴眼液和物理疗法治疗,结合组用西药联合黄连温胆汤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各项观察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2周,两组观察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均0.01);结合组与西药组的泪液分泌试验评分分别为(6.89±0.67)mm和(5.10±0.6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观症状评分分别为(3.48±0.38)和(6.47±0.85),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均0.01);其余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4周,结合组与西药组的泪膜破裂时间[分别为:(9.56±1.14)s和(7.41±0.99)s]、角膜荧光素染色[分别为:(0.91±0.29)和(1.56±0.50)]、泪液分泌试验[分别为:(8.30±0.81)mm和(6.72±1.20)mm]、主观症状评分[分别为:(2.58±0.54)和(4.71±0.52)]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安全、有效,其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早期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对老年严重脓毒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老年严重脓毒症患者48例,分成CBP组25例、对照组23例,两组都根据脓毒症治疗指南行集束治疗,CBP组进行集束化治疗的同时使用CBP治疗,在治疗前,治疗24、72 h检测患者血气分析、乳酸、血生化和血常规,应用APACHEⅡ评分对患者进行评估,记录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28 d的病死率.结果 CBP组的机械通气时间(5.56±3.46) d,ICU住院时间(9.14±3.12)d,28 d病死率32%;对照组的机械通气时间(8.04±5.26)d,ICU住院时间(11.62±4.83)d,28 d病死率52%;CBP组与对照组比较,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减少,28 d病死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BP组治疗24、72 h后APACHEⅡ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BP组治疗24、72 h后血乳酸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CBP治疗老年严重脓毒症患者能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间时,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芪参还五胶囊联合丁苯酞对痰瘀互结型早期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疗的痰瘀互结型早期血管性痴呆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将入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组44例和中西药联合组46例。西药组给予单纯的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中西药联合组在西药组的基础上增加芪参还五胶囊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评分、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 NSE)水平、p38MAPK通路蛋白表达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 ADL)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智能各维度及总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西药联合组患者智能各维度及总分明显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采用犀角地黄汤联合西药治疗对其凝血指标、临床疗效的影响,并对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5月-2018年6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48例作为此次临床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犀角地黄汤联合西药治疗,观察两组凝血指标、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治疗前,两组凝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LT和FI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T和APTT均明显短于对照组,D-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及对治疗的满意度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采用犀角地黄汤联合西药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凝血指标,提高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从而提高其对治疗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芪参活血颗粒对脓毒症大鼠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脓毒症大鼠心脏功能、心肌力学的改变并探讨中药芪参活血颗粒对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9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32只)、脂多糖(LPS)组(32只,予LPS4mg/kg静脉注射)及LPS+芪参活血颗粒组(32只,予芪参活血颗粒8.4g生药/kg灌胃,1h后注射LPS)。各组动物均于实验前(0点)及给药后2、4及6h采血,每时间点8只。经右颈总动脉左心室内插管,监测各组动物左心室功能变化并检测血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肌钙蛋白T(TNT)浓度。结果脓毒症状态下TNT显著升高,应用芪参活血颗粒后明显降低[(1.30±0.53)μg/Lvs(0.68±0.82)μg/L,P<0.05]。脓毒症状态下左心室收缩峰压(LVPP)、左心室压力上升(下降)最大速率(±dp/dt)均有不同程度变化,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升高,干预治疗后可明显改善。脓毒症状态下,TNF-α、Ang-Ⅱ浓度均明显升高,芪参活血颗粒可显著降低其浓度,分别为[(10.16±1.74)pmol/Lvs(7.60±1.79)pmol/L,P<0.05]和[(1089.96±365.4)ng/Lvs(625.30±224.71)ng/LP<0.01]。结论脓毒症状态下,心肌可发生明显损伤;应用芪参活血颗粒可明显减轻内毒素对心肌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判断ICU老年重症感染病人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ICU住院的老年脓毒症病人78例,按病情严重程度将病人分为脓毒症组(n=35)、严重脓毒症组(n=24)和脓毒症休克组(n=19);根据预后将病人分为存活组(n=60)和死亡组(n=18)。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IL-6和TNF-α的水平,并对病人进行APACHE Ⅱ评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法评价各指标对病人预后的价值。结果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脓毒症休克组病人IL-6、TNF-α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均依次升高(P < 0.05~P < 0.01)。存活组IL-6和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低于死亡组(P < 0.01),2组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6、TNF-α和APACHEⅡ评分三者间均呈正相关关系(P < 0.05~P < 0.01)。IL-6、TNF-α和APACHEⅡ评分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4,高于三者单独检测(P < 0.05)。结论IL-6、TNF-α、APACHEⅡ评分均对ICU老年重症感染病人的预后有一定的评估价值,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联合使用前列腺素E1对脓毒症患者的疗效,以及对促炎及抗炎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该院ICU的脓毒症患者120例分为A、B、C、D4组,每组30倒.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加用前列腺素E1和血必净注射液,B组加用前列腺素E1,C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D组只采用常规治疗.对比观察4组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及Marshall评分、抗炎及促炎因子、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28 d病死率等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4组患者治疗后A-PACHEⅡ及Marshall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B、C、D组比较,A组治疗后APACHEⅡ及Marshall评分、IL-1β、IL-6及TNF-α水平降低更明显(P<0.05),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明显较短(P<0.05),28 d病死率明显较低(P<0.05).结论 前列腺素E1联合血必净注射液能有效抑制脓毒症患者体内炎性反应,促进患者恢复,降低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龙鼎  喻莉  武晓灵 《重庆医学》2012,41(8):738-740,743
目的探讨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血浆D-二聚体、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动态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本科住院的50例SIRS患者作为SIRS组,将其按是否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分为单纯SIRS组(n=26)和MODS组(n=24);按预后分为存活组(n=35)和死亡组(n=15)。测定其SIRS发生后第1、3、5、7天患者血浆D-二聚体、IL-6和TNF-α含量,并记录APACHEⅡ评分;另选35例普通内科住院患者作为非SIRS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SIRS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与APACHEⅡ评分、IL-6和TNF-α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单纯SIRS组和MODS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IL-6、TNF-α含量较非SIRS组和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SIRS发生后第3天与第1天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RS发生后第5、7天,死亡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SIRS发生后第1、3、5、7天,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血浆IL-6和TNF-α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IRS患者D-二聚体含量与APACHEⅡ评分、IL-6、TNF-α含量呈正相关(r分别为0.453、0.342、0.340,P<0.01)。结论 IL-6、TNF-α参与SIRS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D-二聚体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血浆持续高水平的D-二聚体、IL-6、TNF-α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老年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炎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9年8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老年重症监护室收治的64例脓毒症需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常规治疗+Dex组(Dex组,36例)和常规治疗组(28例)。收集两组基础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入住ICU时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评分(APACHEⅡ评分)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基础病、感染部位;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7天外周血T细胞亚群比例(CD4+T、CD8+T、CD4+T/CD8+T)及各自凋亡率(CD4+T、CD8+T),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计算入住ICU期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并对两组入住ICU期间28 d存活状况进行生存分析。结果:两组性别、年龄、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基础病、感染部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第7天CD4+T细胞比例、CD4+/CD8+较治疗前升高,且Dex组高于常规治疗组,而CD4+T细胞凋亡率较治疗前降低,且Dex组低于常规治疗组(t=2.670、 1.960、-1.984,均P<0.05)。两组TNF-α、IL-6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第7天TNF-α、IL-6水平较治疗前降低明显,且Dex组低于常规治疗组(t=-2.159、-2.382,均P<0.05)。两组入住ICU期间MODS发生率(χ2=0.638)和病死率(χ2=0.14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然而Dex组28 d生存率高于常规治疗组(Log-rank=4.099,P<0.05)。结论:Dex可能调节老年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降低炎症指标水平,提高入住ICU期间28 d生存率,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重症烧伤对炎症因子、28 d全因死亡率的影响。  方法  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重症烧伤患者86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CRRT组与乌司他丁联合CRRT组,每组43例。CRRT组:常规治疗+CRRT,乌司他丁联合CRRT组:在CRRT组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连续7 d。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7 d后的危重评分(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Marshall评分)、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IL-8)、抗生素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28 d全因死亡率。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患者的28 d生存情况。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Marshall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治疗7 d后的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 < 0.05)。乌司他丁联合CRRT组患者治疗7 d后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Marshall评分显著低于CRRT组(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7 d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8均低于治疗前(P < 0.05)。乌司他丁联合CRRT组患者治疗7 d后的血清TNF-α、IL-6、IL-8显著低于CRRT组(P < 0.05)。乌司他丁联合CRRT组和CRRT组的28 d全因死亡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26% vs 44.19%,P < 0.05)。  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CRRT治疗重度烧伤患者可降低APACHEⅡ、SOFA及Marshall评分、血清TNF-α、IL-6、IL-8水平及28 d全因死亡率,缩短治疗时间,有效性和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解毒益气活血方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ICU严重脓毒症患者5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加解毒益气活血方)和对照组(26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IL-10)、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的表达百分率、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28天病死率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TNF-α、IL-6、IL-10明显下降,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明显上升,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明显缩短,28天病死率明显下降。[结论]解毒益气活血方结合西医治疗能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17.
姚平波  邓立普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9):2338-2339,2354
目的:评价乌司他丁联合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28例,A组用乌司他丁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B组单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呼吸力学、肺泡灌洗液TNF-α和IL-10、乳酸的变化及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急性肺损伤评分和APACHEⅡ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呼吸力学、肺泡灌洗液TNF-α和IL-10、乳酸的变化及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APACHEⅡ评分等指标较前均有改善(P均<0.05),且A组较B组改善明显(P均<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患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来探讨乌司他丁在脓毒症中的作用机制,旨在评价乌司他丁对人脓毒症的疗效,并评价肌钙蛋白I(cTnI)、C反应蛋白(CRP)用于脓毒症病情评价和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收集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在相同的常规治疗基础上,乌司他丁组给予乌司他丁针20万U静脉注射,8 h 1次。对照组则给予同等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8 h、120 h,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并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CRP、cTnI的水平,计算2组患者的28 d病死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TNF-α、IL-10、cTnI、CRP和APACHEⅡ评分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 h、120 h乌司他丁组的TNF-α、CRP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48 h和120 h乌司他丁组的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乌司他丁组患者治疗后48 h、120 h cTnI、CR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2组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应用乌司他丁治疗后虽不能降低28 d病死率,但可减轻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较快改善脓毒症患者病情,其机制可能为通过降低促炎因子TNF-α、升高抑炎因子IL-10水平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脓毒症一旦出现心功能障碍死亡率高,所以早期诊断有重大的临床意义,本文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B型脑钠肽前体(Pro-BNP)在脓毒症心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方法 选择2015年8月—2016年10月收住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脓毒症心功能障碍患者50例入院后24 h检查心脏超声,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LVEF>40%组和LVEF≤40%组,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检测TNF-α浓度、Pro-BNP浓度、心肌肌钙蛋白I (TNI)水平;记录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测量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分析TNF-α、Pro-BNP与APACHEⅡ评分及LVEF的相关性,用ROC曲线分析TNF-α、Pro-BNP对于心功能障碍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结果 LVEF>40%组TNF-α、Pro-BNP、APACHEⅡ评分均小于LVEF≤4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活组TNF-α、TNI小于死亡组,2组Pro-BNP、LVSD比较P<0.01;存活组的LVEF (40.03±1.50)高于死亡组(38.76±2.8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NF-α、Pro-BNP与APACHEⅡ评分存在相关性(r=0.88,P<0.05;r=0.70,P<0.05),TNF-α、Pro-BNP与LVEF呈负相关(r=-0.76,P<0.05;r=-0.79,P<0.05),TNF-α的ROC曲线下面积0.772,Pro-BNP的ROC曲线下面积0.771。 结论 脓毒症心功能障碍患者TNF-α、Pro-BNP升高,TNF-α、Pro-BNP升高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