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FQ)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及其同源耐药突变体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防细菌耐药突变体选择浓度(MPC)和突变选择窗(MSW),比较其防耐药变异能力,了解细菌对FQ耐药的发生发展过程。方法:肉汤法富集1010CFU.ml-1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采用平板稀释法测定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及筛选的耐药突变体的MIC、暂定MPC(MPCpr)和MPC。结果: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的MPC分别为0.2、0.3、0.3、1.4、3.2μg.ml-1。选择指数(MPC/MIC)分别为6.5、4.8、9.7、11.2、12.8。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筛选的第一步突变体对筛选药物的MIC较ATCC29213升高2~8倍。左氧氟沙星筛选的第二步突变体的MIC较第一步突变体又升高8~16倍。所有突变体的MSW边界都较其源菌株明显升高。结论:莫西沙星、加替沙星限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突变菌体选择的能力强于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FQ药物产生耐药是逐步发生的。第一步耐药突变体的产生,使筛选出下一步耐药突变体的几率明显增大,从而导致耐药菌的富集和扩散。  相似文献   

2.
氟喹诺酮类药物对粪肠球菌的防耐药突变浓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定4种氟喹诺酮类药物(FQ)对粪肠球菌ATCC29212及其同源耐药突变体、粪肠球菌临床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防耐药突变浓度(MPC)和突变选择窗(MSW),比较其抗菌活性及防耐药突变的能力。方法采用4种FQs(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筛选粪肠球菌ATCC29212同源的第一步耐药突变体,用加替沙星筛选第二步耐药突变体;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粪肠球菌ATCC29212及其同源耐药突变体、粪肠球菌临床分离株的MIC、暂定MPC(MPCpr)和MPC,并计算MIC90、MPCpr90、选择指数SI(MPCpr90/MIC90及MPC/MIC)。结果加替沙星、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对粪肠球菌ATCC29212的MPC分别为1.2、1.2、5.6和6.4μg/m L,选择指数分别为3.4、6、8和8;对30株环丙沙星敏感的粪肠球菌临床分离株的MPCpr90分别为2、1、4和4μg/m L,选择指数分别为4、4、8和8;而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对15株环丙沙星中介耐药株的MPCpr90分别为32和16μg/m L,选择指数均达到了32。4种FQs药物对ATCC29212第一步耐药突变体的MIC及MPC值均较其源菌株升高;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对第二步耐药突变体的MPC已高达32μg/m L;加替沙星、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对第一步耐药突变体的MSW较源菌株增宽。结论对于粪肠球菌临床分离株、ATCC29212及其同源的耐药突变体,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的抗菌活性均高于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且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限制粪肠球菌耐药突变体被选择出来的能力强于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结合药动学参数,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能限制下一步耐药突变株的产生,而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则很容易筛选出下一步耐药突变株。但对于第二步耐药突变株,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则很容易筛选出对这两种药物也耐药的菌株。因此,临床上为延长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的使用寿命,对于环丙沙星非敏感的菌株应避免应用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突变体的选择能力。方法用呼吸道标本,选择对苯唑西林、环丙沙星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36株,采用标准琼脂二倍稀释法、标准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MPC。结果 MPC值比较,莫西沙星最低;而环丙沙星最高。选择指数(MPC90/MIC90)较低有如下4种:莫西沙星、卡屈沙星、加替沙星和帕珠沙星,均为2。6种药物MPC90值与其体内药动学参数比较,莫西沙星和卡屈沙星小于其Cmax。结论莫西沙星、卡屈沙星和加替沙星对金葡菌的MPC值较低,突变选择窗范围相对较窄。  相似文献   

4.
荆靓艳  王慧玲  薛欣  谢广宏 《中国医药》2012,7(11):1450-1452
目的 比较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临床分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突变体的选择能力.方法 选择呼吸道标本,对苯唑西林、环丙沙星敏感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4株,采用标准琼脂二倍稀释法、标准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防耐药变异浓度(MPC).结果 MPC值比较,莫西沙星最低(MPC90为1 mg/L),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最高(MPC90均为32 mg/L).莫西沙星、卡屈沙星和加替沙星的MPC90/MIC90较低,均为2.结论 莫西沙星、卡屈沙星和加替沙星对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MPC值较低,突变选择窗范围相对较窄.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测定左氧氟沙星及莫西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菌株防突变浓度(MPC),比较氟喹诺酮类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突变选择窗(MSW)的影响,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治细菌耐药产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标准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2种氟喹诺酮药物对38株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质控菌株ATCC25923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肉汤法富集3×1010CFU.mL-1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测定2种氟喹诺酮药物MPC,计算MPC50、MPC90、MPC/MIC。结果左氧氟沙星对3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PC90、MPC90/MIC90分别为16 mg.L-1、8,莫西沙星分别为2 mg.L-1、4;结合药物动力学参数莫西沙星400 mg.次-1,1次.d-1,其Cmax/MPC90、AUC/MPC90分别为2.3、18,左氧氟沙星500 mg.次-1的Cmax/MPC90、AUC/MPC90明显高于300 mg.d-1组,分别为0.5、2.4。结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分离菌株莫西沙星比左氧氟沙星MPC90低,MSW窄,防突变能力更强。左氧氟沙星500 mg.次-1,1次.d-1,能够提高左氧氟沙星的防突变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敏感株及其环丙沙星诱导突变株的防耐药突变浓度(MPC),比较其防耐药突变能力。方法用环丙沙星琼脂平板筛选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的突变株,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各实验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MPC。结果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对临床分离株及其突变株的MPC低于环丙沙星。对临床分离株的MPC,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均为0.25μg/mL,环丙沙星为2μg/mL;对突变株的MPC,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为1~8μg/mL,环丙沙星为4~32μg/mL。结论对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敏感株及其环丙沙星诱导的突变株,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限制其耐药突变株的选择能力强于环丙沙星;对环丙沙星敏感的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治疗,建议要避免这3种氟喹诺酮类的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山楂果胶寡糖与氟喹诺酮联合用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防耐药浓度的影响,为临床合理使用现有抗生素、防治细菌耐药产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标准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对30株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质控菌株ATCC25923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标准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2种FQ药物对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防突变浓度,计算单药和联合山楂果胶寡糖用药后该药的MPC50、MPC90。结果左氧氟沙星单药对3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PC范同在2~64mg/L,MPC90为32mg/L;联合山楂果胶寡糖后MPC范围为0.5~16mg/L,MPC90降至8mg/L。环丙沙星单药对3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PC范围1~32mg/L,MPC90为16mg/L;联合山楂果胶寡糖后MPC范围0.25~8mg/L,MPC90降至4mg/L,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伊〈0.05)。结论联合山楂果胶寡糖用药能降低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MPC,减少细菌耐药突变体的选择性富集扩增,防止抗菌药物耐药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及加替沙星(均为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对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敏感株及其环丙沙星诱导的突变株的防耐药突变浓度(MPC),比较防耐药突变能力。方法用环丙沙星琼脂平板,筛选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的突变株;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各实验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MPC。结果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对临床分离株及其突变株的MPC低于环丙沙星;对临床分离株的MPC,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均为0.25μg·mL-1,环丙沙星为2μg·mL-1;对突变株,前者为1~8μg·mL-1,后者为4~32μg·mL-1。结论对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敏感株及其环丙沙星诱导的突变株,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限制其耐药突变株选择的能力强于环丙沙星;建议临床对环丙沙星敏感的鲍曼不动杆菌,要避免这3种氟喹诺酮的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左氧沙星(喹诺酮类抗菌药)单用及其与磷霉素(抗生素)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防耐药突变浓度(MPC)的变化.方法 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左氧沙星、磷霉素单用及联用时,对10株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和10株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MPC,计算耐药突变频率和选择指数(SI=MPC/MIC).结果 左氧沙星单用,对10株MSSA和10株MRSA的SI分别是4-64,4-16;而其与磷霉素联用对2种茵的S1分别是2~8,1~8.联用后,SI下降到单用药物的1/2~1/8.结论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联用较单用可缩小突变选择窗(MSW),减少耐药菌产生.  相似文献   

10.
氟喹诺酮(FQ)在耐药结核病(TB)的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目前临床用抗TBFQ(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的药动学(PK)、微生物敏感性以及药效学(PD)性质等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其中具有良好PK/PD性质的莫西沙星在对付多药耐药性TB及早期FQ(如氧氟沙星)耐药性TB等的临床地位将可能更加凸显。另一方面,司帕沙星、曲伐沙星、西他沙星和DC-159a等显示明确抗结核活性的其他FQ作为治疗耐药TB候选物的前景值得期待。其中8-甲氧基结构片段可能赋予DC-159a优秀的PK/PD性质,有望成为未来治疗耐药TB的关键FQ。  相似文献   

11.
防耐药突变体选择浓度和耐药突变选择窗理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述防耐药突变体选择浓度和耐药突变选择窗理论的最新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结果与结论:体外MPC测定、体外药效学研究、动物感染模型、人体内研究验证了MSW理论,防耐药突变体选择浓度和耐药突变选择窗理论为评价细菌耐药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强华  黄捷 《海峡药学》1999,11(2):83-84
本文研究了雷帕霉素产生菌-吸水链霉菌FC904的高产突变株C14的性状,稳定性。C14菌株冷藏稳定性较好,存放4℃冰箱3个月,效价基本不变。C14变株经传代后I型菌落减少,生产能力下降,其高产性状不稳定,需不断自然分离,进一步提高效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体外研究万古霉素(vancomycin,VAN)分别与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LVX)、利福平(rifampincin,RFP)、磷霉素(fosfomycin,FOM)联用对降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防耐药突变浓度(MPC)的比较,为指导临床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制定新的用药策略,防止细菌耐药产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肉汤富集1010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单独用药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单独应用VAN以及与其他三种药物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的MPC.并计算出各药单独应用的MSW(MPC/MIC).结果 VAN、LVX、RFP、FOM单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的MIC分别为1,0.125,0.008和2μg/mL; MPC分别为64,2,>32,64μg/mL,MSW为64,6,>4000,32.联合用药后各药的MPC(μg/mL)降低程度如下:VAN+LVX (MPCNVA-4,MPCLVX-0.125),VAN+RFP(MPCNVA-4,MPCRFP-0.008),VAN+FOM(MPCNVA -1,MPCFOM-2).联合LVX和RFP可使VAN的MPC降至原来的1/16倍,联合FOM可使VAN的MPC降至原来的1/64倍.结论 VAN与另三种药物联用,可以明显降低各自单独用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的MPC,其中联合FOM降低其MPC幅度最大,缩小其MSW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泰洛星产生菌弗氏链霉菌诱变株的生物学特性:(1)变株TM4—180是弗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fradiae)A41多次诱变衍生的产生泰洛星并对泰洛星有高抗性(Tyl~ Tyl~r)的变株,其泰洛星产量是原始菌种A41的18倍。(2)用紫外线、亚硝基胍和光敏诱变剂等诱变剂做菌种诱变,效果很好。筛选的Tyl~ Ty1~r菌株,如TM1-32、TM4—180等产生抗生素的能力为直接亲株的160~200%。(3)TM4-180经γ—射线处理获得阻断变株TM5-221、TM5—257,它们不产生泰洛星,但其发酵时能产生泰洛星,其效价是单独发酵的10~20倍。(4)TM5—257(Tyl~-Tyl~r)用紫外线处理得变株TM5-257-60,它是泰洛星生物合成的回复突变株,具有隔代亲株TM4-180的相同功能。(5)变株TM4-180及有关菌株(Tyl~r)对泰洛星具有抗性,在含5~10mg/ml的培养基中正常生长。而TM5—221等变株Tyl~3)对泰洛星敏感,可能泰洛星抗性基因tlr C缺失。抗药标记的变化,是DNA突变多样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防细菌耐药突变浓度理论(MPC)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抗菌药物防耐药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电子检索Medline、Embase、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中国医院知识仓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99年1月–2010年3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利用EndNote软件进行分类整理,然后对其发表年份、作者、研究机构、国别、研究内容等进行计量分析。结果:经各数据库检索去除重复文献后纳入国内外MPC相关文献270篇,其中,英文203篇,中文67篇。论著156篇,综述63篇,会议论文43篇。第一篇报道在1999年,2004年发表最多。加拿大的皇家大学医学院是发文量最多的机构,国内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发文量居第一位。从内容上看,关于MPC理论的研究以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为主,1篇文献是关于MPC理论临床验证的文章。研究最多的菌种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结论:MPC新理论的研究日益受到全球范围的广泛关注,研究内容愈加深入。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解4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防耐药变异能力,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标准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环丙沙星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将总量为1.2×1010CFU的细菌接种于含不同浓度药物的琼脂平皿上,无菌落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即为该药的防耐药变异浓度(MPC)。结果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敏感率为100%,洛美沙星敏感率为64.5%,环丙沙星敏感率为9.7%。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MPC90为64mg/L,洛美沙星和环丙沙星MPC90为256m g L/。4种药物的M PC90/MIC90均为64。结论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具有高度的抗菌活性,但结合药代动力学参数,4种药物血药浓度均位于MIC和MPC之间,提示单药治疗易导致耐药突变菌株的富集生长,应联合用药以限制细菌耐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获得高活性的聚乙二醇定点单修饰的产物PEG-rmhG-CSF-Cys176.方法 用聚乙二醇马来酰亚胺基和高活性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突变体(rmhG-CSF)的半胱氨酸(Cys)基团特异性结合,并用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纯化修饰产物,通过高效凝胶过滤色谱检测纯度,MTT法检测体外的生物活性.结果 蛋白纯度为97%,体外生物活性为0.8×10~8 IU·mg~(-1).结论 半胱氨酸反应性PEG和游离Cys的结合是在rmhG-CSF活性区以外的位置C末端,修饰后的蛋白活性基本未受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了解4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肺炎克雷伯杆菌的防耐药突变能力,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标准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环丙沙星对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将总量为1.2×10^10CFU的细菌接种于含不同浓度药物的琼脂平皿上,无菌落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即为该药的防耐药变异浓度。结果 加替沙星的敏感率为91.3%。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为82.6%,洛美沙星的敏感率为70%,环丙沙星的敏感率为52%。就MPC90而言,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突变选择窗由小至大为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结论 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对肺炎克雷伯杆菌有高度的抗菌活性,但结合药代动力学参数,4种药物的血药浓度均位于最低抑菌浓度和防耐药变异浓度之间,提示单药治疗易导致耐药突变株的富集生长,应联合用药以防止细菌耐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对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突变体在大肠杆菌、酵母、哺乳动物细胞、丝状真菌、昆虫细胞和转基因动物乳腺等表达系统中进行表达的研究工作情况进行了综述,并对各个表达系统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