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问题的提出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一语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也."  相似文献   

2.
《内经》疟病源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内经》中称“疟”有“温疟”、“风疟”、“疟寒之疾”,并认为疟的发生与风邪和寒邪密切相关。《素问·疟论》根据疟病寒热发作的先后和有无分为寒疟、温疟、瘅疟。《素问·刺疟》还有足六经之疟、五脏疟和胃疟的“十二疟”之别,针刺治法亦各异,可见《内经》中关于疟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对<内经>针刺补泻相关内容从文献学角度进行分析和整理.结果表明呼吸补泻、徐疾补泻和开阖补泻法是<内经>中主要的针刺补泻方法,并且这三种补泻方法常结合运用,<内经>中的迎随是所有补泻手法必须遵守的原则.掌握<内经>针刺补泻方法,有助于我们提高针刺疗法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内经》中有关“神”的概念范围非常广泛,而且内涵极易使人混乱。我们从辨清神机、神志、心神入手对神志中的五神概念以及五神的关系进行了阐释,此外还对五神与睡眠、五神与阴阳的关系做了初步的探讨,最后阐明了神志理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经》时间治疗学的思想和内容。方法: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从《内经》时间治疗学的哲学基础、人体生理病理的时间节律与临床意义等方面进行归纳与整理,并与现代临床相结合。结果:整理出《内经》时间治疗学的系统理论。结论:《内经》时间治疗学理论对当今临床医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传统的针灸疗法,是针刺和艾灸两种治疗方法的合称,是通过诊断、辨证、选穴、施术而完成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所谓“施术”,就是在选定的穴位上运用针刺、艾灸等手法;在运用手法时,又必须根据病症属虚属实而施行补法或泻法。诚如《灵枢·经脉》指出:“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1针刺补泻的作用和意义补法,泛指能鼓舞人体正气,使低下的功能恢复旺盛的方法;泻法,泛指能疏泄病邪,使亢进的功能恢复正常的方法[1]。针刺补法在于顺其气,或将气向内推送,使正气有所补益[2],从而起到“补虚”的作用;针刺泻法在于逆其气…  相似文献   

7.
《内经》与《伤寒论》对风邪的不同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宇鹏  于峥 《中医杂志》2004,45(12):941-942
风邪是六淫中最易侵犯人体、致病最广泛的邪气.风邪的特点在<内经>与<伤寒论>中都有着非常详尽的阐述,但两书中各自理论的重点不同,对风邪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8.
《内经》经筋理论的再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沈志生 《中国针灸》2006,26(9):639-640
目的:总结经筋理论,探索经筋本质。方法:从经筋的字义、解剖学基础、病候与治疗诸方面进行分析。结论:《内经》经筋理论是在体表十二分法基础上形成的,反映了人体骨骼肌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损伤的症结所在,总结了经筋病的治疗方法;经筋本质含义是神经和肌肉。  相似文献   

9.
杨悦娅 《新中医》2006,38(4):86-87
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体会到,学习经典要与临床相结合,《内经》理论一直指导着中医对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是指导临床的大法。今就其中有关条文在临床应用的体会略以举隅,以求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10.
<内经>中"经脉"实际包含两套完全不同的脉道系统,即行气之脉--十二经脉和行血之脉--血脉.气血是分离的,气即卫气,血即营血,两者各自运行于这两套不同的脉道之中.古人误将"内视"所见的行气之脉与解剖所见的行血之脉及各自脉中的气血视为一体,导致了气脉与血脉、气与血相互混淆的错误.  相似文献   

11.
陈勇  蒋麟  张廷模 《中医杂志》2005,46(1):63-65
"苦欲补泻"即顺脏性之欲为补,逆脏性之欲为泻.该理论是中医药辨证论治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中药的功效认识和总结产生过较大影响,对中药的临床应用具有指导意义,对中药的实验及临床研究颇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内经》论治失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晶 《中医研究》2004,17(3):7-9
<内经>论述了睡眠的生理与阴阳、营卫、经络皆有密切的关系,由于其它病证的影响或营卫循行失常或脏腑损伤皆可导致失眠,失眠的治疗要遵循一定的治疗原则,运用针刺及药物治疗,同时要注重生活和精神调摄.  相似文献   

13.
《内经》开中医辨证论治之先河,包含着丰富的辨证论治思想,对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对90年代以来,有关《内经》疾病辨证的文献资料作以简要整理,着重从疾病辨证思想、辨证方法、对后世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对其研究动态进行概括。  相似文献   

14.
<灵枢><素问>文献研究表明针刺"气至"现象是针刺引起气的活动,针刺"气至"可分为"正气至"、"谷气至"、"邪气出"、"正邪相争"等不同反应,针刺"补泻手法"的技巧在于对不同性质气至现象的利用与控制,形成了深浅补泻、迎随补泻、呼吸补泻、徐疾补泻、开阖补泻、方员补泻等.补泻手法的技术关键乃是基于一种观念上"出邪气,补正气"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金光亮 《中医杂志》2006,47(11):864-865
“化不可代”,是《内经》治疗疾病的最基本的治疗思想。本文试对《内经》“化不可代”的基本含义和指导意义进行阐发。  相似文献   

16.
缪刺是指左络有病而刺右络,右络有病而刺左络的方法,而<素问·汤液醪醴论篇>中谈及内伤阳遏水肿的治法时使用"……缪刺其处",与其本意有偏差之处,试论其使用缪刺的意义,并就古文典籍的研究发表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考据名物”,就是诂释、考据事物命名的原因。而《内经》的名物考据,当指用训诂的方法解释病名,以及考据相关医学称谓的演革与证异。在清代,由于朴学发达,考据工夫精深,不少学者在该研究领域取得了相当有价值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内经>中的"髀(骨行)大跛,易偏枯"、"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跫也"、"微以久留之而养,以取痛痹"、"上下往来不以期,候气而刺之,奈何"、"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及"匠人磨斧斤砺刀,削斫材木"等错误的断句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内经》中脾系功能与妇科疾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莹 《光明中医》2006,21(12):13-14
脾系相关病症研究是以脾脏及其相关的脏腑、经络、器官等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病症规律.脾与胃、肉、唇、口等构成脾系统.脾在五行中属土,在五脏阴阳中属阴中之至阴,主运化、升清,为气血生化之源,故称脾为"后天之本".  相似文献   

20.
<内经>理论体系式教材应能客观准确的体现<内经>理论体系的原貌,采用现代语言叙述,通俗易懂,反映对<内经>研究的最新成果,并以阴阳五行学说作为贯穿理论体系的核心.呼吁应尽快编写出体现<内经>理论体系,反映<内经>研究成果,用现代语言撰写的体系式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