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肺外周型病变穿刺活检病理诊断阳性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接受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术的肺外周型病变患者的穿刺病理结果,将其分为成功组(病理诊断阳性)和失败组(病理诊断阴性).分析性别、年龄、病灶位置、病灶内部回声、病灶大小,进针角度、进针次数等因素对穿刺成功的影响.结果:超声引导下经皮肺外周型病变216例穿刺活检的一次穿刺病理诊断阳性率为79.2%(171/216),二次穿刺病理诊断阳性率为85.2%(184/216);成功组和失败组病灶的平均前后径分别为:(3.35±0.14)cm和 (2.43±0.26)c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病灶前后径为0.4~1.0 cm、1.1~2.0 cm、2.1~3.0 cm、3.1~5.0 cm和>5.0 cm的病理诊断阳性率分别为:68.8%,79.7%,85.7%,89.7%和94.1%.结论:病灶的大小是影响超声引导下经皮肺外周型病变穿刺活检病理诊断阳性率的一个重要因素,病理诊断阳性率随着病灶前后径的减小而降低.  相似文献   

2.
超声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35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肺穿刺活检在诊断肺部实质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对胸片、CT或B超提示肺内有占位病灶,且病灶前无气体及骨骼遮盖的35例患者行超声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活检组织送病理及涂片,疑似感染者送细菌培养.结果 35例中1次穿刺成功34例,取材成功率97%.34例均获得明显的组织学诊断.其中恶性病变25例,良性10例.并发症主要为咯血4例和气胸1例,发生率14.2%.结论超声对贴近胸壁的病变可获得良好的图像,超声引导下自动活检为这部分病变提供了极好的组织学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方法,取材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在肺周围型占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3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就诊的160例接受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肺周围型占位患者病理结果,分析病理诊断阳性率,对比良恶性病变的发病率、不同性别患者的恶性发病率及良恶性病变的最大前后径的差异性.结果 160例患者穿刺活检病理诊断阳性率为93.8% (150/160);恶性发病率为71.9%(115/160),良性发病率为21.9%(35/160),恶性发病率显著高于良性,男性的恶性发病率与女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占位的平均最大前后径为(3.22±1.19)cm,良性占位的平均最大前后径为(3.06±1.25)cm,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3,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肺周围型占位病变安全,有效,阳性率高,并发症少,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肺周围型病变穿刺活检的成功率。方法对20例肺周围型病变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所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20例肺周围型病变均取材成功,其中18例获得满意病理结果,2例未获得满意病理结果,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诊断率90%(18/20)。20例患者中仅1例并发气胸,无其他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肺周围型病变穿刺活检成功率高、安全性大,尤其对常规方法诊断困难的部分疾病诊断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对鉴别肺周围型肿块的应用价值。方法:152例经胸部CT检查示肺部周围型肿块患者行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病灶的大小、形态、位置、血流情况、回声及与毗邻脏器之间的关系。在超声定位和引导下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取标本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与肺癌切除术后病理结果对照,评价穿刺成功率、组织学诊断正确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52例中145例成功穿刺并取得理想标本,其中126例一次取材成功,成功率为95.4%(145/152)。确诊142例,其中恶性病变118例,良性病变24例,肺鳞癌伴感染误诊为肺脓肿3例,组织学诊断正确率为97.9%(142/145)。经皮穿刺活检术后出现气胸5例、胸腔积液3例、痰中带血1例、发热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9%(12/152)。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可靠、创伤小、操作灵活、成功率高的微创介入检查技术,对肺周围型肿块诊断和手术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唐建华  佘巍巍 《广西医学》2012,34(2):201-203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肺穿刺活检(US-PCNB)对周围型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105例周围型肺占位性病变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施行US-PCNB,组织标本送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彩超引导下US-PCNB确诊率为82.86%(87/105);检出恶性肿瘤68例,其中腺癌28例,鳞癌18例,转移癌8例,小细胞肺癌3例,混合型肺癌3例,间皮瘤3例,淋巴瘤5例;良性肿瘤19例,其中机化性肺炎4例,炎性假瘤2例,继发性肺结核8例,胸腺瘤2例,肺脓肿3例.18例未明确诊断.病灶与胸壁距离长短与病理结果有关(P<0.05),而病灶大小与病理结果无关(P>0.05).结论 彩超引导下经皮US-PCNB对周围型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并且具有安全性高、创伤性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超声对肺周围型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经病理证实的64例肺周围型恶性肿瘤及23例肺周围型局限性良性病灶,用超声检查观察病灶形态、回声类型、病灶内细支气管显示分布状况、与肺组织边界的清晰度、相应局部胸膜等状况,可见良恶性病变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本组病例超声诊断结果为敏感性61%(14/23例);特异性95%(61/64例);总的诊断正确率86%(75/87例)。超声对肺周围型占位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临床可广泛开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周围型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贴近胸壁及超声能显示的肺周围型病灶48例,先观察二维图像及血流分布,再行彩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结果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5.8%(46/48);穿刺组织用于病理诊断满意率93.8%(45/48);并发症发生率6.3%(3/48)。结论对超声能显示的肺周围型病变行彩超引导下穿刺活检术,取材成功率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活检方法。  相似文献   

9.
梁蕾  田浩  周南  郭君 《医学研究杂志》2019,48(4):124-126, 130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肺周围型病变穿刺活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肺周围型占位病变患者70例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将其采用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即造影组和对照组,根据病理结果对两组进行诊断正确率比较分析,并进一步分析造影组的造影增强模式和始增时间。结果 比较病理诊断结果,造影组诊断正确率为92.5%(37/40),对照组诊断正确率为7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组病灶内坏死显示率为42.5%(17/40),高于对照组6.7%(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组中恶性组始增时间为11.28±2.78s,良性组始增时间为8.78±1.58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能够初步提示病变性质,重要的是能清晰显示肺部病灶内的坏死情况,有助于指导穿刺靶点和路径的选择,提高穿刺成功率和安全性,在肺周围型病变穿刺活检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引导下肺结节穿刺活检的应用价值。 方法 分析56例经超声引导下肺结节穿刺活检的声像图,选择结节内造影不同增强区域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 结果 常规超声引导下周围型肺结节的穿刺活检成功率为85.7%(48例),超声造影引导下周围型肺结节的穿刺活检成功率为100%(56例),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周围型肺结节的超声造影主要表现为均匀增强、不均匀增强、周边增强和环状增强。 结论 超声实时引导下肺结节的穿刺活检定位准确,超声造影能较客观地反映病灶的增强情况,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在胸膜及肺周围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住院患者36例,发现胸膜及肺脏周边病变,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所取组织均做病理学检查。结果:36例胸膜及肺脏周围病变穿刺成功率100%,3例为良性,33例为恶性。结论:超声引导经皮在胸膜及肺周围病变穿刺活检术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创伤小、诊断准确性高、并发症少,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分析肺、胸膜肿物的超声表现,探讨介入性超声在周围型胸部占位病变中的穿刺取材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彩超引导下对103例经检查发现有肺周围实性病变及胸膜病变的病人,先行彩色多普勒检查,对肿块的图像特征进行记录,并确认穿刺路径。对病变组织进行彩超引导下穿刺活检,将获取组织送病理。对病理学确诊的63例良性肿物、40例恶性肿物的超声图像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03例病人全部穿刺成功,恶性肿瘤检出率为39%,良性肿物检出率为55%,诊断确诊率为94.2%,轻微并发症发生率8.7%。良、恶性肿瘤在肿块及胸膜的形态方面存在差异(P〈0.05)。结论:彩超在肺及胸膜肿物的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超声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术为胸部疾病的定性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周围型肺肿物因其生长部位不同而穿刺难度各异,选择最佳的穿刺途径是成功取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传统支气管镜肺活检对周围型肺病变诊断率较低。径向支气管内超声引导下冷冻肺活检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经纤支镜支气管内超声引导下钳夹肺活检与冷冻肺活检相比对周围型肺病变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8年12月—2019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经支气管内超声引导下接受肺活检操作并最终明确诊断的55例患者,分为钳夹肺活检(transbronchial lung biopsy,TBLB)组29例和冷冻肺活检(transbronchial lung cryobiopsy,TBLC)组26例。比较2组操作对周围型肺病变的诊断率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经径向支气管镜内超声引导结合TBLC和TBLB诊断率分别为80.8%(21/26)和55.2%(16/29),TBLC组诊断率明显高于TBL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0,P=0.043)。本研究中,外周型肺病变大多数为恶性疾病,占56.4%,其中以腺癌最多见;良性疾病中,结核最常见,占良性疾病的62.5%。TBLC组和TBLC组各有2例出血并发症,均为少量出血,经支气管于活检部位给予注射冰盐水、肾上腺素或凝血酶止血处理后,出血可缓解;TBLC组气胸并发症2例,TBLB组6例,TBLB组气胸发生率高于TBLC组,且有2例患者需行胸腔闭式引流处理;2组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65、0.964,均P>0.05)。2组均无死亡病例。 结论 经纤支镜支气管内超声引导下冷冻肺活检对外周型肺病变有较高的诊断率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定位对减少肺周围性疾病穿刺活检后并发症的意义 ,提高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成功率。方法 :应用日本 Toshiba— 2 2 0型超声诊断仪 ,配置专用穿刺架 ,选用 18G切割式自动活检穿刺针 ,在超声引导下对 36例肺周围性疾病的患者进行组织学活检。结果 :36例病人均穿刺成功 ,成功率 10 0 %。平均穿刺取材 1针~ 3针。病理结果显示细胞结构完整 ,镜下无组织碎片 ,标本满意。结论 :准确地进行超声定位 ,提高穿刺命中率 ,是确保穿刺成功及减少肺穿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梁沅  江道奎  张妍  王晓英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5):1398-140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定位对减少肺周围性疾病穿刺活检后并发症的意义,提高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成功率.方法:应用日本Toshiba-220型超声诊断仪,配置专用穿刺架,选用18G切割式自动活检穿刺针,在超声引导下对36例肺周围性疾病的患者进行组织学活检.结果:36例病人均穿刺成功,成功率100%.平均穿刺取材1针~3针.病理结果显示细胞结构完整,镜下无组织碎片,标本满意.结论:准确地进行超声定位,提高穿刺命中率,是确保穿刺成功及减少肺穿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肺活检对肺周围性占位痛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2例经超声引导,经皮肺活检的肺周围性占位痛变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穿刺成功率100%,穿刺病理诊断率为87.5%,并发症主要为气胸、少量咯血,发生率分别为6.3%及9.4%.结论 超声引导经皮肺活检对胸壁附近的肺占位病变诊断价值大,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肺内孤立病灶CT导向切割针活检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肺内孤立病灶CT导向切割针活检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共145例患者在CT引导下用16G或18G切割针进行穿刺活检.结果组织学检查恶性病变91例,良性病变54例,其中假阴性6例(4.1%),没有发现假阳性.恶性病变和良性病变诊断特异性分别为100%和59.3%,总体诊断准确率84.8%.并发气胸者21例(14.5%),23例出现病灶周围出血(15.9%),8例出现咯血(5.5%).结论 CT引导下肺内孤立病灶切割针活检是一种可靠和相对安全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曲澜涛  王建威 《吉林医学》2009,30(13):1361-1361
目前,X线、CT、核磁能发现肺周围型肿块,但不能确定病理诊断。临床应用超声引导穿刺活检肺周围型肿块完成病理诊断逐渐广泛开展。我院自2003年3月-2008年10月对76例肺周围型肿块进行穿刺活检,并取得病理满意结果。因分型准确,临床采用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超声造影在区分恶性和良性周围性肺部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并评估超声造影引导下活检对周围性肺部病变的可行性、准确性和实用性.方法:研究纳入了76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周围性肺部病变的患者,40例穿刺前进行超声造影,为造影组;36例穿刺前行常规超声检查,为对照组,比较超声造影和常规超声显示病灶内坏死区域的能力,评估两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超声与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80例拟诊断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引导方式不同将以上研究对象分为超声组(32例)和CT组(48例),所有患者均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评估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依据病理诊断结果分为恶性组和良性组,比较两组NSE、CY-FRA21-1水平;绘制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肺癌的ROC曲线,分析诊断效能;比较术后6个月超声组与CT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80例拟诊断肺癌患者均顺利完成穿刺,成功率100%。经病理学诊断恶性病变患者65例,良性病变患者15例。超声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的灵敏度为0. 846,特异度为0. 833; 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的灵敏度为0. 923,特异度为0. 778。依据病理诊断结果分为恶性组和良性组,恶性组的NSE及CY-FRA21-1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NSE诊断肺癌的灵敏度0. 738,特异度0. 600; CY-FRA21-1诊断肺癌的灵敏度为0. 985,特异度为0. 533。超声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 63%,CT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 5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超声与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均可作为临床诊断肺癌的重要手段,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能够显著提高诊断准确性,减少漏诊,临床应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做出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