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持续性枕横位与枕后位1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胎头位置异常占头位难产的绝大多数,而其中以持续性枕横位(简称持横位)和持续性枕后位(简称持后位)的发生率最高。本文通过300例临床分析,以探讨持横位和持后位的诊断和处理。  相似文献   

3.
头先露不能以枕前位分娩者,称为胎头位置异常,而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是头位难产发生率最高的胎头位置异常.持续性枕横位与枕后位产时的早期发现与正确处理是目前降低围产期母婴发病率的关键.现对142例临床相关因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持续枕横位、枕后位异常的早期诊断与正确处理,提高产科质量。方法对我科2008年3月至2009年2月住院分娩的236例持续性枕位异常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并随机取同期分娩的枕前位产妇200例作为对照,比较不同枕位的产程异常情况,分娩方式,分娩时对母儿的影响。结果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产程异常的发生率、剖宫产率与枕前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持续性枕位异常是导致难产的主要因素,如果处理不当,同产儿预后不良。早期发现与正确处理是降低母婴发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杨玉英  路江松 《临床医学》2012,32(11):90-91
目的探讨侧卧位徒手旋转法纠正胎儿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100例产程进入活跃晚期呈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经行侧卧位徒手旋转为枕前位及阴道分娩的情况。结果产妇先行侧卧位,继之手法旋转持续性枕横位和持续性枕后位为枕前位,降低头位难产的剖宫产率,成功率达78%。结论侧卧位徒手旋转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可使胎背转向母体腹壁面,胎头以最小径线通过骨盆,使胎儿顺利娩出,可降低头位难产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7.
手法旋转枕横位和枕后位55例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青 《齐鲁护理杂志》2003,9(4):294-295
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是导致头位难产的原因之一 ,适时采用手法旋转 ,可降低剖宫产率 ,并可缩短产程 ,减少产妇痛苦。 1999年 7月至 2 0 0 0年7月 ,我们对 5 5例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孕妇施行了手法旋转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1999年 7月至 2 0 0 0年 7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 2 948例 ,其中难产 5 89例 ,占分娩总数 19 98%。头位难产 478例 ,占难产总数 81 15 % ,枕横位及枕后位 2 3 4例 ,占头位难产48 95 %。我们对其中 5 5例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施行了手法旋转 ,2 2~ 2 8岁 ,平均 2 5岁 ,初产…  相似文献   

8.
目的正确处理产程可降低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的剖宫产率,对母子有利。方法本文通过对166例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产程处理及母儿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多数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经试产,人工破膜,催产素静脉滴注,徒手旋转胎位,可使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转化顺产。结论此法可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儿并发症,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9.
44例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手法旋转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手法旋转纠正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的效果,对我院1999年1月至12月44例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采取手法旋转。结果显示;44例中转至枕前位43例,失败1例,成功率为97.72%。说明对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适时采用手法旋转,不仅可以缩短产程,减轻产妇痛苦,降低剖宫产率,阴道手术助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而且操作简单,见效快,成功率高,是处理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卜新华  范雪梅 《新医学》1998,29(3):140-141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们3年来收治的持续性枕横位132例,分析探讨影响持续性枕横位分娩方式及影响母儿预后的因素,并提出改善母儿预后的措施。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我院自1993年5月~1996年5月3年分娩总数3151名,共发生持续性枕横位132例,发生率4%。其中初产妇124例,经产妇8例。产妇平均年龄25岁。全部产妇均经骨盆内测量,发现骨盆狭窄者3例,畸形骨盆2例,占4%。132例中,自然分娩27例(20%),胎吸助产23例(17%),产钳助产62例(47%),剖宫产20例(15%)。20例剖宫产中头盆不称9例,胎儿宫内窘迫5例,活跃期停滞3例,其他3例。2.影响持续性枕横位分娩方式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护理在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高龄产妇足月妊娠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4—10月收治的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高龄足月妊娠产妇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产妇按照第二产程胎头拨露或着冠时体位的差异分成坐位组、站位组、跪趴位组、蹲位组、侧卧位组和截石位组6个组,各15例。比较各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2 h疼痛、焦虑情况,并记录会阴损伤情况以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侧卧位组顺产人数占比高于截石位组,而剖宫产人数占比低于截石位组(P<0.05)。坐位组、站位组、跪趴位组、蹲位组、侧卧位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短于截石位组,而侧卧位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均短于坐位组、站位组、跪趴位组、蹲位组(P<0.05)。侧卧位组产后2 h疼痛、焦虑评分低于坐位组、站位组、跪趴位组、蹲位组、截石位组(P<0.05)。侧卧位组产后会阴损伤人数占比低于坐位组、站位组、跪趴位组、蹲位组、截石位组(P<0.05)。结论侧卧位在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高龄产妇足月妊娠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明显,有利于降低剖宫产以及会阴损伤发生率,同时缩短产程时间,缓解产妇的产后疼痛、焦虑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持续性枕后位的产程特点及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90例持续性枕后位(枕后位组)和90例枕前位(枕前位组)孕妇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两组产妇产程异常情况、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结果:枕后位组第一产程潜伏期、活跃期及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均较枕前位组延长(P<0.01),产程异常发生率、阴道手术产率、剖宫产率及软产道裂伤、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高于枕前位组(P<0.05,P<0.01)。结论:持续性枕后位处理不当可使母婴并发症增加,及时正确处理并选择最佳分娩方式可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手转胎头纠正枕位异常的效果,探讨施术时机、手法、注意事项。方法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枕位异常者43例,采用手转胎头方法纠正。并设50例为对照组比较。结果手转胎头组43例成功37例,失败6例,成功率86%。两组结果提示,手转胎头组顺产率明显提高,剖宫产率明显下降,并发症无增加。结论徒手旋转持续性枕后位和枕横位可有效纠正异常胎位,变难产为顺产,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活跃期施行徒手矫正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例孕37-42周,先兆临产经B超检查证实为枕后位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10例,采用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辅以经孕妇腹部推儿背为脊前方位联合矫正手法,未施行此法的9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生产结果。结果 观察组有95例经阴道分娩,占86.4%,对照组仅24例经阴道分娩,两组比较,差异有显意义(P<0.001)。结论 活跃期施行徒手矫正持续性枕后位可降低难产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不同分娩体位对产程及围生结局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分娩体位对产程及围生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初产妇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体位,观察组采取自主体位;观察两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产后2 h出血量。结果观察组产程时间、难产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 h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自主体位分娩符合产道生理,能缩短产程,降低难产率,减少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提高分娩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产程中提前干预产妇体位矫正枕后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05月入住我科足月初产妇172例,都在潜伏期或活跃期经查体结合B超检查证实为枕后位者,依孕妇本人意愿和要求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只按常规处理生产,实验组按常规处理外采取产妇体位干预。然后回顾性比较两组产妇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产程时间、母婴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自然分娩率61.6%、剖宫产率27.9%;对照组自然分娩率34.9%、剖宫产率37.2%,产程时间、母婴并发症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程中通过改变产妇体位矫正枕后位,有助于顺利进行阴道自然分娩,减少难产,有效提高分娩质量,为保证母婴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产程中枕后位产妇采取特殊体位对分娩的影响.方法取2年内产程发作时胎方位为枕后位的健康初产妇134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74例,采取特殊体位护理;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体位.观察2组产妇的产程进展和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产妇经阴道顺产率77.0%,对照组16.7%(p<0.01);观察组剖宫产率16.2%,对照组76.6%(p<0.01).而且观察组产程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产程中特殊体位护理有利于加快产程进展,降低剖宫产率.该方法简便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改变产妇体位矫正胎方位异常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仝玉丽 《现代护理》2006,12(10):957-959
目的探讨在产程中通过改变产妇体位以矫正胎方位异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潜伏期经B超确诊为枕后位的初产妇17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85例.研究组在产程中指导产妇取同侧侧俯卧位,利用胎儿的重力,羊水的浮力,子宫间歇收缩时的合力作用,使胎头在下降时逐渐从枕后位转至枕前位娩出,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研究组有72例(84.71%)胎儿从枕后位转至枕前位经阴道娩出,剖宫产13例(15.29%).对照组经阴道娩出仅28例(22.94%),剖宫产57例(67.06%).2组比较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研究组第一产程平均时间为308.2 min,第二产程平均时间为57.9 min.对照组第一产程平均时间为492.6 min,第二产程平均时间为105.8 min.2组比较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结论在产程中指导产妇取同侧侧俯卧位来矫正胎头枕后位是将难产转变为顺产的有效方法,也是降低剖宫产率及难产发生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手转胎头术失败的原因与分娩结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手转胎头术失败的原因与分娩结局.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我院住院分娩的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产妇198例,根据行手转胎头术后结果分为成功组126例、失败组72例.比较两组分娩结局,对比分析失败原因.结果 失败组胎儿体质量≥3500 g的发生率[76.4%(55/72)]明显高于成功组[31.7%(40/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177,P=0.001)、失败组宫缩乏力发生率[58.3%(42/72)]高于成功组[38.1% (48/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69,P=0.006)、失败组骨盆临界或轻度狭窄发生率[38.9% (28/72)]高于成功组[23.8%(30/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030,P=0.002)、失败组手转胎头时机不当(宫口开大<6 cm、胎头位于坐骨棘上及宫口开大8~10 cm、胎头位于坐骨棘下≥2 cm)发生率[61.1%(44/72)]高于成功组[38.9%(49/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84,P=0.003).失败组母儿并发症(产后出血、产褥病率、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于成功组(x2 =9.586,P=0.002、x2=9.334,P=0.002、x2=5.910,P=0.015、x2=5.240,P=0.022)、失败组剖宫产发生率[72.2%(52/72)]明显高于成功组[34.1 %(43/126),x2=26.641,P=0.001)].结论 手转胎头术能使难产变顺产,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儿并发症,但须积极预防、处理导致手转胎头术失败的原因,对矫正失败后继续矫正及试产应慎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