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危重患者气管插管及经口、鼻咽通气管吸痰能有效保持呼吸道通畅,便于清除气道分泌物或异物,增加肺泡有效通气量,减少气道阻力及死腔,提高呼吸道气体交换率.采取吸痰前、后给予加大氧流量的处理,并改进吸痰的吸引方法,可防止或减轻因吸痰降低血氧饱和度(SaO2)对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现将对我科15例气管插管及经口、鼻咽通气管危重吸痰的患者的护理技巧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气管切开是常见的抢救危重患者措施,以开放气道保证呼吸通畅,防止误吸,便于吸痰及呼吸道的管理。气管切开后护理最频繁的操作是吸痰,多数患者常因吸痰刺激而引起剧烈咳嗽、血压升高等反应,部分患者会因此加重病情,特别是手术后患者,颅内出血性疾病,高血压患者,有时会因此而有生命危险,所以在吸痰时除了操作正规、轻微外,如何减小刺激是护理工作中需要非常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术后行气管切开术的护理。方法对我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142例手术后行气管切开术的危重患者进行加强护理,总结进行阐述。结果 142例手术后气切患者套管护理规范化,吸痰、切口护理人性化,持续湿化气道无一例出现痰痂堵管、高气道反应现象,9例死亡,其余患者顺利拔管。结论神经外科危重患者较多,手术后加强行气管切开术的护理,可有效解决呼吸道阻塞,护士精心护理后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提高术后抢救存活率。  相似文献   

4.
重型颅脑损伤和脑出血患者入院时病情极其危重,多有意识障碍,舌后坠,咳嗽反射减弱,痰不易咳出致呼吸道不畅,气管切开术是解除呼吸道梗阻,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之一。气管切开可以减少呼吸道无效腔,迅速改善通气功能增加有效通气量,便于吸痰,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后遗症极为重要。因此加强气管切开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伟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6):194-194
目的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体会。方法对32例气管切开患者行体位、吸痰、气管套管和气囊护理、气管切口护理、防止并发症等。结果 32例患者均成功拔除气管插管,未发生脱管、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气管切开术后良好的术后护理可以有效地避免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抢救成活率。  相似文献   

6.
安保霞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0):1565-1566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患者呼吸道不畅时采取的紧急而有效的治疗措施,术后可改善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用难,也便于吸痰、机械通气、气管内滴药等[1],大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抢救成功后及时有效的采取护理措施,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2003年8月~2009年3月我科有53例患者行气管切开术,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危重患者床边吸痰治疗中的护理关键。方法对我科2008年7月至2009年12月间15例危重患者行床边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效果、并发症及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的措施。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血氧饱和度较吸痰前升高,吸痰效果良好。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效果确切,良好的护理配合是提高纤维支气管镜下吸痰治疗危重患者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气管切开患者床旁纤支镜吸痰灌洗术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艳梅  欧雪群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3):1960-1960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床旁纤支镜吸痰灌洗术的护理配合,确保吸痰灌洗过程能顺利进行。方法:对27例气管切开患者的排痰困难、气道阻塞而导致的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在实施气道管理常规方法的基础上,配合用纤支镜从气管切开处行吸痰及肺灌洗术,从术前准备、术中监护和配合及术后观察等总结护理经验。结果:27例气管切开患者床旁纤支镜吸痰灌洗术均顺利进行,所有患者经吸痰灌洗术后,呼吸道痰液潴留、阻塞、肺不张、呼吸困难、SpO2等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床旁纤支镜吸痰灌洗是解除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阻塞的一种简便易行且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危重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4例入住ICU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34例中,治愈29例;死亡4例;植物生存状态自动出院1例,抢救成功率为85.29%。结论:对气管切开ICU机械通气危重患者实施生命体征监测,气道雾化和吸痰护理,口腔护理,肺部并发症防治、插管舒适护理等系列护理措施,明显降低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对于长期气管切开患者进行吸痰是保持呼吸道畅通最有效的方法之一[1].吸痰是最基本的护理技术,如果吸痰操作不当或过于频繁可造成缺氧、窒息、肺不张、支气管痉挛、心律失常、气道损伤、颅内压增高以及感染等[2].我们为5例气管切开长期应用呼吸机的患者进行适时吸痰护理,现将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对于长期气管切开患者进行吸痰是保持呼吸道畅通最有效的方法之一[1].吸痰是最基本的护理技术,如果吸痰操作不当或过于频繁可造成缺氧、窒息、肺不张、支气管痉挛、心律失常、气道损伤、颅内压增高以及感染等[2].我们为5例气管切开长期应用呼吸机的患者进行适时吸痰护理,现将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全麻患者术后气管导管吸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翠娟  张树海 《河北医药》2006,28(12):1217-1217
临床护理中在气管导管吸痰方面存在较大的误区,笔者通过观察、学习以及结合自身临床工作经验,总结了几点临床护理中关于气管导管吸痰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吸痰方法对喉癌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内吸痰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19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例)和对照组(9例),分别采用试验吸痰法(观察组)和常规吸痰法(对照组)吸痰各10d,对两种吸痰方法吸痰效果、患者心理接受程度,舒适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种吸痰方法的吸痰效果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患者的心理接受程度及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t=0.12相似文献   

14.
<正>对于长期卧床、痰量多的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和降低误吸危险率的关键就是有效吸痰。无效吸痰不但解决不了痰液多的现状,而且还会增加误吸的危险及引起口腔、气管黏膜的损伤糜烂、出血,增加患者痛苦。2012-01—06笔者所在科在护理中采用一次性可调负压吸引管吸痰,并以传统吸痰方法作对照。  相似文献   

15.
作为抢救危重患者的一项重要措施,气管插管可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便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证充分供氧,是挽救生命最有效的方法,在危重患者抢救、复苏及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我科护理人员总结近年来对258例急危重患者实施紧急经口明视下气管插管,成功258例,发现精心的护理,有助于提高成功率,现将对气管插管的应用方法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格林—巴利综合征主要累及脊神经根及颅神经,呈急性、亚急性发病。部分病例因累及肋间肌及膈肌,造成呼吸肌麻痹而死亡。此时行气管切开术,采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手段。抢救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质量的高低。我科自1984~1989年共收治34例病人,其中气管切开10例,8例治疗成功。现将护理体介绍如下。 1.气管切开术后护理:①保持呼吸道通畅:正确及时有效地排除呼吸道分泌物,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0s,时间长可引起呛咳、缺氧及CO_2潴留,而使迷走神经兴奋,抑制心肌。吸痰时一定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将吸咽部、口腔及鼻腔的吸痰管与气管内吸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护士通过一次性气管套管在置管期间的护理,使病人病情稳定,预防并发症.方法 对148例使用一次性气管套管的病人进行精心护理,有效的吸痰.结果 本组148例使用一次性气管套管的患者,38例患者不足24h死亡,25例患者,由原发病导致死亡.其余85例患者生存,气管切开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症.结论 护士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 ,使患者在气管套管置管期间呼吸道通畅,确保和提高置管病人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林萍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7):2590-2591
目的:探讨脑出血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可能出现的相应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56例脑出血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实施严格套管护理、吸痰的护理、气管切口的护理、及时堵管和拔管等措施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56例脑出血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均未发生肺部感染、痰液堵塞呼吸道引起缺氧和窒息、气管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脑出血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采用正确的护理措施能有效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顺利排痰,促进早期拔管。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被广泛应用于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治疗中,危重症患者经口气管插管的口腔护理被广大临床护理工作者所重视。该综述比较了不同的口腔护理方法及口腔护理液,并且主张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不同的口腔护理液配合新型口腔护理用具(一次性组合吸痰管同时负压吸引)进行口腔护理,从而达到提高口腔护理质量、降低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采取控制痰液黏稠度、吸痰时间、吸痰负压等吸痰管理措施对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28例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及护理,采取常规吸痰方式。观察组采取严格吸痰管理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指标:护理2周后观察对比痰液吸净时间、吸痰负压、氧合指数、气道黏膜损伤频次、肺部感染率、颅内压、格拉斯哥(GCS)评分等指标。结果:2组吸痰时间、吸痰负压、氧合指数、气道黏膜损伤频次、肺部感染率、颅内压和GCS评分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实施吸痰管理的护理干预措施配合常规治疗可有效降低颅内压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有利脑外伤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