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8F-FDG PET/CT显像对肺癌合并阻塞性肺不张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对16例肺癌并阻塞性肺不张患者进行^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探讨其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18F-脱氧葡萄糖(FDG)PET显像对诊断甲状腺癌术后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升高患者有较大价值.笔者对21例血清Tg水平升高而疑甲状腺癌复发患者行PET/CT显像,并与^131I全身显像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18F-FDG PET显像诊断原发性鼻咽癌的价值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目的 探讨18F 脱氧葡萄糖 (FDG)PET显像对原发性鼻咽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51例受检者行18F FDGPET显像 ,其中 3 1例行病理组织学检查 ,最后诊断根据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和临床随访。结果 18F FDGPET显像诊断原发性鼻咽癌的灵敏度为 96.0 0 % ,特异性为 76 92 % ,阳性预测值为 80 .0 0 % ,阴性预测值为 95 2 4% ,准确性为 86 2 7%。鼻咽癌、鼻咽炎症和无鼻咽病变组标准摄取值 (SUV)均值比较 ,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F =2 1 3 0 ,P <0 0 1)。结论 18F FDGPET显像诊断原发性鼻咽癌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阴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对58例患者^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脑显像图进行分析,确定脑PET检查的最佳注射剂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单纯PET图像难以区分脂肪或肌肉组织摄取^18F-脱氧葡萄糖(FDG)及是否为病理性摄取,CT特异性脂肪密度为其定性诊断提供了有力的佐证。现将本院在^18F-FDG PET/CT检查中的12例脂肪摄取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18F-FDG和18F-FET PET脑显像诊断垂体腺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欣  周前  党永红  霍力 《中华核医学杂志》2003,23(5):263-265,T001
目的 比较^18F-脱氧葡萄糖(FDG)和^18F-酪氨酸(FET)PET显像对垂体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正常对照者7例同期行^18F-FDGPET脑显像和^13N-NH3PET脑血流显像。20例垂体腺瘤患者行^18F-FDG PET脑显像,其中10例同期行^18F-FETPET脑显像,并参照近期MRI结果进行分析。加例患者均行经口鼻蝶窦垂体腺瘤切除术,术后行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分型。结果①正常对照组垂体^18F-FDG摄取明显低于周围组织。②对于分泌激素和无分泌功能的垂体腺瘤,^18F-FDGPET和^18F-FETPET均可显示病灶。③垂体腺瘤在^18F-FDG显像中多表现为均匀的放射性摄取增高,而^18F-FET。显像则多表现为散在的摄取增高,与MRI所示等瓦长T2或稍长瓦长T2信号的肿瘤组织分布相似。④7例微腺瘤^18F-FDG PET检出5例,MRI检出3例。⑤不同激素分泌型和无分泌功能垂体腺瘤的瘤体大小、激素水平与^18F-FDG或^18F-FET显像标准摄取值(SUV)间无明显相关。结论 ^18F-FDG和^18F-FET PET脑显像均可显示垂体腺瘤,而以前者更佳。  相似文献   

7.
8.
笔者探讨了18F 脱氧葡萄糖 (FDG)PET显像对恶性肿瘤放疗后疗效评价、判断肿瘤局部残留的价值 ,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恶性肿瘤患者 48例 ,男 3 1例 ,女 17例 ,年龄 3 1~ 75岁 ,其中肺癌或术后复发 16例 ,鼻咽癌 14例 ,结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 8例 ,脑转移瘤 7例 ,乳腺癌 3例。 48例共 55处肿瘤病灶采用Vrian2 10 0C直线加速器、6× 10E6VX刀或OU XGD型旋转式γ刀行局部适形或调强放射治疗 ,单靶点照射 3 6处 ,多靶点照射 19处 ,单次吸收剂量 5~ 2 0Gy ,分次吸收剂量 5~ 10Gy 次 ,总吸收剂量 2 4~ 44Gy。患者治疗后 3~ 6个月…  相似文献   

9.
FDG PET显像对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确定纵隔淋巴结转移与否对肿瘤的临床分期、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有重要作用.对全身情况较好,未发现远处脏器和肺门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可首选外科手术治疗;对只有肺门淋巴结转移(N1)或有同侧纵隔淋巴结转移(N2)者,可在外科手术治疗后给予放疗或化疗;对有对侧纵隔淋巴结转移(N3)的患者,除少数可行手术治疗外,大部分不主张手术治疗,而行放疗和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在体内病变的组织器官出现结构变化之前,18F-脱氧葡萄糖(FDG)PET显像可从分子水平检测和识别所发生的代谢改变.现将FDG PET显像在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检测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PET/CT显像在肺癌诊断及分期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探讨PET CT显像用于肺癌诊断及分期的价值。方法 肺癌患者4 6例,其中初诊者35例,治疗后者11例。所有患者皆行1 8F 脱氧葡萄糖(FDG)PET CT显像。图像经图像融合后,进行PET CT融合图像、PET图像和CT图像帧对帧对比分析。结果 ①35例肺癌初诊者,肺癌病灶PET CT检出灵敏度10 0 % ,除1例肺泡癌呈双肺弥漫性浓聚外,其他皆表现为结节状或团块状病灶,病灶直径介于0 8~9 4cm ,标准摄取值为4 6±1 94。PET所见高代谢病灶与CT所见占位性病变位置及形态基本匹配。PET CT在病灶定性、边界确定、显示病灶对周围组织的侵犯及在区分肺癌与肺不张、阻塞性肺炎、胸腔积液方面优于单纯PET和CT。11例肺癌治疗后患者中,9例双肺未见恶性肿瘤存在,另2例PET CT发现双肺转移。②在转移灶的检出方面,PET CT优于单纯PET和CT ,灵敏度分别为95 2 %、90 4 %、73 8%。PET和CT对病灶的检出有互补性,PET在小淋巴结转移灶、胸膜转移、骨转移和肾上腺转移检出及定性方面优于CT ,而CT对肺内小转移灶检出优于PET。结论 PET CT显像在肺癌诊断和分期方面优于单纯CT和PET。  相似文献   

11.
18F-FDG 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前T及N分期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18F—FDG PET/CT与CT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原发灶(T)及淋巴结(N)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以术后病理诊断为标准,比较30例NSCLC患者^18F-FDG PET/CT与CT在T及N分期中的诊断效能。结果 ^18F—FDG PET/CT和CT在T分期中准确性分别为86.7%,73.3%(P〉0.05);对115站胸内淋巴结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68.8%,95.2%,87.8%和43.8%,88.0%,75.7%,2种方法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65站纵隔淋巴结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0.5%,97.7%,95.4%和57.1%,81.8%,73.8%,2种方法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N分期中准确性分别为76.7%,66.7%(P〉0.05)。结论 ^18F—FDG PET/CT融合图像较CT更有助于NSCLC术前T和N分期,尤其在纵隔淋巴结的诊断中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18F—FDG PET/CT和CT评价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及分期(N分期)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资料(术前同期行增强CT和^18F—FDG PET/CT检查,术中清扫各站淋巴结),根据其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结合影像学诊断,比较CT和PET/CT对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及确定N分期的准确性。结果 CT和PET/CT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63.6%,64.6%,64.3%,47.7%,77.8%与87.9%,87.7%,87.8%,78.4%,9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与PET/CT诊断N分期的准确性分别为54.4%和76.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F—FDG PET/CT在诊断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方面的临床价值高于CT,能够更准确地确定N分期,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3′-脱氧-3′-18F-FLT与18F-FDG PET/CT对NSCLC淋巴结分期的诊断价值,探讨肿瘤FLT和FDG摄取与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31例,男22例,女9例,年龄38~84岁.术前2周内行18F-FLT和18F-FDG PET/CT检查,术后行病理和转移淋巴结的免疫组织化学Cyclin D1检测.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价18F-FLT和18F-FDG PET/CT显像对NSCLC的诊断价值.应用SPSS 12.0软件,计数资料行,检验,组间SUV.差异行方差分析,SUV.与Cyclin D1的表达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FLT和FDG PET/CT对NSCLC原发灶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74.2%(23/31)和93.5% (29/3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9,P =0.038).FLT PET/CT对NSCLC区域淋巴结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5%(39/60)、98% (291/296)、93%(330/356)和85%(39/46),FDG PET/CT则分别为85%(51/60)、84%(249/296)、84%(300/356)和52%(51/9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40、32.89、12.40、14.32和2.98,P均<0.05).对于N分期,FLT PET/CT能使77.4%(24/31)的NSCLC患者分期正确,6.5%(2/31)的患者分期过高(假阳性),16.1%(5/31)的患者分期过低(假阴性);而FDG PET/CT相应数据则分别为77.4%(24/31)、16.1%(5/31)和6.5%(2/31).原发灶18F-FLT SUVmax与肿瘤组织Cyclin D1表达呈正相关(r=0.644,P<0.01),FDG SUVmax则无相关性(r=0.293,P>0.05).临床分期越晚,FLT SUVmax越高(F=12.2,P<0.05),但FDG SUVmax则无此趋势(F=3.1,P>0.05);二者在不同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0.6、0.8和1.1,P均>0.05).结论 与FDG PET/CT相比,FLT PET/CT对NSCLC淋巴结分期过低的患者多,而分期过高的患者少;对区域淋巴结诊断灵敏度降低,但有更高的特异性、准确性和阳性预测值.肿瘤FLT摄取与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的表达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肺癌术前18F-FDG PET/CT对纵隔淋巴结转移外科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68例肺癌患者术前18F-FDG PET/CT及CT对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及分期结果,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和t检验.结果 68例患者共切除纵隔淋巴结222枚,其中84枚(37.8%)病理检查证实为转移.18F-FDG PET/CT与CT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1.4%(60/84)、66.7%(92/138)、68.5%(152/222)、56.6%(60/106)、79.3%(92/116)与48.8%(41/84)、49.3%(68/138)、49.1%(109/222)、36.9%(41/111)、61.3%(68/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96、8.57、17.19、8.43及8.88,P均<0.05);18F-FDG PET/CT与CT对纵隔淋巴结的分期与病理分期的一致率分别为73.5%(50/68)及41.2%(28/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55,P<0.01);其中18F-FDG PET/CT对N1及N2期淋巴结诊断的准确性分别为66.7% (10/15)和79.2% (19/24),明显高于CT的13.3% (2/15)和45.8%(11/24)x2=8.89和5.69,P均<0.05.淋巴结短径≥10 mm组SUVmax明显高于短径<10 mm组(5.5±2.8与2.2±0.9,t=5.17,P<0.05).结论 术前18F-FDG PET/CT对肺癌纵隔淋巴结的诊断和分期优于CT,其对适宜手术病例优化治疗决策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8F-FDGPET/CT多次显像在监测和预测NSCLC术后复发和转移中的价值。方法NSCLC患者85例(男64例,女21例;平均年龄58.0岁),分别于术前1周内和术后3个月接受多次全身^18F—FDGPET/CT显像。肿瘤复发和转移的诊断经病理学确诊或经多种影像学综合诊断并经临床随访证实。计算^18F—FDGPET/CT显像的诊断效能,统计学分析采用疋。检验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85例患者中,肿瘤复发和转移43例,无复发和转移42例。PET/CT在半年内检出率为9.3%(4/43),1年内为30.2%(13/43),2年内为76.7%(33/43),2年以上为97.7%(42/43),未检出2。3%(1/43)。18F-FDGPET/CT对NSCLC复发和转移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7.7%(42/43)、95.2%(40/42)和96.5%(82/85)。术前肿瘤分期、原发灶大小和原发灶SUVmax是2年内肿瘤复发和转移的影响因素似。12.360,t=3.281和2.465,均P〈0.05),而性别、年龄和病理类型对其则均无明显影响。0.639、0.012和3.800,均P〉0.05)。结论^18F—FDGPET/CT多次显像有助于监测NSCLC术后复发和转移;术前肿瘤分期、原发灶大小及原发灶SUV。为2年内发生肿瘤复发和转移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区域淋巴结中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的因素。方法随机选择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48例,术前1周内行18^F—FDG PET/CT检查,同期行CT增强扫描,术后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析PET/CT诊断NSCLC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假阴性与假阳性因素。结果48例患者共切除区域淋巴结313枚,转移淋巴结51枚,PET/CT结果7枚假阴性。8枚假阳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97%,高于CT(57%,94%;P=0.002,0.045)。3枚假阴性淋巴结内的癌灶较小;2枚淋巴结短径约为0.4mm,小于PET/CT的空间分辨率;2枚紧邻原发灶的淋巴结,图像无法区分而视为原发灶。8枚假阳性淋巴结为患者在原发病灶基础上并发不同程度的肺部疾病和淋巴结炎症,使其糖代谢率增高。结论假阳性出于(1)淋巴结的短径小于PET/CT的空间分辨率;(2)淋巴结内的小癌灶糖代谢率较低;(3)紧邻原发灶的淋巴结与原发灶无法区分。原发肿瘤合并肺部疾病是导致PET/CT出现假阳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对其^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标准摄取值(SUV)的影响。方法260例NSCLC患者,按组织学类型不同分为腺癌、鳞癌、腺鳞癌和其他类型4组,按组织分化不同分为Ⅰ(高分化)、Ⅱ(中分化)、Ⅲ(低分化+未分化)3个级别,回顾其治疗前的^18F—FDGPET/CT显像结果,测量肺内原发灶最大SUV(SUVmax)。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提取SUVmax的影响因素,采用协方差分析修正病灶大小(取最大长径)对SUVmax的影响后,比较不同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NSCLC病灶SUVmax的差异。结果260例患者共260个原发NSCLC病灶,腺癌161个(10个细支气管肺泡癌归于Ⅰ级腺癌,Ⅰ级15个、Ⅱ级88个、Ⅲ级58个),鳞癌74个(Ⅰ级6个、Ⅱ级39个、Ⅲ级29个),腺鳞癌15个(Ⅱ级7个、Ⅲ级8个),其他类型10个。只有病灶大小(F=87.046,P〈0.001)、分化程度(F=87.604,P〈0.001)和组织学类型(F=66.663,P〈0.001)被纳入SUVmax多元回归方程,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436(t=8.910,P〈0.001),0.391(t=8.322,P〈0.001),0.190(t=3.885,P=0.0001)。修正病灶大小对SUVmax的影响后,SUVmax由小到大依次为腺癌Ⅰ级〈腺癌Ⅱ级〈鳞癌Ⅰ级〈腺鳞癌Ⅱ级〈鳞癌Ⅱ级〈其他类型NSCLC〈腺癌Ⅲ级〈腺鳞癌Ⅲ级〈鳞癌Ⅲ级,其均数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3.3(2.1~4.5)、6.0(5.5~6.6)、6.1(4.2~8.0)、6.6(4.8~8.4)、7.8(7.0~8.6)、8.1(6.6~9.6)、8.3(7.6~8.9)、8.7(7.0—10.4)、8.9(8.0~9.8)。分化较好的Ⅰ、Ⅱ级腺癌SUVmax均分别低于Ⅰ、Ⅱ级鳞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2.786,-1.776,P值分别为0.017,〈0.001),分化较差的Ⅲ级腺癌、鳞癌以及腺鳞癌间SUV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0.593,-0.422,0.171,P值分别为0.288,0.642,0.860);随细胞分化变差,腺癌、鳞癌及腺鳞癌组病灶SUVmax升高,腺癌Ⅰ、Ⅱ、Ⅲ级间(g值分别为-2.720,-4.943,-2.223,P均〈0.001)以及鳞癌Ⅰ、Ⅲ级间(g=-2.751,P=0.012)SUVmax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SCLC病灶的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都可以影响其^18F-FDG摄取,分化程度对^18F—FDG摄取的影响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8.
非小细胞肺癌18F-FDG PET显像与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标准摄取值 (SUV)与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的关系。方法  3 0例经术后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NSCLC患者于术前行全身1 8F 脱氧葡萄糖 (FDG)PET显像 ,测定SUV ,随访预后 ;手术获得肿瘤标本经常规石蜡切片 ,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肿瘤组织PCNA表达 ,计算肿瘤细胞PCNA表达阳性百分数 (即PCNA指数 ) ,取肿瘤周围正常肺组织作对照。结果 正常肺组织肺泡细胞PCNA指数均小于 5 % ,肺癌细胞PCNA指数为 (4 9.49± 2 1.2 4) % ,且PCNA指数与SUV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r =0 .82 6,P <0 .0 1) ,PCNA表达高的肺癌细胞有高FDG摄取趋势 ;随SUV及PCNA指数的升高 ,肺癌出现复发或转移的几率升高 ,且与未出现复发或转移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SUV可间接评价NSCLC细胞的增殖能力 ,亦可作为评价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SPECT肺灌注与CT异机融合图像评价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区域肺功能的意义.方法 选择Ⅲ期NSCLC患者32例,治疗前行肺功能测试和胸部CT扫描,并在相同体位下行SPECT肺灌注显像,两套图像均传至Philips Pinnacle3放射治疗计划系统,依据外标记点进行手动异机图像融合.参考CT与SPECT肺灌注融合图像,按灌注缺损区与肿瘤病灶的大小关系分为4级:0级为无灌注受损;1级为肿瘤及其周围局部肺灌注受损;2级为1叶肺灌注受损;3级为超过1叶肺灌注受损.采用SPSS 13.0软件,行PearsonX2检验.结果 32例Ⅲ期NSCLC患者中,31例有程度不等的肺灌注缺损,其中1级13例,2级8例,3级10例.中央型NSCLC患者肺灌注缺损较周围型NSCLC患者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495,P<0.05).8例患者肺功能测试有不同程度的异常.CT与SPECT肺灌注融合图像阳性率96.9%(31/32),较肺功能测试阳性率25.0%(8/3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724,P<0.05).结论 SPECT肺灌注与CT异机融合图像能更好显示Ⅲ期NSCLC患者区域肺组织的功能状况,为此类患者制订手术方案、预测术后肺功能、优化放疗计划等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