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开展阳春砂高产优质新品种的认定,根据花与果实的形态方面特征为阳春砂的品种认定提供依据。【方法】对阳春砂道地产区(广东省阳春市)的阳春砂品种进行调查,对2个主要栽培品种“长果”、“圆果”和选育中品种“春选”的果实形态性状、花形态性状进行测量和统计。【结果】筛选出不同栽培品种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的性状。【结论】道地产区阳春砂不同栽培品种在果实和花的形态上具有各自可区别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阳春砂不同栽培品种的DNA分子鉴别方法,为阳春砂的优良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阳春砂栽培种长果、圆果、“春选”及海南砂为材料,用相应引物对26SrDNA D1-D3区和matK基因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和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寻找差异位点,并根据序列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测序得到的26SrDNA D1-D3序列为739bp,阳春砂与海南砂在该区域存在4个碱基位点的差异。长果阳春砂与圆果阳春砂序列相同,但它们与“春选”阳春砂存在1个碱基位点的差异,根据26SrDNA D1-D3序列建立的系统发生树揭示了“春选”阳春砂与另外2个栽培品种间的区别。测序得到的matK序列为824bp,阳春砂3个栽培品种的matK序列相同,与海南砂存在1个碱基位点差异。【结论】从分子水平上可鉴别阳春砂的3个栽培品种,“春选”品种比长果(或圆果)品种与海南砂有着更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3.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8(10):2224-2230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阳春砂的稳定同位素比值,探讨其地域特征及产地溯源的可能性。【方法】采用稳定同位素比质谱法测定阳春砂中同位素比率,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分别对广东、广西、云南3个省份及阳春、崇左、西双版纳、文山4个地域代表性产地进行初步判别,筛选出具有显著差异性的同位素,采用线性判别分析(LDA)方法建立阳春砂产地判别模型。【结果】不同产地的阳春砂中稳定同位素δ13C、δD、δ15N数值范围不同,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其中δ13C、δD为显著差异性同位素。建立的LDA判别模型对广东、广西和云南产地的判定准确率为76.9%,4个代表性产地的判定准确率为89.7%。【结论】利用稳定同位素比值结合多元统计方法可较好地进行阳春砂产地溯源,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云南阳春砂仁表型性状变异及其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阳春砂居群表型性状的变异范围,寻找与产量密切相关的表型性状,为今后阳春砂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标记阳春砂仁植株,观测其表型性状,并进行表型性状变异、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调查的阳春砂仁3个居群10个表型性状变异较大,各表型性状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果数>叶数>分蘖茎粗>叶舌长>株高>叶长>叶宽>茎粗>果型指数>果横径>果纵径。相关性分析表明,果型指数与株高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叶舌长、果横径及产地环境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阳春砂仁各主要性状对果型指数的作用效应依次为:果横径(0.9025)>果纵径(0.8668)>分蘖茎粗(0.0088)>茎粗(0.0086)>产地环境(0.0023)>叶宽(0.0021)>果数(0.0011)>叶数(0.0003)>叶舌长(0.0003)>叶长(0.0002)>株高(0)。将砂仁划分为不同果型类型,大果圆粒果型性状优于大果长粒和小果圆粒。结论西双版纳地区阳春砂仁居群表形性状变异丰富,不同果型类型挑选时,果横径对果型指数的直接贡献作用最大,可以作为首选性状。茎粗、叶数、叶长也有不同程度促进作用,可以作为辅助选择性状。大果圆粒可以作为优良品种选育的首选果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发芽条件及赤霉素引发对阳春砂种子发芽的影响。【方法】以阳春砂种子为材料,比较光照条件、不同发芽床(基质)、不同培养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以不同浓度赤霉素(GA3)处理,观察外源激素对阳春砂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1)阳春砂种子的萌发需要光照。(2)种子在湿润滤纸上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明显优于MS培养基。(3)25℃~30℃培养有利于种子的萌发。(4)400 mg/L的GA3引发有利于促进阳春砂种子的萌发,缩短发芽时间。【结论】适合阳春砂种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25℃~30℃,在湿润滤纸上进行光照培养,并用400 mg/L GA3引发,有利于快速获得大量阳春砂苗。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阳春砂发育过程中内源水杨酸含量及转导途径中的关键基因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方法】以6月、8月采集的阳春砂新鲜果实为实验材料,采用液相质谱联用(LC-MS/MS)的方法测定阳春砂种子团及果皮中水杨酸的含量并结合幼果期、成熟中期、成熟末期的阳春砂果实的高通量测序表达谱数据,分析3个发育时期中水杨酸信号转导通道中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阳春砂果实发育过程中,种子团及果皮内水杨酸的含量变化一致,且与水杨酸信号转导途径的关键基因的表达量变化基本一致,均呈上升趋势。【结论】内源水杨酸与其信号转导基因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推测为种子团内合成水杨酸后运输至果皮。  相似文献   

7.
【目的】深入挖掘阳春砂转录组中挥发性萜类合酶相关基因,为全面认识阳春砂挥发性萜类代谢途径和分子调控模式奠定基础。【方法】整理前期工作获得的阳春砂2个转录组的数据,筛选已注释的及利用本地blast方法再注释的萜类合成途径的unigene;并通过对部分候选unigene的表达量与挥发性萜类化合物含量的相关性分析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进一步筛选出相关基因;采用PCR及重组载体构建的方法克隆其中一个单萜合酶基因,并对其编码蛋白序列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得到10个挥发性萜类合成上游途径相关unigene及11个下游萜类合酶基因;相关性分析证明候选基因与阳春砂主要挥发性萜类有较强相关性;并成功克隆得到Av TPS1基因,其序列包含1 803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600个氨基酸;其编码蛋白含有单萜合酶蛋白特有的DDXXD、RRX8W和NSE/DTE等保守基序,N端含有一段叶绿体转运肽;系统进化分析表明Av TPS1属于TPS-b亚家族。【结论】结合转录组、表达谱数据的深入挖掘和与挥发性萜类化合物数据的关联,有效筛选出了阳春砂多个值得后续研究的萜类合酶基因;其中对Av TPS1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为后续功能鉴定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栽培品种高良姜(竹头姜与蜂窝姜)HPLC特征图谱,并测定3个指标成分的含量,为高良姜的品种鉴定、质量控制及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样品指纹图谱,并对其结果进行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同时测定二苯基庚烷A、高良姜素、山柰素的含量。【结果】不同栽培品种高良姜指纹图谱共有峰12个,但各组分比例差异显著。竹头姜与蜂窝姜之间的相似度为0.760~0.860,明显低于同品种高良姜之间的相似度。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均可将竹头姜与蜂窝姜样品分开。竹头姜与蜂窝姜中二苯基庚烷A、山柰素的平均含量较接近,而高良姜素的平均含量差异显著,分别为0.30%、0.98%。【结论】HPLC指纹图谱可用于区分不同栽培品种高良姜;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可靠,重复性好,对高良姜栽培品种的鉴定、质量控制及品种选育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绣球藤的生药学鉴别方法,为其区别同属其他药用植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来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及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对绣球藤进行生药学研究。【结果】原植物形态主要特征为:直立草本或草质藤本,茎和枝有4~6条锐纵棱,花紫红色,萼片外面有2~4个凸起的翅;显微特征主要为根横切面韧皮部有众多纤维和石细胞;茎横切面皮层各角隅处有2~3列厚角细胞,木质部维管束5~7束;叶横切面主脉维管束双韧型;粉末特征中腺毛棒槌形,头部单细胞,柄有1~2个细胞;花粉粒表面可见颗粒状突起,具三孔沟。薄层色谱中,3个不同产地的药材在相应位置上均显相同颜色斑点,且重现性较好。【结论】所得结果可为绣球藤药材的鉴别、质量标准制订、与混淆品的鉴定及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该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鉴别百合科黄精属植物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et Hemsl.)及易混品轮叶黄精[Polygonatum verticillatum(L.)All.]的方法。【方法】采用来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等方法对2种黄精属植物特征进行比较。【结果】二者在植物形态、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及化学大类成分方面均有差异,尤其可通过药材性状中根茎形状、断面特征,显微特征中根茎横切面皮层所占比例及维管束分布情况等作为鉴别要点进行区分。【结论】所得结果可作为二者的鉴别方法,亦为二者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广东阳春砂与云南阳春砂内生真菌的种类,比较两地阳春砂内生真菌组成的差异.[方法]采用PDA培养基分离培养广东阳春砂与云南阳春砂茎叶内生真菌,分析两地阳春砂内生真菌的定殖率、相对分离频率.对所获菌株,通过形态特征鉴定归类后,提取菌株的DNA并测序,鉴定菌株的分类地位.[结果]广东阳春砂内生真菌定殖率:茎26....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阳春砂仁的授粉特性及传粉昆虫进行观测。方法:调查自然传粉及不同人工辅助授粉,通过阳春砂仁结实率,研究阳春砂仁的授粉特性;连续2年对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基诺族乡、景哈哈尼族乡人工种植阳春砂仁的访花昆虫进行了观察。结果:阳春砂仁自然套袋完全不结实;自然传粉条件下阳春砂仁结实率低;人工辅助授粉可提高结实率,异花授粉结实率高于自花授粉。野生中蜂(Apis cerana indica)和排蜂(Apisdorsata Fab.)是阳春砂仁的主要访花昆虫。结论:阳春砂仁人工异花授粉比自花授粉结实率大大提高,表明阳春砂仁为异花授粉植物,但具有一定的自交亲和性。野生中蜂(Apis cerana indica)和排蜂(Apis dorsata Fab.)是阳春砂仁的主要访花昆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砂仁复方对5-FU所致大鼠肠道菌群失衡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阳性组、模型组、砂仁复方高、中、低剂量组;通过对大鼠粪便细菌16S rRNA 测序,i-Singer云平台数据分析,对肠道菌群物种多样性、不同分类学水平菌群丰度进行分析。结果 砂仁复方可以增加模型组肠道菌群多样性;增加乳杆菌科等的丰度;降低普雷沃氏菌科等的丰度,并以低剂量效果最佳。结论 砂仁复方可以通过平衡肠道菌群,增加菌群多样性,并在不同分类水平下调节肠道菌群稳态来发挥肠道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砂仁叶油的化学成分,并考察其对家兔皮肤创面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砂仁叶油并用气质联用法分析挥发油的组分,应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质量分数.建立家兔皮肤缺损创伤模型,分别在术后第3、7、13天测量并计算家兔创面愈合率,伤口愈合后再切取创面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结果 从砂仁叶油中测出45种组分,检定出43种化合物.砂仁叶油能显著缩短家兔创面愈合时间,促进创面愈合,其效果与呋喃西林相当.创面愈合后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显示,砂仁叶油促进创伤愈合后,新生表皮完好,炎性细胞少,组织病变少.结论 砂仁叶油的主要成分为伪柠檬烯(质量分数41.12%)、3-蒈烯(24.17%)、d-柠檬烯(3.25%)和桃金娘烯醇(3.18%),具有促进家兔皮肤创面愈合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砂仁盐炙前后“缩尿”作用的差异。方法应用水负荷小鼠尿多模型,观察砂仁盐炙前后的“缩尿”作用。结果盐灸砂仁低剂量对缩尿有显著性作用,并且作用优于生砂仁及盐灸砂仁其他各剂量组。结论从药理实验初步证实了中药炮制理论“盐炙入肾”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不同播种期阳春砂种子的发芽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索阳春砂种子发芽的动态变化规律,明确砂仁种子的适宜播种期及储存期.[方法] 采用室外盆播方式,以5 d为1个间隔进行16期播种,观察出苗状况,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发芽率及发芽势.[结果] 湿沙储藏的春砂仁种子从8月26日至10月20日经分期播种,其发芽率及发芽势从低至高呈曲线上升趋势,9月前播种者发芽势不明显,10月25日播种则发芽率明显下降,且发芽势不明显;经湿沙储藏的春砂仁种子适用期或储存期为2个月;种子越成熟发芽力越高.[结论] 湿沙储藏可延长砂仁种子的适用期限;8月下旬至10月中下旬之间砂仁适期迟播比早播的发芽率及发芽势高,但结合生产实践考虑,9月20目前是湿沙藏砂仁种子的适宜播种期.  相似文献   

17.
阳春砂的开花动态及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阳春砂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在开花散粉后的动态变化规律,为提高阳春砂仁坐果率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在景洪市基诺族乡、景哈哈尼族乡和药植所云南分所园内选取10 ~ 30个花序,观察其的开花动态,并用悬滴法检测花粉活力(每次用3朵花),用MTT法测定柱头的可授性(用标记的10 ~30个花序的柱头).结果:阳春砂一个花序自第一朵开放到最后一朵开完需要3 ~ 9d.单花花期一般为1d;花粉在上午11:00以前均保持较高地萌发率,到中午11:00以后花粉活力下降,18:00仍有萌发能力;不同地区柱头可授性差异明显,花序上部小花柱头可授性比下部小花的高,不同花期柱头可授性变化不大.结论:景哈乡阳春砂柱头可授性比基诺乡的高,云南分所园内橡胶树下为最低.  相似文献   

18.
阳春砂不同栽培品种种子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全面认识阳春砂的种子特性,从种子上寻找阳春砂不同栽培品种的差异.[方法]以阳春砂2个主流栽培品种长果、圆果以及选育申品种春选的种子为材料,对种子进行形态、气味和色泽等常规检查,测定千粒质量、含水量、成熟度、饱满度、生活力等参数,进行种子发芽试验,统计不同品种种子的发芽情况.[结果]长果和圆果种子差异较小,而春选...  相似文献   

19.
本文调查鉴定了阳春砂仁的两个变型(Forma).对阳春砂仁及其变型、绿壳砂仁、海南砂仁进行生药系统鉴别研究,并使用了未见报道的砂仁鉴别指标和方法,提出了中药砂仁各品种的生药鉴别特征和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