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检测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肾功能损害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速率法检测65例BPH患者尿NAG活性、放射比浊法检测血β2-MG、紫外法检测BUN、苦味酸法检测Cr及尿动力学检测最大尿流率,并与8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人群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BPH患者尿NAG活性水平(29.55±12.81)U/g Cr,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6.91±6.87)U/g Cr(t=3.052,P<0.01).直线回归分析显示:BPH患者尿NAG活性水平与最大尿流率之间呈显著相关(r=0.795,P<0.01).患者中合并双肾积水9例,尿NAG含量(94.50±44.16)U/g Cr,与不伴肾积水组(19.12±1.73)U/g 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87,P<0.01).结论 BPH患者最大尿流率较低时肾功能可能已有部分受损,尿NAG活性可能作为判断BPH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监测指标及手术指征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前后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含量变化特点。方法随机选入76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其中61例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腔镜组),15例行输尿管切开取石(开放组),手术时间≤45min为腔镜A组,共38例,手术时间〉45min为腔镜B组,共23例。腔镜组中近端输尿管结石22例,远端输尿管结石39例。每位患者均记录手术时间,测定术前、术后第2天及术后第7天尿NAG。结果开放组手术前后尿NAG无明显变化(P〉0.05)。腔镜组间,手术时间〉45min组术后第2天及第7天尿NAG浓度高于手术时间〈45min组(P〈0.05);近端输尿管结石术后尿NAG浓度高于远端输尿管结石组(P〈0.05)。结论尿NAG可作为输尿管镜碎石术后评价肾损伤的指标,输尿管结石位置较高需要较长时间行输尿管镜碎石治疗时,可能更易引起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HoLEP)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价值。方法:BPH患者60例,前列腺重量均〉100g,分为HoLEP组(n=32)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组(n=28)。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患者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剩余尿量(PVR)等指标的变化。结果:HoLEP组与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组比较手术时间有所延长(P〈0.01),但术中出血量减少(P〈0.01),膀胱冲洗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术后3个月,两组IPSS、QOL、Qmax、PVR较自身术前显著改善(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oLEP治疗大体积BPH具有与开放性前列腺切除术相似的疗效,同时手术安全性高、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是一种更适合于大体积BPH治疗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前瞻性研究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β—D-glucosaminidase,NAG)在经皮肾镜取石(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集2011年lO月~2013年1月期间住院的90例行PCNL手术患者的术前及术后相关病史资料,其中男64例,女26例,平均年龄(52.8±9.7)岁。采用比色法方法检测患者术前、术后尿液NAG水平,并检测血清肌酐值,进行综合分析。结果:PCNL术后,患者尿液NAG水平较术前有不同程度上升,术后各时间点尿液NAG活性均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有11例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ury,AKI),79例未发生AKI。AKI组和非AKI组比较,两组年龄、性别比例、基础肌酐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术后感染率、CRP、住院天数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小时,AKI组NAG水平明显升高,且显著高于非AKI组(P〈0.05)。ROC曲线分析术后24小时尿液NAG上升幅度百分比,当检测截点为235.44%时,曲线下面积为0.878(P〈0.01),其诊断AKI敏感度为81.8%,特异度为91.1%。结论:PCNI。术后发生AKI的患者尿NAG活性显著升高。其较血清肌酐更敏感、更早期地反映肾功能出现受损。手术时间、术后感染率可能是发生AKI的风险因子,尿NAG活性在PCNL术后早期诊断AKI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三种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三种经尿道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分别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PKRP)和经尿道铥激光前列腺切除术(TmLRP)治疗BPH共137例。结果三种术式患者手术前后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s)、残余尿(RUV)、最大尿流率(Qmax)比较均得到显著改善(P〈0.01),疗效满意。前列腺重量(PW)〈40g时,TmLRP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PKRP和TURP组(P〈0.01)。PW〉50g时,TmLRP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PKRP和TURP组(P〈0.01)。TmLRP和PKRP组术中出血少,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TURP组(P〈0.01)。站论三种经尿道手术方法均是治疗BPH的有效手段,TmLRP和PKRP比TURP更安全,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术前对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VP)术后疗效的评价作用。方法:对800例拟行TVP的BPH患者术前行尿动力学检查、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并于术后随访1年,观察最大尿流率,IPSS评分。结果:800例BPH患者术前最大尿流率均〈15ml/s,IPSS评分平均〉29分。根据术前最大尿道压力、最大尿道压力与充盈时膀胱最大压力的关系、膀胱顺应性及是否存在尿道外括约肌与膀胱逼尿肌压力不协调等指标共分为四组。术后1年最大尿流率平均分别为18.3ml/s、17.9ml/s、9.2ml/s和8.2ml,s,IPSS评分平均分别为12分、11分、23分和26分。其中各组术后最大尿流率〉15ml/s,分别占89.8%、85.5%,29,2%和22.5%。Ⅰ组、Ⅱ组术后各项指标与Ⅲ组,Ⅳ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动力学榆查对BPH患者行TVP术的疗效有良好的评价作用,可为BPH患者采用何种治疗方法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发病原因,观察了20例BPH患者应用非洲臀果木提取物──通尿灵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个月后,患者排尿困难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最大尿流率由治疗前11.08±36ml/s增加到20.55±6.73ml/s(P<0.01),症状评分由治疗前21.15±5.62分下降到11.65±5.07分(P<0.01),残余尿量由治疗前91.26±49.13ml下降到20.17±18.92ml(P<0.01)。认为通尿灵适用于轻、中度BPH及腺体较大而不宜手术者的对症治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尿灵抑制某些生长因子所介导的细胞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PH患者组成变化和个人学习曲线对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切除术(TUVRP)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惟分析由一个医生实施的270例TUVRP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为早期100例,B组为最后170例。分析项目包括患者年龄、前列腺体积、BPH并发症、影响排尿功能疾病、手术方式和时间、ASA体格情况分级、手术并发症、IPSS评分、最大尿流率等。结果:与A组相比.B组年龄提高4.35岁(P〈0.001),前列腺体积增加23.3g(P〈0.001),伴有的BPH并发症、影响排尿功能疾病、全身性疾病显著增加,无中转开放手术患者;手术时间减少18.54min(P〈0.001),术前和术后血红蛋白含量显著减少;膀胱冲洗、止血剂应用、围术期输血、手术并发症明显减少,无死亡和二次手术患者。两组术后IPSS评分、QOL指数、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均有明显改善。结论:近年来BPH手术患者出现高龄化趋势,大多出现严重并发症后才接受手术。随着患者数量的积累,术者的操作技能逐步提高,从而获得更好的疗效。TUVRP是一种有效的BPH治疗方法,宜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的尿流率检查方法,对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尿流率测定值的影响。方法对诊断为BPH的病人,分别行自由尿流率测定(方法一)、平卧位压力一流率测定(方法二)及站立位压力一流率(方法三)测定。统计学分析比较其结果。结果三种检查方法测得的尿流率,MFR最大尿流率分别为(ml/s):11.3±3.8、8.6±3.8和9.9±4.2。Qave平均尿流率分别为(ml/s):7.9±3.1、6.1±2.4和6.9±2.8。方法一与方法三对比,尿流率的差别无显著性,方法二与方法三比较,尿流率差别也无显著性,但是方法一与方法二比较,最大尿流率和平均尿流率的差别均有显著性(尸〈0.01及P〈0.05),平卧位测压流率比自由尿流率降低。结论放置7F测压管等单一因素对尿流率影响有限,平卧位测压尿流率降低是多因素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剜除术(PKEP)与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切除(PKRP)近期疗效。方法将具有手术指征的120例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PKEP和PKRP,监测、记录患者围手术期和术后6个月复查的有关指标,对所测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O.05);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平均膀胱冲洗时间、置管时间和住院时间,PKEP组明显少于PKRP组(P〈O.05);切除腺体重量,PKEP组((31.6±11.5)g3明显多于PKRP组[(19.7土10.4)g3(P〈O.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均比术前得到明显改善(P〈O.05)。结论PKEP治疗BPH具有与PKRP相近的近期疗效;患者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恢复时间PKEP明显少于PKRP,是目前有望替代PKRP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骨科高龄患者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同期32例骨科高龄手术患者,年龄70~86岁,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治疗组(A组)在对照组(B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注射液,分别于手术当日、手术后5天内,每8小时静注乌司他丁10万单位.溶于20ml生理盐水;测定麻醉前、术毕、术后1、3、5、7天血清肌肝(Scr)、尿素氮(BuN)及尿液中N-乙酰氨基葡萄糖糖苷酶(NAG)、r-谷氨酸转肽酶(r—GTP)、al微球蛋白(al—MG)和尿液量水平。结果手术前组间血清Cr、BUN、NAG、r—GTP、al—MG的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组(A组)比较,对照组(B组)术后NAG,r—GTP、al—MG在各时点明显升高(P〈0.01)。血清、Cr、BUN、在第1-3天明显升高(P〈0.05)。两组间排尿量无明显差异,但从每分钟输液量和分钟尿量的比值(排尿量/输液量)来看,在治疗组(A组)中该比值较高(P〈0.05)。结论骨科高龄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肾功能具有积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阿霉素尾静脉注射造成微小病变肾病动物模型的基础上,建立雷公藤多苷致雌性肾病大鼠性腺抑制的模型,并观察益肾调经方(YSTJF)对其的影响,探讨YSTJF对阿霉素肾病伴性腺抑制的雌性大鼠肾保护作用。方法:雌性SD大鼠50只,随机挑选6只作正常对照组。余用阿霉素5mg/kg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造成微小病变肾病动物模型,并随机分为6组:(1)肾病模型组:再予蒸馏水灌胃。(2)性腺抑制组:再予雷公藤多苷80mg·kg^-1·d^-1。(3)YSTJF高、中、低剂量组:予雷公藤多苷80mg·kg^-1·d^-1、YSTJF水煎浓缩液(分别为含生药75、50、25g·kg^-1·d^-1)合用每日灌胃。(4)西药对照组:予雷公藤多苷片80mg·kg^-1·d^-1和结合雌激素倍美力0.02mg·kg^-1·d^-1叫合用每日灌胃。该实验共8周,实验结束后收集标本,24h尿蛋白、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光镜下观察肾脏组织的病理。结果:肾病模型组的尿蛋白、尿NAG酶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性腺抑制组、YSTJF各剂量组和西药对照组能降低尿蛋白、尿NAG酶;、YSTJF中低剂量组降低尿蛋白与性腺抑制组比较(P〈0.05);、YSTJF高剂量组降低尿NAG酶优于低剂量组和性腺抑制组。肾病模型组BUN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性腺抑制组、、YSTJF各剂量组和西药对照组均低于肾病模型组(P〈0.05);YSTJF各剂量组、西药对照组比性腺抑制组降低更明显(P〈0.05),YSTJF各剂量组比西药对照组为佳(P〈0.05)。从肾脏病理改变的小管间质病变积分分析:YSTJF各剂量组积分低于肾病模型组、性腺抑制组(P〈0.05),高、中剂量组较西药对照组为佳。结论:YSTJF可以通过降低尿蛋白、NAG酶、BUN,降低肾小管间质积分,改善肾小管间质病理改变,对于阿霉素肾病伴性腺抑制的雌性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氧自由基和炎症因子共同作用促进肾结石形成。方珐选择40例肾结石患者(志愿者)和健康无结石志愿者30例,分别留尿生化分光光度法测NAG、7-GT、Cr、SOD、MDA和NO,放免法测Bz—MG和TNFa。结果结石组尿中反映肾脏损伤的特异性指标NAG、rGT和Bz—MG显著升高,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O.05)。结石组血中损伤相关因子TNF—a和MDA值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中保护相关因子SOD值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培论尿路结石患者尿中Bz—MG、7-GT和NAG水平显著升高,表明尿路结石形成过程中的确导致肾小管功能损伤,而且其升高可能与氧化损伤和局部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 470nm半导体激光经尿道前列腺汽化术治疗BP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1470nm半导体激光对46例BPH患者进行激光汽化切除术。患者年龄62~86岁,平均前列腺体积为(56.2±12.1)ml。同时观察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及手术前后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及剩余尿量(PVR)等指标,评估其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组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平均(75.6±14.8)min,术中无明显出血,无输血病例。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2~4d,平均留置尿管时间(2.5±0.4)d;IPSS术后1个月为(8.8±2.2)分,3个月为(7.6±1.2)分,明显低于术前[(18.5±3.6)分,P0.01],Qmax及PVR明显好于术前(P0.01)。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尿失禁及明显的膀胱刺激症状。结论:1 470nm半导体激光汽化术治疗BPH效果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胃癌患者术后肝肾功能保护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同期行D2式胃癌根治性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治疗组在术后1—3d每天予以生理盐水100ml加乌司他丁20万U静脉滴注,对照组仅给1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同期检测治疗组和对照组手术前后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肝肾功能。结果治疗组术后第5天血红蛋白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血红蛋白无明显改变;治疗组白蛋白仅在术后1d显著下降(P〈0.01),术后3、5d与术前无明显差异,对照组术后1、3、5d白蛋白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两组术后血清ALT水平较术前均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升高的幅度均小于对照组,治疗组TBIL水平术后第一天明显上升(P〈0.01),随后即下降与术前无差异,对照组TBIL水平无明显改变;治疗组术后1—3d血清Cr水平明显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BUN较术后无明显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血清Cr、BUN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但与治疗组同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以明显改善胃癌患者的蛋白质代谢异常并对患者的肝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与使用专用前列腺增生腺体剥离器行剥离式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剥离式TURP,TUE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BPH患者630例,均具备手术指征,随机分为TURP组(305例)和剥离式TURP组(325例)。术前两组年龄、前列腺体积、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切除率、术后需要持续膀胱冲洗时间、术后生活质量评分(QOL)、手术并发症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后的资料分析显示,TUERP手术切除率优于TURP组的手术切除率[(60.1±12.3)%vs(47.0±13.3)%,P0.05)];TUERP组平均手术时间比TURP组短[(40.4±14.2)min vs(57.9±15.9)min,P0.05];术后冲洗时间较短[(2.2±1.1)d vs(2.7±0.6)d,P0.05]。TUERP组手术前后血清Na+和血红蛋白浓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TURP组血清Na+和血红蛋白浓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血Na+:(141.2±3.5)mmol/L vs(136.9±4.7)mmol/L,P0.01,血红蛋白:(137.6±8.8)g/L vs(124.8±9.6)g/L,P0.01]。术后3个月,两组的IPSS评分、QOL评分、Qmax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均0.01),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剥离式TURP治疗BPH和TURP比较,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切除率高、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临床上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刀前列腺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刀前列腺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单纯BPH有手术指征患者90例,年龄59~83岁,平均71岁,随机分为2组,I组(50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Ⅱ组(40例)行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刀前列腺剜除术(PKEP)。统计每例患者术前前列腺体积、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生活质量指数(QOL)评分和最大尿流率(Qm ax),手术时间,术中术后有无并发症、输血,术后有无膀胱持续冲洗及术后2周、术后6个月IPSS、QOL评分和Qm ax。结果:I组、II组术前前列腺体积平均为58.9、58.3 g;I组、II组手术时间平均为58.8、93.0 m in;I组患者中2例出现轻度电切综合征(TURS),II组患者术中术后心电监护未发现异常;术后行膀胱持续冲洗分别有3例、1例;术后导尿管拔除后出现急迫性尿失禁分别有4例;90例患者术中、术后均无输血。术前、术后2周、术后6个月IPSS评分I组平均分别为19.7分、11.6分、5.1分,II组平均分别为18.6分、8.4分、4.9分;QOL评分I组平均分别为4.6分、3.3分、1.1分,II组平均分别为4.5分、2.7分、1.1分;Qm ax I组平均分别为6.3、13.0、18.1 m l/s,II组平均分别为6.9、14.2、19.0 m l/s。两组间的手术时间、术后2周IPSS、QOL评分,各组内术前与术后6个月IPSS、QOL评分、Qm ax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术前前列腺体积、术前IPSS、QOL评分和Qm ax、术后6个月IPSS、QOL评分及术后2周、术后6个月Qm ax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EP可安全、有效、彻底治疗BPH,可作为手术治疗BPH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经耻骨上膀胱造瘘与经尿道置管两种方法行排尿期压力-流率测定的结果比较,探讨应用前者的必要性。方法:对23例平均年龄为69.3(57~77)岁的患者同时以经耻骨上膀胱造瘘与经尿道置管两种方法行排尿期压力-流率测定,对相应参数以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比较。结果:①经耻骨上膀胱造瘘与经尿道置管相比,最大尿流率(Qmax)提高约1.19 ml/s(P<0.05);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Pdet,Qmax)减少约10.57 cmH2O(P<0.05);组特异性尿道阻力因子(URA)减少约11.39 cmH2O(P<0.01);AG(Pdet,Qmax-2Qmax)数减小约12.94(P<0.01);最大膀胱容量增加约66.61 ml(P<0.01)。②分别以schafer图所示、AG数>40为判定梗阻的标准,经耻骨上膀胱造瘘的梗阻数均为16(69.6%),而以尿道置测压管均为20(87.0%),前者例数比后者减少。结论:行排尿期压力-流率测定时,经耻骨上膀胱造瘘与经尿道置管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对BPH患者,主张选择前者。对于其它疾病患者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α1A、α1D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萘哌地尔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伴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萘哌地尔25mg,每日1次口服,对50例BPH伴OAB患者进行了为期6周的治疗。于治疗前后,以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估(QOL)及最大尿流率(Qmax)、平均尿流率(Qave)、尿量(VV),以及血压和心率为评估指标,观察其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服药6周后,可评价病例46例。IPSS平均降低9.75分(P<0.01),其中,排尿症状评分平均降低3.97分(P<0.01),储尿症状评分平均降低5.78分(P<0.01);QOL平均降低1.95分(P<0.01),Qmax平均增加4.29ml/s(P<0.01),Qave平均增加3.75ml/s(P<0.01),VV平均增加55.12ml(P<0.05)。血压及心律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4.35%(1例患者出现头晕)。结论:萘哌地尔治疗BPH伴OAB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