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为提高鉴别中药狼毒及同科植物和瑞香狼毒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有必要建立一种科学的方法。方法 :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对 5个不同品种狼毒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 :提供了 5种狼毒鉴别的RAPD扩增指纹图谱 ,具有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2.
缺口连接酶链反应检测沙眼衣原体DNA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缺口连接酶链反应方法检测沙眼衣原体.方法:根据编码CT主要外膜蛋白的基因(ompl)的稳定区设计2对互补的寡核苷酸探针.采用G-LCR和常规PCR扩增CT标准株DNA,并对二者检测CT的敏感性进行比较.结果:对5种CT标准株进行G-LCR扩增,均出现54bp长度的DNA片段.敏感性实验可检测出2个CT原体,而PCR可检测出20EBs.G-LCR较PCR敏感10倍;在特异性方面,不扩增肺炎衣愿体及其他细菌DNA,具有很高的特异性.结论:G-LCR用于检测沙眼衣原体特异、敏感、快速、准确,可为CT感染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技术对大耳白黑眼兔近交系培育中的遗传监测作用.方法 选用F4、F5、F6和F7代共70只WHBE兔的皮肤组织样品提取基因组DNA,用60个随机引物对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根据电泳结果筛选出其中25个多态性较高的引物进行RAPD-PCR分析,再利用Popgene 3.2统计软件对共检测到的584个扩增片段进行遗传分析,获得实验数据.结果 ①F4代扩增得到124条片段,F5代扩增得到150条片段,F6扩增得到152条片段,F7代扩增得到158条条带;其中F4代与F5代的共有条带数为105,F5代与F6代的共有条带数为119,F6代与F7代的共有条带数为125.②F4代与F5代的遗传相似度为0.7674,F5代与F6代的遗传相似度为0.7984,F6代与F7代的遗传相似度为0.8092.结论 随着WHBE兔近交培育代数的增加,遗传相似度呈上升趋势,说明RAPD技术可以用于WHBE兔近交系培育的遗传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石斛属植物DNA指纹图谱,初步探讨AFLP分子标记技术在石斛地道性鉴别上的应用。方法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技术对石斛属内石斛组4个种和一个外类群种进行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结果从64对引物组合中选出5对引物组合构建了5个种的DNA指纹图谱。通过聚类分析,石斛属4种植物聚成一个大类,彼此关系得到了很好的分辨,并获得bootstrap校验的有力支持。结论AFLP技术可用于药用石斛DNA指纹图谱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常规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检测蜡样芽胞杆菌群rpoB基因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方法提取蜡样芽胞杆菌群和其他各种对照细菌的基因组DNA,合成蜡样芽胞杆菌群rpoB基因扩增引物,采用常规PCR和SYBRgreen实时定量PCR两种方法扩增rpoB基因片段,并将PCR产物克隆到pMD18-T载体后进行DNA测序。结果常规PCR和Q-PCR均能扩增出蜡样芽胞杆菌群rpoB基因的174bpDNA片段,而各种对照菌株均未见扩增。序列比对发现蜡样芽胞杆菌群细菌在该片段中存在5处核苷酸的不同,差异率为2.88%。以炭疽芽胞杆菌基因组DNA系列稀释作为扩增模板显示常规PCR最小检出量为3.42pg,Q-PCR的敏感性达到171fg,3次重复实验显示Q-PCR检测rpoB基因的灵敏度为(3.32×101±7.45×100)拷贝。结论以rpoB基因为检测靶基因的Q-PCR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良好的敏感性,能实现对蜡样芽胞杆菌群快速而准确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多重置换扩增(MDA)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基因分型中的实用性.方法:用MDA法对50例样本进行了全基因组扩增,并用扩增后的DNA作为模板,对两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进行了PCR-RFLP基因分型.结果:对于所检测的两个SNP,以经MDA扩增的基因组DNA为模板,与未经MDA扩增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的PCR-RFLP基因分型,结果完全一致.结论:MDA可用于PCR-RFLP等遗传分析.  相似文献   

7.
为了鉴别金线莲的品种,探索同属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及同种植物不同产地的遗传变异,并制定正品金线莲的DNA指纹图谱,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兰科开唇兰属植物花叶开唇兰Anoectochilus roxburghii(Wall.).Lindl.、台湾开唇兰A.formosanus Hay.进行了鉴定,结果选择的7个引物对3个品种共扩增出98个位点,其中3个引物为高特异性引物。结论 RAPD技术不仅能鉴别种间差异,而且能揭示同种不同产地植物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扩增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NA的可行性,建立一种快速检测血浆DNA突变的新方法。方法:选取恶性肿瘤患者40例,提取血浆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p53基因外显子7,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HPLC)对产物进行突变分析,并与测序结果比较。结果:40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浆提取的DNA均能扩增出目的片断,DHPLC检测到有8例突变,与DNA直接测序结果一致。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NA扩增是可行的,DHPLC可作为一种快速简便的突变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水生实验动物剑尾鱼的DNA指纹图谱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剑尾鱼是由原良种委员会审定并由农业部公布的水生实验动物,在遗传学研究、水环境污染监测、细菌性疾病研究方面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为了对剑尾鱼选育系进行种质资源监测、区分选育系与非选育以及鉴定近交系纯度,本研究采用微卫星DNA进行水生实验动物剑尾鱼的指纹图谱构建.方法 根据相关报道设计合成了50对微卫星引物,对几个剑尾鱼品系的种质资源进行检测,筛选品系间差异性引物;确立剑尾鱼核心引物,用EXCEL散点图绘制DNA指纹图谱模式图;并将数字化指纹数据输入珠江水产研究所鱼类种质鉴定软件V1.0,形成剑尾鱼标准化指纹图谱鉴定数据库.结果 共获得剑尾鱼品系间特异标记5个可用于剑尾鱼近交系鉴定,确立46个微卫星标记为核心引物,构建剑尾鱼选育系RR-B系、RW-H系和非选育的野生品种的DNA指纹图谱.结论 本研究筛选出的微卫星标记与构建的指纹图谱,可用于剑尾鱼3个品种间的品种鉴定、纯度检测及遗传监测.  相似文献   

10.
利用M-RAPD技术绘制不同病原微生物基因指纹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种多重随机引物PCR方法(M-RAPD)对不同种株病原微生物进行鉴定的可能性。方法将10个碱基的随机引物进行随机组合,利用三条组合的随机引物在较高的退火温度下对不同种株病原微生物染色体。DNA进行扩增,通过15g/L琼脂糖凝胶电泳获得不同种株病原微生物的扩增图谱,并用软件Gelworks 1d Intermediate进行分析。结果初步实验表明,M-RAPD技术可以得到稳定的种株特异的DNA指纹图谱,其条带清晰、数目较多、片段大小分布均匀。三引物的扩增产物包含了其中任意两引物的绝大多数扩增产物,大、小片段均可出现增减,但小片段更易增加;对同一种病原微生物三引物所提供的基因信息要远多于两引物所提供的信息,增加的信息量约为原来的50%;不同耐药菌株问及其与相应标准株问差异亦很明显,但同种不同株问相同的扩增产物要多于不同的扩增产物。软件Gelworks 1d Intermediate的分析数据亦支持我们的实验结果。结论M-RAPD技术对不同种株病原微生物染色体DNA扩增时,能获取较丰富的遗传信息,可迅速、简便地鉴定不同种株的病原微生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一个一代发病的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稼系中进行等位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识别患者,携带者及正常后代不同的单体型。方法: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扩增Dystrophin基因外显子,检测有无外显子缺失,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扩增位于Dystrophin基因内含子的短串联重复顺序(STR44,STR45,STR49,STR50),所得产物进行等位估算长度多态性。结果:先证者第17,19及45号外显子缺  相似文献   

12.
Resistant mechanisms of Candida albicans to fluconazole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ObjectiveTodetecttheresistantmechanismsofCandidaalbicanstofluconazole(FCZ)atmolecularbiologylevel,sincetheresistancemechanism...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从分子水平上阐明河南省兰考地区捕获的野生小鼠(LK)与4个小鼠品系(B6,BALB/c,DDK,PWK)之间的遗传差异及遗传关系,从而进一步确定该种野生小鼠的种属及培育野生来源近交系小鼠品系.方法 利用25对引物,对野生小鼠及4个小鼠品系进行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分析.结果 检测到2035条扩增条带,多态性条带有507条,占总条带的24.91%,并且LK小鼠与PWK、DDK、BALB/c、C57BL/6J的遗传距离指数分别为0.01696、0.02790、0.02729、0.02759.结论 LK小鼠与PWK小鼠品系遗传关系最近,遗传距离指数最小;同时也证明了AFLP技术能够在物种鉴定、遗传背景分析及预测亲本杂交效果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进行犬小孢子菌的快速鉴定。方法采用真菌通用引物第1内转录间隔区(ITS-1)与第4内转录间隔区(ITS-4)对60株犬小孢子菌进行PCR扩增,然后利用限制性内切酶TaqⅠ和HinfⅠ分别对PCR产物进行酶切分析。结果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在60株犬小孢子菌中均扩增出1条长约750 bp的DNA条带;2种内切酶HinfⅠ和TaqⅠ各自显示相同的酶切结果,酶切片段稳定而清晰。结论应用PCR-RFLP方法可以快速、敏感、特异地鉴定犬小孢子菌。  相似文献   

15.
中药在人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以及天然药物筛选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物技术在中药现代研究中展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可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随机扩增多态性和微卫星DNA等生物技术进行中药材的甄别和品种选育,利用遗传转化、组织和细胞培养进行药材资源的保护和有效成分或部位的大规模发酵生产。蛋白质组、生物芯片等高通量技术可应用于中药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从蛋白质图谱和基因表达的变化中寻找中药作用的靶点和途径。把机制研究成果应用于新药研发和中药的二次开发,将极大推动中药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is useful for rapid microbial detection in body fluids with low microbial load. It is easier to use universal or broad range primers for the amplification of conserved stretches of DNA common to all bacteria like 16S rRNA gene, followed by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 of PCR products.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To study the genetic variation of mitochondrial DNA (mtDNA) among common laboratory strains of inbred mice. Methods: The genetic polymorphism of mtDNA among 4 classical laboratory strains of inbred mice and 3 inbred strains of mice established in China was analyz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coupled with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 and PCR coupled with single-strande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 Results: With regard to the D-loop (Displacement loop, D-loop), tRNA^ Met+Glu+Ile, and ND3 (NADH dehydrogenase subunit 3, ND3) gene fragments of mtDNA from these mice,no variation was revealed by PCR-RFLP at 46 restriction enzyme sites. Further analyzed by PCR-SSCP,the D-loop 5'fragment and 3'end fragment of mtDNA from these mice also showed no genetic variation. Conclusion: Owing to maternal mode of inheritance of mtDNA,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se common inbred strains of mice share the same maternal lineage.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Totypehaplotypesamongthepatients,cariersandnormalofspringinafamilyofmaleswithBeckermusculardystrophyinonegenerationb...  相似文献   

19.
皮炎外瓶霉的核糖体基因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来源、不同致病性的皮炎外瓶霉在基因学上是否具有差异性.方法:试验菌株包括皮炎外瓶霉16株(模式株、标准株、临床及自然分离株),甄氏外瓶霉1株(标准株),丛梗孢外瓶霉1株(临床株).煮沸冷冻法提取DNA,常规PCR扩增核糖体基因及其转录间隔区,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DNA多序列分析方法等进行研究.结果:皮炎外瓶霉核糖体基因及其转录间隔区较为保守,PCR-RFLP对于该菌种的鉴定具有较大意义;DNA序列分析显示,不同来源、不同致病性的皮炎外瓶霉分属于不同的生物群落,提示不同群落致病性的差异存在一定的遗传学基础.结论:皮炎外瓶霉核糖体基因及其转录间隔区序列保守,对于该菌种的分类鉴别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和分析转移特性不同的两个小鼠肝癌细胞亚系线粒体DNA(mtDNA)的遗传变异,探讨线粒体DNA遗传改变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PCR-RFLP和序列测定技术.结果 对mtDNA的tRNA Ile GlN Met基因和ND3基因以及D-loop片段进行的扩增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结果 显示,无扩增片段长度呈多态性,且这两个肝癌细胞系mtDNA的所有限制性片段方式和大小完全一致.序列测定发现,这两个肝癌细胞系在线粒体DNA的 D-loop区存在序列差异.结论 mtDNA 非编码区内的遗传改变,反映了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环境和遗传因素的影响,有可能与肿瘤细胞的恶性表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