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苦参药材质量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苦参药材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苦参药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D)进行苦参药材指纹图谱的确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苦参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含量.结果:槐定碱呈现地区性差异,以山海关为分界线,东北地区(含内蒙古东北部)苦参药材不合槐定碱,黄河流域苦参药材含槐定碱.结论: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为共性成份,相对含量一致,且以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含量较高;确立了苦参药材指纹图谱;建立了苦参总碱、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复方苦参注射液中4种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组织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LC-MS法测定大鼠血浆和其他组织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的浓度,研究复方苦参注射液在大鼠体内心、肝、脾、肺、肾等12个脏器组织的分布。方法:在血浆和组织样品中加入内标,用氯仿提取,以甲醇:10 mmolNH4Ac-0.02%HCOOH-水=90:10(v:v);CN柱分离,LC-MS法检测健康大鼠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后3个时间点(15min、1h、4h)的血浆及组织样品中4种生物碱的浓度。结果:在给药后3个时间点,苦参碱和槐果碱在各组织中的分布量依次为:肝>肾/脾>肌肉/肠>肺/胃>心/脑>脂肪/子宫>睾丸;氧化苦参碱和氧化槐果碱在各组织中的分布量依次为:肾/肺>肌肉>肠/胃>心/脾>子宫>脂肪/睾丸>脑/肝;随着时间的推移,苦参碱和槐果碱浓度下降速度明显缓于氧化苦参碱和氧化槐果碱;苦参碱和槐果碱在肝脏分布最多,而氧化苦参碱和氧化槐果碱在肝脏分布最低。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4种生物碱在组织脏器中的分布,氧化态和非氧化态存在较大差异,尤其在肝脏,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浓度很低,而苦参碱、槐果碱浓度很高;而且在各组织中苦参碱和槐果碱的浓度显著高于氧化苦参碱和氧化槐果碱,与血浆中的分布相反,说明苦参碱和槐果碱相对于氧化苦参碱和氧化槐果碱而言主要分布于组织脏器中。  相似文献   

3.
复方苦参注射液大鼠胆汁、尿液排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大鼠胆汁和尿液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含量的LC-MS测定方法,研究复方苦参注射液在大鼠胆汁和尿液的排泄情况。方法 在胆汁和尿液样品中加入内标,采用氯仿提取处理,以甲醇:10 mmol/L NH4Ac-0.02%HCOOH-水=90:10 (V:V)为流动相;CN柱分离,检测健康大鼠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后7个时间段的胆汁及5个时间段尿液样品中4种生物碱的浓度,计算胆汁和尿液累积排泄量和累积排泄率。结果 大鼠20 h内胆汁中4种生物碱的排泄率曲线逐渐走平;在胆汁中氧化苦参碱和氧化槐果碱的浓度分别高于苦参碱和槐果碱。72 h内,尿液4种生物碱排泄曲线基本达到平台,尿液中氧化苦参碱和氧化槐果碱的浓度和排泄量分别显著高于苦参碱和槐果碱,排泄到第3天各主要成分浓度均低于检测限。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主要通过肾脏以尿排泄为主,一部分通过胆汁排泄,但推测可通过肝肠循环方式再次进入体循环以尿排泄,并可能存在其他代谢物。  相似文献   

4.
作为2015年版《中国药典》科研任务的一部分,拟建立新增品种苦参提取物的质量标准.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相关方法,对不同批次苦参提取物的水分、灰分进行测定;以三叶豆紫檀苷、槐属二氢黄酮G、氧化苦参碱和氧化槐果碱为指标,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氧化苦参碱、苦参碱、氧化槐果碱与槐果碱的含量;以槐属二氢黄酮G为指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好;苦参提取物中含氧化苦参碱、苦参碱、氧化槐果碱和槐果碱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87%~11.1%,0.970%~4.33%,1.30%~2.59%,0.260%~1.14%,含总黄酮的质量分数为3.88%~7.93%.首次建立的苦参提取物质量控制方法重复性好,起草的质量标准可行,能够用于苦参提取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张蕾  冯志强  陈孝健  谢智勇 《中草药》2012,43(12):2464-2467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Caco-2细胞模型中苦参碱、氧化槐果碱和氧化苦参碱的HPLC方法,探讨苦参总生物碱在Caco-2细胞模型的吸收机制.方法 利用人源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苦参碱、氧化槐果碱和氧化苦参碱由细胞绒毛膜面供给侧(AP)→基底外侧(BL)和BL→AP侧两个方向的转运过程;HPLC-UV法测定上述3个生物碱的量;计算转运参数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结果 苦参总碱给药后,苦参碱、氧化槐果碱和氧化苦参碱由AP→BL侧的Papp分别为(1.098±0.092)×10-5、(1.434±0.098)×10-5、(3.87±0.64)×10-6cm/s,由BL→AP侧的Papp分别为(1.104±0.098)×10-5、(1.034±0.079)×10-5、(2.75±0.33)×10-6 cm/s,与文献报道的单体化合物给药相比,氧化槐果碱和氧化苦参碱双向转运的Papp明显增大.苦参碱、氧化槐果碱和氧化苦参碱的表观渗透率值分别为1.01、0.72、0.71.结论 苦参总生物碱中苦参碱、氧化槐果碱和氧化苦参碱仍主要以被动吸收方式进入体内,但比各单体给药吸收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苦参配方颗粒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并对指标性成分氧化苦参碱、苦参碱与氧化槐果碱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苦参配方颗粒的指纹图谱,采用面积归一化法对10批苦参配方颗粒中氧化苦参碱、苦参碱与氧化槐果碱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10批苦参配方颗粒指纹图谱中共有峰15个,其中第7、8、11号色谱峰分别为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和苦参碱,样品相似度均0.990;苦参碱含量为16.6~30.2mg/g,氧化苦参碱含量为50.1~79.7mg/g,氧化槐果碱含量为13.4~27.2mg/g。结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苦参配方颗粒的指纹图谱并对3种指标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可有效控制其质量,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建立苦参中5种主要生物碱成分同时测定方法的基础上,建立5种生物碱一测多评测定方法,验证该方法在苦参含量测定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技术适应性.方法:以苦参中5个主要生物碱成分为指标,建立氧化苦参碱与槐果碱、苦参碱、氧化槐果碱、槐定碱的相对校正因子,并考察了相对校正因子的重现性;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该5种生物碱的含量.结果:相对校正因子的重现性较好;21批苦参药材和饮片中5个生物碱的含量用一测多评法进行测定,其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以同步测定氧化苦参碱、槐果碱、苦参碱、氧化槐果碱、槐定碱的一测多评法控制苦参药材和饮片的质量是可行的、准确的.  相似文献   

8.
苦参等四种槐属植物药中生物碱的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用薄层光密度法分析比较了苦参等四个品种(苦参、苦豆子、柔枝槐与砂生槐)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及槐定的含量;还比较了每个品种不同药用部位中各生物碱的含量。分析结果为合理用药、扩大药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苦豆子种子的化学成分并对其抗肿瘤活性进行测试。方法:采用常规的硅胶柱层析(CC),葡聚糖(Sephadex LH-20)柱层析,和重结晶等实验手段对其进行了分离纯化,利用波谱技术(1H-NMR,13C-NMR)及与文献数据对照,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并采用MTT测定部分生物碱单体化合物体外对C6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结果:共分离出7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苦参碱(1),氧化苦参碱(2),槐果碱(3),9α-羟基槐果碱(4),氧化槐果碱(5),9α-羟基槐胺碱(6),(-)-13,14-去氢槐定碱(7),1个非生物碱化合物3-吲哚甲醛(8)。结论:化合物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3和5对鼠脑胶质瘤C6细胞显示了较强的生长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0.
朱燕萍  王军 《陕西中医》2012,33(1):92-93
目的:测定苦参总碱片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槐果碱的含量。方法:采用LC-MS法,色谱柱VP-OSD,流动相为0.01mol.L-1乙酸铵水溶液:甲醇=12:88,检测波长220nm。结果:苦参碱在(100-16000)ng.mL-1、氧化苦参碱在(200-60000)ng.mL-1、槐果碱在(50-8000)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2%、98.6%和98.9%。结论:该方法快速、稳定、灵敏度高,可用于该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苦参汤与氟康唑胶囊联合治疗真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据随机数字表法院将于我院2018年4月-2018年10月我院就诊的120例患者,分为对比组(60例)和研究组(60例)。将氟康唑施以对比组患者治疗,在对比组患者的基础上研究组患者加用苦参汤,比对两组患者白带减少时间、阴道瘙痒消失时间、阴道黏膜充血与阴道疼痛症状消失的时间,比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与IL-6阴道分泌物炎性因子的水平并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白带减少时间、阴道瘙痒消失时间、阴道黏膜充血消失时间以及阴道疼痛消失时间均显著低于对比组,P<0.05;研究组患者IL-4与IL-6阴道分泌物炎性因子的分泌水平均少于对比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比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苦参汤与氟康唑胶囊联合治疗真菌性阴道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并使阴道分泌物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恢复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观察苦参汤外洗联合氟康唑治疗念球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院念球菌性阴道炎患者80例,随机分配为对照组(氟康唑组)和治疗组(苦参汤外洗联合氟康唑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于氟康唑;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苦参汤外洗,共治疗4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变化、健康状况评定量表(SF-36)及安全性评估。结果:1)在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85.00%)高于对照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在血清炎症因子(CRP、IL-6、TNF-ɑ)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SF-36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上述各项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显著(P<0.05);3)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苦参汤外洗联合氟康唑治疗念球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独使用氟康唑,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剂型加味苦参汤湿敷治疗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安全性研究。方法:采取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2016年1月至12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皮肤科门诊的急性湿疹患者60例随机分为颗粒剂组和中药组,每组30例,颗粒剂组湿敷加味苦参汤颗粒剂,中药组湿敷传统中药饮片水煎剂。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皮损形态、皮损面积、瘙痒程度等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愈显率及总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瘙痒程度评分、皮损面积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颗粒剂型及传统中药饮片水煎剂加味苦参汤湿敷治疗急性湿疹均有较好疗效,且安全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当归贝母苦参煎剂对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BP)大鼠前列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及当归贝母苦参煎剂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前列腺背叶注射大肠埃希菌制备CBP动物模型。测定各组大鼠前列腺中SOD、MDA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西药对照组、当归贝母苦参煎剂低剂量组大鼠前列腺中SOD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大鼠SOD升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西药对照组、当归贝母苦参煎剂各剂量组大鼠前列腺中MDA含量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当归贝母苦参煎剂对CBP所发挥的作用可能与升高前列腺组织中的SOD和降低MDA有关。  相似文献   

15.
李曼 《陕西中医》2022,43(6):744-747
目的:探讨苦参汤熏洗联合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在混合痔(MH)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按入院顺序将85例MH术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42)予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治疗,联合组(n=43)予苦参汤熏洗联合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疗效、伤口疼痛及愈合情况,测定创面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肛门功能。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5.35% 高于对照组78.57%(P<0.05)。治疗后,两组主观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创面渗液积分、肉芽形态积分、肛管高压带长度、Wexner评分明显降低,而创面愈合率、创面组织VEGF、bFGF水平、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舒张压、肛管静息压明显升高,且联合组各项指标降低或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苦参汤熏洗联合马应龙麝香痔疮膏能加快MH术后创面愈合,缓解术后疼痛症状,促进肛门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上调创面组织中VEGF、bF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免疫复方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对免疫复方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方法:免疫复方水煎液用正丁醇萃取后剩余的水层,经大孔吸附树脂洗脱,对30%乙醇洗脱部分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中低压制备等手段进行分离,依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法鉴定化学结构.结果:从免疫复方的大孔吸附树脂30%乙醇洗脱部分分得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羟基-2-(E)-壬烯酸(1),腺嘌呤(2),芹菜素(3),木犀草素(4)腺苷,(5),鸡屎藤次苷甲酯(6),黄芪甲苷(7),没食子酰芍药苷(8),丹参素(9),丹酚酸C(10),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11).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免疫复方中分得,其中化合物1及其同类化合物均未见从复方单味药中分离的报道.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50例肛门瘙痒症病人的临床治疗,观察苦参汤治疗肛门瘙痒症的临床效果。方法:苦参汤武火水煎沸后,再文火煎熬10~15min,凉至40℃左右外洗,观察病人皮损消退,症状改善的情况。结果:苦参汤治疗肛门瘙痒症,能明显改变病人的临床症状,效果可靠,且使用方便、费用低廉、病人无痛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小承气汤化学成分研究及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小承气汤化学成分及汤剂中挥发油的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和凝胶等色谱分离化合物,并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其结构;对小承气汤水蒸气蒸馏所得挥发油,运用GC-MS技术,计算机检索结合人工解析。结果: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酚(1),大黄素甲醚(2),厚朴酚(3),β-谷甾醇,(4),反式-肉桂酸(5),大黄素(6),芦荟大黄素(7),大黄酸(8),没食子酸(9),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10),橙皮苷(11)。从挥发油中鉴定出67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对-聚伞花素(16.43%),D-柠檬烯(42.61%),δ-松油烯(14.46%),β-桉叶烯(5.42%)等。结论:提取分离的11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小承气汤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白头翁苦参汤保留灌肠联合针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9月~2012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2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片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白头翁苦参汤保留灌肠联合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治愈率及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头翁苦参汤保留灌肠联合针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是一种较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周慧 《中医临床研究》2012,(24):100-101
目的:观察苦参汤治疗非特异性外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妇女病普查门诊普查对象中确诊的526例非特异性外阴炎患者,按编号单双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63例,观察组以苦参汤熏洗治疗,对照组局部应用抗生素治疗。疗程均为7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83%;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苦参汤治疗非特异性外阴炎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