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时间对血管再通和近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治疗对血管再通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溶栓时间将64例分成≤4h,>4~6h和>6~12h三组,比较血管再通率、再通所需时间及对近期预后的影响.结果血管再通率分别为73%,66.2%,49.4%(后者与前二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管再通所需时间与发病至溶栓的时间呈正相关,分别为58.9±32.1min,89.4±28.5min和109.1±30.2min(P<0.05).室性心律失常和心绞痛的发生率以基本通畅组为最高(P<0.01),病死率以未通组为最高(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6h以内血管再通效果最好,及时有效再灌注有利于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 (AMI)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治疗对血管再通的影响。方法 :1 69例 >70岁老年人 AMI静脉溶栓治疗患者 ,根据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分为≤ 2 h,>2~ 4h,>4~ 6h,>6~ 1 2 h和 >1 2~ 2 4 h5组。结果 :5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 80 .8%、75.6%、71 .0 %、47.6%和 46.2 % ,前 3组与后 2组间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病死率分别为 0、2 .5%、9.6%、1 4.3%和 1 5.4% ;开始溶栓至血管再通所需的时间与发病至溶栓的时间呈正相关(P <0 .0 5) ,发病 2 h内为 (58.3± 2 4 ) min,6~ 1 2 h则为 (1 2 6± 30 .3) min。结论 :>70岁老年人AMI发病 6h内溶栓治疗 ,血管再通效果最好 ,但对于发病时间 >6h~ 1 2 h和 >1 2 h~ 2 4 h的患者溶栓治疗仍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rt-PA静脉溶栓与直接冠状动脉支架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238例AMI患者中,130例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108例行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观察30天.结果 溶栓组中梗塞相关动脉(IRA)临床评价再通者102例,再通率78.5%:直接冠脉支架组术后IRA血流达Ⅱ-Ⅲ达100%.随访1个月,溶栓组和直接冠脉支架组病死率分别为4.3%和0.9%P>0.05);再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8.5%和0.9%(P<0.05);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6%和1.9%(P<0.05);溶栓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52.3±8.0,直接支架组为63.3±9.2(P<0.05).结论 直接冠状动脉支架术治疗AMI与rt-PA静脉溶栓治疗相比具有较高的IRA的再通率和良好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时间对疗效和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后不同溶栓治疗时间对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根据溶栓治疗距AMI发病的时间,将59例分为≤2小时(h)、2~6h和6~12h三组,溶栓后比较血管再通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5周死亡率。结果三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7.5%、50%和26.3%,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后二组与前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05);LVEF分别为64.27±7.24%、42.09±12.78%和31.71±9.39%,三组间比较和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为P<0.01);5周死亡率分别为0、16.7%和42.1%,三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后二组与前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均为P<0.005)。结论AMI溶栓治疗越早,血管再通率越高、越利于心功能的恢复、死亡率也越低,即疗效和预后越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心功能的改变及预后。方法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被分成糖尿病组(DM\|AMI,n=21)、和非糖尿病组(NDM\|AMI,n=33)。在梗死后4周和6个月时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DM\|AMI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38.10%,梗死后4周的LVEF(43.5±5.1)%,明显低于NDN\|AMI组的66.67%、(47.4±6.8)%(P均<0.05);心衰、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38.01%、23.81%,梗死后4周的LVDd58.9±7.34mm,住院病死率23.81%,分别明显高于NDN\|AMI组的9.09%、6.06%(P<0.01),53.6±8.37mm(P<0.05),3.03%(P<0.01)。结论糖尿病合并AMI患者静脉溶栓后左心功能及临床预后较不合并DM的AMI者差。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157例静脉溶栓治疗及70例未溶栓的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近远期预后进行研究.溶栓组中冠状动脉再通130例,未通27例.结果显示,溶栓再通组住院期间病死率明显低于未通组门(3.8%比12.9%,P相似文献   

7.
高龄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目的 :观察静脉溶栓治疗高龄 (≥ 75岁 )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高龄 AMI患者 70例 ,经静脉溶栓治疗患者 34例为溶栓组 ,同期未溶栓治疗患者 36例为未溶栓组 ,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结果。  结果 :溶栓组临床血管再通率为 6 8%。病死率溶栓组为 15 % ,未溶栓组为 2 5 % ;溶栓组中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在冠状动脉再通者中 30 % ,未通者中 5 5 % ,病死率再通者中 4.4% ,未通者中 36 .4%。  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高龄 AMI可降低病死率 ,减少心力衰竭发生 ,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探讨经皮冠状动介入治疗(PCI)与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本实验选择首次AMI患者192例,其中103例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溶栓组),89例患者接受梗死相关动脉(IRA)直接PCI(PCI组),比较两组之间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随访一年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溶栓组血管再通率为72.8%,PCI组再通率为97.8%,PCI组高于溶栓组;近期PCI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溶栓组,(65.42±9.38)%和(56.75±10.82)%,P<0.001;溶栓组病死率、梗死后心力衰竭发生率、住院期间补救PCI例数及择期PCI例数高于PCI组。一年后,溶栓组失访12例,PCI组失访8例。两组对比,PCI组LVEF高于溶栓组;再发心绞痛发生率、再梗死率、再次血管再通术例数PCI组均低于溶栓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静脉溶栓比较,直接PCI可明显增加梗死相关血管的再通率,更好地保护心功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2月收治的AMI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0.5h、1.0h、2.0h血管再通率,住院期间不良临床事件(包括出血、过敏反应、心律失常、低血压等)发生率、病死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0.5 h、1.0 h、2.0 h血管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出血、过敏反应、心律失常、低血压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65%,观察组为10.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8.5±1.2) d,短于对照组的(11.0±1.6) d (P<0.05)。结论瑞替普酶有助于提高AMI患者血管再通率、缩短血管再通时间,且不增加不良临床事件及不良反应等的发生风险,是一种高效而安全的静脉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与急诊介入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5 2例发病≤ 12h的首次AMI患者随机分为溶栓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组 (2 6例 )和直接PCI组 (2 6例 ) ,对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前梗死相关血管 (IRA)通畅率、介入治疗成功率、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期间急性缺血事件发生率及出院前左心室功能 (LVEF)进行比较。结果 介入治疗前溶栓 +PCI组IRA通畅率 (6 1 5 %)显著高于直接PCI组 (19 2 %) (P <0 0 5 ) ,两组介入治疗成功率均为 10 0 %,其中TIMIⅢ级血流者分别为 96 2 %和 91 5 %(P >0 0 5 ) ;住院期间两组均无严重出血及急性缺血事件发生 ,出院前经超声心动图测得LVEF在溶栓 +PCI组为 (6 4 3± 5 6 ) %,明显高于直接PCI组 (5 4 8± 4 9) %(P <0 0 1)。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急诊介入疗法治疗AMI早期再通率高 ,更有利于保护左室功能 ,不增加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