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吸毒人群艾滋病防治干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评价以社区为基础针对吸毒人群实施减少毒品危害措施的干预效果.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区艾滋病防治模式.方法针对新疆伊宁市吸毒人群开展为期两年的社区干预实验.设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充分利用当地资源,采取社会动员、外展服务、培训、讲座、专题小组讨论、社区或家庭帮教、同伴教育、HIV自愿检测与咨询、健康教育材料发放、低价针具销售和安全套促销等综合干预措施,对照组无特殊干预活动.通过对实验组吸毒者干预前后HIV血清流行率(吸毒人群HIV抗体筛查,Elisa法)、相关危险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和知识水平的比较以及实验、与对照组的组间比较评价研究效果.结果干预前,当地社区吸毒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匮乏,共用注射器比例72.7 %,安全套使用率23.5 %, HIV血清流行率74.2 %.干预后调查,实验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普遍提高; 注射吸毒比例、月吸毒次数、共用注射器比例和共用人次有所下降、但其变化与文化程度关系密切,单纯干预只能针对部分人群产生效应.此外,实验组发生性关系平均人次也有所下降,安全套使用率明显提高. 对照组以上指标无明显变化.对实验组HIV筛查阴性吸毒者追踪调查表明,HIV血清流行率仅为34.8 % (HIV抗体筛查,Elisa法),远低于当地吸毒人群HIV血清流行率的平均水平.结论以减少毒品危害为原则的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吸毒人群的HIV感染风险和再传播风险,降低高危行为,提高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新和县针对吸毒人群开展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及行为干预的效果,为今后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对吸毒人群2007-2009年的知晓率、吸毒共用针具率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结果知晓率由2007年的59.6%提高到2009年的86.1%;吸毒共用针具率由2007年的83.4%下降到2009年的24.1%。结论随着同伴教育为主的针具交换活动深入,吸毒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吸毒共用针具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将有助于遏制艾滋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戒毒所干警对艾滋病认知和态度,以及艾滋病相关知识接受培训的情况.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问卷的形式对湖北省狮山戒毒劳改所50名干警进行调查. 结果 干警对艾滋病以及艾滋病与吸毒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认识.94.0%以上的干警能够认识到共用注射器和危险性行为是吸毒人群感染艾滋病的主要危险行为.82.0%的干警接受过相关艾滋病培训,但有24.0%的人认为这些培训不能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 结论 需要将艾滋病知识培训进一步融入戒毒所干警日常工作日程,使他们全面了解艾滋病及与吸毒有关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并通过他们更好地对吸毒人群进行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和危险行为的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一般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布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监测点15~69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一般人群艾滋病传播知识的总知晓率为79.2%。一般人群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的知晓率(83.19%)高于对非传播途径知识的知晓率(66.97%)。文化程度越高,对艾滋病知识的认知率越高。汉族较少数民族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的认知率高,而对非传播途径认知率低。结论加强公民基础知识教育对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具有长远意义。一般人群中低文化人群、低知识行业人群、少数民族艾滋病知识认知率低,建议政府制定针对这一人群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措施,促进健康认知的提高,培养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预防性病、艾滋病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吸食新型毒品人群的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及感染状况,探索针对该人群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同伴推动抽样方法(RDS)招募新型毒品吸食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新型毒品吸食者324人,未发现艾滋病病毒(HIV)阳性者,梅毒感染率为16.0%(52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36.1%,79.6%认为自己没有感染艾滋病的危险,66.0%首次吸毒原因为同伴影响;70.2%选择在自己或朋友家吸食毒品,29.3%选择在宾馆或娱乐场所吸食毒品。吸食毒品后31.7%选择商业性伴,59.1%选择临时性伴;最近一次与商业性伴和临时性伴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7.3%和2.5%;40.3%有过群交性行为,其中59.5%发生群交性行为从不使用安全套。最近一年只有9.4%接受过HIV抗体检测,6.8%接受过同伴教育。结论 吸食新型毒品人群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广泛存在,梅毒感染率高,接受干预和艾滋病检测率极低,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乡镇中学生开展艾滋病性病知识同伴教育效果评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针对乡镇中学生采取同伴教育措施预防艾滋病的策略。方法在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某市,随机选择2所乡镇中学,共征募并培训20名同伴教育员在校开展同伴教育工作,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艾滋病知识宣传活动。在干预前后用相同的调查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后(相隔6个月)分别调查192名和191名在校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从干预前的22.92%提高到干预后的66.49%(P<0.05);最近半年有性行为的比例从干预前的18.23%下降到干预后的9.95%(P<0.05);最近一次性生活中采取安全措施的比例从干预前的52.71%增加到干预后的94.74%(P<0.05)。结论在乡镇中学生中开展同伴教育活动能显著提高中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减少对艾滋病的歧视,减少危险性行为,对发挥中学生在控制艾滋病蔓延的作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芳  耿文奎  刘金纪  覃彦香 《内科》2012,7(5):518-520
目的探索建立针对男男同性恋(MSM)人群预防艾滋病高危行为的干预模式。方法采用“家庭式同伴教育”的方式,针对300名MSM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及高危行为干预,通过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性取向及性行为的改变,评估该干预模式的效果。结果干预前后,300名MSM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同性间安全套使用率情况明显改善。结论“家庭式同伴教育”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MSM人群艾滋病知识水平并相应改变其高危行为,同时应该将坚持使用安全套作为MSM人群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社区多资源开展减少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危险行为干预模式,评价其效果。方法由卫生医药部门、公安部门、街(村)委和吸毒人群共同参与。干预活动主要是健康教育,免费提供和销售注射器,改变吸毒人群不安全注射行为和性行为。结果建立了社区多资源参与的减少吸毒人群HIV感染危险行为的干预模式。干预后,吸毒人员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知识的知晓率分别提高约35%和23%;吸毒注射次数明显减少,共用针具、共用清洗水和共用容器或棉球比例分别下降了49.93%、46.84%和81.08%。性伴数量减少,性伴有吸毒者的比例下降30%。结论社区多资源参与开展减少吸毒人群HIV感染危险行为干预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四川省中英艾滋病项目县吸毒人群干预现状,对项目地区吸毒人群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统计、整理、分析四川省中英艾滋病项目县2007-2009年吸毒人群干预工作总结、报表及监测资料。结果项目县区10 278名吸毒者接受艾滋病健康教育、4 622名吸毒者接受美沙酮入组治疗,5 541名注射吸毒者接受了针具交换服务;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由2007年的78.84%提高到2009年的94.67%;最近1个月共用过针具的比例由2007年的22.59%下降到2009年的9.69%;最近1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最近1年接受干预服务的比例均明显提高。结论四川省项目县区通过各项措施对吸毒人群开展干预取得了显著效果,吸毒人群艾滋病知晓率明显提高,而危险行为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少数民族吸毒人员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探讨对吸毒人员的健康教育方式。方法对200名吸毒人员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72名涉毒人员中,基本知识知晓率为54.7%,特定知识知晓率为48.9%;传播途径知晓率为15.9%,对待艾滋病感染者态度正确率为82.5%,不同的文化程度其知识知晓率有显著差异(χ^2=3.499,P〈0.05)。结论少数民族吸毒人员对艾滋病的认识不足,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对待AIDS/HIV感染者态度正确率较高;对日常接触行为不能准确回答;通过电视等媒体能有效促进吸毒人员对艾滋病知识的进一步了解;在吸毒人员中开展同伴教育是比较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疆不同民族吸毒人群的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知识水平和行为。方法选择389名吸毒者、423名普通人群进行病例对照法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艾滋病知识、吸毒情况。结果(1)吸毒人群平均年龄30.62岁,初次尝试毒品平均年龄23.31岁。(2)病例组艾滋病知识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3)病例组曾经吸大麻、周围亲朋吸毒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4)吸毒者中来自非完整家庭的比例高于非吸毒者(P<0.01)。结论吸毒人群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很多方面与正常人群有明显差别。不同民族吸毒人群间也存在差异,有各自的特点。低文化水平、无业、年轻的正常人群的艾滋病知识普及存在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2.
258名吸毒人员HIV/HCV混合感染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吸毒人群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混合感染情况以及影响其感染的因素。方法对瑞丽市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258名吸毒人员的一般情况、吸毒方式、性行为特点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样检测血清中的HIV和HCV抗体。结果在258名被调查者中,HIV和HCV混合感染率为12.79%(33/258);婚姻状况、是否曾经注射吸毒、是否共用针具、共用针具人数及频率、性伴数量等因素的HIV和HCV混合感染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毒人群是HCV感染的高危人群,并与婚姻状况和吸毒方式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广东省部分吸毒人群2007年新发现的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感染者pol基因的多态性耐药突变。方法选取2007年吸毒人群中新发现的HIV感染者63例,从血浆中提取病毒RNA,运用一步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扩增HIV pol基因段,并对扩增的目的片段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与斯坦福大学耐药数据库比对,获得耐药和基因多态性相关信息。结果在63例HIV感染者中,有效扩增并且测序成功49例。检出耐药者2例,占4.1%,分别为低度和潜在耐药,耐药突变类型分别为V179D和Q151LQ。pol基因耐药突变的发生率为38.7%,主要突变类型为:L33I、A71V、A71T、T69S。其中T69S为主要的耐药突变位点,占耐药突变的33%。在不同的基因亚型中,pot基因蛋白酶区和逆转录酶区的突变的多态差异较大。结论广东省吸毒人群2007年新发现HIV感染者耐药发生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为4.1%,但耐药突变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吸毒人员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艾滋病(HIV/AIDS)流行现状。方法于2007年8月,对广州市白云区戒毒所的433名入所者进行调查研究。采用数学模型的方法计算使用男性安全套后,广州市HIV/AIDS传播的基本复制系数(Rm)。结果 R0=5.41,使用男性避孕套后基本复制系数Rm=2.97。结论男性安全套使用后明显降低了基本复制系数,但是仍大于1,表明吸毒人员中艾滋病防治工作仍需结合其他措施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吸毒人员在强制隔离戒毒前结核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戒毒人员结核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的方法,筛查2017年4月至2019年6月戒毒所754名新入所戒毒人员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状况。依据《WS 288-2017肺结核诊断》相关标准,有卡介苗接种卡痕者硬结平均直径≥10mm、无卡痕者硬结平均直径≥5mm判断为戒毒人员结核感染。以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体质量指数(BMI)值、有无卡痕、有无肺结核可疑症状、有无基础疾病、吸毒年限、戒毒次数等因素为自变量,是否感染为因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其结核感染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研究期间共筛查戒毒人员754名,其中TST试验阳性者429名(56.9%),强阳性者148名(19.6%);有卡痕者428名(56.8%)。根据标准判定为有结核感染者379名,戒毒人员结核感染率为5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年龄(OR=1.04,P=0.001)、体质量指数(BMI)值(OR=1.08,P=0.003)增高,感染率越高。结论吸毒人员在强制隔离戒毒前结核感染处于较高水平,强制隔离戒毒机构应加强对戒毒人员,尤其是年龄、BMI值偏高戒毒人员的结核病防控工作,避免发生戒毒场所结核病疫情。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的美沙酮维持治疗者在人口学、药物滥用、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等基本情况,为下一步开展心理干预活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新疆哈密地区维吾尔族聚集地和乌鲁木齐市以汉族人群为主的2个门诊随机抽查175名海洛因依赖者。结果2组在性别、平均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经济状况、生活费主要来源、H IV感染情况、对待海洛因的态度等方面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组进入维持治疗吸毒者中存在H IV和丙肝等的传播高危性,迫切需要在美沙酮维持治疗的同时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艾滋病等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活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海南省吸毒人群与HIV感染相关的高危行为.方法对海南省三市县戒毒所的5¨名戒毒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Epi-Info6.0进行资料录入和分析.结果戒毒人群中15~30岁之间占80.35%,其中静脉注射毒品者占33.85%,共用注射器者占静脉吸毒者的24.71%;1998年有2个以上性伴者占49.34%;未使用避孕套者占66.51%,偶尔使用者占19.66%.结论海南省吸毒人群中存在引起HIV流行的高危行为,应作为今后HIV社区干预的重点地区;同时还应对在校学生开展预防吸毒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everity of childhood trauma and adult prostitution behaviors was conducted among 676 heterosexual drug addicts in San Antonio, Texas. Three hundred and fifty eight women and 338 men taking part in a national multisite program for AIDS prevention research completed the 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 as part of a comprehensive risk behavior assessment. Women addicts in the sample were less educated, more likely to be in a common-law relationship, living with someone of the opposite sex or separated, and had lower incomes in comparison to men addicts. Among male subjects, higher educational levels and older age wer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prostitution activities. Single female subjects were three times more likely to engage in selling sex than married subjects. Single women with higher incomes were more likely to be prostituting than single women with lower incomes. Black women reporting severe degrees of emotional abuse, emotional neglect, or physical neglect were more likely to engage in prostitution behavior than Hispanic or white women with similar levels of trauma. Black men with a history of childhood physical abuse were more likely to use prostitutes than Hispanic or white men.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吸毒者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吸毒年限和吸毒方式对肝脏损害的影响。方法根据吸毒年限将213例吸毒者分为吸毒少于1年、1~3年和超过3年组。另选择健康体检者53例作对照。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测门静脉左支矢状部(LPV)、门静脉右支(RPV)和脾门处脾静脉(SPV)血流速度(V,cm/s)和管腔内径(D,mm)。结果本组正常人LPV、RPV和SPV内径分别为8.4±1.2mm、8.5±1.2mm和6.1±1.2mm,血流速度分别为19.1±1.8cm/s、19.9±2.7cm/s和17.2±2.5cm/s;吸毒超过3年者两指标分别为9.3±0.9mm(P〈0.01)、9.6±0.8m(P〈0.01)和6.3±0.8mm,和15.2±2.5cm/s(P〈0.01)、16.2±2.2 cm/s(P〈0.01)和14.2±2.4cm/s(P〈0.01),与正常人相差显著;吸毒1-3年者两指标亦有一些变化,而吸毒低于1年者两指标与正常人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吸毒年限越长、采用静脉注射吸毒方式和存在的慢性病毒性肝炎反复活动可致吸毒者肝损害严重,最终可能加速了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