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53基因网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Zhu Z  Zhu MH 《癌症》2003,22(5):547-551
肿瘤抑制基因p53与其上、下游功能相关基因组成了一个复杂的基因网络。p53基因位于人染色体17q13.1区带,编码的野生型p53蛋白包含N—末端的转录激活结构域、DNA结合结构域、四聚体化结构域和C—末端调节域。p73、p5l、p63等基因由于在结构上与p53基因具有同源性,因而被归为p53基因家族。p53是联系不同遗传应急和细胞应答的中间环节,离子辐射、化疗药物及异常的细胞生长信号均能刺激p53基因表达。p53表达升高后,可通过p53-mdm2、p14^ARF—mdm2环路对p53表达水平进行精确调节,p53功能的发挥还同时需要p33^MG1b基因的协同作用。磷酸化和乙酰化是细胞内调节p53活性功能的主要途径。p53可以调控下游多种基因表达,其功能主要表现在阻滞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凋亡、维持基因组稳定性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四个方面。认识p53基因网络的功能将有助于理解p53及其相关基因间的具体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转移是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基因及分子调控机制仍不清楚。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在体内能直接抑制肿瘤转移潜能而对原发肿瘤生长没有影响,其发现与分离对于转移机制调节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现综述肿瘤转移抑制基因的研究现状、临床意义及应用。  相似文献   

3.
Bnip3基因属于Bcl-2基因家族BH3-only亚家族,是一种线粒体促凋亡基因,是缺氧诱导因子(HIF)的下游应答基因之一。在缺氧条件下,Bnip3可诱导细胞发生凋亡或自噬,目前研究发现Bnip3与多种肿瘤发生发展及治疗密切相关,针对Bnip3基因的分子靶向治疗与放化疗联合,在肿瘤治疗上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朱栋元  马廷行 《肿瘤防治杂志》2005,12(24):1909-1912
p53基因的突变、失活及缺失与50%的人类肿瘤发生有关,因此p53基因被视为经典的抑癌基因。近年来,随着对p53基因广泛深入的研究,p53家族的其他成员不断被发现,其中p73基因是p53基因家族中被发现的第一个成员。p73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功能上均与p53蛋白相似,且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可抑制细胞增殖,诱导凋亡。深入了解它们彼此的相似性、差异性,可对研究肿瘤的发生机制和对肿瘤的基因治疗提供帮助,为最终攻克癌症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5.
MicroRNA(miRNA)是长度约18~25nt的非蛋白编码小分子RNA,广泛存在于各种真核细胞生物细胞中。人类miR-126分为成熟体miR-126-3p和miR-126-5p,它们在细胞的生长、发育、癌变等生命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miR-126在多种肿瘤中呈现低表达,通过信号传导通路负向调节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起到抑癌基因的作用。miR-126通过作用于接头蛋白Crk(Crk adaptor proteins)、同源盒基因9(homeobox protein Hox-A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胰岛素受体底物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 1,IRS1)等多种靶基因而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转移是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基因及分子调控机制仍不清楚.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在体内能直接抑制肿瘤转移潜能而对原发肿瘤生长没有影响,其发现与分离对于转移机制调节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现综述肿瘤转移抑制基因的研究现状、临床意义及应用.  相似文献   

7.
p63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抑癌基因p5 3由于在超过 5 0 %的人类肿瘤中发生频繁地缺失和突变而备受重视。自 1979年被发现以来 ,众多的学者对其进行了广泛地探讨。随着研究的深入 ,发现存在一个p5 3基因家族 ,其家族成员p73、p6 3分别于 1997年和 1998年被发现、克隆成功。对于p73、p6 3基因 ,人们也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并成为近年来基因领域中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近年来p6 3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p6 3基因的发现与命名p6 3基因最初是由Schmale[1] 等在老鼠身上发现的 ,命名为KET。稍后 ,Osada[2 ] 等运用简并引物PCR方法寻找p5 3相关基因时 ,得到 2个与p…  相似文献   

8.
SEPT 9是与细胞质分裂相关的SEPT基因家族成员之一,广泛分布于除植物以外的真核细胞,其编码的septin 9蛋白由位于中央的P-loop GTP结合域、可变的N端和C端结构域组成,参与细胞分裂、细胞极化、囊泡运输和细胞膜重构等生物过程,并与肿瘤的发生直接相关.近年来,SEPT的功能研究正逐步成为细胞生物学和病理学的研究新热点.本文对SEPT 9的结构特征、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改变以及致瘤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肿瘤抑制基因ARHI的生物学功能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是一种基因病,抑癌基因在抵御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ARHI(aplysia ras homolog I)/NOEY2是一个新发现的抑癌基因.是ras/rap超家族成员之一.与ras家族有50%~60%的同源性.位于人染色体1p31,属小GTP结合蛋白,是该家族第1个被报道的肿瘤抑制基因。ARHI基因编码的蛋白在人类多种组织表达,其中正常卵巢的ARHI表达最高。ARHI是一个印迹基因.印迹机制可能与其CpG岛的差异甲基化有关。ARHI参与细胞周期调控可能作用于cyclin D1,使其不能与CDK结合形成活性激酶,从而使细胞停止于G1期。ARHI可能通过依赖caspase和calpain两条途径参与信号通路传导诱发细胞凋亡。该基因的异常表达跟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ARHI基因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该基因的表达缺失可能与乳腺癌的转移机制有关。卵巢癌、乳腺癌存在广泛的1p31缺失,其中ARHI基因是最常见的一个缺失区域。ARHI基因和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有较高比例的缺失,提示该基因和蛋白在胰腺癌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ARHI基因在膀胱癌、肝癌、前列腺癌等其他肿瘤中也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异常。  相似文献   

10.
信涛  方立萍  王文秀 《实用肿瘤学杂志》2003,17(2):160-160,F003,F004
随着对肿瘤基因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抑癌基因被发现。其中p53作为一个在人类肿瘤中发现变异频率最高的重要抑癌基因,已成为历史上研究的最深入的基因之一。1997年,一个其产物和p53基因产物具有十分相似的结构和功能的新基因p73基因被发现,该基因一发现就受到了肿瘤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各领域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随后的一系列研究均证实了该基因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骨肉瘤是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的骨恶性肿瘤,它的第二个好发高峰是在70~80岁的老年人[1]。在美国,每年新发的骨肉瘤患者约为900例[2]。美国癌症中心的数据显示,骨肉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约为53.9%[3]。新辅助化疗的应用使得骨肉瘤的5年生存率有了明显提高,但是仍有一部分患者对化疗不敏感,同时肿瘤的复发和转移一直是治疗的难题。虽然骨肉瘤相对于其它肿瘤而言较为少见,但是由于它的高致死率和致残率,有关骨肉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策略一直是医学界的研究热点。之前的研究已经发现骨肉瘤细胞中存在多种遗传学改变,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异常、缺失等以及肿瘤抑制基因的突变。DNA 的甲基化等表观遗传学的改变也会导致骨肉瘤的发生。尽管有关骨肉瘤的基础研究层出不穷,但是有关microRNAs ( miRNAs )在骨肉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仍不是十分明确[4]。  相似文献   

12.
整合素连接激酶(ILK)由于在多种肿瘤中的表达和活性都上调,因而对肿瘤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抑制ILK的活性可导致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从而成为肿瘤基因治疗和肿瘤药物的理想靶点.  相似文献   

13.
DNA甲基化是调节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重要方式之一.DNA甲基化在正常细胞癌变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多种肿瘤类型中,控制细胞周期、增殖、凋亡、转移、耐药性以及细胞内信号传导的相关基因存在异常甲基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骨肉瘤组织中 H19基因的特异性表达模式,探讨其在骨肉瘤发生发展、浸润转移中的作用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并筛选出2009年至2010年就诊的骨肉瘤患者手术切除标本30例,采集临床指标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发病部位、大小、Enneking分期、组织病理学分型、有无肺转移及术后随访患者生存情况。应用PCR、RT-PCR及限制性内切酶( AluI )酶切等方法,检测30例骨肉瘤组织中H19基因的印迹状态,分析H19基因印迹丢失及其与骨肉瘤各临床病理因素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1) H19基因印迹丢失率在骨肉瘤组织中为41.67%,瘤近旁组织中为16.67%,瘤远旁组织中为8.33%。Kappa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上述不同组织中 H19基因印迹丢失的发生频率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P<0.05)。(2)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H19基因的印迹丢失与骨肉瘤患者 Ennecking 分期、肺转移灶的存在与否有关( 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部位、大小和病理分型无关( P>0.05)。(3) Log-rank单因素生存分析表明, H19基因印迹丢失、肿瘤分期、病理学分类及转移灶的存在与否和骨肉瘤患者预后相关( P<0.05),而性别、年龄、发病部位与患者预后无关( P>0.05)。H19基因印迹丢失骨肉瘤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降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骨肉瘤组织中H19基因印迹状态的改变,对骨肉瘤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起重要作用并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可能成为预测患者预后情况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5.
 Klotho基因是20世纪末发现的具有抗衰老功能的新型基因,近些年来发现其在某些肿瘤中表达下调,如胃癌、肺癌、乳腺癌、子宫颈癌、皮肤癌、膀胱癌、结肠癌等,提高Klotho基因在这些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可抑制肿瘤复制扩散能力,甚至使肿瘤细胞趋向凋亡,因此推测Klotho基因可能是一种具有抗肿瘤功能的新型基因。  相似文献   

16.
细胞周期相关激酶(CCRK)作为一种新发现的细胞周期依赖激酶活化激酶,主要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相关研究证实CCRK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均有过表达,且与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提示CCRK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细胞极性是多种不同种类细胞的共同特征,对细胞的正常分化和功能是必须的。分离缺陷基因6(PAR6)编码的 PAR6蛋白对于细胞的不对称分裂和细胞极化生长至关重要。PAR6蛋白是PAR6极性复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细胞中心体的合成及中心体蛋白的补给。细胞中心体数目异常、细胞极性的丧失,最终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梁巧仪  许则丰  丁佳逸  郑树 《肿瘤》2007,27(8):633-637
目的:通过检测psiTPTE22基因编码的AK097082及BC031001的mRNA表达情况,确定其是否是基因芯片检测到的在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的基因,同时探讨该基因在癌症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应用RT-PCR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psiTPTE22编码的AK097082及BC031001的mRNA在肾、肝、胃、肺、结肠的癌组织和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以及9个肿瘤细胞系和胎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RT-PCR显示只有psiTPTE22编码的BC031001 mRNA在结肠组织中表达,但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及F检验发现其在结肠癌与相应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psiTPTE22并不是基因芯片检测到的在结肠癌中特异高表达的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还发现BC031001 mRNA在肾、肝、胃和肺的正常组织中高表达,而在相应的癌组织中表达较低;该mRNA在多个肿瘤细胞系中不表达或表达量很低;在胎盘组织中表达较高。对各组癌组织与相应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量进行F检验发现,肾、肝、胃、肺的癌旁正常组织和相应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iTPTE22基因编码的BC031001mRNA表达水平与多种癌症呈负相关性,但其原因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探讨与人食管鳞癌细胞(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恶性表型转化相关的差异表达的蛋白质谱.方法:采用二维双向电泳(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 2-DE)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s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MALDI-TOF-MS)法鉴定人食管上皮永生化细胞株NECA-E6E7-hTERT和ESCC细胞株EC1、EC18、EC109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分子,采用Western印迹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法验证annexin A2在人食管上皮永生化细胞和ESCC细胞中的差异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ogentic quantitative PCR,RFQ-PCR)分析annexin A2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鉴定出5倍以上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分子15个,其中3个蛋白质在ESCC细胞中表达下调,12个蛋白质表达上调;Western 印迹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法验证了ESCC细胞中annexin A2蛋白的表达低于人食管上皮永生化细胞;而annexin A2 mRNA表达与其蛋白表达模式不一致.结论:本研究鉴定出的差异表达蛋白质谱为建立食管癌高发区高危人群筛查和早期诊断的分子指标和生物预防提供了重要线索.annexin A2翻译后调控可能是导致ESCC中annexin A2蛋白表达下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前研究显示,IL-24是惟一既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血管形成又具有免疫刺激作用的细胞因子.其抑制作用不依赖p53、Rb和p16等抑癌基因,对正常细胞没有影响,现已成为肿瘤治疗研究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