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应用颈前路单枚空心钉固定治疗齿状突Ⅱ型骨折的临床观察。方法对21例齿状突ⅡA型5例、ⅡB型16例骨折行颈前路单枚空心钉固定治疗。结果 21例全部获得随访12-36个月,平均21个月。术后无感染,枕颈部疼痛消失,无吞咽不适感,6例术前ASIA分级为D级的患者在术后3个月恢复为E级。骨折平均愈合时间5.5个月,骨折愈合率为100%。随访X线片显示颈椎序列及生理曲度恢复满意,患者颈部屈伸及旋转活动恢复正常,未发生螺钉松动、移位及断裂等。结论采用颈前路单枚空心钉固定治疗齿状突Ⅱ型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前路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Ⅱ型、5例浅Ⅲ型齿状突骨折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结果30例中28例获得随访,均骨性愈合。结论单枚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具有复位效果好、骨性愈合率高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前路单枚螺钉治疗齿状突骨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评价颈前路单枚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3例齿状突骨折行颈前路单枚螺钉内固定术.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1个月,骨折愈合良好,颈椎活动基本恢复正常,无螺钉松动、断裂.21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2例有颈部僵硬感.结论 颈前路单枚螺钉内固定是治疗齿状突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可最大限度的保留寰枢椎的生理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颈前路单枚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8例Ⅱ型和Ⅲ型齿状突骨折的患者在透视下行颈前路单枚螺钉内固定术,所有患者术前行颅骨牵引复位,术后使用颈托外固定3个月.结果 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本组全部骨折愈合良好,未出现内植物断裂或感染等并发症,颈椎活动基本正常,旋转(90.2±16.8)°,屈伸(40.5±10.1)°,有1例出现螺钉后退.结论 颈前路单枚螺钉内固定治疗Ⅱ型和Ⅲ型齿状突骨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保留了寰枢关节运动功能,骨折愈合率较高,并发症低.  相似文献   

5.
颈前路双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成人游离粉碎型齿状突骨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颈前路双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成人游离粉碎型齿状突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颈前路双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8例成人游离粉碎型齿状突骨折。按Anderson-D'Alonzo分型,Ⅱ型5例,Ⅲ型3例。结果:7例获得平均13个月随访,骨折复位满意,均获骨性愈合,未出现术中、术后并发症,1例遗留颈部僵硬感,但临床检查无活动受限。结论:颈前路双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成人游离粉碎型齿状突骨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颈前路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失误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分析2002年4月至2010年7月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行前路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中出现失误的15例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资料,男10例,女5例;年龄22~65岁,平均37岁.对术中发生的失误进行分析,探究其原因,并总结经验寻找避免再次失误的办法.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6~47个月(平均13.4个月)随访.骨折均获良好愈合,愈合时间为12~34周,平均14.5周,无其他严重不良并发症发生.颈前路单枚空心螺钉治疗齿状突骨折术中失误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①术中导针跟进穿透齿状突进入颅腔3例,其中1例因延髓损伤死亡;②骨折移位导致复位不良5例;③多次更改导针方向引起钉道扩大而导致螺钉位置及固定不良7例.结论 颈前路单枚空心螺钉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术,中失误原因多由术者末在术前仔细阅读X线片即进行手术评价,以及对器械的了解不充分所致,少数是由于术中意外导致,这些失误大多可以通过术前仔细准备和术中精细操作而避免.  相似文献   

7.
颈前路空心加压螺钉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路单枚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C臂X线机透视下采用前路单枚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24例。结果 24例均获随访,时间12-48(24±12)个月。患者全部骨性愈合。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无内固定螺钉松动、移位或断裂,颈椎活动无明显受限。结论前路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治疗齿突骨折既可提供良好的稳定性,又能保留寰枢关节活动性,骨折愈合率较高,并发症低,是治疗Ⅱ型齿突骨折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科机器人辅助技术在颈前路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手术中的安全性。方法 2017年11月~2018年8月对9例Ⅱ型齿状突骨折全麻下行齿状突骨折复位,术中三维CT扫描,齿状突螺钉路径规划,骨科机器人引导齿状突螺钉导针植入,齿状突空心螺钉固定。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78. 3 min(120~240 min),平均术中估计出血量36. 7 ml(20~5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 3 d(3~5 d)。共置入齿状突螺钉10枚,根据Neo评级量表,10枚螺钉均为0级。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3个月随访,所有患者骨折愈合情况良好,无明显骨折不愈合或硬化带形成。Smiley-Webster量表7例优,2例良。结论骨科机器人辅助颈椎前路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安全、有效,可以作为Ⅱ型齿状突骨折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AO颈前路空心螺丝钉内固定治疗成人Ⅱ型和Ⅲ型新鲜齿状突骨折安全性、效果和最佳手术治疗方案。方法 从2000年8月~2002年10月,应用AO经颈前路空心螺丝钉内固定治疗成人齿状突骨折16例。其中Ⅱ型9例,Ⅲ型7例。采用1枚螺钉固定13例,2枚螺钉固定3例。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进行体格检查,拍摄上颈椎正侧位及张口位X线片和CT检查。结果 随访时间平均18个月,16例全部获得随访。骨折复位满意,骨折愈合率93.8%(15/16),1例经过延长外固定时间最终达到骨愈合,2例遗留颈部僵硬感,但临床检查无活动受限。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AO颈前路空心螺丝钉内固定治疗成人Ⅱ型和Ⅲ型齿状突新鲜骨折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是治疗该类型骨折的最佳选择;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精细的手术操作以及术后适当的外固定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背景:齿状突加寰枢椎前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是近来治疗寰椎-齿状突Ⅱ型骨折的一种新方法,临床报道较少。 目的:探讨颈前路三钉,即齿状突螺钉加寰枢椎前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椎-齿状突Ⅱ型骨折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2008年2月至2011年10月于C型臂X线机透视下行颈前路齿状突螺钉加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椎-齿状突Ⅱ型骨折5例。 结果:5例骨折患者共植入5枚齿状突螺钉,9枚经寰枢关节螺钉,1例因左侧经寰枢关节螺钉进钉点处骨折而行右侧单侧固定。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0~30个月,平均18个月,螺钉位置满意,齿状突骨折均获骨性愈合,寰枢关节稳定,无一例发生螺钉松动、断钉,无一例发生脊髓、椎动脉损伤等并发症。 结论:颈前路齿状突螺钉加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椎-齿状突Ⅱ型骨折,对齿状突直接固定同时即刻稳定寰枢椎,为寰椎-齿状突Ⅱ型骨折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颈前路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和颈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成人新鲜Ⅱ型、浅Ⅲ型齿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6年3月手术治疗的成人新鲜齿状突骨折23例,根据Anderson-D′Alonzo分型,Ⅱ型17例,浅Ⅲ型6例,男15例,女8例,年龄15~68岁(41.2±15.1岁)。患者入院时均有颈部疼痛、颈部活动受限;其中5例有不同程度脊髓神经损伤表现,术前JOA评分10~14分(12.8±1.6分)。13例齿状突骨折无移位或牵引后复位良好的Ⅱa型、Ⅱb型、浅Ⅲ型患者行颈前路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8例牵引后复位不理想及2例Ⅱc型齿状突骨折患者行颈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结果:术后23例患者均未出现血管、食道损伤及脊髓神经损伤加重等并发症。术后23例患者随访8~30个月(18.0±6.4个月)。5例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半年JOA评分14~17分(16.3±1.3分),平均改善率为83.3%。术后影像学复查寰枢椎对应关系良好,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术后1例前路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患者随访至8个月时骨折端尚未愈合,其余12例齿状突螺钉内固定均骨性愈合。10例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患者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颈前路齿状突螺钉内固定和颈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成人新鲜Ⅱ型、浅Ⅲ型齿状突骨折,固定牢固,愈合率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经皮前路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经皮空心螺钉对Ⅱ型齿状突骨折的内固定疗效。方法对11例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行经皮前路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经过5~18(7.5±1)个月随访,11例骨折均愈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9例,明显改善2例。无脊髓神经损伤并发症,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咽部无异物感不适。结论经皮前路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并保留了寰枢椎的生理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13.
老年Ⅱ型齿状突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老年Ⅱ型齿状突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1997年1月-2006年8月共收治33例老年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男13例,女20例,年龄65—89岁,平均78岁。12例采用保守治疗(牵引、颈围、头颈胸石膏固定),9例采取前路单枚螺钉固定,12例采用后路C1-C2融合技术。评价保守治疗、前路手术、后路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期间无患者死亡,随访11-47个月,平均26个月,保守治疗7例不愈合,前路螺钉固定3例不愈合,后路融合2例不愈合。12例患者随访期间死于其他疾病。结论:对于老年Ⅱ型齿状突骨折应优先考虑手术治疗,对于采用前路手术还是后路手术,需结合患者齿状突具体形态、骨折类型来决定,单纯前路单枚螺钉固定效果并不可靠。  相似文献   

14.
AOSF技术治疗Ⅱ型和浅Ⅲ型齿状突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前路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Ⅱ型和浅Ⅲ型齿状突骨折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前路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齿状突骨折32例,男23例,女9例.年龄19~78 岁,平均(52.6±3.2) 岁.按Anderson-D′Alonzo分型,Ⅱ型20例,浅Ⅲ型12例.均采用1枚空心加压螺钉固定.通过上颈椎正侧位及张口位X线片和CT进行评价.结果 3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8月,平均18个月.除2例Ⅱ型骨折未愈合外,其余平均愈合时间6个月.无螺钉断裂、移位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临床症状完全消失26例,3例遗留颈部僵硬感,但临床检查无活动受限,2例合并颅脑损伤者残留部分头痛、头晕.结论 前路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技术是治疗Ⅱ型和浅Ⅲ型齿状突骨折有效和安全的方法,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寰枢椎的生理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齿状突螺钉加压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颈前路齿状突螺钉加压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齿状突骨折采用牵引复位后行前路单枚齿状突螺钉加压内固定方法治疗。结果:随访6个月-4年2个月,平均11个月,X线片及临床检查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均无明显颈部活动受限。无螺钉移位、断裂等并发症。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3例,明显减轻2例。结论: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牢靠,同时最大限度地保存了寰枢椎的生理活动功能。术前良好的复位是本手术成功的重要前景。  相似文献   

16.
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的术式选择及治疗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应用不同术式治疗Ⅱ型新鲜齿状突骨折的效果,探讨其术式选择。方法:2002年6月~2010年6月,在我院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Ⅱ型新鲜齿状突骨折患者84例,男56例,女28例,年龄21~68岁。术前均伴有颈项部疼痛和活动受限,17例合并不程度寰枢水平的颈脊髓损伤症状。19例为单纯齿状突骨折,65例合并寰枢椎脱位。入院后均行颅骨牵引,骨折均有不同程度的复位。根据骨折线类型、伴随损伤和骨质情况,58例采用前路单枚中空螺钉固定(A组),26例采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融合(B组)。结果:术中均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8个月,A组58例患者54例获得骨性愈合,4例纤维性愈合,颈椎屈伸和旋转功能正常;B组均获得骨性愈合,颈椎旋转功能不同程度受限。结论:Ⅱ型新鲜齿状突骨折应根据齿状突的骨折线类型及患者个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手术方法,单枚中空螺钉固定可保留颈椎的正常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陈旧性Ⅱ型齿状突骨折的临床术式选择及其治疗效果。方法:2010年6月~2015年6月收治77例骨折时间超过3周的陈旧性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其中男52例,女25例,年龄16~65岁(37.0±14.5岁),根据骨折后时间长短和复位的难易程度,5例患者采用前路单枚中空拉力螺钉固定,6例采用寰枢椎后路钉棒固定非融合,40例采用后路寰枢椎钉棒固定融合,26例采用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transoral atlantoaxial reduction plate,TARP)固定融合。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分级及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对神经功能进行评价,术前ASIA分级D级32例,E级45例;术前J0A评分12.9±2.4分。术后定期复査X线片、CT,评价齿状突骨折愈合、寰枢椎复位、植骨融合情况。结果:77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中未发生椎动脉、脊髓损伤。术后颈项部疼痛、四肢麻木及肌力下降等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术前32例ASIA分级为D级的患者中20例术后改善为E级,其余患者分级无变化;术后J0A评分改善至15.2±1.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11,P=0.000)。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36个月(27.0±9.6个月),1例前路单枚中空螺钉固定者齿状突骨折呈纤维/瘢痕愈合,4例前路单枚中空螺钉固定及6例寰枢椎后路钉棒临时固定者的齿状突骨折均获复位及骨折端的骨性愈合,40例后路及26例前路固定植骨融合者的寰枢椎脱位均获复位及寰枢椎间的骨性融合。结论:陈旧性Ⅱ型齿状突骨折根据骨折时间及骨折复位情况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Ⅱ型齿状突骨折行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12例Ⅱ型齿状突骨折分别采用前路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和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结果 本组获3~24个月的随访,内固定均无松动,骨折均愈合和植骨融合.结论 前路空心螺钉内固定术适合治疗齿状突骨折ⅡB型,寰枢椎椎弓根钉适合ⅡC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寰枢椎后路钉棒固定非融合治疗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保留寰枢椎旋转功能的临床初步疗效. 方法:2010年1月~2011年7月收治8例不适合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的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其中骨折线呈前下后上型者5例,牵引后齿状突骨折复位不佳者3例;男6例,女2例;年龄21~56岁,平均38岁.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一期后路寰枢椎钉棒固定,不进行后路植骨;待术后随访CT复查显示齿状突骨折骨性愈合后,二期后路手术取出内固定,观察寰枢椎旋转功能的恢复情况. 结果:8例患者均成功进行寰枢椎后路钉棒固定,共置入直径3.5mm的寰椎、枢椎螺钉各16枚,其中寰椎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13枚、部分经椎弓根螺钉固定3枚,枢椎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11枚、椎板螺钉固定5枚;术中齿状突骨折复位满意,未发生椎动脉、脊髓损伤一期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末次随访CT复查显示8例患者齿状突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颈椎左、右旋转均约35°~55°,平均约45°. 二期后路钉棒内固定取出术后颈椎旋转功能即刻得到部分恢复,颈椎左、右旋转均约50°~70°,平均约60°;随访6~12个月后颈椎旋转功能基本恢复正常,颈椎左、右旋转均约80°~90°,平均约85°.结论:对不适合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的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采用一期后路寰枢椎钉棒固定非融合、二期取出内固定的方法可保留寰枢椎的旋转功能.  相似文献   

20.
后路钉棒固定治疗创伤不稳定性Ⅱ型齿状突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后路椎弓根钉或侧块螺钉-棒复位固定治疗创伤不稳定性Ⅱ型齿状突骨折临床效果.方法 对20例创伤不稳定性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行后路椎弓根钉或侧块螺钉-棒复位固定,椎板或小关节间植骨.结果 患者术后颈部症状完全消失,受损颈髓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未发生并发症.20例均获随访,时间3~55(11±3.1)个月.颈椎复位良好,序列稳定;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植骨块移位;骨折愈合好,植骨渐进融合.结论 创伤不稳定性Ⅱ型齿状突骨折采用经后路椎弓根钉或侧块螺钉-棒复位固定治疗能够达到良好的稳定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