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临床肝性脑病患者躯体感觉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躯体感觉事件相关电位(ERP)的变化规律,探讨ERP在肝性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8例原发性肝癌病人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前、后进行躯体ERP检测,并以50名健康人作对照。结果:在肝动脉化疗栓塞后及部分合并亚临床肝性脑病(SHE)患者中N2、P3波的潜伏期延长,P3波幅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躯体感觉ERP可作为诊断大脑智能障碍的一种客观指标,有助于亚临床肝性脑病患者的脑功能判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成分检测在对评定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潜在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诊断为脑梗死急性期,头颅CT示双侧基底节放射冠区多发性脑腔隙性梗死的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ERP的P300和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表(MMSE)检查。结果:急性脑梗死组MMSE评分降低,P300电位的潜伏期延长和波幅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P的P300成分可用于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认知功能的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事件相关电位P_(300)、体感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亚临床肝性脑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50例亚临床肝性脑病患者进行了心理测验,并做了头颅CT和视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事件相关电位检查,30例正常人做为对照组。结果:亚临床肝性脑病的心理测验,韦氏法智力低下率为76%,视觉诱发电位异常率为13%,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率为20%,体感诱发电位异常率为40%,事件相关电位异常率为71%,正常对照组四种诱发电位的正常率是100%。头颅CT结果与亚临床肝性脑病无关。结论:视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事件相关电位在亚临床肝性脑病中是异常的。事件相关电位更为敏感,对亚临床肝性脑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精神分裂症(下简称分裂症)病因未明,该病的临床表现、疗效、预后等呈明显的异质性。鉴于精神病学目前还是一门描述性学科,因此寻找分裂症的客观生物学指标,一直是生物精神病学工作者所面临的最赋挑战性的任务。随着脑电生理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精神疾病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s)—P300(下简称P300)的研究投入了更大的精力,试图在这方面找到辅助诊断分裂症的某些指标。下面复习了分裂症P300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症(LA)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成分的特征及与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对94例LA患者(其中轻度LA31例,中度LA33例,重度LA30例)和32例正常对照组进行P300检测和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检查。结果:LA患者较对照组MMSE分值降低(P〈0.01),P300潜伏期延长(P〈0.01),P300波幅降低(P〈0.05)。轻、中、重度LA患者组间比较MMSE分值降低有差异,P300潜伏期延长有差异(P〈0.01),但波幅降低有差异仅见于轻、重度LA患者组之间(P〈0.01)。LA组P300潜伏期与MMSE分值间呈负相关(Pz:r=-0.4083,f=4.58,P〈0.01;Cz:r=0.4177.t=4.64,P〈0.01),P300波幅与MMSE分值间未发现有相关性(P〉0.05)。结论:P300潜伏期可客观评价LA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6.
强迫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临床纵向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s)听觉P300在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vder,OC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了36例OCD患者,以33例正常人为对照组,进行听觉P300及地形分布图检查,并与临床相关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OCD患者潜伏期N2、P3b,波幅P2、P3b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300地形图全部患者失正态分析,84.21%单纯以强迫行为或强迫思维的患者在P300地形图表现为顶叶能量缺乏,而混合性OCD和伴有中度焦虑或忧郁者76.47%表现为顶叶伴左半球能量降低。经治疗疗效显著的P3b改变,波幅增高,潜伏期缩短,P300地形图能量分布趋向正态;治疗无效的P3b及P300地形图改变不明显。结论:事件相关电位P300可作为一项辅助的生物学指标,有助于OCD患者的病理心理研究及临床分型和疗效的判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P300),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体感诱发电位(SEP),视觉诱发电位(VEP)对亚临床肝性脑病(SHE)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根据临床分级,对36例临床诊断为亚临床肝性脑病(SHE)的患者进行P300、BAEP、SEP、VEP检测分析.结果:36例SHE患者中P300异常者26例(72%),BAEP异常者23例(64%),SEP异常者17例(47%),VEP异常者9例(25%).结论:P300、BAEP、SEP、VEP的检测有助于亚临床肝性脑病(SHE)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8.
赵向东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13,20(2):112-117
一、概念视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地形图是一种人们对某种刺激(视觉)事件进行信息加工时,有心理或语言等因素参与的诱发电位地形图,是观察人脑信息加工过程的电位活动的重要手段。它又称为视觉认知电位(cognitive potential)地形图,或称为视觉后发性正相成分(late positive component,LPC)地形图,有的称为视觉联系皮层电位地形图。二、基本方法和原理先做出视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曲线图,然后经过FFT转换为地形图。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首发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雌激素与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患者组)与20名正常女性(对照组)的血清雌激素水平;并用ERPP300(即P3波)评定患者认知功能。结果:①患者组雌二醇(E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患者组靶刺激N1、N2和P3波及非靶刺激P2波潜伏期延迟,靶刺激P3波及非靶刺激P2波波幅降低;③患者组E2水平与P300潜伏期呈显著负相关(r=-0.43,P=0.02)。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存在雌激素水平下降,以及注意力、记忆力缺陷和认知加工缓慢等认知障碍,雌激素水平与认知功能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选择性注意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事件相关电位(ERPs)常用来研究语义信息的感知,识别编码等易化过程,受试者给予汉语词汇作业刺激,靶刺激以20%的概率随机呈现,被视觉感知,结果发现P300的波幅及潜伏期较敏感地反映语义信息传递及过程,相比较而言靶刺激上发P300有较大波幅,较短潜伏期和半球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11.
肖潇田明琴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19,(4):195-198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P300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在评估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患者认知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湖南省脑科医院酒瘾网瘾科的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男45例,女5例,年龄20~52岁,同期来本院体检的50例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男43例,女7例,年龄21~53岁。所有患者均进行P300检测及采用MMSE量表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对照组仅接受P300检测,比较研究组的P300潜伏期异常率和MMSE量表的异常率,及两组受试者P300波幅和潜伏期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P300潜伏期异常率(86.0%,43/50例)明显高于MMSE量表异常率(68%,34/50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P300的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405.04±15.85)ms比(335.50±35.35)ms],P300波幅明显低于对照组[(7.12±3.18)μV比(12.86±2.67)μ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300对酒精中毒性脑病患者的认知功能评估较MMSE量表敏感。 相似文献
12.
血管性痴呆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亚兰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06,13(4):197-198
目的:检测血管性痴呆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方法:对4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和38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听觉P300检测。结果:VD组P2N2和P3潜伏期明显延长,P2P3波幅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VD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不同年龄者事件相关电位(ERP)的结果进行比较。方法:用本实验室专利产品P300/CNV刺激器与日产诱发电位仪Neuropack2 MEB7102K连机,用听觉oddball刺激序列模式,测定不同年龄正常志愿者70例的ERP,其中8例在不同时间先后测定两次以观察其重复性。结果:ERP各波潜伏期和波幅重复性好,不同测定时间的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20~39岁组比较,40~60岁组的N2和P3波的潜伏期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2、P3波的波幅,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关系显示潜伏期与全年龄组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 0.384,P<0.01)。结论:不同时间所测ERP各波重复性好,ERP的N2、P3波潜伏期与年龄有关,波幅与年龄无关。 相似文献
14.
血管性痴呆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研究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及相关因素诊断的应用。方法:对42例VD和36例无痴呆脑梗死患者进行听觉P300检测,并进行病因、病变部位等危险因素对比分析。结果:VD组常有高血压、糖尿病、震颤麻痹、皮质下病灶、双侧半球病灶及脑萎缩,并有2次以上座中发生。VD组N1、P2、N2、和P3潜伏期均明显延长,P2、P3波幅分别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糖尿病、震颤麻痹,反复卒中、皮质病灶、多发性病灶、脑萎缩均是VD的危险因素,与VD的发生、发展有关。事件相关电位P300是一种客观的神经生理学指标,对VD的早期诊断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社会情绪负性偏向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方法考察社会悲伤与愉快情绪的加工时程特点,以探明社会情绪能否引起负性偏向。方法:16名在校大学生观看社会悲伤、中性与愉快情绪图片,同时记录EEG,离线分析比较三种图片诱发的P2与N2等ERP成分的峰潜伏期、波幅及其头皮分布。结果:与愉快情绪相比较,社会悲伤性情绪使P2潜伏期缩短(177.9→168.8ms),N2波幅增大(-3.4→-4.2μV);P2、N2波幅均表现为右半球优势(左、右半球P2分别为:4.2与5.2μV;N2:-3.1与-3.7μV)。结论:社会情绪引起负性注意偏向,并存在心理加工的右半球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s, ADHD)患儿与正常儿童相比,事件相关电位(ERP)的变化。方法:21例确诊为ADHD的患儿及19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进行ERP测试。以颜色不同而大小相同的圆形图片为刺激材料,两张图片颜色相同为匹配状态,不同为冲突状态。两种状态出现的机率相同。按照国际10-20系统粘贴头皮电极,在刺激序列呈现过程中按要求按键并同步记录脑电活动。结果:冲突状态的刺激时诱发出N270。与对照组相比,ADHD组患儿N270的潜伏期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ADHD组患儿的N190、P300的潜伏期及平均电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DHD患儿ERP相对于健康儿童发生改变,其中N270更敏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帕金森病(PD)患者事件相关电位(ERP)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PD患者45例,根据年龄分组,≥60岁为PD老年组,〈60岁为PD非老年组。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ERP检测和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中国修订版(WAIS-RC)检查,测定患者的ERP的N2、P3波潜伏期、波幅和患者的语言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全智商(FIQ)等。结果:老年组PD患者ERP的N2、P3波潜伏期的异常率为73%,非老年组PD患者相应为33%,二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01);老年组PD患者WAIS-RC测试异常率为60%,非老年组PD患者为2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病程、受教育年限、运动功能障碍程度与ERP异常无相关性(P〉0.05);病程与患者的VIQ、PIQ、FIQ无相关性(P〉0.05);运动功能障碍程度与VIQ、PIQ、FIQ呈负相关(P〈0.05);受教育年限与VIQ、PIQ、FIQ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组P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异常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D患者。P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VIQ、PIQ、FIQ)不仅与年龄有关,而且与运动功能障碍程度、受教育年限相关。ERP的检测对认知功能障碍测试比WAIS-RC更敏感,且不受患者的病程、受教育年限、运动功能障碍程度的影响,能客观反映出PD患者认知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癫癎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ERP)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癫癎临床的相互关系,并对ERP技术在其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对癫癎患者在发作间期进行ERP检测。以潜伏期、波幅为观察指标。检测Fz、Cz、Pz点的N100、P200、、N200、P300波潜伏期,P300波波幅。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Cz点N100、P200、N200、P300波潜伏期延长(P〈0.01),P300波波幅病例比较对照组降低显著(P=0.00);癫癎患者头颅CT/MRI异常组较头颅CT/MRI正常组N200及P300波潜伏期延长(P〈0.05)。用两种及以上抗癎药组较用1种抗癎药组P200波潜伏期延长(P=0.00);病程〉5年组较1~5年组P200波潜伏期延长(P=0.00)。结论:癫癎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并有相应的ERP改变。ERP能够客观、灵敏地评价癫癎患者的高级认知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9.
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是一种无损伤的脑认知成像技术,是指与一定心理活动(即事件)相关联的脑电位变化,目前已经成为研究神经科学的一种独特方法,并广泛应用于认知神经科学及临床研究。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品质,人口老龄化使其发病率明显升高,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近年来国内外关于ERP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很多,本文兹就ERP技术在不同疾病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中的应用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20.
AD是老年期痴呆的主要类型之一。认知功能障碍是AD的核心症状。P300对AD的认知评价有重要作用。Goodin(1978)最早报道了AD的P300波幅下降,主要成分P3潜伏期延长。作者还首次提出将P300作为诊断AD的指标,其中P3潜伏期在诊断痴呆中准确率达80%。 P300在临床上反应痴呆的敏感度优于简易精神状况检查得分,目前已广泛应用于AD的诊断,以及治疗效果的评价。国外研究认为P300潜伏期延长可作为临床预测早期认知减退的依据。国内研究提示, AD患者ERP的典型改变为:N2、P3波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P3波幅降低。 P300作为患者认知状况评价方法,可能早期发现患者的认知障碍,有利于 AD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