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分析,评价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方法:拟诊冠心病患者59例分别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将两种检查结果对比分析.结果: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病例25例中,运动试验阳性19例,阴性6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病例34例中,运动试验阳性13例,阴性21例.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76%、特异性为61.8%、预测准确性为57.6%;冠状动脉单支病变较多支病变者易出现平板运动试验假阴性;女性平板运动试验假阳性率高于男性(P<0.01);心电图不同导联缺血性变化对冠脉造影有一定的预测定位作用.结论:平板运动试验是冠心病诊断的一项筛选试验,与冠脉造影结合起来可以提高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平板运动试验(TET)阳性而冠脉造影(CAG)阴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增强对TET阳性及其临床意义的认识,提高冠心病(CAD)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我院近3年因胸痛住院患者进行TET检查,结果TET阳性而CAG阴性的100例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ET阳性而CAG阴性的患者以女性多于男性;其中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占50%,高血压、肥厚型心肌病占28%,微血管性心绞痛(X综合症)占11%,冠状动脉肌桥占8%,先天性冠状动脉瘘占3%。结论:TET阳性且有典型心绞痛症状,但冠脉造影阴性的高血压患者,其发病机制应考虑为冠脉微血管病变所致;而心绞痛症状不典型者、或仅以ST-T改变的女性患者,若不伴或极少伴有CAD危险因素,临床诊断CAD更应慎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平板运动试验,增加心脏负荷,观察和分析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方法:入选92例运动中和运动终止后有心绞痛发作13例,ST段下移41例,心绞痛伴ST段下移27例,U波倒置2例,运动后血压下降9例。结果:平板运动中心绞痛发作,ST段下移出现越早,ST段下移程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冠心病阳性率越高。运动性低血压,U波倒置也预示病人心功能不全。结论:提示平板运动试验可以预测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0例初步诊断冠心病患者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将180例患者分成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对比观察并分析运动试验结果.结果:180例患者中确诊冠心病者(冠心病组)116例,非冠心病者(对照组)64例.冠心病组运动试验阳性83例(71.6% ),阴性33例(28.4% ).对照组运动试验阳性21例(32.8% ),运动试验阴性43例(67.2% ).冠心病组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存在远远高于对照组.结论: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简单方便,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结合冠心病易患因素综合分析,可提高冠状动脉造影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6.
张淑芬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9):1108-1109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在飞行员日常体检中对鉴别心肌缺血的重要性。方法根据2014年度31名飞行员平板运动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名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者继续检查冠状动脉螺旋CT,CT结果均发现生理异常或血管斑块异常。结论经过讨论分析可以看到平板运动试验在飞行人员日常体检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照冠脉造影(CAG)结果,探讨平板运动试验(TET)对冠心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00例可疑冠心病(CHD)患者,回顾性分析TET及CAG结果。结果 100例患者中TET阳性68例,CAG结果真阳性42例;TET阴性32例,CAG结果假阴性10例。与CAG对照得出TET检出冠心病的灵敏度为80.8%(42/52),特异性为45.8%(22/48),准确度为64%(64/100)。结论 TET有较高的灵敏性和准确度,能够较准确地评估冠心病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评价运动平板试验(treadmill exercise testing,TET)检出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lient myocardial ischemia,SMI)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动态心电图检查拟诊为SMI患者145例进行TET及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并以后者作为判定标准,计算TET诊断SMI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指数、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TET检出SMI的敏感性为89.3%,特异性为67.2%,准确性为80.0%,阳性预测值为78.9%,阴性预测值为82.0%。多支冠脉病变患者的运动平板试验阳性率与单支病变患者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运动平板试验假阳率高于男性(P <0.01)。结论 检出SMI的特异性较低,但敏感性较高,能较准确评价SMI 的缺血情况。 相似文献
10.
分析497例男性飞行人员次极量平板运动试验,其结果为:(1)阳性率11.9%,(2)40岁以上者较40岁以下者阳性率明显增高,(3)运动中收缩压平均增高4.2kPa,(4)运动后心率恢复时间平均5min。作者对结果简要地进行讨论,认为该项检查应为40岁以上、静息心电图异常或3年内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飞行人员年度体检的必查项目。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活动平板运动试验(TET)多项指标进行分析,旨在评价TE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45例患者按Bruce方案进行了TET检查,把阳性患者分为疼痛组(A组)和无症状组(B组),两者进行比较,并与试验阴性组(C组)比较。结果:运动时间,最大心率A组<B组<C组(P<0.05~0.01)。运动血压C组>A组(P<0.01)。A组与B组、B组与C组比较无差异(P>0.05)。ST段下移级别B组>A组(P<0.01),下移深度A组>B组(P<0.01)。结论:TET多项指标判断冠心病的准确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Every physician knows the frustration of trying to get patients into a running program for exercise; the treadmill can be an effective alternative program. 相似文献
13.
平板运动试验后心率恢复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平板运动试验后心率恢复的意义及其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76例拟诊冠心病患者行平板运动试验,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计算运动后1、2、3、4、5、7 min心率恢复值并比较,利用运动后心率恢复异常作为诊断冠心病标准与传统的ST段压低法比较。结果冠心病组的患者运动后各时段心率恢复值均低于非冠心病组。以运动后1、2 min心率恢复异常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标准,与传统的ST段压低法相比,其敏感性无差别,特异性较高。结论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比较,运动后心率恢复存在明显差异,说明运动后心率恢复异常可以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后QTc离散度变化对冠心病诊断的意义。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患者 32例 ,冠状动脉正常者 2 8例。分析比较两组活动平板运动前和运动后即刻、2min及 4min12导联心电图QTc离散度变化及ST段变化。结果 运动前和运动后即刻、2min及 4min冠心病组QTc离散度分别为 :(4 2± 11)ms;(6 5± 12 )ms ;(6 0± 15 )ms;(4 8± 11)ms。运动后各时间点QTc离散度比运动前明显升高(P <0 0 1) ;冠状动脉正常组运动前、运动后即刻、2min及 4minQTc离散度分别为 (36± 13)ms ;(39± 11)ms;(4 0± 12 )ms ;(38± 14)ms。运动后各时相QTc离散度与运动前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运动后冠心病组QTc离散度比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 (P <0 0 1)。以运动后即刻QTc离散度≥ 5 0ms为标准 ,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 84 6 %,特异性为 80 2 %,预测准确性为 87 5 %。高于运动后ST段阳性标准的改变 (P <0 0 5 )。结论运动高峰时QTc离散度增加有助于观察心肌缺血程度 ,可作为诊断冠心病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跑台训练对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及海马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活性的影响。方法:3周龄清结级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安静组(n=24)和训练组(n=24),训练组大鼠进行2周每天30 min的跑台训练,速度和时间依次为8 m/min×3min,10 m/min×3 min,15 m/min×18 min,10 m/min×3 min,8 m/min×3 min。安静组大鼠每天在同一时间段放于跑台上30min,不开动跑台。训练最后三天,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所有大鼠学习和记忆行为,指标为大鼠找到放置D象限的平台的潜伏期,120秒内在各象限的游泳时间百分比及穿越原平台相应位置的次数。分别于最后一次训练结束后即刻、1 h和6 h检测大鼠海马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结果:与安静组相比,训练组大鼠潜伏期显著缩短,在D象限的游泳时间百分比显著增加,在120秒穿越原平台位置的次数显著增加。训练组大鼠运动即刻和1 h海马HAT活性较安静组显著升高、HDAC活性较安静组显著降低,二者在训练后6 h均恢复到基础水平。结论:2周跑台训练显著提高大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急性运动可导致大鼠海马组织短时HAT活性升高和HDAC活性降低,2周跑台训练未引起大鼠安静时海马组织HAT和HDAC活性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可疑冠心病中非典型症状及心电图改变与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 按症状及心电图改变将患者分成3组 ,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运动试验 ,并进行分析。结果 非典型症状与心电图改变同时存在时 ,运动试验阳性率高 ,性别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治疗前后变化显著 (P <0 .0 1 )。有非典型症状 ,而无明显心电图改变者 ,运动试验阳性率低 ,男性的阳性率 (3 3 % )较女性 (1 5 % )高 ,治疗前后变化无明显差异 (P >0 .0 5 )。有心电图改变 ,而无明显症状者 ,治疗前后变化显著 (P <0 .0 1 ) ,性别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有心电图改变者 ,特别是心电图改变与症状同时存在者 ,患冠心病的机率高 ,疗效较好 ,仅有临床症状的患者 ,男性比女性患病机率高 ,但疗效均较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等强度跑台运动对去卵巢大鼠肝脏脂类水平的影响。方法:80只雌性3月龄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卵巢静止组、去卵巢运动组和雌激素组,每组2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它三组均切除双侧卵巢,假手术组行相同手术操作,但不切除卵巢,只切除与卵巢等大的脂肪。去卵巢运动组进行每周5次、每次45min、速度18m/min、坡度5°的跑台训练;雌激素组每周颈部皮下注射两次17β-雌二醇,剂量为25μg/kg体重。各组于去卵巢后7周和14周时分别取材,称体重和腹腔内脂肪重量,乙醇/氯仿提取肝脏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结果:(1)去卵巢后7周时,去卵巢静止组肝脏TG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TC无显著变化;去卵巢运动组肝脏TC和TG以及雌激素组肝脏TG含量均显著低于去卵巢静止组,而雌激素组肝脏TC无显著变化。(2)去卵巢后14周时,去卵巢静止组肝脏TC和TG含量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而去卵巢运动组和雌激素组肝脏TC和TG均极显著低于去卵巢静止组。结论:中等强度跑台运动能显著降低去卵巢大鼠肝脏脂类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红细胞造血生长因子的角度探讨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机理。方法:以30只雄性Wistar大鼠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11周的实验控制,通过对大鼠实施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建立运动性贫血模型。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0只)、递增负荷跑台运动组(运动组,10只)、递增负荷跑台运动+营养补充组(运动+营养组,第5周结束时即大鼠运动性贫血模型成功建立后进行营养补充,10只),应用大鼠专用ELISA试剂盒测试三组大鼠血清造血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3(IL-3)、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含量。结果:运动组大鼠血清G-CS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运动+营养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GM-CSF、IL-3含量则无明显组间差异。结果提示,运动性贫血的发生可能与G-CSF的功能相关,而营养补充对大鼠血清三种造血生长因子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丙酮酸透膜与乳酸穿梭的关系。方法:不同运动能力的20名男性大学生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每组10人,连续进行不同最大摄氧量百分比递增强度跑台运动,每级负荷运动3分钟,3分钟末取血,测试受试者血乳酸和丙酮酸浓度。结果:(1)运动组乳酸阈平均值出现在75%最大摄氧量强度,对照组出现在65%最大摄氧量强度,两组各级负荷血乳酸值与上一级负荷比较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P<0.01,P<0.001)。(2)对照组各级负荷下血丙酮酸浓度与上一级负荷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组在75%、95%最大摄氧量强度下的血丙酮酸浓度与上一级负荷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果表明:(1)丙酮酸在乳酸阈之前不能或不易透过肌细胞膜。(2)提示丙酮酸透膜与运动强度、时相有关,其机制可能与乳酸穿梭到一定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0.
《Journal of Science and Medicine in Sport》2021,24(9):876-880
ObjectivesThe Buffalo Concussion Treadmill Test (BCTT) is a safe and validated tool to assess exercise tolerance after sport-related concussion (SRC). Sex differences may affect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is systematic exertion test in the concussed population, which is important for clinician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sex differences in BCTT performance in adolescents with acute SRC.DesignProspective cohort.MethodsMale (n = 103, 15.3 ± 2 years) and female (n = 87, 15.1 ± 2 years) adolescents with SRC performed the BCTT within 10 days of injury. Heart rate (HR), HR threshold (HRt), Delta HR (difference between resting HR and HRt), symptom severity on Visual Analog Scale (VAS) and symptoms exacerbated on the BCTT were collected and compared.ResultsMales had lower resting HR (M: 70.9 ± 12 vs F: 75.7 ± 13 bpm, p < 0.01) and reached a lower HRt than females (M: 134.7 ± 23 vs F: 141.5 ± 25 bpm, p = 0.05). Sexes did not differ on Delta HR (M: 63.8 ± 26 vs F: 65.9 ± 24 bpm, p = 0.57), total treadmill time (M: 9.3 ± 5 vs F: 8.4 ± 4 min, p = 0.20), maximum VAS (M: 5.0 ± 2 vs F: 5.4 ± 2, p = 0.18) or incidence of a change in VAS (M: 91% vs F: 94%, p = 0.43) on the BCTT.ConclusionsAlthough males may reach symptom exacerbation at a slightly lower mean HRt than females on the BCTT within 10 days of SRC, the BCTT provides comparable information and both sexes reach symptom exacerbation at similar Delta HR.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