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慢性前列腺炎及引起不育者前列腺液的细菌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春华  麦国健 《男性学杂志》1994,8(2):99-101,112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免疫功能状况在慢性前列腺炎分型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前列腺局部免疫状况与各型慢性前列腺炎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对49例患者按Meares-Stamey法分为慢性细菌性组、慢性非细菌性组、前列腺痛组,12例健康人组为对照,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前列腺液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用SAS统计分析软件中非平衡数据的方差分析方法输入各组变量,用SNK法作均数间的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组SIgA值明显升高,与其他三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SIgA升高主要由细菌刺激所致,前列腺液中SIgA升高可作为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诊断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3.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免疫学病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有关自身免疫方面的病因。方法 :对 33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血清和前列腺液免疫抑制因子 (IAP)、白细胞介素 6 (IL- 6 )、白细胞介素 8(IL- 8)的检测作为病例组 ,并对16例健康男性也进行此三项指标检测作为对照。结果 :病例组前列腺液中 IAP含量明显较血清低 ,对照组没有此变化。两组前列腺液和血清中 IL- 6、IL- 8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IAP与本病的发生有关 ,而 IL- 6、IL- 8与本病的发生无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因子与引起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AP)病原体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对112例CAP患者(其中CAPⅠ组80例,CAPⅡ组32例)血清进行IL-2、IL-4、IL-8、TNF-α检测, PCR法检查衣原体、支原体、病毒(HPV、HSV),同时,以20例健康男性作正常对照,并对所取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CAPⅠ组血清中的IL-2、IL-4、IL-8、TNF-α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CAPⅡ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或P<0.05),CAPⅡ组血清中IL-2、IL-4、TNF-α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衣原体、支原体感染患者血清中的IL-2、IL-4、IL-8、TNF-α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或P<0.05),痫毒感染患者血清中的IL-2、TNF-α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未检出病原体患者血清中的IL-2、IL-4、TNF-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IL-2、IL-4、IL-8、TNF-α水平与CAP病原体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它们在CAP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对CAP辅助性诊断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慢性前列腺炎病因研究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慢性前列腺炎是泌尿外科常见病 ,其病因复杂 ,治疗效果不佳 ,各家报道不一。本文对有关文献进行了复习 ,对此疾患的病因研究及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前列腺液中细菌及支原体感染情况,并进行耐药性监测。方法收集CP患者前列腺液标本进行细菌和支原体的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870例患者的前列腺液标本中,培养出革兰阳性球菌1,178株、革兰阴性杆菌112株、支原体954株;革兰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万古霉素对其有效;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头孢曲松对其有效;支原体对克拉霉素、罗红霉素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细菌以及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是CP的主要病原体,对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耐药,故对CP应在药敏试验指导下选用敏感性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7.
慢性前列腺炎病因研究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慢性前列腺炎是泌尿外科常见病,其病因复杂,治疗效果不佳,各家报道这一。本文对有关文献进行了复习,对此疾患的病因研究及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前列腺炎是泌尿外科常见的疾病,治疗较为棘手。疼痛是其最主要的症状,也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最主要因素,从疼痛机理人手,有望开创新的GPS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慢性前列腺炎病原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病原微生物在慢性前列腺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慢性前列腺炎患者101例,有慢性前列腺炎症状和(或)前列腺液WBC计数>10/HP;健康对照68例.对169例受试对象的中段尿、前列腺液(EPS)/按摩后尿病原微生物进行检测,组间阳性率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慢性前列腺炎组及健康对照组中段尿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5.0%、4.4%,EPS/按摩后尿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37.6%、39.7%,EPS/按摩后尿性病系列(STD)病原微生物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5.6%、35.3%.2组中段尿、EPS/按摩后尿病原微生物捡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前列腺炎组不存在随EPS中WBC计数增加EPS/按摩后尿培养结果阳性率增加的趋势.结论慢性前列腺炎组与健康对照组EPS/按摩后尿培养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及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细菌及支原体、衣原体可能不是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原体,而是一种移生或伴生现象.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了解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症状程度及前列腺液(EPS)内微生物检出情况。方法:用症状指数(NIH-CPSI)对214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评估,同时进行EPS标本内常规细菌培养和人型支原体、解脲脲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测定。结果:慢性前列腺炎症状中以疼痛不适最常见;46例患者EPS内检出病原微生物62株,其中混合感染12例。症状轻重患者EPS内病原体检出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可有多种微生物,其检出情况与症状严重程度无项关性。  相似文献   

12.
慢性前列腺炎病原学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探讨慢性前列腺炎(CP)的病原学机理,对53例CP(病例组)和57例无泌尿生殖系感染的男性(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比较了两组前列腺液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四杯定位细菌培养、前列腺按压液(LPS)白细胞计数和前列腺B超的结果。病例组EPS白细胞〉1000/mm^3的例数高于对照组;病例组金葡菌和大肠杆菌检出率高于对照组,但类白喉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解脲支原体却低于对照组。两组沙眼衣原体检出率无  相似文献   

13.
自由基清除剂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探讨自由基清除剂Vit C Vit E在慢性前列腺炎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对117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A、B、C、D四组,分别采用自由基清除剂、抗生素、α受体阻滞剂和安慰剂治疗。 治疗前后进行前列腺按摩液(EPS)常规检测、细菌培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最大尿流率(Qmax)测定和IPSS评分。结果:A组好转18例,有效率47.3%;B组好转15例,有效率46.8%;C组好转21例,有效率65.6%;D组好转2例,有效率13.3%;A、D组比较,疗效明显,A、B、C三组间疗效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自由基清除剂可能成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罗非昔布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罗非昔布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对101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应用罗非昔布加抗生素治疗(罗非昔布组)进行8~12周的临床观察,按照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 CPSI)评估疗效:并与同法应用相同的抗生素对照组(124例)进行比较.结果:罗非昔布组NIH-CPSI总分、疼痛与不适症状评分及排尿症状评分平均降低均较对照组显著(均P<0.05);罗非昔布组和治愈、显效、总有效率(95.05%)明显高于对照组(52.42%)(P<0.05).治疗期间罗非昔布组共发生轻度药物不良反应5例(4.95%).结论:罗非昔布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用免疫组化技术(PAP法)动态观察了兔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形成过程中纤维连接蛋白(FN)、层粘连蛋白(LN)的分布变化。发现FN从病变早期迅速增多,至慢性期逐渐减少;LN在病变全过程均有不同程度增加。提示FN主要参与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急性、亚急性期及间质纤维化早期的发生、发展,LN参与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及间质纤维化病变全过程。  相似文献   

16.
综合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应用综合治疗方法以及辅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326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分成3组:综合治疗组(抗生素治疗、心理治疗、局部治疗、生物反馈治疗,中药植物类和α受体阻滞剂治疗相结合)、西医治疗组(α受体阻滞剂+抗生素),辅助治疗组(心理治疗、局部治疗、生物反馈治疗,中药植物类).分别治疗并随访12周,并对各组疗效和症状改善程度进行研究,分析评估.结果 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1%,西医治疗组为57.3%,辅助治疗组为43.6%,综合治疗组与两对照组之间P值均小于0.01,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 应用综合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效果满意、其中辅助治疗在前列腺炎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病原学及其耐药性,更有效地对细菌性前列腺炎进行预防控制.方法 对拟诊为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582例,取前列腺液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582份前列腺液中病原微生物阳性者299份,阳性率为51.4%.最常见的病原微生物为细菌137株(45.8%)、支原体106株(35.5%)和衣原体56株(18.7%).细菌对万古霉素、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100%、85.6%、79.3%;支原体和衣原体对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87%、53%;79.2%、42.9%.结论 慢性前列腺炎病因复杂,病原微生物种类较多,多重耐药菌感染常见,加强病原微生物及耐药性检测,对于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与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前列腺内尿液返流在慢性前列腺炎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30,自引:4,他引:126  
为探讨前列腺内尿液返流(IPUR)在慢性前列腺炎(CP)发病中的作用,应用核素尿路前列腺返流显像研究CP患者及正常人的IPUR情况,并比较其与CP症状评分的关系。结果:CP者的IPUR程度(用排尿后IPURγ图像的积分吸光度表示)为97.6±21.9,而正常对照为47.8±18.2,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1)。CP者的IPUR程度与其症状评分相关(r=0.902,P<0.001)。结论:IPUR与CP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