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冠脉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冠脉综合征 (acutecoronarysyndrome ,ACS)主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 (NQMI)和Q波心肌梗死 (QMI) ,约占冠心病人的 30 %~ 40 %。动脉粥样硬化 (AS)斑块的破裂导致冠脉内血栓形成被认为是大多数ACS发病的主要原因。此外 ,许多心源性猝死 (SCD)的病例也与AS斑块破裂及其急性合并症有关。1 ACS发病机理大量资料显示 ,ACS的发生取决于冠脉内粥样斑块的稳定性 ,因此人们对急性心肌缺血发病机制的重视开始由过去重视斑块大小、冠脉腔狭窄程度的“冠脉腔学”转…  相似文献   

2.
郭英祥 《医学综述》2003,9(1):12-13
近已证实 ,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主要是由于冠脉内粥样斑块破裂及随后产生的血栓形成所致[1 3 ] 。病理研究证实 ,不稳定斑块 (unstableplaque)或称易损斑块 (vulnerableplaque)最易发生破裂 ,研究不稳定斑块破裂的机制和触发破裂的原因 ,有利于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1 斑块破裂在ACS中的发生率和组织学特点据Forreste[2 ] 综合 2 4 2例尸检报告 ,ACS死亡者中由于斑块破裂或内膜糜烂而产生血栓者占 56 %~ 91 % ,平均 81 .5 %。并对 2 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者用血管镜观察 ,2 2例(…  相似文献   

3.
大规模临床试验已证实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 (他汀 )在动脉粥样硬化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减少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的肯定作用。急性冠脉综合征 (a cutecoronarysyndrome ,ACS)中 ,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是重要的发病环节 ;血小板 ,凝血和纤溶系统对急性血栓形成的过程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他汀类对于血小板 ,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影响及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的应用。1 血小板、凝血和纤溶系统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作用血小板 ,凝血和纤溶系统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栓形成中的作用各不相同 ,又相互影响。不稳定斑块破裂…  相似文献   

4.
心肌钙蛋白在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度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爱兵 《医学综述》2001,7(5):278-279
急性冠脉综合征 (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是由于急性心肌缺血导致的胸部不适和其他症状的一大类病征 ,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 (unstableanginapectoris,UAP)和急性心肌梗死 (acutemyocardialintarction ,AMI) ,其共同病理生理特征是冠脉内原有斑块松动、裂纹或破裂引发血栓形成 ,导致心肌血供障碍 ,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在发病早期进行适当的危险度评估 ,对选择治疗方案 ,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心肌钙蛋白 (cardiactroponin…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与炎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表面破损或裂纹可引起不完全或完全堵塞性血栓病变 ,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utecoronarysyndromes,ACS)发生。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现有研究表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与炎症密切相关。不稳定斑块处炎症细胞的积聚与激活、血浆内炎症标记物水平的增高及斑块破裂后继发的血栓形成等均提示炎症在ACS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 斑块破裂脂纹最早可见于新生儿 ,但它发展为成熟的粥样斑块需几十年的时间。一般来说 ,无并发复合病变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是一种良性病变。然而 ,…  相似文献   

6.
陆东风 《广东医学》2002,23(2):111-11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系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或破裂 ,引起冠状动脉 (CA)内血栓形成致严重心肌缺血再产生的一组严重进展性的疾病谱。ACS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及急性心肌梗死。ACS的主要发生机制为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或破裂 ,同时合并血栓形成。斑块破裂的因素包括有高血压病、高血糖 (糖尿病 )、高血脂、高体重 (肥胖 )及吸烟。不稳定斑块的特点为 :①脂质含量多 (占斑块 40 %以上 ) ;②纤维帽薄 ;③胶质与血管平滑肌少 ;④炎症细胞多 ,易于破裂。不稳定性心绞痛与AMI血栓形…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有逐渐上升趋势 ,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AP)是引起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各种临床症状的基本原因。由于冠脉内AP突然破裂 ,以及斑块破裂后血小板聚集 ,继发血栓形成使冠脉不完全堵塞 ,冠脉流量急剧减少 ,形成临床不稳定性心绞痛 (UA) ,冠脉完全堵塞则形成急性心肌梗死 (AMI)或猝死并使其发生率明显增加。因此稳定粥样斑块 ,预防斑块破裂 ,甚至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消退动脉粥样硬化 (AS)及斑块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不稳定性动脉粥样斑块的现代研究1.1 不稳定动脉粥样斑块的特…  相似文献   

8.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utecoronarysyndromesACS)是指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无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 (STEMI) [1 ] 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亦称之为急性冠脉事件。ACS发病凶险 ,后果严重 ,为心血管病急重症 ,若诊治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近年成为心血管病研究热点。本文就近年来在ACS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ACS诊断方面的主要进展1 1 ACS的实验室检查1 1 1 心肌肌钙蛋白 (cTn)传统的ACS的实验室检查主要是血清心肌酶学指标的测定 …  相似文献   

9.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非Q波心肌梗死和急性Q波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 ,随之触发的血小板激活和凝血酶形成 ,最终导致血栓形成是ACS是主要发病机制。但近来已肯定炎症也是ACS发病的重要因素 ,炎症的致病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鉴于ACS发病机制的复杂性 ,用单一的线性思路不可能完全预测治疗措施的影响。炎症反应、脂质代谢、斑块动力学、血小板和凝血系统是一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的反馈环路 ,所有的抗栓治疗策略因影响这一反馈系统 ,应被认为有多重作用。为便于临床工作 ,对静息缺血性胸痛…  相似文献   

10.
急性胰腺炎 (acutepancreatitis,AP)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其临床表现为急性腹痛、血及 (或 )尿的胰酶升高 ,重症者可出现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甚至死亡。虽然人们在其发病机制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 ,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学说 ,但其确切机制至今仍不十分清楚[1,2 ] 。业已证明氧自由基和核因子-κB参与了AP的发病过程 ,研究表明应用抗氧化剂N -乙酰半胱氨酸 (N -acetylcysteine ,NAC)对急性胰腺炎具有治疗保护作用。1 NAC治疗AP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心脏标志物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滕万钟 《宁夏医学杂志》2000,22(11):643-645
心脏标志物 (Cardiacmarker,CM )在常规监护中的应用正处于一场革命之中。患者安全 ,国家财政和治疗需要驱动着包括急性心梗 (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 (unstableangina ,UA)在内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a cutecoroarysyndromes,ACS)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从安全而言 ,WHO在 4大洲 2 1个国家的MONICA方案研究结果已表明 35~ 6 4岁人群中冠心病、AMI等冠脉事件 2 8天的病例死亡率 (case -fatalityrates)平均高达 4 8% (男 )和 54% (女 )。关于AMI的诊断 …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冠心病 (CHD)发病机制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 ,但其确切机制复杂。病理学研究证实在粥样硬化斑块区的脂质核心及破裂斑块的“肩区”均有大量炎症细胞的浸润 ,提示炎症反应参与了CHD的发生发展过程[1] 。炎症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 (VEC)发生粘附是炎症反应的关键步骤。这一过程是双方细胞膜表面黏附分子 (celladhesionmolecules,CAMs)介导的[2 ,3 ] ,因此CAMs在CHD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血脂异常是CHD的重要危险因素 ,血脂异常与CAMs间有无必然的联系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1 CAMs概…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近年来颈动脉粥样斑块(carotidarteryplaque ,CAA)及其并发症的发病率日渐上升。尽管CAA本身症状不典型 ,但目前已公认它与脑梗死、脑血栓形成、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存在密切联系。目前认为CAA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是包括了脂代谢异常、局部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在内的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1(solubevascularcelladhesionmolecular 1,sV CAM 1)分别是脂代谢异常和非特…  相似文献   

14.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变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永林  马康华 《重庆医学》2005,34(3):444-446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指从不稳定型心绞痛、Q波心肌梗死到冠脉猝死的一组病症,通常发病突然、反复而且转归难以预测.现多数观点认为,它的发生与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有关,而与冠脉的狭窄程度无关,斑块不稳定性是导致斑块破裂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大量的研究投入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其预防上.现在许多实验研究发现,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斑块组织局部炎症反应活跃,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活性较高,其结果导致赋予斑块完整性的纤维帽中纤维胶原降解,纤维帽变薄,诱发了粥样斑块不稳定的形成,同时在外部触发因素影响下,斑块破裂和/或出现裂隙,激活血小板,诱发血栓形成,产生急性冠脉综合征.在这连续演变过程中,降解基质纤维胶原的MMPs是起重要作用的内在因素.因此,研究MMPs在动脉粥样硬块局部的触发机制对稳定斑块和预防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提供了一个重要治疗目标.  相似文献   

15.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导致冠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生多是在不稳定斑块出现裂缝、糜烂或破裂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导致急性心肌缺血.本文就如何识别不稳定斑块、斑块破裂的机制、检测手段及治疗等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急性冠脉综合征 (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 )主要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 ,继发血栓形成。最近研究表明 ,炎症反应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本研究测定了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浆中白介素 -6(IL -6)及C反应蛋白 (CRP)浓度 ,探讨炎症反应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发展中的作用。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①不稳定型心绞痛 (UA)组 :1 5例均为住院病人 ,全部符合WHO心绞痛分型标准。②慢性稳定型心绞痛 (CSA)组 :1 7例为住院病人及部分门诊病人 ,均有典型心绞痛临床表现及心电图依据。所有入选病例均排除了…  相似文献   

17.
急性冠脉综合征 (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 )主要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 ,继发血栓形成。然而最近研究表明 ,炎症反应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测定了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浆中白介素 6(IL 6)及C反应蛋白 (CRP)浓度 ,探讨炎症反应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发展中的作用。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①不稳定型心绞痛 (UA)组 :1 5例均为住院病人 ,全部符合WHO心绞痛分型标准。②慢性稳定型心绞痛 (CSA)组 :1 7例为住院病人及部分门诊病人 ,均有典型心绞痛临床表现及心电图依据。所有入选…  相似文献   

18.
炎症、不稳定斑块与急性冠脉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et coronary syndrome,ACS)的主要机制是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破裂并发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管腔急性阻塞或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急剧加剧。它包括了Q波心肌梗死、非Q波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最近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炎症反应在不稳定斑块的发生、演变及破裂以及血栓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不稳定斑块是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原因。现就炎症细胞与不稳定斑块,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以及炎性标记物与斑块的稳定性等全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与变异性心绞痛之间的一组心肌缺血综合征 ,即同时存在器质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阻塞和冠状动脉痉挛。有 1 0 %~ 2 0 %的病人在一年之间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塞或猝死。据研究表明 ,冠状动脉内斑块的表面裂纹、破裂或斑块内部血栓形成是不稳定性因素。本文报导一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发作时的心电图变化、酶学改变 ,扩血管药物、溶栓、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 (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 naryAngioplasty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Stents)术的诊治经…  相似文献   

20.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导致冠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生多是在不稳定斑块出现裂缝、糜烂或破裂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导致急性心肌缺血.因此研究不稳定斑块及血栓形成和发展的机制,采取措施增强斑块稳定性和阻止血栓形成,将对ACS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