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卡马西平不良反应11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锦珊  杜青云 《医药导报》2004,23(8):0604-0605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CBZ)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Rs)的一般规律与特点。方法:对1995年1月~2002年12月国内医药期刊文献报道应用CBZ发生的ADR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BZ所致的ADRs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严重者可累及机体多个器官系统,甚至致死。结论:合理应用CBZ,重视ADRs的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卡马西平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 1995 - 2003年国内报道的 257例卡马西平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卡马西平的不良反应可累及多个器官或系统,临床表现亦复杂多样,以药疹、皮疹等过敏反应最为常见( 148例),其次为神经系统( 41例)、心血管系统( 22例)、血液系统( 16例)、消化系统( 12例)、肝胆系统( 7例)、死亡( 2例)等不良反应.结论:应重视卡马西平的不良反应,加强临床用药监护.  相似文献   

3.
国内12年间氨茶碱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氨茶碱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方法:对1994-2005年氨茶碱不良反应12年间的国内文献源应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氨茶碱的不良反应大多在用药1d内发生。不良反应以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损害为主,分别占不良反应总例数的41.75%和33.98%,其次为呼吸系统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预后除两例未提及,其余101例有89.11%的惠者可痊愈或好转,1.98%的患者留有后遗症,但仍有8.91%的患者死亡。结论:氨茶碱不良反应涉及多个系统,所以应合理应用氨茶碱,重视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监测,确保用药安全,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卡马西平的化学结构近似于三环类抗抑郁药,是一种钠通道阻滞药,可使动作电位兴奋期延长,抑制丘脑腹前核到额叶的神经兴奋传导,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周围神经痛、癫痫、精神性疾病.因每位患者的病情差异,临床用药时绝大多数情况下会和他药合用,随着卡马西平临床应用的增多,特别是合并用药的增多,其药品不良反应(ADR)呈现严重及增多的趋势,有的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1].笔者就1年来我院使用卡马西平的情况及导致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卡马西平发生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为临床合理使用卡马西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卡马西平的化学结构近似于三环类抗抑郁药,是一种钠通道阻滞药,可使动作电位兴奋期延长,抑制丘脑腹前核到额叶的神经兴奋传导,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周围神经痛、癫痫、精神性疾病。因每位患者的病情差异,临床用药时绝大多数情况下会和他药合用,随着卡马西平临床应用的增多,特别是合并用药的增多,其药品不良反应(ADR)呈现严重及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国内甘露醇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特征,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文献计量学方法、药物流行病学方法,调查8年国内甘露醇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甘露醇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4%(1719/25499);3692例甘露醇不良反应患者中男性占54.52%(2013/3692);女性占42.31%(1562/3692)、性别资料不详3.17%(117/3692);不良反应类别主要为肾功能损害占46.18%(1705/3692)、肾功能衰竭占35.70%(1318/3692)、静脉损伤及静脉炎占3.98%(147/3692)、局部血管痉挛占2.90%(107/3692)、神经系统反应占2.63%(97/3692)、代谢紊乱占2.08%(77/3692);这些病例的原发病主要为脑出血占43.69%(1613/3692)、脑损伤占16.06%(593/3692)、脑梗死占14.25%(526/3692)、其他颅内疾病占8.07%(298/3692)、颅内肿瘤占4.47%(165/3692)。  相似文献   

7.
国内12年间苯妥英钠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曼  郭代红  孙艳  张莉 《中国药业》2007,16(19):38-39
目的了解苯妥英钠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方法收集国内12年间关于苯妥英钠ADR的文献源并加以统计分析。结果苯妥英钠ADR的发生男性多于女性,且集中于10~40岁年龄段,以中枢神经系统(CNS)、血液系统和皮肤的损害为主,预后较好,有95.77%的患者痊愈或好转,4.23%的患者死亡。结论临床治疗中应重视苯妥英钠所致ADR,加强血药浓度监测,确保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药物不良反应文献在国内期刊中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和新药品种的日益增多,人均用药量、群体用药频度和数量不断上升,药物的不良反应所引发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和严峻。为了便于医务工作者和图书信息部门,及时了解药物不良反应方面的信息,使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范围内迅速查阅更多的文献资料,为了使图书情报部门在选购此类文献时,能用有限的经费采购到高效的情报,我们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我国药物不良反应文献的期刊分布做了初步调查,从中找出该专业领域主要期刊,即核心期刊,供医务工作者和图书情报人员参阅。  相似文献   

9.
药物不良反应国内文献题录检索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药物不良反应国内文献题录检索系统的设计原理、功能特点,以输入药名及不良反应类别为例,显示了检索系统操作简便,提供信息及时准确的特点。本系统可从药名、不良反应类别及作者等多方面进行检索,可为查询者提供所需的详细资料,弥补了人工查阅文献的不足。并将继续扩大文献资料库,由题录向电报文体文摘形式转化,以贮存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卡马西平过敏反应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卡马西平是临床常用的一线抗癫痫药物,临床应用已有数十年历史。过敏反应是卡马西平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本文总结了我院2003—2005年发现的31例卡马西平过敏反应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陆惠平  严晓沁  顾正平  王斌 《中国药房》2012,(22):2084-2086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以我院2009-2011年585例ADR为研究对象,从年龄、性别分布、报告人职业、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ADR类型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报告中,≥60岁年龄段构成比最高;涉及的药品有108种,其中抗感染类药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42.05%,生物制品引起的次之;静脉给药引发的ADR占37.09%,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以促进合理用药,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朱鹏祥  张麒 《中国药房》2010,(46):4392-4394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我院2008年1月~2010年3月自发呈报的168例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引起不良反应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以及患者的年龄、性别、不良反应史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8例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中成年人比例最大,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主要不良反应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临床应加强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监测,实行个体化给药,减少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杨月琴  韩志云 《中国药房》2012,(28):2672-2674
目的:探讨环丙沙星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检索有关环丙沙星ADR的文献,并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结果:环丙沙星可引起多种类型ADR,以全身性损害为主(27例,占58.70%),亦可引起心脏骤停等罕见ADR;其ADR发生率男性较女性稍高;静脉滴注和口服给药均可能发生ADR,静脉滴注给药多在用药1~20min内发生,而口服给药多在用药1~6h内发生;ADR预后均较好。结论:环丙沙星可引起多种ADR,临床应用须高度重视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促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进一步完善。方法对我院2012年全年上报的61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主要为抗菌药物和中药制剂,不良反应上报率低、漏报率高。结论通过多种途径改进不良反应上报工作,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重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20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和特点,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本院近年来收集的206例ADR/ADE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报告例数的70.39%。抗微生物药物的ADR发生例数最高,占39.09%;其次为中药注射剂,占16.46%。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合理规范使用药物,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我院2006年至2007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院2006至2007年药品不良反应的总体情况、分析原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发生。方法对我院2006年至2007年记录的77例ADR数据进行列表,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抗感染用药的ADR为59.74%;中成药ADR为22.28%;循环系统用药ADR10.39%。ADR的症状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45.45%;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的ADR占28.57%,严重的ADR3例;缺少与生化指标有关的ADR报告;各种给药途径中以静脉给药发生的ADR最高占59.74%。结论强化药物使用的监督与管理制度,减少多药联用比例;合理选用给药方式;重视用药前病史、用药史的查询及用药后的药学服务;完善药物ADR监测的制度,医、护、药三方共同努力可减少我院药物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0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5例ADR报告,按照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涉及的器官或系统及其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滴注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例数最多(171例,83.41%);抗茵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比例最高(116例,55.24%);60岁以上患者ADR的构成比高于其他年龄段;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多见,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儿童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基本情况和发生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对2009年至2011年我院上报给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的351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男222例,女129例;1~3岁幼儿发生ADR的比例最高(38.50%);静脉滴注引起的ADR比例最高(79.45%);皮肤及附件损害为最主要的ADR,占75.50%;抗生素和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占较高比例.结论:应加强儿科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保障患儿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