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报道一种改良膀胱尿道造影术,并探讨其对尿道狭窄的诊断作用。方法造影前行膀胱穿刺造瘘术,造影时自膀胱造瘘管注入对比剂、使用纱条捆紧尿道龟头部,嘱患者排尿,X线透视下拍摄患者正位片及30°~45°侧位片,之后按照经典膀胱尿道造影术再次进行检查,术中进一步确定狭窄部位、长度及狭窄程度。结果共有11例患者参与研究,改良膀胱尿道造影术显示的狭窄长度与经典膀胱尿道造影术及术中确定的狭窄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7),但检查时间明显缩短(6 min vs.15.18 min,P<0.001)。结论改良膀胱尿道造影术可充分显示尿道狭窄部位及长度,同时有检查时间短、辐射量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背景尿失禁包括压力性、急迫性以及二者混合型,临床上凭经验很难准确判断其类型和程度,常发生误诊误治.目的为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尤其是应力性漏尿点压测定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价值.设计回顾性平行对照观察.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泌尿专科中心.对象选择1996-01/2002-05来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泌尿外科就诊的尿失禁女性患者120例.方法①膀胱尿道造影测定患者膀胱尿道后角<100°判定为正常,>100°判定为异常.尿道倾斜角<45°判定为正常,>45°判定为异常.膀胱尿道连接部(静态时)无下降判定为正常,下降0.5 cm判定为异常.②尿动力学检查检查项目依次为充盈性膀胱测压,静态尿道压力图测定、漏尿点压测定.③分型标准膀胱尿道造影分型标准Ⅰ型膀胱尿道后角消失,尿道倾斜角<45°,最大尿道关闭压>20 cmH2O;Ⅱ型膀胱尿道后角消失,尿道倾斜角>45°,最大尿道关闭压>20 cmH2O;Ⅲ型膀胱尿道后角正常,尿道倾斜角<45°,最大尿道关闭压<20 cmH2O.应力性漏尿点压分型标准Ⅰ型应力性漏尿点压>120 cmH2O;Ⅱ型应力性漏尿点压90~120 cmH2O;Ⅲ型应力性漏尿点压<60 cmH2O;Ⅱ/Ⅲ型应力性漏尿点压60~90 cmH2O.主要观察指标①尿失禁患者尿动力学检查结果.②应力性漏尿点压分型结果及其与膀胱尿道造影分型结果的比较.结果12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经检查确诊为真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56例,症状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64例,其中不稳定膀胱28例,低顺应性膀胱36例.②应力性漏尿点压分型与膀胱尿道造影分型结果比较56例真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Ⅰ型20例;Ⅱ型16例;Ⅱ/Ⅲ型10例;Ⅲ型10例.两种分型在Ⅰ和Ⅲ型上吻合率达到100%,Ⅱ和Ⅱ/Ⅲ型的吻合率分别达到94.1%和90.1%,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力性漏尿点压测定能够对女性真性压力性尿失禁进行准确的的分型,并对其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逆行尿路造影及CT检查在骨盆骨折合并盆腔脏器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98例骨盆骨折的患者,对其中58例怀疑合并有尿道或膀胱损伤患者进行了逆行尿道造影,其中5例做了造影后螺旋CT检查;对所有患者进行定期随访。结果 58例术前作逆行尿道造影显示:后尿道断裂19例,膀胱破裂39例。5例注入对比剂后行螺旋CT扫描均显示膀胱破裂及对比剂的分布情况。34例尿道断裂术后随访显示:12例后尿道有不同程度狭窄,1例后尿道仍存在断裂、错位,1例后尿道狭窄并憩室形成,20例尿道通畅。64例膀胱破裂术后行逆行造影检查,未见对比剂外漏。结论 逆行尿道造影是术前明确诊断尿道或膀胱损伤的可靠方法,且为术后评价尿路通畅程度提供信息;注入对比剂后行CT扫描能好的显示膀胱破裂程度以及对比剂在盆腔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4.
背景:尿失禁包括压力性、急迫性以及二者混合型,临床上凭经验很难准确判断其类型和程度,常发生误诊误治。目的:为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尤其是应力性漏尿点压测定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价值。设计:回顾性平行对照观察。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泌尿专科中心。对象:选择1996-01/2002-05来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泌尿外科就诊的尿失禁女性患者120例。方法:①膀胱尿道造影:测定患者膀胱尿道后角:〈100&;#176;判定为正常,〉100&;#176;判定为异常。尿道倾斜角:〈45&;#176;判定为正常,〉45&;#176;判定为异常。膀胱尿道连接部(静态时):无下降判定为正常,下降0.5cm判定为异常。②尿动力学检查:检查项目依次为充盈性膀胱测压,静态尿道压力图测定、漏尿点压测定。③分型标准:膀胱尿道造影分型标准:Ⅰ型:膀胱尿道后角消失,尿道倾斜角〈45&;#176;,最大尿道关闭压〉20cmH2O;Ⅱ型:膀胱尿道后角消失,尿道倾斜角〉45&;#176;,最大尿道关闭压〉20cmH2O;Ⅲ型:膀胱尿道后角正常,尿道倾斜角〈45&;#176;,最大尿道关闭压〈20cmH2O。应力性漏尿点压分型标准:Ⅰ型:应力性漏尿点压〉120cmH2O;Ⅱ型:应力性漏尿点压90~120cmH2O;Ⅲ型:应力性漏尿点压〈60cmH20;Ⅱ/Ⅲ型:应力性漏尿点压60-90cmH2O。主要观察指标:①尿失禁患者尿动力学检查结果。②应力性漏尿点压分型结果及其与膀胱尿道造影分型结果的比较。结果:12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经检查确诊为真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56例,症状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64例.其中不稳定膀胱28例,低顺应性膀胱36例。②应力性漏尿点压分型与膀胱尿道造影分型结果比较:56例真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Ⅰ型20例;Ⅱ型16例;Ⅱ/Ⅲ型10例;Ⅲ型10例。两种分型在Ⅰ和Ⅲ型上吻合率达到100%,Ⅱ和Ⅱ/Ⅲ型的吻合率分别达到94.1%和90.1%,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力性漏尿点压测定能够对女性真性压力性尿失禁进行准确的的分型,并对其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女,12岁,自出生以来不能自行控制排尿,尿液淋漓不尽,于1984年11月20日入院。检查:输尿管行径无压痛,膀胱无充盈胀大,尿道周围与会阴部无输尿管异位开口,尿道外口松弛,从尿道内插入导尿管注入美兰,未见从阴道流出,除外膀胱阴道痿,静脉肾盂造影显示膀胱充盈良好。诊断:“先天性尿道括约肌松弛尿失禁”。  相似文献   

6.
本院2001年4月至2004年9月收治男童外伤后后尿道断裂11例,均经会阴直视下行后尿道吻合术,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1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16岁,平均9岁。11例均为车祸致骨盆骨折伴后尿道损伤,均不能自行尿道排尿或仅有尿道口滴血。7例为伤后本院首诊,耻骨上可及膨胀的膀胱;4例伤后在当地医院急诊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后转本院,入院在术后2~4d不等。4例膀胱造瘘者行膀胱造影;3例伤后在本院首诊患者行耻骨上膀胱穿刺造影术,联合前尿道造影,均显示尿道断裂于后尿道;4例未行造影术。11例患者均有骨盆骨折,1例合并右…  相似文献   

7.
输尿管囊肿系先天性输尿管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排尿障碍、中断,肉眼血尿等;主要检查方法是静脉尿路造影、膀胱尿道造影以及膀胱镜检查。我院发现8例,其中6例行低张静脉尿路造影,本文从其效果认为此方法更容易发现较小的输尿管囊肿,且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8.
超声造影对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诊断价值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排尿膀胱尿道超声造影检查对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VUR)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对比脉冲序列超声造影技术对53例反复尿路感染的患儿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膀胱、输尿管及肾的声像图表现,用五级法分析评价,并以排尿膀胱尿道造影术(VUCG)对照.结果 53例患者中超声造影检出19例(36个肾输尿管单位),VCUG检出18例(34个肾输尿管单位),超声造影及VCUG对VUR的分级检出一致性为31个肾输尿管单位,阴性检出一致性为69个肾输尿管单位.超声造影和VCUG对VUR的检查有很高的一致性(Kappa值=0.909).结论 超声造影能敏感检测出VUR,同时无放射性,重复性好,可作为VUR的首选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膀胱软镜在骨盆骨折后尿道狭窄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并对接受镜检患者的疼痛耐受性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120例男性骨盆骨折后尿道损伤(PFUDDs)导致尿道狭窄患者,平均年龄(36.2±9.5)岁(20~58岁)。87例患者接受膀胱软镜检查,33例患者行膀胱硬镜检查,所有患者接受膀胱尿道镜检查完善膀胱、后尿道情况。对膀胱及后尿道结石、膀胱颈部结构异常、后尿道假道、尿道直肠瘘的检查结果与传统的尿道造影检查进行比较分析。依据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量表(VAS)对检查中、检查后1天的疼痛情况进行疼痛评分,对膀胱软镜与传统硬镜检查的疼痛评分情况进行分析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膀胱软镜检查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尿道狭窄位置、后尿道结构、膀胱及膀胱内结石等异常情况,通过镜检发现后尿道内结石、膀胱颈部结构异常、后尿道内假道、尿道直肠瘘瘘口分别为21、5、7和5例,与传统的影像学检查异常发现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行膀胱软镜检查时经尿道及经膀胱造瘘口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硬镜检查,检查后的延时疼痛评分比较均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骨盆骨折后尿道狭窄患者进行传统影像学检查的基础上,膀胱软镜检查能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术前评估。患者对检查的疼痛耐受性高,对疾病正确诊治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是值得推广的术前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膀胱异物     
膀胱异物是泌尿系异物中最常见者,可损伤膀胱,并发感染、结石、梗阻等。兹将收治的12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12例中,男性11例,女性1例;年龄20~32岁。心理异常,从尿道插异物(细塑料线、空心塑料电线、青草、体温表)入膀胱6例;战伤致膀胱内弹片及骨片各1例;尿道扩张术丝状探条脱落于膀胱内3例,其中1例异物存留在膀胱和后尿道,拔除膀胱  相似文献   

11.
周健 《临床医学》1997,17(8):21-21
我院自1983年7月至1996年10月采用直视下经尿道膀胱碎石术治疗膀胱及后尿道结石268例,取得良好疗效。 1 一般资料 268例患者中,男227例,女41例,年龄20~70岁,平均38岁。膀胱结石236例,男性后尿道结石21例,膀胱憩室合并结石5例,输尿管口结石6例。本组病例中膀胱内单枚结石243例,2枚结石17例,3枚结石8例,结石直径1.5~4cm,其中250例经腹平片及B超确诊,18例经尿道膀胱镜发现。  相似文献   

12.
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出口梗阻是术后严重的并发症 ;本院自1992~2000年间共收治术后膀胱出口梗阻患者14例 ,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4例 ,年龄58~78岁 ,平均66岁。其中单纯前列腺结节性增生11例 ,合并慢性前列腺炎3例。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7~21d。术后发生排尿困难时间1~1.5年 ,经金属尿道探子探查、尿道造影、尿道膀胱镜检查 ,发现膀胱颈口挛缩4例 ,膀胱颈后唇抬高4例 (其中1例伴腺体残留 ) ,膀胱颈前唇缩窄3例 ,膀胱颈后尿道闭锁3例(其中1例 ,后证实存在前列腺癌 )。1.2治疗方法2例膀胱颈前唇缩窄经尿道扩张后治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后排尿困难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后排尿困难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3例中,组织残留过多20例;膀胱收缩功能不全5例;膀胱颈及尿道水肿4例;组织碎块阻塞尿道2例,尿道狭窄12例。1例膀胱功能收缩不全行膀胱造瘘,其余42例均治愈。结论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后排尿困难原因较多,主要为组织残留过多、膀胱收缩功能不全、膀胱颈及尿道水肿、组织碎块阻塞尿道、尿道狭窄。应采取积极措施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3):2483-2484
选取2013年3月始笔者所在科住院的尿道损伤患者24例,患者需经直肠指检、尿道造影、诊断性导尿确诊为尿道损伤。所有患者均在诊断性导尿失败后行急诊手术,手术方式为应用B超定位经皮膀胱穿刺联合输尿管镜尿道会师术。结果 23例Ⅰ期成功会师,1例因后尿道长段损伤及合并严重骨盆骨折,仅作膀胱造瘘尿流改道,待病情稳定3个月后行尿道成形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出现尿道狭窄2例。复查残余尿量均20ml,最大尿流率为12.5~24.8ml/s,平均20.5ml/s,无尿瘘、无尿失禁和无勃起功能障碍。应用B超定位经皮膀胱穿刺联合输尿管镜治疗尿道损伤,手术时间短,创伤小,会师成功率高,临床疗效佳,术后并发症少,可作为急诊治疗尿道损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选择2010年2月~2012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输尿管口囊肿患者13例,采用经尿道电切术切除囊肿,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疗效,术后常规定期进行尿常规、膀胱B超、膀胱镜、静脉尿路造影及排尿期膀胱造影等复查,共随访6个月。结果手术治疗一次成功率100%。术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完全消失,无排尿不畅或排尿中断,无尿路感染症状,无术后出血。膀胱B超、膀胱镜、静脉尿路造影及排尿期膀胱造影检查等复查结果提示无复发病例。经尿道电切是治疗输尿管口囊肿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1995年 1月~ 2 0 0 0年 1月共施行前尿道拖入术治疗后尿道狭窄 1 2例 ,收到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 2例均为男性 ,年龄 1 8~ 63岁 ,均为骨盆骨折合并后尿道损伤 ,伤后时间为 6个月至 3年。入院前 8例曾行尿道吻合术失败 ,其中 6例1次、2例 2次、3例行尿道会师失败 ,1例行单纯膀胱造瘘。入院时 1例留置膀胱造瘘管。入院后全部病例分别行经膀胱造瘘管顺行及经尿道逆行造影 ,或尿道镜检查 ,显示损伤部位均位于后尿道 ,狭窄范围 2 5~ 6cm ,其中 1例闭锁(单纯膀胱造瘘患者 ) ,3例伴有假道形成 ,4例合并膀胱结石。会阴部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源性膀胱并发上尿路损害患者膀胱漏尿点压的变化。方法对33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先行泌尿系统的B超或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再行尿动力学检查的膀胱漏尿点压测定。结果 21例上尿路损害患者中,20例膀胱漏尿点压〉40cmH2O,明显高于正常值。而12例无上尿路损害患者,膀胱漏尿点压均〈40cmH2O。结论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的同时应了解膀胱漏尿点压力和膀胱尿道功能,预测上尿路损害的危险因素,避免上尿路损害。  相似文献   

18.
林成楚  汪志伟  李毅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2):1313-1314
目的:总结我院近7年收治的16例因外伤致骨盆骨折并后尿道完全断裂患者的诊治经验。方法:通过对16例骨盆骨折并后尿道完全断裂患者,采用尿道会师加膀胱颈口会阴牵引复位术治疗,观察术后排尿、性功能情况。结果:拔管后13例排尿通畅,3例经1~3个月尿道扩张术治疗后,排尿正常。行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示排尿通畅。随访6个月均排尿正常,无性功能障碍者。结论:采用尿道会师加膀胱颈口会阴牵引复位术,操作较简单,创伤小,术后引起尿道狭窄及性功能障碍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9.
B超指导神经原性膀胱合并尿道内括约肌松弛术式的价值研究解放军第467医院邮政编码050081常广,张顺旺,孙军我院对经临床确诊为神经原性膀阶的118例患者全部进行B超检查,与其中72例和59例分别做了X线膀胱造影和CT对照。超声诊断40例合并有尿道内...  相似文献   

20.
B超对神经原性膀胱合并尿道内括约肌松弛的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实时B超仪探测了118例神经原性膀胱患者的尿道上段,并与X线膀胱造影及手术进行了对照。结果显示:实时B超能准确的反应尿道内括约肌张力情况,并能根据其肌松弛情况将其分为轻、中、重三度,从而使神经原性膀胱是否合并尿道内括约肌松弛于手术前即可确定诊断,进而术前确定手术方式,可避免部分病人不必要尿道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