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对近二年我院600例病理确诊的肾病患者进行了尿液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检查并与50例正常人对照,同时检测血中尿素氮(BUN)、肌酐(Scr),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正常对照组:本院部分职工及来院健康体检者50例。肾病患者600例,以肾穿活检病理诊断为依据。1.2随机尿样、宜新鲜,NAG酶试剂盒(长春市汇力生物环境工程技术开发中心生产)同时做尿肌酐测定。仪器:意大利优利Ⅱ型半自动生化分析仪。1.3方法及原理:速率法,在pH4.6条件下,NAG作用于底物CNP-NAG,在405nm下测定CN…  相似文献   

2.
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身体各组织中,在人类为泌尿系统特有的酶。肾干冻切片发现NAG几乎存在于近端肾小管细胞的溶酶体中。分子量约为14万,NAG在血浆中半衰期很短,所以尿中NAG基本都来源于肾组织。各种肾毒引起的肾损伤都可以引起尿中NAG水平增高。以往我们认为肾毒表现为血尿及肾功能损伤。血中BUN及Cr升高及清除率降低。常发生在治疗后7-14天之间。本文通过检测尿NAG水平的变化,监测抗癌药物顺铂对肾脏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酶)与肾脏剪切波速(SWV)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肾损害的价值。方法对PNS患者轻、中、重度组150例,对照组50例测定尿液NAG酶,并行VTQ检查,比较各组间尿NAG酶及肾实质SWV,将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轻度组与对照组尿NAG酶及SWV测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及各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尿NAG酶和肾实质SWV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68,P0.05)。结论肾实质SWV及尿NAG酶均随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增加而增高,二者在PNS肾间质纤维化诊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NA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EC3.2.1.30)是一种溶酶体水解酶,与糖蛋白代谢有关。在全身各组织中尤以肾脏含量丰富。肾脏定位研究表明近曲小管NAG含量最高。大量研究表明,尿中NAG 来源于肾,因此通过测定尿中NAG 总活性,分析其同工酶变化特征可反映肾脏的病理变化。尿NAG 及其同工酶检测作为一种新的敏感性高的非侵入性肾功能试验已较为广泛地应用于原发性肾疾病的早期发现、接触重金属工业工人肾损害的过筛、高血压、糖尿病肾损害的早期诊断及肾移植排斥的预测以及  相似文献   

5.
尿GAL、NAG、AAP及LAP联合检测在肾脏功能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β-半乳糖苷酶(GAL)、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丙氨酸氨基肽酶(AAP)和亮氨酸氨基肽酶(LAP)活性联合检测对肾功损伤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速率法测定GAL、NAG、AAP及LAP活性,同时进行肌酐(Cr)测定,计算酶活力与Cr比值.以U/gCr表示。结果各组肾功损伤患者的GAL、NAG、AAP及LAP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不同的肾功损伤GAL,NAG、AAP及IJAP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在肾功损伤早期,GAL、NAG、AAP及IAP的敏感性为93.8%、96.9%、92.5%、92.9%,特异性为96.7%、90.2%、90.8%、91.2%,准确性为96.1%、91.6%、91.1%、90.5%。结论尿GAL、NAG、AAP及LAP酶活性联合测定对。肾脏功能损伤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β-D-glucosaminidase,NAG)是一种位于溶酶体内的酸性水解酶,分子量约140,000,存在所有组织中,以前列腺和肾近球肾小管溶酶体含量最高。NAG中有多种同工酶,大多数组织中有A型和B型同工酶。少数组织中还有微量的Ⅰ1、Ⅰ2S、P型同工酶。肾组织中有:NAG-A、NAG-B及NAG-Ⅰ三种同工酶。肾组织损害时主要是NAG-B同工酶升高。肾小管细胞,尤其是皮质近曲小管细胞内含有丰富的NAG,主要来自近球小管的溶酶体。当自身组织受损时,特别是近曲肾小管受到损失时,尿中NAG的活性显著增高,且这较其他酶的增高更早出现。因此测定NAG对肾小管损害的早期诊断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尿NAG、RBP的变化在肾功能正常的肾病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肾功能正常的肾小球和肾血管疾病患者尿NAG、RBP的变化,以确定在上述患者中尿NAG和RBP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肾功能正常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CGN)2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未缓解期患者18例、高血压肾损害患者(HN)10例、糖尿病性肾病患者(DN)20例,分别进行尿NAG/尿肌酐、RBP检测,并与12例正常人对照。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各肾脏病组尿NAG/尿肌酐、RBP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以NS组最明显。结论:肾小球和肾血管疾病在出现肾功能减退之前,即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肾小管一间质损伤,从而在尿NAG和RBP的变化中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8.
NAG和GAL是目前诊断肾功能衰竭最敏感的指标。高血压病伴肾功能损害已肯定,高血压病血压波动期NAG,GAL的变化未见报道。作者对11例高血压病Ⅰ期患者于血压波动期,每日测定NAG、GAL,并与高血压病血压稳定期相对照,得出结论:高血压病Ⅰ期。虽然没有肾功能损害的生化指标,但肾血流量的变化对肾小管有损害,NAG和GAL可作为早期高血压病肾损害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简称 NAG)是存在于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的一种溶酶体酶。各种肾病患者,尿 NAG 活性常增高,是反映肾小管损害的一个灵敏指标。目前国外有学者认为甲状腺功能与尿NAG 活性有一定相关性。为此我们选择了部分甲状腺  相似文献   

10.
我们用国内合成的对硝基苯—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PNP—NAG)为基质,对于测定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的方法,进行了实验性探讨,通过对硝基酚的吸光度测定,它的最大吸收峰为400nm。NAG反应的最适PH为4.6,同一标本测20次精密度的 CV为 2.18%。该法操作简单、快速、结果可靠。NAG的测定对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N—乙酰—B—D氨基葡葡糖苷酶(简称NAG)是存在于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的一种溶酶体酶。各种肾病患者,尿NAG活性常增高.其尿排泄动态尚未明瞭。本文通过对50例甲状腺功能异常症的尿NAG活性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其尿排泄机理及与甲状腺功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血脂,尿微量白蛋白(mAlb)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变化与血糖控制的关系。方法 对87例2型糖尿病患测定糖化血红蛋白(GHbAlc)。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LDL-胆固醇(LDL-C),HDL-胆固醇(HDL-C),3月后复测。根据GhbAlc变化分为3组;血糖控制改善组24例,血糖控制无明显改善组37例;血糖控制良好组26例。结果 血糖控制改善组3月后GhbAlc,TG,NAG水平显降低;血糖控制无明显改善组TC,TG,LDL-C和NAG水平显升高;血糖控制良好组mAb显降低。结论 2型糖尿病患mAlb与NAG正相关;NAG与GhbAle正相关,改善血糖控制对TG,NAG,mAlb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血糖控制不满意可加重血脂代谢紊乱,升高NAG。  相似文献   

13.
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着酶(N-Acetyl-β-D-glucosaminldase,NAG)是一种溶酶体酶,尿NAG活性增高,主要反映肾疾患。近年来国内外对尿NAG测定的临床价值报道甚多,但对测定的影响因素探讨报道较少,因此我们对尿NAG活性测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仪器科尼630型半自动生化分析仪。1.2试验方法尿NAG活性测定采用NAG活性测定终点法[1]。1.3试验步骤1.3.1不同储存时间,不同储存温度对尿NAG影响的观察;20例健康者随意尿液分成三组,分别放入冰箱(4C)、室温(25C)、冰企(-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尿NAG活性测定对高尿酸血症患者尿酸盐晶体对肾损害的早期诊断。方法:用对硝基苯酚(PNP)比色法测定55例高尿酸血症患者和20例正常健康对照者的尿NAG值,以尿NAG测定值与尿Cr比值表示其活性。结果:高尿酸血症患者尿NAG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Z=-4·271,P<0·01),患者组尿NAG活性为3·5796±3·3957(U/mmolCr),以正常人尿NAG的-x 2s(1·8798U/mmolCr)为阳性界值,阳性率为69·1%。结论:提示尿NAG可作为高尿酸血症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观测指标,尤其对痛风肾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程薇莉  林云卿 《中国康复》1996,11(4):150-152
应用速率法对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尿液NAG和GAL进行了测定.结果老年糖尿病患者尿液NAG(25.97±8.58 U/g·Cr)和GAl.(17.07±5.33U/g·Cr)高于健康对照组(NAG20.10±5.61U/g·Cr,GAI.12.41±4.13U/g·Cr).老年高血压组NAG(25.42±10.17U/g·Cr).老年冠心病组NAG和GAL(24.80±7.81 U/g·Cr,15.21±5.82U/g·Cr)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提示: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和寇心病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早期肾实质性损伤,尤以糖尿病患者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NAG的荧光测定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认为NAG酶是尿酶中能反映肾实质性损伤的最灵敏的生化指标。测定尿中NAG酶对心肌梗塞、肝炎、肾脏为靶器官的疾病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对NAG荧光方法规范化进行了研究。线性范围在7~140u/min·ml,批内CV 2~5%,批间CV 10.65%,光谱特性在Ex 364nm,E_m448nm、米氏常数K_m0.25mmol/L左右,并优选了最佳测定条件:pH为4.7~5.4,温度、时间、紫外线对荧光稳定性有影响,高胆固醇对NAG有抑制作用,做了66份血清NAG荧光法与间甲酚紫(MCP)法的相关性,r=0.924,y=3.55×(MCP)+22.0,测定了正常人尿中NAG正常参考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和治疗.方法 取wistar大鼠60只,根据给药不同随机分为6组,伪手术组,模型组,小、中、大剂量组、对照组.造模24小时后检测血清肌酐(Cr)、尿素氮(SUN)、尿NAG,并光镜、电镜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各实验组与伪手术组比较Cr、BUN、NAG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rhKD/APP中、大剂量组、对照组Cr、BUN、NAG明显降低(P<0.01 or P<0.05),小剂量组无明显差异.光镜电镜观察rhKD)/APP中、大剂量组、对照组细胞损害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 rhKD/APP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确实具有器官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N-乙酰-B-D氨基葡萄精苷酶(NAG)(EC 3.2.1.30)是一种溶酶体酶,分子量11.2万~12.6万,不能通过肾小球。在肾脏中该酶主要存在于近曲小管细胞中,文献报道在各种肾炎、肾小管疾病肾功能衰竭,肾移植排斥等均明显升高。本文就尿NAG作为肾损伤的敏感指标用于监测抗生素肾毒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浆N 乙酰 β D氨基葡萄糖甘酶 (NAG)及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活性变化与 2型糖尿病(DM)患者视网膜病变 (DR)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别采用ELISA法和生物化学法检测 2 2例 2型DM患者 ,其中 12例伴DR ,10例不伴视网膜病变 (NDR)和 2 0例正常对照者 (NC)血浆TNF α、NAG变化。结果 糖尿病患者血浆NAG活性、TNF 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DR组与NDR组NAG活性差异无显著意义 ,而DR组TNF α水平明显高于NDR组 (P <0 .0 1)。血浆NAG活性变化与TNF α成正相关 (r =0 .66,P <0 .0 5 ) ,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成正相关 (r =0 .2 2 ,P <0 .0 5 )。TNF α水平与血浆空腹胰岛素 (FINS)成正相关 (r =0 .72 ,P <0 .0 5 ) ,与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成负相关 (r =- 0 .5 4,P <0 .0 5 )。结论 TNF α和NAG共同参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NAG活性变化与糖尿病血糖控制情况及TNF α水平密切相关 ,动态监测其活性变化对DR早期诊断和检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有重要意义。TNF α则对监测DR的发生、发展及疗效判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肾功能正常的肾小球和肾血管疾病中肾小管-间质的损害情况。方法:选择肾功能正常的慢性肾小球肾炎(CGN)2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未缓解期18例、高血压肾损害(HN)10例、糖尿病性肾病(DN)20例,分别进行尿NAG/尿肌酐、PBP检测,并与12例正常人对照。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各肾脏病组尿NAG/尿肌酐、PBP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以NS组最明显。结论:肾小球和肾血管疾病在出现肾功能减退之前,即存在一定程度的小管-间质损伤,应重视肾实质疾病中并存的小管-间质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