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学新生乙肝病毒感染的预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大学新生中乙肝病毒(HBV)感染状况及谷丙转氨酶(ALT)增高情况,以控制乙型肝炎在大学新生中的传播,同时制订相应的预防对策。我们对2000~2002年某高校8121名大学新生在入学体检时进行了HBsAg及ALT测定。对其中614例HBsAg阳性的学生在两周内进行了HBV五项标志物检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2004-2006年我校大专新生视力检查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了解近3年来广西高中应届毕业生视力状况,为中学生防治视力不良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心脏性猝死危险因素的评价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性猝死(SCD)是指心脏原因意外地引起猝然死亡。在美国每年大约有30万人死于这一原因[1,2 ] 。心脏性猝死的直接致命因素是心律失常,约占总死亡人数的80 %,其余2 0 %由其他原因引起,如主动脉破裂、蛛网膜下腔动脉瘤破裂、心脏破裂或心包填塞、肺动栓塞等[1] 。SCD的发生率为每年每10万人中0 36~1 2 8。随年龄、性别、有无心血管疾病而异。6 0岁以上伴有冠心病的男性,SCD的发生率约为普通人群的8倍[2 ] 。因此,对其危险因素的正确评价与预防对改善病人的预后至关重要。1 心肌梗死后猝死危险因素的评价发达国家流行病学研究证实,S…  相似文献   

4.
心脏性猝死(SCD)是指心脏原因意外地引起猝然死亡。在美国每年大约有30万人死于这一原因。心脏性猝死的直接致命因素是心律失常,约占总死亡人数的80%,其余20%由其他原因引起,如主动脉破裂、蛛网膜下腔动脉瘤破裂、心脏破裂或心包填塞、肺动栓塞等。SCD的发生率为每  相似文献   

5.
医院里医疗护理工作的性质与环境使医护人员受院内感染的威胁十分严重,为保护医护人员自身安全,并避免导致院内感染,给患增加身心痛苦及经济负担。本针对医院感染教育落后,医护人员自身保护意识差与传染源密切接触,及锐器致伤等危险因素进行讨论,探讨其预防对策以真正提高医院“两个效益”。  相似文献   

6.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与预防对策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成虎  范秀华 《西部医学》2009,21(5):808-809
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方法对4529例普外科手术患者所发生的115例切口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29例普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感染率为2.54%,术前住院天数、切口长度、年龄、手术种类等是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对普外科手术患者易发生切口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可预防或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引起老年人跌倒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出现跌倒的45例病人的跌倒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龄、体能状态差、患有慢性疾病、不良的外界环境、镇静安眠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引起老年人跌倒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增加体育锻炼,治疗相关疾病是预防和减少老年人跌倒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妙玲  应燕萍  邓家忠 《广西医学》2007,29(9):1346-1348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及规律,提出预防对策.方法 对35例住院患者跌倒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原发疾病、药物因素、环境因素、患者的心理因素是跌倒的相关因素;发生跌倒最多的是上午6:00~10:00时,午后17:00~22:00两个跨班次时间段,跌倒率分别为40.00%、34.29%;患者跌倒的地点多发生在床边和卫生间,分别占45.71%和34.29%;有陪伴时患者仍会发生跌倒占20.00%.结论 提供安全环境和便利设施,加强护士培训、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提高防范意识,可以有效地预防跌倒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并总结影响眼外伤视力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的运用,将收集到的患眼外伤的住院病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678例患眼外伤的住院病例中,16∽44岁是易患眼外伤的高发年龄段;工人(40.1%)和无业人员(33.7%)是高发人群;病人治疗前的致盲率达48.72%,治疗后的视力提高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车祸伤和破裂伤与视力预后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是影响外伤视力预后危险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5):77-80
目的了解外伤患者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探讨有效的预防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本院急诊收治的开放性外伤患者共87例,对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和伤口感染率作分类统计。结果入院后第3、6天对87例外伤患者的130个外伤部位作细菌培养,有25例患者的40个伤口部位阳性,证明发生感染,病例感染率为28.7%,部位感染率为30.8%;不同外伤类型的伤口感染率略有不同,其中车祸伤(41.7%)和坠落伤(40.0%)较高,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部位共分离病原菌40株,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1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2株和铜绿假单胞菌6株;受伤时间超过3 h、伤口严重污染及多部位创伤是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加强对一线急救医务人员外伤急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尽早对伤口周围皮肤消毒,对伤口做好清创、排污、缝合、消毒等初步处理,清除伤口内异物、血液凝块和坏死组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降低患者伤口感染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的特点,分析与切口感染相关的影响因素,降低骨科手术感染率。方法分析853例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24例感染的临床特征造成骨科手术后切口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手术感染与患者年龄、手术持续时间、有否参观人员、是否接台手术、应用电刀、住院时间、切口分型、骨折类型、手术部位、高危人群、术前存在其他部位感染、术中出血量、术者的无菌观念、手术技能和术后管理等密切相关(P〈0.05)。结论加强骨外科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有针对性采取相关措施,提高医务人员的预防意识,可降低术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调查1990年长沙市101866人中,患脑卒中419例,死亡110例。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发病年龄、次数、形式、意识障碍、瘫痪程度及治疗情况被视为脑卒中死亡危险因素。用3个定量指标评价了脑卒中对居民生命的危害程度:每1000人口中因脑卒中灭亡所致居民潜在健康生命平均损失3268.27天,Fulfillment指数及最终死于脑卒中概率因性别、年龄而异,本资料为防治脑卒中提供了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