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在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重症脑血管病患者96例,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对照组接受肠外营养治疗,观察组接受肠内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肠内营养应用于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脑血管病患者肠内营养治疗的疗效。方法:对60例脑血管病患者于胃肠道允许情况下行肠内营养治疗一个月,将配制好的匀浆膳经鼻胃管缓慢注入,浓度由低到高,液体量由少量逐渐增加。结果:本组患者偶有消化道症状,未出现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人体测量指标及实验室检查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结论:对于脑血管病患者使用肠内营养治疗是方便、经济、安全有效,符合生理的理想营养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的应用对于高龄吞咽困难患者的意义。方法将48例高龄(≥80岁)吞咽困难患者分成2组,各24例。研究组患者给予留置鼻饲管,并予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给予留置鼻饲管,由家属自行喂养饮食。观察两组治疗第1天以及第28天的总淋巴细胞计数(TLC)、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及感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第28天,研究组的TLC、Hb及Alb均高于对照组(〈0.05);研究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7.5%比70.8%,〈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有利改善高龄吞咽困难患者营养状态,降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并改善患者愈后。  相似文献   

4.
肠内营养在高龄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对高龄老年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0岁以上并发吞咽困难、误吸、严重营养不良、反复肺部感染等高龄老年患者采用肠内方式提供营养支持。对48例接受经鼻胃管鼻饲营养的高龄老年患者入院后进行营养评估,经鼻饲管给予混悬液能全力,观察1个月和3个月后重要脏器功能血液学指标及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肠内营养支持3个月时各项营养指标较营养支持前均明显升高(P〈0.05);而肝、肾功能、心肌酶未见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对于高龄老年患者,如果存在进食困难的情况时,审慎选择肠内方式提供营养支持是可行的.对营养状况和调理免疫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根据患者的年龄、体型、病情及营养状况等选择不同的能量和合适的营养素制剂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结果:本组2 7例患者通过合理的肠内营养支持,其中2 4例上臂围、血清白蛋白都有增加,病人面色红润,精神状况良好,肺部感染得到控制,每天或隔天排便1次;其中3例由于病情严重2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所有患者住院期间没有发生褥疮,2 4例患者治愈出院,而且无腹胀、腹泻等胃肠道不良反应。结论: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及早给予合理的肠内营养支持对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免疫力和应激能力、控制感染、改善胃肠道功能、促进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龙绍明 《中外医疗》2012,31(34):30-31
目的讨论胃切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的原则以及方法。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2年1月于该院普外科胃切除术后患者87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患者45例和全肠外营养患者42例分别分为E组和T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1周内体重、血清白蛋白、前蛋白、转铁蛋白以及术后肝功能情况。结果术后通气时间比较,E组为(54.4±17.9)h,T组为(71.3±18.4)h;E组患者体重、血清白蛋白、前蛋白、转铁蛋白量均高于T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患者肝功能情况明显好于T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肠道功能不完全损害的全胃切除患者应尽量使用肠内营养,既维护肠道稳态,降低肝脏功能损害,又促进营养代谢,可作为营养支持首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匀浆膳营养支持治疗患者52例为对照组,采用序贯性营养支持治疗患者52例为观察组,治疗疗程均为3周,并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营养指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血白蛋白、血红蛋白、血前白蛋白均明显升高,观察组血白蛋白、血红蛋白、血前白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上皮肌围、皮褶厚度均略有增大,观察组上皮肌围、皮褶厚度均略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9.2%)明显低于对照组(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在早期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机体的临床症状和营养状况,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有助于患者身体的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大多数食管癌患者确诊时已失去手术时机,需行同期放化疗,部分患者为提高疗效可行术前放化疗;但由于放化疗所带来的副反应,加之食管癌患者吞咽困难,可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影响治疗疗效及进程。因此,对这些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尤为重要。我科在食管癌患者放化疗同时给予营养支持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到本院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96例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治疗组患者采取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 进行医治,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营养状态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结果 表明治疗组患者的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都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也明显比治疗组患者高,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法,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还能有效预防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肝胆ICU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20例,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分析S A P肠内营养的作用及意义.结果 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够有效控制S A P对患者的损害,7日内完成肠内营养支持数量多,不良反应少,血糖大多得到控制.结论 在外科I C U病房中.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肠内营养,预防和处理胃肠功能紊乱、误吸、代谢紊乱的效果好,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郝清源 《黑龙江医学》2019,43(11):1310-1311
目的探究脑卒中患者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90例脑卒中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早期肠外营养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营养水平、免疫功能指标以及氮平衡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的免疫球蛋白(IgG、IgM、IgA、CD4、CD8、CD4/CD8)水平与前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血清总蛋白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经治疗后,虽然两组患者的氮平衡情况仍暂时处于负平衡状态,但观察组各时段的氮平衡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患者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可以显著提升其营养水平、提高免疫力、改善负氮平衡状态,因此该治疗方法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不同组分的肠内营养液对重症脑血管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和未合并糖尿病患者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 需要进行持续肠内营养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57例,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两组,分别予以糖尿病专用剂型肠内营养液和非糖尿病剂型肠内营养液14 d,对两组患者的血清蛋白及血脂等相关指标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基线资料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在入院7 d、14 d时,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蛋白( P =0.017,P =0.006)、清蛋白( P =0.044,P =0.010)、前清蛋白( P =0.016,P =0.013)、总胆固醇( P =0.009,P =0.007)、高密度脂蛋白( P =0.016,P =0.025)和低密度脂蛋白( P =0.018,P =0.01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血红蛋白在入院14 d时差异才有统计学意义( P =0.018);两组的三酰甘油水平(7 d,P =0.625;14 d,P =0.1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持续肠内营养时,糖尿病患者应用糖尿病专用剂型虽然能较好地控制血糖,但低蛋白血症出现早,血清蛋白、血红蛋白及血胆固醇均较非糖尿病组出现快速下降.有必要改进糖尿病专用剂型的蛋白及脂肪组成比例,以保证糖尿病患者处于应激状况下的能量需求.  相似文献   

14.
笔者医院于1997年2月收治1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经肠内营养称周围静脉营养支持治疗,患者恢复较快,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男患,20岁,体重60kg,意识不清,两侧瞳孔对光反射迟钝,血压8.0/11.0KPa,血糖4.0mmol/L,血红蛋白130g/L。在临床积极治疗的同时,结台病情给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中添加益生菌对高龄老年患者营养状态及血脂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单盲,选择≥80岁的高龄全肠内营养者为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肠内营养)和干预组(益生菌+肠内营养)。分别测定试验开始时、1个月、2个月、3个月的血常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WBC)、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淋巴细胞绝对值(lymphocyte, L)、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ocyte%, L%)],营养相关检测[总蛋白(total protein, TP)、白蛋白(albumin, ALB)、前白蛋白(pro-albumin, pro-ALB)],脂质代谢血液学检测[三酰甘油(triglyceride, 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并观察患者相关临床事件的发生,包括消化道反应、大便性状、发热、抗生素使用情况等。结果:(1)治疗3个月后,两组WBC、Hb、L、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血清TP、ALB、pro-AL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随着时间的越长,TP、ALB、pro-ALB增长越多(P<0.05)。(2)两组脂质代谢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间相关临床事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联合益生菌的肠内营养方式可促进肠内营养的实施及支持效果,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6.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并发症,如吻合口瘘,是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发病急,病死率高。本院2003—2004年对16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并发症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肠内营养支持(EN)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全胃肠外营养(TPN)治疗组33例和EN加肠外营养(PN)治疗组45例。观察两组并发症例次、病死率、平均住院日的差异。结果:EN+PN治疗组的并发症例次、病死率、平均住院日均低于TPN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N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可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以及平均住院日,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脑血管病是老年常见病及多发病,其死亡率较高,我院1993~1996年期间收治的脑血管病患者中,老年患者有41例死亡。现将死因进行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肠内营养支持对机体免疫力、营养指数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重庆永荣矿业有限公司总医院广顺分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住院的COPD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62例)采用早期肠内鼻饲营养支持,对照组(50例)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治疗前后对患者营养指标、免疫指标进行检测,同时观察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等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数、血浆总蛋白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 A、Ig G、CD3+、CD4+均高于治疗前,Ig M低于治疗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显著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老年COPD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从而提高其免疫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临床常见急重症,病情凶险,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营养支持治疗的目的 是建立积极的氮代谢平衡.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作为治疗SAP的重要方法可降低胰腺感染率、病死率.但对EN开始的时间、途径选择、营养种类选择等方面目前国内外尚无权威统一意见.本文就EN营养支持治疗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