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MRCP对胰头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对胰头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为胰头癌的28例病例的MRCP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患者全部成功地进行了MRCP检查,胰头癌在MRCP上的表现主要有胰胆管的阻塞、扩张及其它表现,某些病例可表现为特征性的“双管”征。MRCP对胰头癌的正确诊断阳性率60.7%;MRCP T2WI正确诊断阳性率78.6%。结论MRCP是一种简单、安全、无创的影像检查技术,对胰头癌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其图像质量不低于ERCP。MRCP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ERCP,但无法取代常规MR影像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胰头癌及壶腹周围癌的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和MRI征象特征,提高诊断认识水平。方法:对经磁共振检查并由病理证实的57例胰头癌及壶腹周围癌的图像特征进行归纳总结。结果:62.96%的胰头癌、100%的胆总管下段癌磁共振征像有特征性;部分壶腹癌与乳头癌在MRCP及MRI的征象相互交错。结论:常规MRI结合MRCP对胰头癌、壶腹周围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磁共振三维容积式内插值法屏气检查(MRI 3D-VIBE)序列联合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在胰胆管十二指肠连接区癌(PDDUC)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59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PDDUC患者(胰头癌34例,胆总管下段癌14例,壶腹癌11例),行常规MRI、MRCP及3D-VIBE动态增强扫描,观察肿瘤形态学特点;计算病灶的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测量胰胆管汇合角、胰胆管末端间距、十二指肠主乳头至扩张的胰胆管末端的距离、胆总管直径、胰管直径. 结果 胰头癌、胆总管下段癌和壶腹癌3组间病灶最大径、中心位置、边缘情况和病灶均匀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头癌较易累及胰周血管,胆总管下段癌和壶腹癌均未见邻近血管受累征象.胰头癌组的胰胆管汇合角度、十二指肠主乳头至胰胆管梗阻端的距离及胰胆管末端间距均大于胆总管下段癌和壶腹癌组;"四管征"多见于胰头癌.门脉期胆总管下段癌SNR高于胰头癌和壶腹癌组(P<0.05),动脉早期和动脉晚期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门脉期胆总管下段癌信号强度稍高于胰腺实质.结论 MRI 3D-VIBE序列联合MRCP能较好显示不同类型PDDUC的形态学特征和强化特点,能较好显示胰胆管的细微差别,有助于胰头癌、胆总管下段癌和壶腹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661例MRCP图像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对胰、胆管疾病的临床定位、定性诊断价值。方法用Marconi 1.5 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对661例疑有胰、胆管病变的患者进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及MRCP检查。结果MRCP能清晰、直观、立体地显示胰、胆管的解剖结构,对胆道梗阻程度和梗阻部位的确诊率达100%。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肝内外胆管扩张程度明显大于良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0.05)。76.3%(103/135)的恶性黄疸出现“软藤征”,72.5%(50/69)的胆管癌出现“空虚征”,82.6%(19/23)的十二指肠乳头癌出现“双管征”,39.5%(15/38)的胰头癌出现特征性的“四管征”。结论“软藤征”、“空虚征”和“双管征”是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重要MRCP征象,“四管征”可作为胰头癌的特异性征象,“枯树枝征”是良性梗阻性黄疸的重要MRCP征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MRCP对胰头癌与胰头炎性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0例胰头癌与30例胰头炎性肿块患者的MRCP表现。结果胰头癌组的MRCP特征包括:胰管扩张(83.3%),病灶处截断(86.7%),远端胰管呈光滑均匀扩张(70%);胆管扩张(83.3%),胰头处截断(70%);肝内胆管扩张(80%),软藤征(36.7%);不相交征(83.3%);双管征(46.7%),四管征(36.7%)。胰头部炎性肿块组的MRCP特征包括:胰管扩张(60%),病灶处胰管穿通(86.7%),远端胰管串珠样扩张(56.7%);胆管扩张(40%),病灶处逐渐变细或正常;肝内胆管扩张(36.7%),枯树枝征(36.7%);胰管结石(46.7%)及假囊肿(30%)。结论胰头癌与胰头部炎性肿块的MRCP表现有一定特征,认识这些征象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6.
王晓燕 《海南医学》2010,21(20):99-101
目的探讨"双管征"诊断壶腹周围癌的价值。方法对43例患者进行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检查并显示"双管征"。分析每一例病人的MRCP、轴位T1WI及T2WI,测量胆胰管汇合角度、十二指肠肠腔至胆胰管梗阻端的距离、胆胰管末端间距离、胆总管直径、胰管直径、观察胆总管末端形态、肝内胆管扩张程度、胰管形态,比较不同胰胆管疾病时"双管征"的差异。结果在胰头癌组"双管征"、胆胰管汇合角度、十二指肠腔至胆胰管狭窄段距离及胰管直径较非胰头壶腹周围癌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节征"(13/27)和狭窄段侧支胰管扩张(6/27)多见于胰头癌。结论在MRCP图像识别"双管征"的不同表现有助于对壶腹周围病变定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胰头癌(PC)的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0例胰头癌的MRCP形态.结果 胰头癌的MRCP特征:(1)胰管扩张25例(83.3%),病灶处截断26例(86.7%),远端胰管呈光滑均匀扩张21例(70%).(2)胆管扩张25例(83.3%),常于胰头处截断21例(70%).(3)肝内胆管扩张24例(80%),软藤征11例(36.7%).(4)不相交征25例(83.3%).(5)双管征25例(83.3%),四管征11例(36.7%).结论 胰头癌的MRCP形态具备一定特征性, MRCP检查对胰头癌的诊断及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联合应用MRCP、CT鉴别诊断胰头癌与胰头炎性肿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双期增强扫描与MRCP技术在鉴别诊断胰头癌和胰头炎性肿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47例胰头癌(癌组)与38例胰头炎性肿块(炎组)患者的CT双期增强和MRCP表现,依据CT双期增强和MRCP以及联合应用这两种技术分别读片。肉眼观察在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肿瘤与正常胰实质的密度对比,并用MRCP显示胰管和胆总管的全貌。与手术、病理结果或临床综合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果:MRCP显示腔内病变良好,腔外病变不能显示,对胰头癌的敏感率为89.4%,对胰头炎性肿块为81.6%。CT双期增强扫描能显示腔内、外病变,但不能整体显示胰胆管系统,对胰头癌的敏感率为76.6%,对胰头炎性肿块为82.2%。联合应用CT双期增强扫描与MRCP检查方法,相互补充较单一使用MRCP或CT双期增强诊断敏感率高(P〈00.1)。对胰头癌的敏感率为95.7%,对胰头炎性肿块为92.1%。结论:CT双期增强扫描和MRCP技术联合运用,是一项对胰头癌和胰头炎性肿块进行鉴别诊断的准确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76例胆道梗阻的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半傅立叶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HASTE)磁共振胆管成像(MRCP)对胰、胆管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并与其他序列及影像学检查比较。方法:通过Siemens1.5T Vision Plus扫描仪,采用自控阵表面线圈,加脂肪抑制和图像预饱和技术,以HASTE序列重T2加权相多层扫描,进行三维重建,多角度多方位观察。结果:本组76例病人,胰胆管良性梗阻16例,表现为胆总管近端扩张,远端逐渐变细,边缘光滑,全层无中断,呈不全梗阻,胰腺的良性梗阻表现为“管道穿通征”阳性;恶性梗阻28例,梗阻端形态以截断状最多见,其次为乳头状和“鼠尾征”。另外胰头癌和壶腹癌可见“双管征”即梗阻平面以上胆总管和胰管均扩张。本组MRCP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1.0%、96.5%、94.7%。确诊率:MRCP94.7%,超声77.7%,CT76.3%,ERCP(逆行内镜胰胆管成像)90.0%。结论:HASTE MRCP作为无创性技术,成像速度快,空间分辨率高,能完整显示胰胆管系统结构,优于ERCP和PTC,是目前理想的成像方法。初步认为,“双管征”多见于恶性梗阻,“管道穿通征”见于良性梗阻,可作为鉴别良恶性梗阻的重要指征。  相似文献   

10.
对76例经病理证实的胆道疾病的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胆总管结石46例,胆总管炎性狭窄3例,先天胆管囊肿1例,胰头癌8例,胆管癌7例,胆囊癌术后复发4例,十二指肠乳头癌7例。结果:胆总管显示率为100%;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定性诊断准确率88.2%,其中良性疾病的定性诊断准确率为88%,恶性为88.5%。认为MRCP是较为理想的成像技术,图像清晰,定位、定性诊断特异性高。  相似文献   

11.
12.
回顾性分析食管癌患者826例,其中行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52例(开放组),全腔镜下三野淋巴结清扫术21例(腔镜组),比较全腔镜与开放手术在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中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与疗效分析。开放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引流、术后止痛药物应用时间、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上明显长于腔镜组,而在淋巴结清扫个数、左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个数,明显少于腔镜组,心肺并发症、吻合口瘘明显多于腹腔组。全腔镜下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只是手术方式的改变,在技术上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其确诊时,已多为中晚期,失去了根治时机,因而早期诊断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有报道指出,在今后30年,肺癌将成为我国居民的主要死因。因此,早期检出和早期诊断是肺癌胸部影像检查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放射科日常工作常需解决的主要问题,而CT检查在周围型及中央型小肺癌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其影像学特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45例肺癌中,有多发性原发肺癌12例,占1.6%。男性11例,女性1例。年龄范围36~72岁,平均61.9岁。11例为双原发癌,1例为三原发癌。作者对发病率升高的原因、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外科治疗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16.
17.
骨转移性癌的放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是恶性肿瘤的好发转移部位。骨转移性癌的主要症状是疼痛。放射治疗对骨转移性癌的疼痛有良好疗效。现收集 1998年 2月至 2 0 0 0年 2月采用放疗止痛的 90例骨转移癌 ,共计 12 0个放射野的资料 ,进行临床分析。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全组 90例 ,男 5 1例 ,女 39例。年龄 17~ 88岁 ,中位年龄5 4岁。骨转移灶均经X线片、CT、MRI或ECT骨扫描诊断证实。原发癌灶分布 :肺癌 34例 ,乳腺癌 2 0例 ,鼻咽癌 8例 ,直肠癌 6例 ,食管癌 5例 ,肝癌 3例 ,鼻腔鳞癌和纵隔低分化癌各 1例 ,原发灶不明 12例。经病理证实 78例 ,其中腺癌 5 …  相似文献   

18.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in Fanconi's anemia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M Swift  D Zimmerman  E R McDonough 《JAMA》1971,216(2):325-326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Survivin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Survivin蛋白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上皮性癌以及相应的转移标本中的表达,评估其与临床指标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Survivin蛋白在正常卵巢组织均不表达;卵巢上皮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4.3%(63/9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卵巢上皮性癌转移标本中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达85.1%(57/67),与原位肿瘤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Survivin蛋白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的预后相关(P=0.019),Survivin蛋白高表达患者预后较差。结论:Survivin基因在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胃癌组织中PTEN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TEN突变高发区外显子5穴exon5雪和外显子8穴exon8雪在胃癌组织中的突变频率,探讨其突变与胃癌病理组织学分级和临床病理分期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鄄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PCR鄄SSCP)方法检测胃癌组织和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PTEN基因的突变,并对突变样本的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42例胃癌组织中检测到PTEN基因突变3例,其中exon5突变1例,exon8突变2例,突变率为7.14%(3/42);42例相应癌旁正常组织未检测到突变,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42例胃癌进行组织学分级,低分化腺癌突变率为12.00%(3/25),中、高分化腺癌突变率为0(0/17),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42例胃癌临床病理分期,Ⅰ、Ⅱ期突变率为5.88%(1/17)熏Ⅲ、Ⅳ期突变率为8.00%(2/2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存在PTEN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低分化腺癌中;而PTEN基因突变与胃癌病理组织学分级和临床病理分期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