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自1996年英国York大学成立第一个循证护理中心以来,循证护理的研究在国内外护理领域迅速展开,被多家医院及护理院校纳入护士或护生的教育培训中。虽然临床护士对于循证护理的重要性和意义持肯定态度,希望借助循证的手段将科研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但在实际工作中,循证护理的开展受到护士对循证护理知识欠缺、循证护理能力不足,实施循证护理的客观条件不成熟,循证证据资源有限,护理科研方法陈旧等多重因素影响。我院为顺应国际护理学科发展趋势,成立了护理循证委员会,实现了委员会科研一循证临床护理实践三方面相互依存的工作模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循证护理的本质在于寻求最新、最佳证据,将新的护理理念、方法应用于临床。虽然循证护理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但是,如何有效地将这一理论方法应用于临床护理,使之贯穿于日常工作当中,指导临床工作,目前未见更多报道。在实际工作中开展循证护理面临着许多问题:循证护理工作量较大,需要集体合作;护理人员日常工作量较大,独立承担课题研究缺少足够的时间支持;护理人员整体综合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江苏省三级医院临床护士循证护理能力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22年1-2月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江苏省13个地区23所三级医院的1 490名医院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循证护理能力评定量表和循证实践障碍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共收回有效问卷1 36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1.8%。1 368名临床护士的循证实践能力总分为(45.00±22.24)分,循证实践障碍量表总分为(75.55±24.64)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科研经历、参加循证培训、开展循证研究、检索文献习惯、科研研究报道的质量以及开展循证护理的资源条件是影响临床护士循证护理能力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护士循证护理能力水平欠佳,有待进一步提升。建议医院管理者根据临床护士循证护理能力的关键因素培养重点对象,组织系统的循证护理培训并提供相关资源保障,加强其开展循证实践的能力,最终推动专科护理水平和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循证护理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循证护理能力影响因素,为提升临床护士循证护理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1 386名临床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循证护理能力评定量表、创新行为量表、循证护理实践自我效能量表及信息素养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临床护士循证护理能力得分为(51.72±21.93)分,创新行为得分为(33.15±6.07)分,循证护理实践自我效能得分为(119.64±32.99)分,信息素养得分为(73.16±9.37)分。临床护士循证护理能力与其创新行为、循证护理实践自我效能及信息素养均呈正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健康状况、学历、创新行为、循证护理实践自我效能及信息素养是临床护士循证护理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共解释总变异的34.5%。结论 临床护士的循证护理能力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创新行为水平中等,循证护理实践自我效能和信息素养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可通过改善其健康状况,提高学历,制定相关措施提高护士的创新行为、循证护理实践自我效能及信息素养,进而提高其循证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继续教育项目4学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定于2017年9月21日至22日在贵州省贵阳市举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继续教育项目"循证护理研究与实践培训班"。培训班面向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人员、研究生及科研管理人员。本培训班将循证护理实践和科研的国际方法学进展与经典研究方法相结合,贴近中医药临床护理实践特点,为中医/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护理工作和研究服务。将围绕循证护理的关键问题展开,包括循证护理概述、护理研究方法概述、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以及循证护理实践方法,并重点讲解护理研究中常用的问卷调查法和定性研究方法。授课内容在讲解基本方法、实施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将科学的循证护理方法应用于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临床护理中,促进患者康复、预防并发症的实践过程。方法 对52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对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实用性作出了评价,确定结论。结果通过循证非常有效的解决了病人的各种护理问题,避免了传统护理方法中容易出现的一些护理疏忽,缩短了病程,有效防治了并发症。结论 认为循证护理应用于流行性出血热临床护理实践,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益于病人早日康复,而且丰富了护理人员知识,积累了经验,大力提高了护理人员对专病护理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7.
循证护理在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吕洁梅  林少珍 《现代护理》2006,12(19):1842-1843
目的运用循证护理解决中心静脉置管后并发症问题。方法对200例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非循证组和循证组,每组100例,非循证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循证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结果循证组患者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非循证组(P〈0.05)。结论运用循证护理理论指导临床护理实践能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将循证护理引入临床护理教学查房中的效果。方法按循证护理实践方法进行临床护理教学查房。结果92.8%以上的学生和老师认为,将循证护理运用于临床护理教学查房中,可增强学生循证护理实践意识、主动参与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启发学生护理科研意识。结论将循证护理引入临床护理教学查房中,开拓了新的教学查房形式,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对循证护理的认知及实践现状。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60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对循证护理的认知和态度、循证护理的应用技能、开展循证的困难等。结果临床护理人员缺乏循证护理相关知识及实践技能,大部分护理人员愿意了解和掌握循证护理相关知识并在实践中应用。结论临床护理人员可通过更新观念,加强循证护理认知教育,加强获取信息的能力的培养,以及争取行政支持来提高循证护理的认知及实践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0.
护理实习生循证护理了解度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循证医学的分支,是护理人员在护理实践中运用现有最新、最好的科学证据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循证护理的出现使临床护理实践的概念正在发生巨大的转变,对护理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循证护理已经成为护理专业发展的必要成分,卫生保健系统和21世纪护理实践的标准。对于即将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生而言,了解循证护理的内涵并运用循证护理这种科学的工作方法是十分重要的。目前,护生对循证护理的了解度如何,循证护理在护理教育中是否得到重视,就此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循证护理在我院的临床实践和发展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促进循证护理实践在我院以及全国的发展 ,从循证护理最佳证据的提供者和应用者两个方面 ,概述了我院循证护理实践的状况 ,并提出了促进循证护理实践的发展策略 ,包括 :循证护理强调证据和护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是推行循证护理的前提 ;临床护理是循证护理研究的基础 ,循证护理实践必须促进临床护理的发展 ;需要建立一支具有循证护理观念的稳定队伍 ;并且需要成立循证护理研究机构 ,从而加强护理教育和继续教育 ,促进护理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循证"冠名的中国护理文献发表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中国近年来发表的循证护理文献进行回顾调查,探析“循证”冠名的中国护理文献发表现状及中国护理人员开展循证护理时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方法检索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2000~2006年初6种中文护理期刊,对其以“循证”冠名的中国护理文献进行分类和分析。结果①循证护理研究类型正从理论探讨向临床应用转化。②90.9%的临床研究文献没有说明检索证据的路径与策略,63.6%没有说明所遵循的研究证据的来源途径。③93.9%未说明研究证据的质量等级,运用SR及RCT研究结果指导临床实践的仅占6.1%。④72.7%缺乏有效方法评价循证护理的实际效果。结论“循证”冠名的中国护理文献的内涵质量有待提高,中国护士需要学习更多的有关循证实践的知识与技能,以促进临床护理实践,并提高循证相关的护理研究文献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上海地区循证护理教育培训内容和形式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上海地区开展循证护理教育的培训内容和形式.方法 2008年4-6月我们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上海市已开展研究生教育的护理院校60名护理专业课教师进行调查,其内容包括:开设循证护理教育的教学条件、内容、重点难点、方法、学时及考核方式.结果 90%以上的护理专业课教师认为,开设循证护理课程的学院应拥有良好的图书馆资...  相似文献   

14.
在护理学研究生教育中开设循证护理课程的实践和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护理学专业研究生中开设循证护理(EBN)课程的经验和教训,以进一步改进课程。方法根据课程开发理论和技术构建EBN课程教学方案,并对复旦大学护理学院研究生课程进修班07级学生(n=33)开展54学时的循证护理教学,以06级学生(n=26)为对照组。教学结束后对实验组学生进行EBN理论知识、态度、文献评鉴技能及制作系统评价方案能力方面的测试,同时应用课程反馈问卷评价表和访谈法了解学生对EBN课程教学过程和效果的评价。结果教学后实验组学生EBN珲论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教学后实验组学生EBN文献评鉴技能得分高于教学前(P〈0.01)。课程反馈的问卷评价和访谈结果提示:学生均认玎EBN课程是具有挑战性的课程,同时从该课程中收获很多,尤其是学生能够通过该课程整合并应用流行病学、卫生统计、文献检索、护理研究等课程的内容。学生体验中最具有挑战性的是文献质量评鉴、文献提取、Meta分析和证据的临床应用。学生认为该课程内容理论联系临床护理实践,绝大多数学生对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法满意,但对教学学时和开课方式提出改进意见。结论在护理学研究生中开设EBN课程具有可行性,该课程可提高学生的文献评阅和系统评价能力,并提高学生将证据应用到临床实践的意识。应进一步开展研究并改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Thiel V  Steger KU  Josten C  Schemmer E 《Pflege》2001,14(4):267-276
Evidence-based nursing (EBN) is being introduced promising to professionalize and emancipate nursing. Three questions are discussed as to whether this can be accomplished. The analysis comes to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Evidence-based nursing (EBN) as a problem solving process will become part of the German health care service by means of social legislation. The concept joins clinical experience and best evidence under the principle of patient adapted intervention. This complies with the demand for rationally justified, transparent, and economically comparable performance. One specific trait of research in nursing is the importance of qualitative methods that make the dimension of subjective meaning comprehensible. Only under a normative paradigm can the concept of evidence-based intervention be applied immediately. This leads to problems of adaptation that have to be solved when introducing EBN. Evidence-based nursing practice fits into modern concepts of professional nursing as well as into current visions regarding the reform of German nursing education. However, some peculiarities that characterize German nursing practice in particular must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This includes the professional ideology of nursing staff as well as applied nursing science, which is still in its beginnings. CONCLUSION: With careful implementation the concept of evidence-based intervention can develop its potential to improve nursing practice. Further, EBN offers Germany an opportunity to catch up with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临床实习护生循证知信行的整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92名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护生进行调查。循证知信行自评问卷包括循证护理基础知识部分(8项)、循证态度和信念部分(14项)和循证实践行为部分(8项),采用3级评分法,每项赋分1—3分。该调查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10,知识、态度和信念及实践行为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50,0.897,0.893。结果共发放问卷192份,回收有效问卷180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3.75%。护生的自评得分中知识、态度和信念、行为得分分别是(10.85±2.83),(34.34±4.94),(10.84±3.24)分。学习形式、循证护理培训、循证实践经历是影响循证知信行整体水平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护生对循证实践的态度较为积极,但缺乏相关的循证护理基本知识,且较少开展循证实践行为。护生的循证护理培训应该加强,且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17.
Organizational interventions are being suggested to increase the rate of quality research dissemination and uptake. This article describes how one tertiary institution is using an evidence-based nursing (EBN) committee as an organizational strategy to shift its nursing culture toward clinical scholarship. A number of approaches and activities that have stimulated the movement toward evidence-based practice (EBP) are examine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o EBP, strategic positioning of the EBN committee within nursing's administrative structure, articulation of a mission, conceptualization of a model for EBN practice, learning on the job, selection and adoption of an evidence-based model for implementing change, marketing for a change in culture toward clinical scholarship, and other selected examples of projects undertaken by the committee. Action-oriented principles associated with committee experiences are related to the approaches and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近年来全球循证护理研究态势,了解国内外发展差距,为我国循证护理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基于Webof Science,以主题=[(evidence based nursing)or(evidence-based nursing)]或主题=[(nursing or nurse)and(system reviewor systematic review)]或主题=[(nursing or nurse)and(RCT o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ail)]进行文献检索,时间跨度为2007年至2013年6月15日。结果近年来全球循证护理研究文献发表呈上升趋势,美国在该领域具有绝对优势,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也是主要的研究国家;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是最重要的研究机构;最新的研究热点是卫生保健及健康服务、职业安全及职业教育、护理实践等。中国大陆论文发表量排名第10,主要贡献来自香港地区,内地主要来自第二军医大学、山东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大学等,但被引频次都较低。结论中国循证护理研究形势不容乐观,与国际主流的差距较大,需要强化循证观念,加强护士的教育培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循证护理实践基本素质构成及现状调查。方法选择24名护理专家对护理人员开展循证护理实践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进行访谈,对结果进行分析,明确循证护理实践基本素质的构成。随后对重庆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936名护理人员进行循证护理实践基本素质现况的问卷调查,了解护理人员在循证态度、循证知识、循证技能等方面的状况。结果专家访谈结果的协调系数为0.601~0.783(均P<0.01),变异系数均小于0.2,说明专家的意见比较集中,一致性较好。50.5%的护理人员初步具备循证护理素质,循证实践态度积极,但循证知识和循证技能两方面较弱,且不同职称、学历、年龄的护理人员之间循证护理实践基本素质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循证护理实践基本素质包括循证态度、循证知识、循证技能;护理人员均具备积极的循证护理态度,但在循证知识和循证技能两方面较弱。护师及以上职称、本科及以上学历及30~39岁的护理人员循证护理实践基本素质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