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60例肝细胞癌、癌旁肝组织和47例肝硬变石蜡切片进行IGF-2和HBxAg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在HBxAg阳性的肝癌和肝硬变中IGF-2阳性率分别为100%(32/32例)和94.6%(35/37例),而HBxAg阴性组分别为82.1%(23/28例)和60%(6/10例)。IGF-2在肝癌中的阳性强度明显高于癌旁肝和肝硬变。IGF-2的分布形态有:(1)胞浆包涵体样、(2)全胞浆、(3)核内分布三种。癌旁肝及肝硬变中可见小多角细胞(SPLC)呈IGF-2和HBxAg阳性。对IGF-2在肝癌、癌旁肝和肝硬变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与HBxAg的关系以及SPLC的性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HBV与AFB1协同致肝癌作用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观察53只树鼠句肝及肝癌组织IGF-Ⅱ、HBxAg、p21及p53蛋白表达。结果:接受HBV和AFB1的树鼠句肝癌诱发率和IGF-Ⅱ、HBxAg、p21检出率分别为52.9%、82.4%、52.9%及29.4%;只感染HBV的分别为11.1%、22.2%、11.1%和11.1%;仅摄入AFB1的分别为15.8%、26.3%及15.8%(p21);空白对照无肝癌及上述基因蛋白表达。带瘤肝IGF-Ⅱ、HBxAg及p21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无瘤者,而表达这3种基因蛋白的动物肝癌发生率也均明显高于阴性者。突变的p53蛋白表达仅见于7例(58.3%)中低分化的肝癌。结论:HBV与AFB1共同激发这些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是其协同致肝癌机制之一。IGF-Ⅱ过表达可能作为癌变早期信号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肝硬变内HBV DNA及其五种抗原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取225例人肝硬变活检组织石蜡切片,检测了HBVDNA及其5种抗原。分别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HBxAg、pre-S_1和pre-S_2抗原;用PAP法检测HBsAg和HBcAg;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HBVDNA;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双标记方法检测HBVDNA和HBsAg、HBxAg或HBcAg。结果显示,阳性检出率HBsAg为70.0%(128/183例),pre-S_1抗原为64.4%(85/132例)、pre-S_2抗原为61.4%(81/132例),HBxAg为75.3%(113/150例),HBcAg为22.4%(39/174例),HBVDNA为62.4%(58/93例)。双标阳性检出率HBVDNA和HBsAg为37.3%(19/51例),HBVDNA和HBx-Ag为86.3%(44/51例),HBVDNA和HBcAg为39.2%(20/51例)。HBVDNA和HBV5种抗原阳性病例中80%以上均伴有肝细胞不典型增生。这一结果表明,在我国肝硬变的发生发展与HBV慢性感染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c-erbB-2蛋白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肝脏病变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84例乙型肝炎、肝硬变和肝细胞癌(HCC)及29例正常肝组织的标本作了ABC法染色,观察其c-erbB-2蛋白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情况。36%(48/134)的慢性肝炎、肝硬变和HCC组织中有EGFR表达,主要定位于血窦内皮。良、恶性病变肝组织之间在EGFR表达强度上无显著差别,提示EGFR可能与慢性肝脏病变中血窦内皮的增生有关。在正常肝,仅少数标本(5/29)中见到c-erbB-2微弱表达;在HBV相关的慢性肝脏病变,所有标本中均检测到c-erbB-2蛋白,主要定位于肝小多角细胞(SPLC)、小细胞性不典型增生(SCD)及小管状化生(DM)的肝细胞;HCC细胞中c-erbB-2蛋白阳性较弱。这提示c-erbB-2基因的活化与人HCC发生有关。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促进SPLC向SCD的转化及促进SCD的进展。c-erbB-2与HBxAg表达的密切关联提示这种原癌基因的活化可能也与HBVX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5.
树Qu实验肝癌发生过程中IGF—Ⅲ,HBxAg,p21和p …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HBV与AFB1协同致肝癌作用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观察53只树Qu肝及肝癌组织IGF-Ⅱ,HBxAgp21及p53蛋白表达,结果接受HBV和AFB1的树Qu肝癌诱发率和IGF-Ⅱ,HBxAg,p21检出率分别为52.9%,82.4%,52.9%及29.4%只感染HBV的分别为11.1%22.2%,11.1%和11.1%,仅摄入AFB1的分别为15.8%,26.3%及15.8%,(p21  相似文献   

6.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42例肝活切组织石蜡切片中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进行检测,并与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免疫组织化学及血清学检测进行比较,HBV-PCR阳性率为73.8%,高于组织及血清HBsAg阳性率(分别为59.5%和50.0%)。3例病理形态呈肝炎改变,而血清HBsAg(─)的肝组织中有2例检出HBV-DNA,提示PCR的高度敏感性和准确性。83.3%的门脉性肝硬变和87.5%的肝细胞癌组织中HBV-PCR呈阳性,进一步证实了上述两病与HBV的关系密切。我们还发现肝细胞淤胆患者HBV感染率较高,HBV-DNA及组织HBsAg阳性比例各为6/9和4/8。  相似文献   

7.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单克隆抗体检测57例老年慢性乙肝患者肝组织内Pre-S2蛋白和HBsAg、HBcAg,并与63例非老年患者进行比较。老年组Pre-S2蛋白总阳性率为75.4%(43/57),非老年组为54.0%(34/63),两组差异显著。老年组Pre-S2蛋白阳性细胞数非常显著地高于非老年组,膜型Pre-S2阳性率93.0%(40/43),Pre-S2与HBsAg符合占91.2%(52/57)。43例Pre-S2蛋白阳性标本中血清HBeAg阳性53.5%(23/43),HBeAb阳性41.9%(18/43)。认为老年慢性乙肝肝内Pre-S2蛋白表达高于非老年的,Pre-S2蛋白免疫反应与HBsAg相似并可能在HBsAg免疫特性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8.
慢性肝炎和肝癌病人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DNA的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了解慢性肝炎和肝癌病人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与HBV血清标志之间的关系,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聚合酶链反应(PCR)及斑点杂交方法对61例慢性肝炎和47例肝癌患者的HBV表面抗原(HBsAg)、相关e抗原(HBeAg)、表面抗体(抗-HBs)、核心抗体(抗-HBc)、相关e抗体(抗-HBe)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HBVDNA在HBsAg、HBeAg、/抗-HBc阳性的慢性肝炎和肝癌患者血清中的检出率分别为90.50%和50.00%;在HBsAg/抗-HBe、抗-HBc阳性者的检出率分别为45.40%和7.14%;在HBsAg阳性、HBeAg阴性/抗-HBe阴性者中的检出率分别为60.00%和40.00%;HBsAg阴性、/抗-HBc阳性或/抗-HBe阳性或/抗-HBs阳性者中的检出率分别为20.00%和22.22%;在血清学指标全阴性时,慢性肝炎和肝癌患者血清中HBVDNA的检出率均为0。实验提示:无论是肝炎或肝癌,在HBsAg、HBeAg同时阳性时,HBV复制最为活跃;在单独HBsAg阳性时,HBV有一定程度的复制;HBV复制在肝癌细胞中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了广西地区地癌中c-myc、N-ras癌基因的表达与乙型肝病毒(HBV)感染的关系及其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原位cDNA-RNA杂交方法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1例广西地区肝癌和相应癌旁组织中c-myc mRNA、N-rasmRNA和HBsAg、HBxAg。结果:肝癌及癌旁均有较高的c-myc,N-ras癌基因的表达。检出率都在85%以上,其在不同发化程度肝癌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广西地区肝癌中c-myc、N-ras癌基因的表达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关系及其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原位cDNA-RNA杂交方法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1例广西地区肝癌和相应癌旁组织中的c-mycmRNA、N-rasmRNA和HBsAg、HBxAg。结果:肝癌及癌旁均有较高的c-myc,N-ras癌基因的表达。检出率都在85%以上,其在不同分化程度肝癌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HBsAg和HBxAg的检出率分别为87.09%和79.31%。癌基因的表达与HBsAg,HBxAg的检出呈平行的状态。结论:c-myc、N-ras在广西地区肝癌的形成和保持恶性表型中有协同作用。HBxAg可能有激活c-myc、N-ras癌基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实验用Fluo-3/AM染色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了红细胞抗高血压因子(antihypertensive factor,AHF)对人脐静脉VSMC胞浆(〗Ca^2+〖)及核内(〖Ca^2+〗n)游离钙离了瓣影响。结果表明:AHF(10^-4g/mL)明显抑制Bay k8644(10^-6mol/L)KCl(60mmol/L),AngⅡ(10^-6mol/L)及IP3(10^-5mol/L)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间隙连接基因Cx32mRNA、Cx43mRNA及其蛋白产物在肝细胞癌(hepatocelularcarcinoma,HCC)发生的重要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原位杂交和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研究61例HCC、14例正常肝组织以及肝癌细胞系HHCC、SMMC-7721、正常肝细胞系QZG中,Cx32mRNA、Cx43mRNA及其蛋白产物的表达规律。结果:Cx32蛋白在HCCⅠ、Ⅱ、Ⅲ级和正常肝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5.6%、42.1%、18.2%和92.9%;Cx32蛋白在HHCC、SMMC-7721和QZG中阳性细胞计数率分别为1.9%、1.7%和99.0%。Cx43蛋白在HCCⅠ、Ⅱ、Ⅲ级和正常肝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4.4%、26.3%、12.1%和78.6%。Cx43蛋白在HHCC、SMMC-7721和QZG中阳性细胞计数率分别为7.3%、2.3%和99.1%。Cx32、Cx43在HCC各级和正常肝组织中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肝癌细胞系HHCC、SMMC-7721和正常肝细胞系QZG中阳性细胞计数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原位杂交显示,Cx32mRNA在HCCⅠ、  相似文献   

13.
用RPHA及EIA法筛HBsAg、HBeAg双阳性孕妇,其新生儿分两组,以60IU/ml1针免疫球蛋白(HBIg)加3针10μg乙型肝炎疫苗为实验组,于出生24小时内分别在左右上臂三角肌内接种1支HBIg和1支乙肝疫苗,1、6个月时各接种1支10μg乙肝疫苗,用同剂量、同批号、同方法接种乙型肝炎疫苗3针为对照组。均于出生后1、6、9个月采静脉血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免后6、9个月对照组和实验组的HBsAg阳转率分别为7.5%、5.3%。保护率为90.4%和93.2%,达到30μg疫苗加200IU/mlHBIg免疫局6个月的保护率(76.5%~92.2%)。两组HBsAg阳转率、保护率、S/N值GMT的差异非常显著,x2=7.52,P<0.01。表明中效价HBIg与乙肝疫苗共同应用,对主动免疫应答无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14.
广西肝癌高低发区p53基因突变热点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广西不同地区肝细胞癌(HCC)p53基因249密码子(cd249)的突变热点与黄曲霉毒素B1(AFB1)污染及HBV感染的关系。方法:用PCR-RFLP法检测62例石蜡包埋HCC组织中上述基因突变,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癌旁肝组织HBsAg表达。结果:广西HCC高发区及低发区病例p53基因cd249的突变频率分别为69.2%及20%(P<0.01)。癌旁肝组织HBsAg的阳性率为81%及100%(P>0.05)。p53基因突变热点与AFB1严重污染及HCC高发有密切关系,而与HBV感染无关。结论:p53基因突变热点的出现具有分子流行病学意义。p53热点高频率出现表明了当地AFB1的严重污染及HCC发生的主要地区性因素。  相似文献   

15.
c-erbB-2蛋白和HBsAg在肝细胞癌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程瑞雪冯德云沈明颜亚辉一、材料与方法取我校附属湘雅医院外科手术肝癌(HCC)标本40例,均附有癌旁组织;尸检正常肝组织10例。所有标本经10%福马林固定,石蜡包埋,5μm厚连续切片...  相似文献   

16.
c—erbB—2蛋白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肝脏病变中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184例乙型肝炎、肝硬变和肝细胞癌及29例正常肝组织的标本作了ABC法染色,观察基c-erbB-2蛋白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情况。36%(48/134)的慢性肝炎、肝硬变和HCC组织中有EGFR表达,主要定位于血窦内皮。良、恶性病变肝组织之间在EGFR表达强度上无显著差别。提示EGFR可能与慢性肝脏闰变中血窦内皮的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c─erbB─2、ras p21及p53在大肠癌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8例大肠癌连续切片进行c─erbB─2、rasp21及p533种癌相关基因产物的免疫组化ABC法及APAAP-IGSS双重标记研究,结果表明:(1)癌相关基因c─erbB─2、rasp21和p53阳性表达率在癌组织分别为50.2%(25/48)、43.8%(21/48)和54.2%(26/48);癌旁粘膜分别为25%(12/48)、18.8(9/48)和20.8%(10/48);而在"正常"结肠粘膜则分别为12.5%(6/48)、6.3%(3/48)和0.(2)有2种以上癌相关基因产物同时表达者在癌组织中有26例(54.2%).在癌旁粘膜有5例(10.5%),而在正常粘膜则未见有2种癌相关基因同时表达,(3)癌组织中c─erbB─2+p21、c─erbB─2+p53、p21+p53及c─erbB─2+p21+p53同时表达者分别为2.1%、12.5%、16.7%及22.9%,(4)APAAP-IGSS双重免疫标记结果表明,单一癌细胞可同时表达2种癌基因产物。上述结果提示:c─erbB─2、rasp21及p53可能与大肠病的发生有关,三者在大肠病的发生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亲和层析技术纯化的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结构蛋白(55000,67000)为特异性抗原,体外免疫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然后将体外免疫的淋巴细胞与人-鼠种间杂交瘤细胞(K6H6/B5)融合,经ELISA间接法筛选出2株(2D5,1B7)分泌抗-HFRSV人单克隆抗体(H-McAb)杂交瘤细胞株,4次克隆化后,100%阳性。对2D5株初步鉴定表明,其抗体类型为IgG1;培养上清中抗体浓度为20~30μg/ml;特异性免疫荧光反应证明2D5株H-McAb是HFRSV特异性;中和效价为1∶160;体外连续传代6个月仍稳定分泌抗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肝细胞(HCC)中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的表达及其与HBV感染的关系。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SP法对53例HCC及14例正常肝组织吕TGFαmRNA、TGFα蛋白、HBV DNA进行检测。结果 53例HCC组织中TGFαmRNA、TGFα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30.2%(16例)、73.6%(39例),显著高于无表达的正常对照组(P〈0.05)。癌旁不典型增生肝细胞组TGFαmRN  相似文献   

20.
脐血β2—MG与新生儿ABO溶血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新生儿脐血β2-MG与新生儿ABO溶血病(称ABOHDN)的关系,应用放射免疫法对80例新生儿脐血β2-MG进行测定,同时测定脐血胆红素浓度,结果表明,脐血β2-MG越高,ABOHDN发生率越高,脐血β2-MG含量与ABOHDN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经统计学分析,以脐血β2-MG≥250μg/ml为指标,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697%、794%。以脐血胆红素≥40μmol/L为指标,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608%、706%,前者敏感性及特异性均大于后者。提示测定脐血β2-MG可以早期预测ABOHDN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