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53、ras、c-erbB-2癌基因产物在大肠癌和大肠息肉中的表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p53、p21、p185,通过免疫金银染色方法,对78例大肠癌、14例大肠息肉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大肠癌p53、p21、p185的阳性率分别为53.9%、46.2%、51.3%;大肠息肉仅有14.3%{2/14)显示p185弱阳性。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大肠癌旁正常粘膜上皮阳性卒p53为0、p212.6%、p1855.1%,与其肿瘤区比较P<0.01;78例大肠癌中,有33例(42.3%)p53与p21同为阳性,p53在大肠低分化及粘液腺癌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腺癌(p<0.01)。  相似文献   

2.
大肠腺瘤与腺癌P21,P53,P185蛋白表达及ras,p53基因突变的检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免疫组化及PCR-RFLP法检测30例大肠腺瘤、74例大肠腺癌及癌旁粘膜P21、P53、P185蛋白表达及ras、p53基因突变。结果表明,大肠腺瘤P21、P53蛋白阳性率(53.3%,27.6%)高于癌旁粘膜(P<0.01),二者过度表达与腺瘤恶性倾向有关。大肠腺癌P21、P53及P185蛋白阳性率(72.9%,37.8%,47.2%)皆高于腺瘤I级不典型增生(P<0.01,P<0.05及P<0.05)。9例腺瘤,40例腺癌存在两种以上蛋白表达,共同表达与腺瘤恶性倾向及腺癌预后有关。大肠腺瘤及腺癌ras基因突变率分别为26.7%及41.9%,ras基因突变与腺瘤恶性倾向有关。大肠腺瘤及腺癌p53基因248位点突变率分别为3.3%及14.9%。6例腺癌存在两种基因突变,两种基因协同突变与大肠癌预后有关。提示ras、p53及c-erbB-2基因改变均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p53、p21、p185蛋白表达与横纹肌肉瘤分化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p53、ras和c-erbB-2癌基因蛋白产物p21、p185在横纹肌肉瘤(RMS)中的表达及其与RMS的分型、分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确诊的50例中的41例有随访的RMS用免疫组化ABC法标记p53、p21、p185蛋白,结果发现p53、p21、p185在RMS的阳性率分别为72%、68%、60%,其阳性表达与年龄、性别和RMS的组织类型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与分化程度有关,其中p53、p21在低分化RMS的阳性率分别为85%和80%,显著高于高分化RMS的42.9%和28.6%(P<0.05);p53蛋白在有转移组RMS的阳性率为86.4%,显著高于无转移组60.7%(P<0.05);有随访的41例病例中。存活1年的p53蛋白阳性率为86.7%,显著高于3年的41.7%(P<0.05)。结论p53、p21蛋白表达可作为肿瘤分化及恶性程度的评价指标,而p53更能反映肿瘤预后,是肿瘤预后差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基因的改变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过程中的意义,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肽性法,检测15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P21、P185、p53蛋白表达以及50例ras、p53基因突变。结果表明:膀胱移行细胞癌P21、P185、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9.3%(89例)、55.3%(83例)、29.3%(44例)。P21、p185蛋白表达阳性率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分级呈负相关(P<0.05),p53蛋白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分级呈正相关(P<0.01)。P21、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与预后呈显著相关,P21与预后呈负相关。7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存在两种以上蛋白共同表达。膀胱移行细胞癌Ha-ras癌基因第12位密码子突变16例(32%),p53基因突变9例(18%),均为248位点突变。Ha-ras第12位点突变随病理分级增高而增高,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分级显著相关(P<0.05)。ras基因、p53基因突变与预后显著相关(P<0.05)。ras基因、p53基因突变患者死亡率高于无突变患者。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存在ras基因及p53基因共同突变。  相似文献   

5.
c─erbB─2、ras p21及p53在大肠癌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8例大肠癌连续切片进行c─erbB─2、rasp21及p533种癌相关基因产物的免疫组化ABC法及APAAP-IGSS双重标记研究,结果表明:(1)癌相关基因c─erbB─2、rasp21和p53阳性表达率在癌组织分别为50.2%(25/48)、43.8%(21/48)和54.2%(26/48);癌旁粘膜分别为25%(12/48)、18.8(9/48)和20.8%(10/48);而在"正常"结肠粘膜则分别为12.5%(6/48)、6.3%(3/48)和0.(2)有2种以上癌相关基因产物同时表达者在癌组织中有26例(54.2%).在癌旁粘膜有5例(10.5%),而在正常粘膜则未见有2种癌相关基因同时表达,(3)癌组织中c─erbB─2+p21、c─erbB─2+p53、p21+p53及c─erbB─2+p21+p53同时表达者分别为2.1%、12.5%、16.7%及22.9%,(4)APAAP-IGSS双重免疫标记结果表明,单一癌细胞可同时表达2种癌基因产物。上述结果提示:c─erbB─2、rasp21及p53可能与大肠病的发生有关,三者在大肠病的发生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骨肿瘤MDM2和p53基因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基因水平研究MDM2和p53基因在骨肿瘤中的表达,探讨其在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地高辛标记原位杂交技术研究了38例骨肿瘤(骨肉瘤12例,软骨肉瘤10例,骨巨细胞瘤14例,软骨母细胞瘤2例)MDM2和p53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种基因表达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MDM2在骨肉瘤、软骨肉瘤和骨巨细胞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1.7%、50.0%和35.7%。p53的阳性率分别为58.3%、40.0%和21.4%。2例软骨母细胞瘤MDM2和p53均为阳性。MDM2与p53基因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05)。结论MDM2和p53基因改变是骨肿瘤的一种常见现象,可能参与骨肿瘤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肺小细胞癌p53基因分析mdm—2基因蛋白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肺小细胞癌(SCLC)的p53基因改变的mdm-2基因的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的方法,对14例SCLC的石蜡切片组织进行研究。结果:免疫组化染色p53蛋白阳9例,阳性率为64.3%(9/14);mdm-2蛋白阳性4例,阳性率为28.6%(4/14)。p53基因海5、6、7、8外显子,突变率分别为21.4(3/14  相似文献   

8.
bcl-2、p53蛋白及PCNA表达与横纹肌肉瘤临床病理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横纹肌肉瘤(RMS)中bcl-2、p53、PCNA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对50例(随访41例)横纹肌肉瘤进行免疫组化ABC法标记。结果:bcl-2、p53基因蛋白和PCNA,发现bcl-2、p53、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72%、70%,其阳性表达与年龄、性别及不同组织类型的RMS无关(P>0.05)。但与分化程度有关,p53、PCNA在低分化RMS阳性率分别为85%、95%,显著高于高分化RMS42.8%和14.3%(P<0.05),随访存活1年以内的p53、PCNA阳性率均为86.7%,亦明显高于存活超过3年以上的阳性率33.3%和41.7%(P<0.05)。而bcl-2在低分化RMS阳性20%显著低于高分化71.4%(P<0.05),随访存活1年以内的阳性率13.4%明显低于存活超过3年以上的41.4%(P<0.05)。p53与bcl-2阳性表达呈明显负相关,p53阳性率越高,而bcl-2阳性率越低。结论:PCNA、p53、bcl-2蛋白表达能比较准确地反映RMS的生物学特性,p53、bcl-2可作为肿瘤预后显著相关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9.
膛胱移行细胞癌中c—erbB—2,p53及p16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膛胱癌组织中p16、c-erbB-2和p53蛋白表达与胱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75例膛胱癌组织中p16、p53及c-erbB-2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75例膛胱癌中p16、p53及c-erbB-2的阳性率分别为41.3%(31/75)、44.0%(33/75)和40.0%(30/75),p16和c-erbB-2蛋白在膛胱癌中的阳性率与肿瘤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0.
p^53,p^21^WAF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Zhang H  Lü F  Yue W  Yan H  Deng L  Wang S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0,29(5):328-330
目的 探讨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中的p^53、p^21^WAF1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方法。共检测非小细胞肺癌147例,其中腺癌66例,鳞癌63例,腺鳞癌14例,大细胞癌4例。结果 p^53蛋白总阳性率为61.2%(90/147),腺癌为57.6%(38/66),鳞癌阳性率为63.5%(40/63),腺鳞癌为71.4%(10/14),大细胞癌2例阳性,p^21  相似文献   

11.
免疫组化和PCR—SSCP检测p53基因异常的一致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检测p53蛋白表达和PCR-SSCP检测p53基因突变的一致性。方法:单克隆抗体DO-7检测85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p53蛋白表达,PCR-SSCP检测其中31例腺癌的p53基因突变。结果:85例NSCLC中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8%(58/85),31例腺癌中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1%(19/31),14例(46%)出现p53基因5~8外显子突变,p53蛋白免疫组化和PCR-SSCP检测p53基因突变无显著相关(χ2=0.1,P=0.76),其一致率为52%。结论:p53蛋白表达并不能很好地反映p53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12.
青年人大肠癌细胞p53蛋白表达和DNA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青年人大肠癌抑癌基因p53蛋白的表达和细胞DNA含量。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光度术(FCM)。结果:青年组大肠癌细胞DI值(1.30±0.17)显著大于老年癌组(1.10±0.09)(P<0.01),且细胞增殖指数(PI)亦明显大于后者(24.9%±6.5%vs20.2%±4.7%)(P<0.05)。青年组大肠癌中DNA异倍体癌发生率为87.1%(27/31),而老年癌组仅为28.6%(4/14),两者之间差别有高度显著性(P<0.001)。p53蛋白表达量青年患者(FI=1.34±0.26)显著大于老年患者(FI=1.15±0.25)(P<0.01)。在青年大肠癌中,粘液癌和侵犯周围软组织者,其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100%,95%)分别高于腺癌和浸润较浅者(67%,58%)(P<0.05),而且低分化癌和有局部淋巴转移者p53蛋白的表达阳性率(93%,100%)也较高、中分化癌和无局部淋巴结转移者(69%,68%)为高。结论:在DNA水平上,青年大肠癌的恶性程度高于老年大肠癌;p53蛋白的高表达可能是造成青年大肠癌恶性度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p-MAPK、cyclinD1和p53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p-MAPK、cyclinD1和p53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结果:140例大肠癌中p-MAPK、cyclinD1和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9%(130/140)、87.1%(122/140)和66.4%(93/140);50例相应癌旁肠粘膜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2/50)、6.0%(3/50)和2.0%(1/50)。三者阳性表达  相似文献   

14.
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45例大肠腺瘤和61例大肠腺癌中bc1-2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正常大肠粘膜中bc1-2和p53均未见表达,而大肠腺瘤及大肠腺癌阳性率均较正常组织明显增加(P<0.01).大肠腺瘤中bc1-2表达位于不典型增生较重区域。大肠腺瘤p53表达随腺瘤直径增加而增加,其中≥20mm组阳性率显著高于<10mm组(p<0.05)。p53蛋白阳性率也随不典型增生程度增加而增高。p53表达与大肠腺癌分化程度及Dukes分期有关。大肠腺瘤中bc1-2和p53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结果表明,bc1-2蛋白表达对大肠腺瘤的增殖有一定意义,p53在大肠腺瘤癌变和大肠腺癌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肠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p53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大肠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p53蛋白表达与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应用免疫组化检测EGFR和p53在61例大肠癌中的表达,结果提示:正常大肠粘膜未发现EGFR和p53阳性表达,而两者在大肠癌均有较高表达(77.04%和55.75%)。EGFR表达与大肠癌Dukes分期有关(P〈0.05)。p53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及Dukes分期有关(P〈0.05)。大肠癌生存率随EGFR和p53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大肠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p53蛋白表达与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应用免疫组化检测EGFR和p53在61例大肠癌中的表达。结果提示:正常大肠粘膜未发现EGFR和p53阳性表达,而两者在大肠癌均有较高表达(77.04%和55.75%)。EGFR表达与大肠癌Dukes分期有关(P<0.05)。p53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及Dukes分期有关(P<0.05)。大肠癌生存率随EGFR和p53表达增高而降低,其中两者4年生存率>65%表达组均明显低于<25%组(P<0.05),EGFR-LI和p53-LI与生存期均有明显负相关。结果表明:EGFR和p53表达与大肠癌的进展程度有关,该两项指标对大肠癌临床诊治和预后的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DukesC期大肠癌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中p53基因突变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肠癌转移与p53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用PCR-SSCP检测73例DukesC期大肠癌及40例相应的淋巴结转移灶p53基因第5至第9外显子的突变。结果73例原发灶有27例(37%),40例淋巴结转移灶中有19例(47.5%)检测到p53基因突变,总突变率为44%。在原发灶和转移灶同时检测的40例中,有21例(52.5%)两者均未见p53突变;另12例(30%)两者均可见完全相同的突变条带;余下的7例(17.5%)两者PCR-SSCP的结果不一致。这7例经DNA直接测序确定了p53基因突变位点。其中5例原发灶未见p53突变,而转移灶p53有明确突变;7例中2例转移灶可见p53有二个外显子突变,而原发灶仅一个或无突变点。结论多数p53基因突变发生在转移之前并持续存在于大肠癌进展至转移的整个时期,大肠癌的转移可伴有p53基因的新突变,或转移对p53基因突变有一定选择,提示p53基因突变可能与大肠癌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8.
p53基因突变与食管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为了探讨p53基因突变与食管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PCR-SSCP结合DNA直接银染测序,对30例散发性食管癌组织p53基因第5~8外显子进行检测。结果检出11例阳性,突变检出率为36.7%。9例为点突变,其中错义突变4例、无义突变2例、同义突变3例,其余2例为碱基插入和缺失导致的移码突变。统计学分析显示:中低分化食管癌的p53突变率为56.3%,高分化组为14.3%,两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25);癌组织浸润累及食管壁全层的p53突变率52.6%显著高于未累及全层组9.1%(P=0.024);有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相比,p53突变率分别为61.5%和17.6%也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24)。结论p53基因突变与食管癌多种生物学行为如组织分化程度、肿瘤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因此检测食管癌组织中是否存在p53基因突变有助于判断食管癌的恶性程度和患者的预后。还讨论了p53基因的“显性负效应”及同义突变的遗传学效应。  相似文献   

19.
nm23-H1、p53、PCNA表达与大肠癌浸润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研究大肠癌中nm23-H1、p53、PCNA的表达与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4例大肠癌中nm23-H1、p53、PCNA和Ⅳ型原的表达。结果:大肠癌中nm23-H1、p53和PCNA的阳性率分别为71.6%、52.7%和81.1%。大肠癌中nm23-H1低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25),nm23-H1的表达在Ⅳ型胶原表达不同的肠癌中无明显差异(P>0.05);p53和PCNA过表达与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53和PCNA的表达在Ⅳ型胶原表达不同的肠癌中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5);大肠癌中p53过表达与nm23-H1低表达有关(P<0.01)。结论:实验结果揭示p53基因突变对于nm23-H1基因的失活有一定影响,其作用机制有待深入研究。nm23-H1低表达可能仅在大肠癌转移过程中发挥作用,p53过表达可在大肠癌浸润转移过程及细胞增殖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原癌基因HER2/neu表达产物p185蛋白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表达p185蛋白HER2/neu转基因3T3-HER2/neu细胞裂解物免疫Balb/c小鼠,经3次免疫后,免疫小鼠脾细胞对表达p185蛋白的3T3-HER2/neu细胞呈现较强的增殖反应(平均刺激指数分别为SI=3.15±1.88),而对未转染HER2/neu基因的3T3细胞的应答较弱(SI=1.14±0.97)。并检测到1号免疫鼠脾细胞对3T3-HER2/neu细胞有特异杀伤作用。免疫鼠血清中出现高水平的抗p185抗体(OD均值=1.02±0.16),较正常对照组(OD均值=0.36±0.10)有显著差异(P<0.001),表明HER2/neu表达产物p185蛋白具有免疫原性,用于免疫小鼠可诱导出对p185蛋白的特异免疫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