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调查与分析 6个先天性长QT综合征 (LQTS)家族的发病情况、临床和心电图特点以及相应的表现型和基因型。固定专人 ,由两名以上的内科医生按统一制定出的家族调查表采集 6个家族成员的临床病史 ,按常规进行体格检查 ,采集静息状态 3或 12导联体表心电图 ,测量QT间期和QT间期最长的导联T波顶点至T波终点的间距作为跨室壁离散度的指标 (TDR)。用Bazett公式计算QTc和TDRc。结果 :6个家族 10 1例成员中 ,有 2 7例LQTS患者。其中有症状者 15例 (死亡 5例 ) ;疑似患者 30例 ,有症状LQTS患者与无症状患者之间的QTc、QTd和TDRc有显著的差异 ,而无症状患者与疑似者之间只有TDRc有差异。遗传特征表明 ,3个家系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结论 :通过家族调查和心电图分析 ,可以基本准确的诊断LQTS ,推测相应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寻找中国人长QT综合征(LQTS)的遗传易感位点,选择并确立LQTS患者症状前诊断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STR)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初步建立LQTS遗传学诊断方法。方法 采集一个LQTS家系四代共37个成员,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位于KCNQl、HERG基因内的SNP(K546、K367、H489、和H564)和位于KCNQl、NERG、和SCN5A基因邻近的SIR(DllSl323、DllS2362、DllSl318、D7S636、D7S246l、D7S1824、D3S1298、D3S1767、D3Sll00、D4S1564),所得产物经6%一10%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进行等位基因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或直接测序。结果 通过单倍体分析排除LQTl、LQT3、和LQT4位点,初步确定该LQTS家系的致病基因位于LQT2位点。NERG基因全部外显于的直接测序结果表明7名患者均出现相同的HERG基因单碱基转换(CGA2587TGA),与之相对应的编码氨基酸由精氨酸(Arg)突变为终止密码于TGA,即R863X。结论 STR和SNP单倍体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地区分正常及患病个体,确定LQTS致病基因的位点,可用于LQTS患者的症状前诊断。  相似文献   

3.
长QT1型综合征(LQT1)患者的外显率较低,存在20%~40%静息心电图QTc间期正常的隐匿性LQT1患者,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复极储备及特定的突变基因相关。隐匿性LQT1患者仍然具有发生恶性心脏事件的风险,需在临床中引起重视,对LQT1的家族成员进行必要的基因筛查,同时可根据其在运动或肾上腺素激发后表现出的QT间期矛盾性延长的特点帮助诊断。  相似文献   

4.
长QT综合征(LQTS)是首个被发现的心脏离子通道病,是引起青少年猝死的重要原因,包括先天性LQTS(cLQTS)和获得性LQTS(aLQTS)。已经发现了至少17个致病基因,但根据欧洲/美国/亚太/拉美心律学会最新发布的2022版心脏病基因检测专家共识,只建议对其中11个证据明确的基因进行临床常规检测。本文就17个LQTS亚型的分子致病机制及其特征性临床表现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已报道的国人LQTS基因变异进行总结,最后讨论分子遗传学检测在LQTS诊断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儿童先天性长QT综合征(LQTS)患者进行运动试验时QT间期的变化。方法因QT间期延长而行运动平板试验的患儿共33例入选本研究,按照1993年Schwartz等的LQTS诊断标准的计分分值分为两组:LQTS组:总计分值为4分及以上的患者17例,男13例、女4例,年龄11.6±3.7岁;可疑组:评分为1.5~3.5分的患者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13.8±4.2岁。另选行运动试验的18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男11例、女7例,年龄12.4±3.1岁。记录整个运动试验中和恢复期的心电图,观察QT间期和心率的变化,记录并计算恢复期第1,2,4,6 m in QT间期与运动过程中同心率时QT间期的差值(ΔQT)。结果三组患者在运动中随着心率的增加,QT间期逐渐缩短。运动恢复期,随着心率的减慢,三组的QT间期也逐渐延长,但LQTS组恢复期QT间期却显著短于运动过程中处于同心率时的QT间期。LQTS组在恢复期1,2,4 m in的ΔQT值均显著大于其它两组(P均<0.05)。LQTS组在QT间期与心动周期的关系图上呈现明显的“QT滞后环”。结论儿童LQTS患者运动试验恢复期与运动过程中相比,QT间期的变化明显滞后于心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长QT综合征分子遗传学与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天性长QT综合征 (LQTS)是因编码心肌离子通道蛋白的基因突变导致心肌细胞膜离子通道功能障碍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2 ] 。是以QT间期延长和反复发生心律失常性晕厥及猝死为特征的伴先天性耳聋 (Jervell Longe Nielsensyndrome ,JLNS)或不伴耳聋 (Romano wardsyndrome ,RWS)的家族遗传性疾病。是儿童和青少年发作性晕厥和意外猝死的主要病因之一。近 10年LQTS分子遗传学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架起了连接基础与临床心脏病学的桥梁 ,已成为当今心脏猝死和室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长QT综合征 (LQTS)是以QTc异常延长、反复发作致命性心律失常如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TDP)及心室颤动、临床上反复发生心源性晕厥、并常导致猝死为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的单基因疾病〔1〕。1 病因及发病机制1 .1 病因LQTS是一种遗传性的心脏病 ,已经发现了LQTS的 2个主要临床综合征 :较常见的为只存在于心脏疾患的表现型 ,即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RWS) ;较罕见的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JLNS) ,心脏病变与先天性耳聋并存。现已发现了引起LQTS的 7个基因 (表 1 ) 〔1〕。表 1 LQTS致病基因一览表表现型基因型染…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长QT综合征20个家系187例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调查与研究先天性长QT综合征(longQTsyndrome,LQTS)的遗传特点及家系图谱分析,LQTS的心电图分型、诊断以及治疗.方法应用惠普12导联心电图机对先证者及其家庭成员分别记录6导联及12导联常规体表心电图,对先证者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测量Ⅱ、V2导联的QT、QTc以及QTd.先证者及家族中有症状的患者给予普萘洛尔2~3mg/kg,每日3次治疗.结果187个家庭成员中有31例为LQTS患者,男性11例,女性20例.其中LQT118例,LQT212例,LQT31例.QT间期为(0.57±0.08)s,QTc为(0.58±0.08)s,QTd为(0.16±0.03)s.除1例应用阿托品治疗有效,6例猝死外,其余24例(77.4%)患者应用普萘洛尔治疗有效.无症状的QTc延长者56例,男性23例,女性33例,LQT122例,LQT234例.QT间期为(0.47±0.09)s,QTc为(0.52±0.07)s,QTd为(0.08±0.03)s,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家系图谱分析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规律.结论12导联体表心电图是LQTS常用的最简单的检查方法,心电图对LQTS的临床分型基本准确可靠.普萘洛尔是预防LQTS患者猝死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9.
一个Brugada综合征合并先天性长QT综合征的家系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1例Brugada综合征合并先天性长QT综合征的家系的临床研究。方法 对夜间反复发作性晕厥的先证者进行冠状动脉,左、右心室造影和电生理检查及药物试验(异丙肾上腺素和普罗帕酮);对其家族成员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和药物试验,同时记录右侧胸前导联(V1~V3)上两个肋间的心电图。结果 家族中有两例猝死,均发生在睡眠中。家族成员未被发现器质性心脏病。先证者心电图表现为右侧胸前和下壁导联ST段抬高,住院期再次发生夜间晕厥记录到心电图为多形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冠状动脉及左、右心室造影正常,电生理检查诱发多形室速。异丙肾上腺素试验时ST段正常,QTc间期明显延长;普罗帕酮试验阳性。另两例家族成员,右侧胸前导联上一或二肋间心电图呈典型Brugada综合征改变,异丙肾上腺素试验QTc间期亦明显延长,1例普罗帕酮试验阳性。结论 结果表明可能是由于一种新的钠通道基因(SCN5A)突变类型同时引起Brugada综合征和先天性长QT综合征。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长QT综合征(long QT syndrome,LQTS)是遗传性心脏离子通道疾病,临床特征表现为心电图上QT间期显著延长和尖端扭转型室速(torsadede pointes,TdP)反复发作,是心脏结构正常的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明确基因筛查对先天性和获得性长QT综合征(LQTS)诊断和治疗意义。方法 应用PCR方法扩增位于LQT1、LQT2和LQT3基因内和临近的9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STR)位点后.行染色体单倍型连锁分析;HERG基因外显子的PCR产物直接测序。结果 3位患者携带缺失19个碱基的HERG突变基因,该致病基因来自于父系家族。结论 基因筛查进行早期和准确的诊断。从而对LQTS患者实施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76个长QT综合征先证者临床特征和治疗情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研究我国长QT综合征 (LQTS)患者的整体发病和治疗情况 ,选择按照 1993年Schwartz等提出的LQTS诊断标准确诊为本病的家系 76个。对先证者及其家族成员进行 6或 12导联ECG同步记录 ,对先证者的临床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先症者发病年龄 17.2± 14 .8岁 ,在 2 0岁以前发病的占 5 9.2 % ;以女性居多 ;发病症状有晕厥、黑、心悸、胸闷及其它如抽搐、胸背痛、头晕等 ;诱发因素有情绪紧张或激动、劳累、运动或体力劳动等 ;患者的QTc值为 0 .5 6± 0 .0 9s。LQTS患者的ECG上T波多变 ,QT间期可出现暂时正常化。在 76个LQTS先证者中 ,同时伴聋哑 1例 ,预激综合征 1例 ,心肌炎 2例 ,束支阻滞 2例 ,一过性房室阻滞 1例 ,高血压病 2例。根据ECG特点预测LQTS患者的基因型 :LQT1占 (31.6 % ) ,LQT2占 (5 3.9% ) ,LQT3占 (3.9% ) ,其余 (10 .5 % )心电图特征不明显 ,无法预测。多数患者服用 β 阻断剂类药物有效 ;在药物效果不好的患者中 ,有 4例安装起搏器 ,1例应用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ICD) ,15例进行左心交感神经切除术 (LCSD) ,其中多数继续服用 β 阻断剂。结论 :我国的LQTS发病情况和临床表现与国外报道基本一致 ;根据ECG特点对LQTS患者进行的基因分型预测结果显示 ,我国的LQTS患者可能以LQT2为主。β 阻  相似文献   

13.
普萘洛尔对21例长QT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观察β 阻断剂普萘洛尔对长QT综合征 (LQTS)患者的疗效。选择适于服用β 阻断剂又能规律服药的 2 1例患者进行用药前后的对比研究。结果 :患者年龄 2 4 .4± 12 .4岁 ,首次发病年龄 11.2± 11.1岁。跟踪观察的时间为 15 .9± 32 .8个月。服用普萘洛尔的剂量为 6 3± 4 4mg/d ,按体重计算为 1.3± 0 .7mg/kg ,到达 2± 4mg/kg的患者有 3例 (14 .3% )。部分首次发病时间较早的高危患者 ,由于本身的基础心率较慢 ,普萘洛尔很难加到所需剂量 ,故服用普萘洛尔的同时 ,有 8例行左心交感神经切除术、1例安装起搏器、1例埋置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2例服用美西律。普萘洛尔使QT间期 (QTc)从用药前的 5 70± 70ms降低到 5 0 0± 6 0ms(P <0 .0 0 0 1) ;同时心率并未降低 (分别为 6 5± 11次 /分和 6 5± 10次 /分 ,P =NS)。用药前有晕厥发作的 19例用药后发作次数显著减少 ,平均晕厥发作次数由 1.90± 1.72次 /年降至 0 .17± 0 .4 0次 /年 ,P =0 .0 2。单纯普萘洛尔与联合治疗亚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别。结论 :普萘洛尔能有效降低大多数LQTS患者的晕厥次数 ,缩短复极时程 ,但对那些首次发病时间较早的高危患者 ,可能需联合应用其它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12导动态心电图在先天性长QT综合征(LQTS)动态监测中的作用。方法 LQTS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各9例,监测动态心电图,动态评价静息和运动中QTc间期和QT离散度(QTcd)的变化以及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 LQTS组,最大QTc0.60±0.07s,正常对照组,最大QTc0.45±0.03s(p<0.05);平均QTc0.52±0.05s而对照组为0.42±0.02s(p<0.05);QTcd0.17±0.07s而对照组为0.06±0.04s(p<0.05)。LQTS组1例尖端扭转型室速发作,发作前可见T波电交替现象。5例患者监测动态心电图4~9年,QTc间期和QTc离散度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LQTS患者,QTc均明显延长,QTcd明显增加,且不受心率影响;长期监测动态心电图没有发现QTc的逐年变化,病情加重期间动态心电图记录到T波电交替和尖端扭转型室速。动态心电图是LQTS的评估、监测必不可少的无创性手段。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Autosomal recessive Long QT syndrome is characterized by prolonged QTc along with congenital bilateral deafness depends on mutations in K+ channel genes. A family of a Long QT syndrome proband from India has been identified with novel indel variations.MethodsThe molecular study of the proband revealed 4 novel indel variations in KCNQ1. In-silico analysis revealed the intronic variations has led to a change in the secondary structure of mRNA and splice site variations. The exonic variations leads to frameshift mutations. DNA analysis of the available family members revealed a carrier status.Results and ConclusionIt is thus predicted that the variations may lead to a change in the position of the splicing enhancer/inhibitor in KCNQ1 leading to the formation of a truncated S2–S3 fragment of KCNQ1 transmembrane protein in cardiac cells as well as epithelial cells of inner ear leading to deafness and aberrant repolarization causing prolonged QTc.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长QT综合征(LQTS)患者T波峰-末(Tp-e)间期及Tp-e/QT与室性心律失常发作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为LQTS的14个家系,对家系成员的临床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记录先证者(包括发作期和稳定期)、无症状者及家族中正常者共149例成员的同步12导联心电图,测量计算心电图校正QT(QTc)间期、Tp-e间期以及Tp-e/QT,并进行比较。结果先症者发病年龄19.2岁。在20岁以前发病者占57.1%。患者以女性居多,均以晕厥为主要发病表现。运动及情绪激动诱发12例,休息或睡眠时发生2例。先证者和无症状患者的QTc间期、Tp-e间期及Tp-e/QT显著大于家系其他正常成员(P≤0.05)。先证者发作期的Tp-e间期及Tp-e/QT大于稳定期(P≤0.05)。结论伴有晕厥的长QT综合征患者Tp-e间期延长,Tp-e/QT增大提示增加跨壁复极离散度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相关,动态观察LQTS患者心电图改变可能成为预测LQTS恶性心律失常发生危险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7.
Long QT syndrome patients may faint due to neurocardiogenic syncop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IMS: Syncope in long QT syndrome (LQTS) is expected to be due to Torsades de Pointes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TdP). Often these patients faint in situations with emotional stress.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valuate whether neurocardiogenic syncope occurs in LQTS. METHODS AND RESULTS: Ten untreated consecutive LQTS patients (age 11-72 years, median 37.5 years, five males and five females from five different families (one KvLQT1 mutation, two HERG mutations in three families and one without established genetic background)) were examined by a head-up tilt-table test (HUT). If syncope did not occur within 25 min, the patient received 0.25 mg nitroglycerine sublingually and the HUT was continued for 20 min. Nine out of 10 patients had a positive HUT. The syncope resulted from a combined vasodepressor and bradycardiac response. There were no cases of TdP. No syncope occurred in a 42-year-old asymptomatic male LQTS patient with a borderline prolonged QTc of 0.45 s and a HERG mutation. In 11 of 21 patients referred for syncope without LQTS a positive HUT was found (P < 0.10). CONCLUSION: Syncope in LQTS can be of neurocardiogenic origin and is not necessarily due to TdP. The reason for neurocardiogenic syncope in LQTS is unknown, but involvement of the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outside the heart is possible.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因变异功能学研究在临床不典型长QT综合征(LQTS)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先证者有晕厥事件,心电图无QTc延长,临床疑诊LQTS;基因检测显示KCNH2基因M756V变异;家系中变异携带者QT正常,无心脏事件。分别使用含有野生型(WT)和突变M756V HERG基因的pcDNA3.1重组质粒进行转染,设WT+M756V共转染组。转染后进行膜片钳和免疫组化研究明确临床诊断。结果 HERG M756V组电流较WT组明显减低,提示M756V变异为具有病理意义的LQTS突变;HERG M756V与WT共转染并无明显负显性机制。免疫组化研究表明HERG M756V蛋白存在转运障碍。结论体外功能学研究证实KCNH2基因M756V变异为LQTS突变,为临床疑诊患者提供确诊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