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经多种途径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脏肿瘤,MDR1特异性核酶逆转肝癌多药耐药的实验研究,经肝门血管解剖和靶肝段染色引导下肝段切除术加术中灌注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26例分析,肝外伤的诊治(附70例报告)[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肝血管瘤介入栓塞治疗16例报告;腹腔镜治疗肝包虫囊肿术中过敏性休克的观察及预防:附7例报告;多级射频消融联合化疗粒子治疗原发性肝癌;肝细胞癌合并脉管系统癌栓的外科治疗;C57BL/6J小鼠肝癌动物模型的建立  相似文献   

5.
内镜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射频消融治疗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经皮肝穿刺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疗效分析;肝叶切除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炎及肝脓肿治疗中的应用;专家笔谈;肝移植时代如何看待门静脉高压症的断流手术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癌(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通过普查发现早期HCC的患者,进行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疗效显著提高。肝动脉栓塞灌注化疗(transe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目前治疗中晚期HCC的有效手段。我们采用5-FU、丝裂霉素(MMC)、顺铂与碘化油充分混合行TACE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以胶原凝胶为支架构建可植入工程化肝组织的实验研究;原发性肝癌行右三叶肝切除后良性胆道梗阻;三镜联合治疗老年人梗阻性胆管结石的临床观察;腺病毒驱动KDR启动子介导CD/TK融合基因系统对肝癌细胞的靶向杀伤作用;脱氧氟尿苷增强顺铂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9.
以SSX基因mRNA作为肿瘤标志物检测循环中的肝癌细胞;不同干预手段对大鼠供肝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肝豆状核变性并发肝硬变40例临床分析;CT引导下经皮氩氦刀靶向治疗肝癌;大肝癌手术切除的体会;肝脏脉管立体构筑解剖研究及其在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剥离切除术中的应用;改良式全肝血流阻断在高难度肝切除术中的应用;肝脏外科;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脏良性肿瘤;小儿肝外伤非手术治疗32例体会;腹腔镜用于闭合性肝损伤诊疗34例;合并有肝硬化的中央型肝癌的外科治疗;腹腔镜肝切除技术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0.
第二肝门肝静脉医源性异物阻塞的手术探讨;侵犯下腔静脉的肝脏恶性肿瘤手术治疗;小肝癌的射频消融治疗;肝门部海绵状血管瘤的动脉栓塞治疗;活体肝移植治疗肝母细胞瘤;切缘冷冻对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的预防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前、后免疫细胞表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PrimaryLiverCarcinoma,PLC)患者肝切除术前、后免疫细胞表型的变化。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流量血细胞计数法(FlowCytometry,FCM)检测方法,动态观察120例PLC患者肝切除术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和HLA鄄DR含量变化。结果肝切除术前肝功能Child鄄PughB级、OGTTL型和术前施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组,CD4+/CD8+比值则较高(P<0郾05)。全部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前、后CD3+CD4+T细胞和NK细胞(CD3-CD16+CD56+)含量无明显差异。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和第2周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8+含量明显低于肝切除术前和术后第3周(P<0.01);而CD4+/CD8+比值则显著高于肝切除术前和术后第3周(P<0郾01)。结论PLC合并肝硬变肝储备功能不足、术前肝动脉栓塞化疗和肝切除术可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低下,PLC患者肝切除术前行肝动脉栓塞化疗的价值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的疗效。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我院10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观察对象,对此10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共2组,观察组(56例,应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对照组(50例,应用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治疗)。随访3年,对比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生存率、生存质量评分、中位生存时间、血清肿瘤标志物及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客观缓解率(67.86%)明显高于对照组(42.00%),P0.05;观察组患者1年生存率(51.79%)、2年生存率(32.14%)、3年生存率(21.43%)略高于对照组(44.00%、24.00%、16.00%),但组间比较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70.45±0.78)分、中位生存时间(14.65±2.61)个月明显多于对照组(65.56±2.40)分、(12.12±2.23)个月,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25、NSE及CA199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毒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的近期疗效较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治疗更佳,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远期疗效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与化疗灌注术(TAI)对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预防性肝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TACE治疗,对照组采用TAI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两组临床总缓解率、复发率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瘤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与总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PLGF、VEGFR-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全部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AST、ALT、TBIL、ALB与P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预防性肝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门静脉、肝动脉同时灌注对供肝动脉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移植门静脉再灌注过程中肝动脉缺血(hepaticarteryischemia,HAI)损伤的严重性和应用肝动脉桥式置管(hepaticarterybridge-conduit,HABC)技术实现门静脉、肝动脉同时灌注对这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2只犬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HAI30min组、HAI2h组和HABC组。后三组分别建立犬自体原位肝脏移植模型,HABC组应用HABC技术使肝动脉、门静脉同时再灌注。术后取供肝组织与胆管组织电镜观察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病理学改变。分别应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肝组织中丙二醛(MDA)浓度、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酶标记法检测肝细胞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结果HAI30min即可见供肝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水肿、线粒体嵴减少,HAI2h其病理改变进一步加重,胆管上皮尤为明显,而HABC组则见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比较完整,胆管上皮绒毛丰富。HAI30min组和HAI2h组肝组织中MDA含量增加,分别为(1.652±0.222)nmol/mgprot和(2.379±0.526)nmol/mgprot,而SOD则降低至(11.15±3.9)U/mgprot和(9.47±3.4)U/mgprot,SDH活性则分别降低至0.362±0.019和0.281±0.029,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HABC组MDA含量、SOD和SDH活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ABC技术的实施,可为临床肝移植中预防HAI损伤,减少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特别是胆道并发症的发生提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20060205成人钝性肝损伤非手术治疗评价,20060206肝三叶切除治疗巨大肝肿瘤,20060207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诊断与治疗,20060208手助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20060209抑癌基因PTEN和p16在肝细胞性肝癌中的衰达及其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和无水酒精注射联合治疗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采用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和无水酒精注射联合治疗11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在治疗期间,91.15%患者的肿瘤有不同程度的缩小,92.5%患者的AFP明显下降,6个月、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6.8%和81.6‰。特别是肿瘤直径小于5cm的患者,2年生存率为100%。联合治疗的疗效只与肿瘤的直径有关,与肿瘤的数目无关。  相似文献   

17.
8年间对原发性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寒(TAE)后二期切除33例,肿瘤最大直径1.6~15cm,其中22例≥5cm。行1、2及3次以上TAE分别为13、8、12例。肿瘤区碘油汇集良好、肿瘤缩小、AFP转阴是TALE反应有效性的主要临床表现、与TAE治疗次数呈正相关。33例中100%为坏死者只有6例.其中5例TAE2次以上。在病理上癌肿坏死程度主要与血管损伤、包膜形成有关.并与TAE扶数呈正相关,但多次TAE后肿瘤完全坏死率仍很低。33例中总的1、3、5年术后生存率和无痛生存率分别为90.6%、65.1%、42.0%和71.0%、39.2%、392%。术后复发或转移17例,是影响远期疗效的主要原因。对能切除肝癌常规术前TAE无益、抓住时机行肝癌二期切除是取得根治的必要途径。从TAE的早期临床效果不能估计二期切除后远期疗效,术后仍需辅助治疗防治复发或转移。  相似文献   

18.
肝动脉、门静脉栓塞化疗治疗不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动脉、门静脉双管栓塞化疗对不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作用。方法:对19例不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手术方法向肝动脉、门静脉植入皮下埋藏式投药泵,术中即开始经肝动脉投药泵栓塞化疗,术后7-10d在X线监测下经门静脉投药泵栓塞化疗,以后定期经两投药泵栓塞化疗,术后观AFP的变化、Bus或CT检查并与同期3次以上的32例HACE进行比较。结果:双栓化疗组17例术后1月AFP均下降、3月下降为正常8例,84.2%的肿瘤缩小,6月、9月、12月、24月生存率分别为89.5%、78.9%、68.4%、31.6%,中位生存期17.1月,其中2例进行了二期手术切除。HACE组术后1月AFP下降10例、3月后下降21例,46.9%的肿瘤缩小,6月、9月、12月、24月生存率分别为71.9%、53.1%、31.3%,中位生存期11.2月、12月、24月生存率组间比较P<0.01;两组均无异位栓塞。结论:皮下埋藏式投药泵肝动脉、门静脉双插管栓塞化疗术后给药途径简单、方便、疗效好、并发症少,是治疗不可切除的肝癌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毒素血症对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方法对24只大白鼠于术前1h静脉注射0.8mg/kg的LPS,检测肝门血流阻断30min的情况下复流后2h、6h、12h和24h4个时间点血清ALT与AST值,用ELISA法检测了复流后2h和6h2个时间点的循环TNF-α水平和肝组织中TNF-α含量,于复流后24h取缺血部分肝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24只未注射LPS的I/R肝损伤模型大鼠作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大鼠术后各时刻ALT和AST升高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并且下降缓慢;循环和肝组织中的TNF-α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复流后24h的肝组织存在片状坏死,伴大量多形核细胞浸润。结论内毒素通过升高循环和肝组织局部的TNF-α加重了缺血后再灌注肝损伤。  相似文献   

20.
肿瘤坏死因子-α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综述肿瘤坏死因子α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所处的位置、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表明肿瘤坏死因子α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时表达增加,具有双向作用,不仅可促进炎症坏死和细胞凋亡,而且在缺血再灌注时具有一定的肝保护作用,促进肝脏的再生。进一步研究其双向作用的具体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