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鼻腔鼻窦内窥镜手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复习近年来有关鼻腔鼻窦内窥镜手术的文献 ,对手术的解剖、病理生理基础、鼻窦CT和鼻窦内窥镜手术中中鼻甲的处理、术后处理及手术并发症防治等方面作一系统的综述。1 解剖和病理生理基础内窥镜鼻腔鼻窦外科学的发展推动了与之相关的鼻腔鼻窦应用解剖学研究。研究手段已发展  相似文献   

2.
内窥镜鼻窦手术中鼻腔相关病变处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盖锡球  许庚 《耳鼻咽喉》1999,6(4):245-245
  相似文献   

3.
伯克纳在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后应用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伯克纳在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后的疗效.方法随机将82例患者分组,对比应用伯克纳及未应用伯克纳的疗效.结果两组在术腔清洁时间,术后黏膜病变出现早晚等无明显差异,但应用伯克纳组术腔黏膜完全上皮化的时间明显早于未应用组.结论伯克纳难以缩短术腔清洁时间,也不能阻止或延缓息肉、囊泡、肉芽、黏连等病变的出现,但能促进黏膜上皮化,促进创面愈合,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4.
以往的观点认为,小儿慢性鼻窦炎的治疗应尽量避免手术.因为传统的外科手术难免会影响小儿颌面与牙胚的发育,破坏其鼻腔、鼻窦的生理功能,疗效亦不满意.鼻窦内窥镜手术(endoscopic sinussurgery,ESS)成功地用于治疗成人鼻腔、鼻窦疾病的经验,使人们重新探讨对药物治疗无效的小儿慢性鼻腔、鼻窦疾病外科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对小儿不同发育时期鼻腔、鼻窦解剖学的详细研究,及对鼻窦炎发病机理和病理生理学的重新认识,为ESS治疗小儿鼻腔、鼻窦疾病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并使ESS治疗逐步成为可能.本文试就ESS治疗小儿鼻腔、鼻窦疾病的现状作一综述,以供同道们参考.1 ESS适应证据Wolf等对1~12岁小儿的干颅骨94具、尸头8具的鼻腔、鼻窦进行观察,证明其前后组筛窦、中鼻道、钩突、半月裂和筛漏斗已经发育.因此,在内窥镜下对上述部位行ESS是可行的.手术适应证的选择:①窦口鼻道复合体阻塞:如筛泡肥大,中道粘膜肥厚、息肉样变.中鼻甲息肉样变等,选择钩  相似文献   

5.
鼻窦内窥镜手术后随访对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全面评价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分析影响该手术疗效的有关因素。方法:对能定期随访的162例患者进行了总结,随访时间6~32个月。结果:治愈81例,显效69例,有效11例,无产1例。1例无产为全组鼻窦炎鼻息肉伴变应性鼻炎。有效11例中,影响疗效的原因为:2例为前组筛窦病变清除不彻底,2例为上凳窦自然开口扩大不够,2例为再次闭锁,2例为后组筛窦病变清除不彻底,2例为粘连。结论熟悉和识别解剖结构和标志  相似文献   

6.
鼻内窥镜是国内近几年开展的新技术,它对鼻益、鼻咽腔、鼻窦疾病诊断和鼻内手术治疗有重要作用.近二年来我们应用STORZ厂生产的4mm和外鼻内窥镜临床诊院,治疗鼻部疾病52例.兹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鼻内守则月于检查诊断方面32例,男始留、女1《阂.共中原因不明回吸涕血23倒,确诊为鼻图港3钧,上顶窦自然开口处炎性鼻肉2例,上顶窦银治术后交运音D肉芽1例、鼻咽往设性炎症17演.筹位不清的后多孔出应2酶,结果1例出血位于易中陷后续,另一摔出盥让在右侧下鼻甲的后外侧,但未见到Wboori3ff营林丛;经50%葡萄糖液粘膜下住用治愈.…  相似文献   

7.
中药煎液在鼻窦内镜手术后鼻腔冲洗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鼻窦内镜手术后,如何促进术腔粘膜早日恢复,防止术腔粘连和窦口封闭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新近,我们应用中药煎液于术后第2天起行鼻腔冲洗,同时与以生理盐水冲洗的病例进行对照,观察术后中药煎液冲洗鼻腔鼻窦粘膜的修复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经鼻内窥镜手术切除鼻腔鼻窦良性占位性病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就鼻腔鼻窦的良性占位性病变的手术切除方法,经鼻内窥镜手术的特点、术后护理等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加速鼻窦内窥镜术腔创面愈合的方法,应用百力特,即1%醋酸泼尼松龙混悬液,对75例行该手术的患者,于术后经鼻滴入术腔。结果显示,显效13例,有效56例,总有效率为92.0%。该药为混悬液,较之同一药物的水溶液,具有药物分布均匀,作用持久,毒副作用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内窥镜鼻窦手术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提高鼻内窥镜手术疗效的方法。方法 :对 4 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经鼻内窥镜手术。结果 :4 0例中随访半年以上者 34例 ,治愈 2 5例 (73.5 % ) ,好转 7例 (2 0 .6 % ) ,无效 2例 (5 .9% ) ,总有效率94 .1%。无严重术后并发症 ,术后出血 1例 ,中鼻甲与鼻中隔粘连 2例 (2侧 )。结论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具有良好的疗效。手术操作熟练准确 ,彻底清除病变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085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后窦粘膜形态和功能转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近来有关内窥镜鼻窦手术后窦膜形态学、组织学和功能转归的研究进展就以下两方面进行综述:① 内窥镜鼻窦手术后,窦粘膜修复在内窥镜、光镜和电镜下的形态学和组织学改变;②内窥镜鼻窦手术后粘液纤毛除能力转归。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窥镜手术切除鼻腔及鼻窦恶性肿瘤的适应证、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鼻内窥镜下切除鼻腔-鼻窦恶性肿瘤4例,其中低分化鳞癌1例、黏液表皮样癌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T细胞型)1例、乳头状瘤恶变1例.其中2例行术后放疗,1例行术后化疗,1例未行放疗及化疗.结果术后随访2.5~ 7年,平均4.3年,患者均健在.其中1例生存5年,因术后3年局部复发,再次行内窥镜手术.结论经选择的鼻腔及鼻窦早期原发性或复发性恶性肿瘤,可经内窥镜手术彻底切除,术后配合放疗或化疗,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其优点是损伤小、恢复快、无面部瘢痕,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3.
内窥镜鼻窦手术后术腔冲洗液对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内窥镜鼻窦手术 (ESS)后术腔冲洗液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行 ESS手术后坚持随访 3个月以上的 192例 (331侧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 型 期患者 ,随机分为 3组 :术后分别用生理盐水 (A组 ) ,0 .5 %甲硝唑加地塞米松 (B组 ) ,鱼腥草注射液 (C组 )冲洗术腔 ,按照海口 (1997) ESS疗效标准进行评估。结果 :C组疗效优于其它两组 ,经χ2 检验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术后坚持冲洗治疗有重要意义 ;鱼腥草注射液冲洗疗效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经鼻内窥镜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   总被引:75,自引:0,他引:75  
为研究经鼻内窥镜鼻内进路手术替代部分鼻外进路手术的治疗效果,总结采用经鼻内窥镜鼻窦治疗14例患有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疗效,随访时间24~60个月,上述病例仅1例在术后3个月复发,经鼻外进路手术加术后放射治疗治愈,其余13例在随访期内均未见复发,经鼻内窥镜手术技术的鼻腔鼻窦内翻性状头状瘤的治疗提供了较好的方法,甚至在肿瘤侵犯了后筛和蝶窦时也可以完全切除,这种方式的主要优点是避免了面部切口。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鼻内窥镜鼻窦手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在治疗老年人鼻息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老年患者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的结果。结果 随访1-2.5年,治愈率为77.2%,总有效率为93%。结论 老年人施行息内窥镜鼻窦手术是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8年4月至2020年12月诊断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手术器械切除,研究组35例采用电动切割器切除,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复发率、疼痛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后3天、7天研究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复发率5.71%低于对照组30.00%,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1.43%低于对照组27.50%,P<0.05。结论 鼻内窥镜下电动切割器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效果理想,手术时间短出血量低,并发症情况明显改善,整体复发率较低,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7.
2001年9月至2002年10月我们对107例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术后术腔黏膜转归作了观察并探讨了与术后处理之间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鼻腔、鼻窦疾病的治疗,无论是采用功能性鼻窦外科手术,还是采用传统非鼻内镜手术治疗,术中、术后常因处理不当而发生鼻腔粘连.鼻腔粘连影响鼻腔生理功能,使手术和治疗效果明显降低[1].  相似文献   

19.
“炎敏灵系列”在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后的应用(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38例成功地完成了鼻窦内窥镜手术的Ⅱ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术后患者,在术后常规处理的基础上,采用“炎敏灵系列”中药治疗(治疗组),随访6个月,临床治愈率为86.7%,对照组30例,治愈率为64.5%,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的IgE、IgA和IgM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IgE、IgA、IgM值(均值)均有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升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