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难治性鼻出血的出血部位及治疗   总被引:124,自引:1,他引:124  
目的探讨难治性鼻出血常见的出血部位及治疗方法。方法对92例常规鼻内镜检查未发现出血点,并经规范的鼻腔填塞未能控制的鼻出血患者的出血部位、与年龄的关系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血部位依次为:下鼻道顶部56.5%(52/92)、嗅裂鼻中隔部27.2%(25/92)、中鼻道后上部8.7%(8/92)及部位不明者7.6%(7/92)。出血部位与年龄有一定的相关关系,49岁以下年龄组以下鼻道顶部出血最为常见(67.3%,37/55),50~59岁年龄组下鼻道顶部与嗅裂鼻中隔区出血分别为46.4%(13/28)及35.7%(10/28);而在60岁以上则以嗅裂鼻中隔区出血比例最高(77.8%,7/9)。92例中,除8例嗅裂鼻中隔部出血行明胶海绵填塞及1例中鼻道出血因电凝止血失败而施行血管造影颌内动脉栓塞外,其余83例均采用电凝止血。全部病例1次治愈82例(89.1%),2次9例(9.8%),4次1例(1.1%),随访l~3个月无复发。结论鼻内镜技术结合中、下鼻甲骨折移位对探查鼻腔深部的出血点具有重要意义,对出血部位进行准确电凝或填塞,是止血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69例鼻出血鼻内镜下查找出血部位临床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40岁鼻出血患者的常见鼻出血部位。方法:表面麻醉下行鼻内镜检查,查找出血部位。结果:69例接受了鼻内镜检查,出血位于下鼻道穹窿顶17例,鼻底1例,中甲前端对应中隔部位包括嗅裂前段鼻顶17例,中鼻甲下缘1/2处1例,中鼻道后端3例,利特尔区2例,即查到出血部位的共41例占59%(41/69)。未查到出血部位的28例,占41%(28/69)。结论:≥40岁鼻出血患者的鼻出血部位并不是吴氏鼻一鼻咽静脉丛和鼻中隔后部动脉,而是来自下鼻道穹窿顶的颌外动脉分支和中鼻甲对应的鼻中隔及嗅裂前段的鼻顶等部位的筛前动脉出血。  相似文献   

3.
难治性鼻出血多指前鼻镜检查不能明确出血部位,用传统的前后鼻孔填塞不能控制的鼻出血[1].我科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对108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采用鼻内镜下电凝止血联合微填塞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08例患者中,男68例,女40例;22 ~ 89岁,均为单侧鼻出血,前鼻镜下未能窥及出血点.其中明确的鼻出血原因为:高血压46例,服用阿司匹林引起14例,鼻腔小血管瘤12例,鼻中隔棘突6例,鼻腔鼻窦出血坏死性息肉4例,急性鼻炎2例,鼻腔干燥引起14例,原因不明10例.出血部位:下鼻道47例,鼻中隔后部34例,嗅裂区鼻顶12例,中鼻道8例,下鼻甲内侧面3例,中鼻甲2例,蝶腭动脉孔处2例.本组资料不包括外伤性鼻出血、恶性肿瘤及血液疾病所致鼻出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40岁以上顽固性鼻出血的常见部位及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4年12月~2012年12月共380例40岁以上的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资料,鼻内镜下寻找出血点,电凝出血点或者电凝出血点加局部微填塞,统计出血部位及术后疗效。结果随访1个月鼻腔同一部位未再出血为治愈标准,337例一次治愈(88.68%),34例一个月内复发再次行鼻内镜术治愈(8.94%),6例行第3次鼻内镜止血术治愈(1.57%),1例行筛前动脉结扎治愈(0.26%),2例行上颌动脉栓塞治愈(0.52%),鼻腔出血的部位统计为:下鼻道穹窿后部173例(45.52%),鼻中隔顶后部56例(14.73%),鼻中隔前部39例(10.26%),嗅裂27例(7.10%),中鼻甲根部17例(4.47%),鼻底部11例(2.89%),鼻顶部7例(1.84%),下鼻道穹窿部4例(1.05%),鼻咽侧壁1例(0.26%),1例来自蝶窦开口(0.26%),44例出血部位不明(11.57%)。结论40岁以上的顽固性鼻出血常见的部位依次为下鼻道穹窿部、鼻中隔顶后部、鼻中隔前部、嗅裂附近;鼻内镜下对顽固性鼻出血的治疗效果良好,副作用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2150例鼻出血部位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结果:2?150例患者中1920例1次找到出血部位或原因(89.30%),其中Little′s区1?284例(59.72%),下鼻道151例(7.02%),嗅裂前部107例(4.98%),鼻中隔中部106例(4.93%),下鼻甲59例(2.74%),鼻底40例(1.86%),部位不确定230例(10.74%),其他173例(8.05%)。结论:Little′s区为鼻出血的第一高发部位,其次为下鼻道、嗅裂前部、鼻中隔中部。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下鼻道后穹窿鼻出血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综合治疗措施。方法:212例鼻出血住院患者中23例(10.8%)确诊为下鼻道后穹窿鼻出血,1例在全身麻醉下行鼻内镜鼻腔探查+电凝止血术,其余22例在局部麻醉下行鼻腔探查+电凝止血术。所有患者在术中排除了嗅裂、蝶筛隐窝及中鼻道出血,术中行下鼻甲骨折内移位后见下鼻道后穹窿活动性出血,立即给予双极电凝止血。术后电凝区域及鼻黏膜糜烂处填塞少量纳吸棉组织。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发现明确的出血点并成功止血;术后1周内未再出血。随访6~12个月患侧鼻腔无再发鼻出血,无鼻腔粘连。结论:难治性鼻出血如排除嗅裂、蝶筛隐窝及中鼻道出血,则应考虑下鼻道后穹窿出血的可能。术中将下鼻甲往内侧骨折移位彻底暴露下鼻道后穹窿并仔细探查是发现和治疗下鼻道后穹窿鼻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鼻内窥镜下诊治难治性鼻出血6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难治性鼻出血常见的出血部位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经内窥镜诊治的难治性鼻出血6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出血部位及治疗效果。结果:出血部位在下鼻道顶部占27.9%(19/68)、嗅裂鼻中隔占20.7%(14/68)、中鼻道后上部占16.1%(11/68)、中鼻甲后端蝶腭动脉区和鼻中隔后端均为10.3%(7/68)、鼻咽顶占5.9%(4/68)、Woodruff静脉丛和部位不明均为4.4%(3/68)。1次治愈59例(86.7%),2次9例(13.3%),随访1~3个月均无复发。结论:应用鼻内窥镜检查鼻腔深部的出血并在镜下电凝或填塞止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鼻内窥镜下YAG激光治疗隐蔽性鼻出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临床上,经常规保守治疗或鼻腔填塞仍反复出血者并非少见。除血液和心血管疾患等出血因素外,出血部位隐蔽,治疗中对出血血管不能进行有效的封闭是鼻出血最常见的原因。1996年2月~1997年2月,我们采用电视监控鼻内窥镜下YAG激光治疗隐蔽性鼻出血用例,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亚临床资料本组38例中,男朋例,女10例;年龄比~76岁,平均39岁。病史6d~18年。出血部位:下鼻道中后部5例,鼻丘1例,中鼻道后份1例,鼻底后段8例,中鼻甲附着绿后外侧1例,鼻中隔后段17例,鼻咽部5例。既往局部有外伤史15例,血压价高8例(…  相似文献   

9.
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鼻出血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以往常采用鼻腔填塞进行止血,这种治疗常给病人带来鼻腔填塞痛苦,为避免止血的盲目性,提高止血效果,我科于1996年3月~1998年12月采用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鼻出血,共120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l资料与方法1·皿临床资料 本组120例中,男86例,女34例;年龄11~79岁,平均年龄36.5岁。出血部位:鼻中隔前端104例,鼻中隔中后部49例,下鼻甲前端7例,下鼻甲后部4例,鼻底后部10例,中鼻甲后部3例,鼻咽静脉丛5例,病史中既往出血史54例,血压偏高26例…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患者,女,27岁,主诉右鼻腔流脓涕有异味1年,鼻涕中偶尔伴有血丝,伴有头痛,门诊鼻内镜下见右侧总鼻道黑褐色占位,表面污秽,触之坚硬如石,因肿块阻挡未窥及右中鼻道及嗅裂区,鼻中隔左偏,平中鼻甲水平有前后向骨嵴,左侧中鼻道及嗅裂区未见异常。鼻窦CT:右鼻腔下甲与鼻中隔之间致密灶大小约2 cm×1.7 cm,右下鼻甲受压外移,部分骨质吸收,该肿块与鼻底有一定距离,鼻中隔  相似文献   

11.
对筛选出的鼻腔良性阻塞性嗅觉异常的39例(62侧)鼻腔进行CT及鼻内窥镜检查,发现因中鼻甲变异致嗅裂消失者14侧(22.58%),筛泡肥大及中鼻道息肉26侧(41.93%),中鼻道合并嗅裂息肉15侧(24.19%),鼻中隔高位偏曲4侧(6.45%)。鼻中隔代偿性肥厚3侧,经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处理后,对其嗅觉变化进行了动态观察,发现术后12周嗅觉治愈率为48.4%(30/62),嗅觉好转为25.8%(16/62),25.8%(16/62)无变化。鼻窦炎越严重者,嗅觉恢复越慢,由此认为嗅觉障碍常与中鼻甲变异,窦口鼻道复合体及嗅裂的阻塞和炎症有关,早期处理上述病变,可使嗅觉有较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难治性鼻出血位点与年龄相关的分布特点及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住院治疗的149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青年组(≤39岁)、中年组(40~59岁)、老年组(≥60岁),分析其出血部位的特点及规律。结果 149例患者中,男性110例,女性39例;年龄 18~87岁,平均(53±14)岁;青年组36例,中年组52例,老年组61例。149例患者均行鼻内镜下鼻腔探查止血术。其中明确出血部位后行电凝止血或微填塞145例,并记录出血部位;未明确出血部位患者4例。三组患者最常见出血部位依次为:青年组:下鼻道穹窿22例(61%),中鼻甲后段13例(36.1%),嗅裂区中隔面1例(2.7%);中年组:下鼻道穹窿23例(44.2%),中鼻甲后段10例(19.2%),嗅裂区中隔面17例(32.7%);老年组:嗅裂区中隔面37例(60.6%),中鼻甲后段15例(24.6%),下鼻道穹窿7例(11.5%)。结论  难治性鼻出血患者中,青、中年患者出血部位以蝶腭动脉分支出血居多;老年患者出血部位以筛前动脉、筛后动脉分支出血居多。随年龄增长蝶腭动脉分支出血比例减少,筛前动脉、筛后动脉分支出血机会增加。  相似文献   

13.
鼻内窥镜下寻找鼻腔深部出血点的体会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1994年 6月~ 1999年 12月对 84例前鼻镜下未能窥及出血点的鼻腔深部出血做了鼻内窥镜检查 ,均为单侧。其中男 5 1例 ,女 33例 ,年龄 2 2~ 84岁 ,平均49 .6岁。鼻内窥镜检查 :非出血状态下 ,充分收敛麻醉后 ,用吸引管清除鼻腔内积血。鼻内窥镜下将中鼻甲推向外侧 ,仔细检查接近鼻顶处与中鼻甲对应的鼻中隔中上部。而后将中鼻甲轻微骨折内移 ,检查中鼻道。最后检查下鼻道 ,必要时做轻微下鼻甲骨折内移。填塞情况下仍处于出血状态的患者 ,使用麻醉棉片逐步替代原有填塞物。数分钟后 ,试着从鼻腔上部或下部依次抽出部分棉片 ,至发现出血为止 ,…  相似文献   

14.
我科自 1997年 6月至 2000年 6月在鼻内窥镜下用 YAG激光对43例鼻深部出血患者进行了治疗。男32例,女11例;年龄29~71岁,平均51.05岁。左侧鼻出血21例,右侧18例,双侧2例。治疗前28例曾行鼻腔填塞,其中有9例曾行后鼻孔填塞,均未能止血。病史3~16天,出血次数5~22次。出血部位:下鼻道内及Woodruf静脉丛17侧,鼻中隔中、后段及上部12侧,中鼻道内7侧,中鼻甲前上筛前动脉分布区5侧,下鼻甲后端2侧,鼻后孔缘1侧,鼻阈后上鼻腔顶部夹缝内1侧。伴发疾病:高血压16例,尿…  相似文献   

15.
为总结应用鼻内窥镜微波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经验,我科于1998年3月至1999年10月对门诊及住院的42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行鼻内窥镜下微波止血,疗效满意。结果:其中男30例,女12例,年龄17~64岁。出血部位:鼻中隔中后部14例,中鼻甲5例,下鼻甲中后端13例,Woodruff静脉丛10例。治疗方法:用1%地卡因/肾上腺素棉片充分收缩麻醉鼻腔粘膜,行鼻内窥镜检查,寻找出血部位,确定出血点后,用微波探头先在出血点周围环形烧灼,再烧血管断端,封闭血管,术后无需鼻腔填塞。所有病例观察三个月末再出血。结…  相似文献   

16.
鼻后部出血33例,男26例,女7例,40~68岁,均排除血管瘤,恶性肿瘤所致鼻出血.治疗前均行鼻腔鼻窦CT检查,副鼻窦均无异常.血常规检查在正常范围.患者取仰卧位,用1%丁卡因+适量副肾素表面麻醉双侧鼻腔嗅裂,中鼻道、总鼻道、下鼻道,5min1次,共2次,此时鼻出血一般停止,取出棉片后,患侧鼻腔导入30度Storz内窥镜仔细检查嗅裂,中鼻道、下鼻道外侧壁及鼻咽部等,并用吸引器吸除表面渗血及积血,发现下鼻道外侧壁后方的鼻咽静脉丛血管扩张活动性渗血,退出内窥镜导入健侧直达鼻咽部暴露患侧活动渗血部位,患侧鼻腔导入Nd:YAG激光,在光纤明视下烧灼出血部位,局部结痂,出血停止,导入卷棉子,局部涂素高捷疗眼膏,退出内窥镜及Nd:YAG激光光纤,术毕不需堵塞油纱条.33例一次治疗并随访1年无复发27例(81.8%),二次治疗并随访1年无复发6例(18.2%).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鼻窦内窥镜下诊治鼻出血的应用价值及其适应证。方法 :回顾分析 2 2 6例非外伤鼻出血患者经鼻窦内窥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 :出血部位 :中鼻道 5 2例 ,中鼻甲 6例 ,鼻中隔后段 4 4例 ,下鼻甲后端 5 7例 ,鼻底部 6例 ,鼻中隔前上端 2 8例 ,部位不明确 3 3例。鼻窦内窥镜下鼻腔填塞 12 6例 ,微波、激光、烧灼 78例 ,手术 4 2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的止血效果。结论 :鼻窦内窥镜检查鼻出血 ,诊断准确 ,治疗方便 ,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鼻出血的机制是破坏出血点组织,使血管封闭或凝血而达到止血目的[1]。我科自2012年5月~2014年6月,使用低温等离子技术在鼻内镜下治疗鼻出血15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1一般资料。158例患者,男性87例,女性71例;年龄15~82岁,平均56.7岁;均为单侧鼻腔出血,左侧86例,右侧72例,鼻中隔中后部57例,嗅裂部28例,中鼻道后上部23例,下鼻道中后部21例,鼻底18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寻成人严重鼻出血位置分布规律及有效微创处理方法。方法:通过鼻内镜观察成人严重鼻出血位置,并以微创手段进行止血。结果:129例成人严重鼻出血患者出血部位:鼻中隔嗅裂区及鼻顶前端68例(52.7%);下鼻道后端穹隆部37例(28.7%);蝶筛隐窝下方10例(7.8%);利特尔氏区8例(6.2%);中隔后上端5例(3.9%);部位不明1例(0.8%)。查明出血部位的128例患者为动脉出血,均予电凝止血。结论:绝大多数患者出血部位在鼻中隔嗅裂区、鼻顶前端和下鼻道后端穹隆部;鼻内镜下绝大多数出血部位均可发现;鼻内镜下电凝止血创伤微小,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鼻黏膜病变与年龄及当地气候变化的规律。方法 对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进行登记编号,每月随访1次,前鼻镜和/或鼻内镜观察患者鼻腔黏膜病变部位和病情变化。利用SPSS17.0软件对记录数据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成功随访259例,记录有病变患者555人次,病变部位957处。气流对鼻腔黏膜损伤好发于10月至次年4月,4月后发病患者减少,8月后患者逐渐增加,11月、12月患者明显增加(P<0.05)。2~12岁儿童、40~80岁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13~39岁发病率较低(P<0.05)。与湿度呈负相关(P<0.05)。损伤部位以鼻中隔Little区黏膜最高,其次依次为下鼻甲、鼻中隔偏曲凹面、鼻中隔偏曲凸面、下鼻道、中鼻道、中鼻甲及嗅裂。结论 鼻腔黏膜损伤与年龄、季节有关,可能与鼻腔气流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