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燃烧产物吸入导致的呼吸并发症是烧伤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至少占烧伤死亡率的一半,而目前尚无指标表明烧伤病人伴有吸入性损伤。本研究旨在确定支气管上皮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降钙素是否可作为烧伤病人诊断吸入性损伤的有效临床指标。选41例病人,年龄17~87岁,男女之比3.56:1,烧伤6%~78%TBSA,平均37±22%TBSA。17位病人疑有吸入性损伤,13位病人死亡。病人入院时,入院当天6、12和24小时,以及死亡后第1个月每周分别采静脉血1次,收集血清,放射免疫法测血清免疫反应降钙素(iCT)水平以及其它指标。结果示,正常血清iCT平均水平是80±65pg/ml,上限为200 Pg/ml。烧伤病人血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吸入性损伤流行病学特点,总结喉烧伤诊断标准的临床应用经验. 方法 收集笔者单位1999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443例吸入性损伤患者病历资料.统计患者性别、年龄、吸入性损伤严重程度、合并症及伤前疾病,不同程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的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伤后入院时间及喉烧伤情况,患者治疗及预后情况包括气管切开率、切开时间及并发症、病死率及死亡原因等.对数据行非参数Kruskal-Wallis检验、x2检验,对吸入性损伤严重程度与烧伤总面积、喉烧伤严重程度、气管切开率、病死率的相关性行Spearman相关分析. 结果 (1)本组患者中男353例占79.7%,女90例占20.3%,男女比例约4∶1.小于或等于20岁者64例占 14.4%,大于20岁且小于或等于40岁者203例占45.8%,大于40岁且小于或等于60岁者144例占 32.5%,大于60岁者32例占7.2%.本组患者中轻、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分别为297、108、38例.7例有合并症,21例有伤前疾病.不同程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的烧伤总面积和Ⅲ度烧伤面积均差异明显(H值分别为73.752、142.830,P值均小于0.01),伤后入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528,P>0.05).相关分析显示吸入性损伤严重程度与烧伤总面积呈明显正相关(r=0.399,P<0.001).轻度吸入性损伤患者中,轻度喉烧伤占68.0%(202/297),中度喉烧伤占32.0%(95/297),重度喉烧伤0例;中度吸入性损伤患者中,轻度喉烧伤0例,中度喉烧伤占53.7% (58/108),重度喉烧伤占46.3% (50/108)喉烧伤情况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6.703,P<0.001).相关分析显示喉烧伤严重程度与吸入性损伤严重程度呈明显正相关(r =0.700,P<0.001).(2)本组患者总体气管切开率为37.02%(164/443).轻、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气管切开率分别为10.44% (31/297) 、87.96%(95/108)、100.00% (38/38),差异明显(x2=271.654,P<0.001).相关分析显示气管切开率与吸入性损伤严重程度呈明显正相关(r=0.784,P<0.001).本组患者气管切开时间以伤后6 h以内为主占63.4% (104/164).气管切开并发症发生率为5.5%(9/164).(3)本组患者中共31例死亡,病死率为7.00%.轻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病死率为1.01% (3/297),中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病死率为12.96%(14/108),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病死率为36.84%(14/38),差异明显(H=74.273,P<0.001).相关分析显示病死率与吸入性损伤严重程度呈明显正相关(r=0.371,P<0.001).死亡患者的死亡原因中,脓毒症14例占45.2%,呼吸功能衰竭7例占22.6%,呼吸道梗阻2例占6.5%,呼吸道出血2例占6.5%,脑出血2例占6.5%,心脏意外2例占6.5%,中枢性尿崩1例占3.2%,另有1例占3.2%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结论 吸入性损伤患者中,男性占绝大多数,青中年构成比最高.吸入性损伤严重程度与烧伤总面积、喉烧伤严重程度、气管切开率、病死率相关.利用喉烧伤诊断标准和气管切开指征,可有效避免喉梗阻风险;早期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手术,有利于降低手术难度和风险.  相似文献   

3.
吸入性损伤是当前烧伤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为了进一步观察了解吸入性损伤后患者的呼吸道损伤程度,自1997年2月~2000年11月我科对收治的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患者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检查治疗,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8例吸入性损伤,其中男性7例,女1例,平均烧伤面积36.4±15.5%,Ⅲ度烧伤为23.8±11.3%。8例患者中死亡2例,死亡率占25%。其中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死于气管内大出血1例。 1.2 临床特点:本组8例均有密闭空间烧伤史,6例火焰  相似文献   

4.
磺胺嘧啶银是—种有效的局部抗微生物制剂,在烧伤病人中应用能减少感染并发症。本文测定Ⅱ°及Ⅲ°烧伤病人的血清银浓度和24小时尿银排泄量,观察创面吸收量与烧伤严重度的关系。 23例烧伤病人,深Ⅱ°和Ⅲ°烧伤总面积(TBSA)为12~90%(平均47%),其中3例TBSA<20%,7例21~40%,7例40~60%,6例>60%。3例(13%)死于全身性感染,TBSA均>75%。清创术后立即用浸有1%磺胺嘧啶银冷霜的粗孔网织纱布涂敷创面,以后每天用药一次,直至出院或创面愈合。营养支持的目的是  相似文献   

5.
该文报道了30例总烧伤面积78%±10%TBSA、Ⅲ度65%±16%TBSA的烧伤患者应用自体表皮细胞培养(CEA)并取得良好效果的经验。所有患者都给予系列标准评分,包括吸入性损伤的支气管镜诊断。整个救治过程有专门的医护人员负责。Ⅲ度烧伤创面给予切痂至深筋膜,难以确定深度的创  相似文献   

6.
烧伤患者能量消耗变化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动态监测烧伤后能量消耗 (简称能耗 ) ,探讨影响伤后能量消耗的因素。 方法 应用间接测热仪对 45例烧伤患者进行能耗的动态监测并分析其能耗变化。 结果 烧伤后能耗即刻升高 ,一周左右达高峰 ( 1144 3.78± 32 95 .32 )kJ/d ;烧伤面积越大 ,能耗越高 ;能耗与烧伤后病程有关 ;伤后能耗有变异且接近早期 ,烧伤面积越大变异程度越高 ;中等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能耗较无吸入性损伤患者高 ;大面积烧伤切痂术后能耗明显下降 ;男性患者能耗高于女性患者。 结论 烧伤后能耗有一定规律性变化 ,但深度烧伤面积、伤后时间、吸入性损伤、切痂手术、性别及个体差异均影响烧伤后能耗  相似文献   

7.
临床资料:本组磷烧伤患者16例,其中男13例、女3例,年龄6-36岁。烧伤总面积(34±29)%,其中Ⅲ度(24±23)%TBSA。伤后1 h入院8例,1 h后至6 h入院6例,6 h后至48 h入院2例。烧伤总面积>50%TBSA者5例,合并休克5例、吸入性损伤5例。  相似文献   

8.
30%Ⅲ°体表烧伤的绵羊在内毒素作用下3天后死亡率明显增加,15%Ⅲ°体表烧伤导致局部和全身的脂质过氧化物变化。本研究采用15%Ⅲ°体表烧伤模型,比较单独给子内毒素与烧伤后再给予内毒素(静注大肠埃希杆菌内毒素2μ/kg)所引起的变化,并通过观察生理学和组织学变化以确定较为可靠的因果关系。22只成年绵羊在肺和股前淋巴造瘘并给予主动脉、中心静脉和肺动脉插管。动物经上述操作后都有3~4天的恢复期。一组为单独内毒素组(n=11),另一组为烧伤+内毒素组  相似文献   

9.
1974年1月至1984年1月间,作者所在Syracuse医院收治805例烟雾吸入和烧伤病人,其中117例行气道处理(占14%):69例气管内插管(组Ⅰ),46例插管后再行气管切开(组Ⅱ),2例气管切开(组Ⅲ);688例未行气道处理(组Ⅳ)。在吸入性损伤伴烧伤病人中,62%行气管插管;而单纯吸入性损伤病人只有12%行气管插管。插管病人的年龄、烧伤面积均比  相似文献   

10.
小儿特大面积烧伤46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特大面积烧伤是烧伤救治中的一大难点。笔者单位 1994年 9月~ 2 0 0 0年 9月共收治烧伤患儿 4 6例 ,治愈 39例 ,死亡 7例 ,救治成功率为 84 .8%。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男 2 5例 ,女 2 1例 ,年龄 8个月~ 13岁 ,平均 (5 .0± 3.3)岁 ,其中热液烫伤 31例 ,火焰烧伤 9例 ,火药爆炸致伤 6例。伤后 6h以内入院者 38例 ,6h以后入院者 8例。烧伤面积≥ 4 0 %TBSA ,平均烧伤面积为 (5 2 0±12 .6 ) %TBSA ,其中 36例有Ⅲ度烧伤创面。入院时出现休克者 4 1例 ;伴有吸入性损伤者 15例 ;并发肺部炎症或水肿者 2 3例 ;应激性溃疡出血 8例 ;肾功…  相似文献   

11.
甲状旁腺素与降钙素在吸入性损伤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吸入性损伤早期诊断的实验室检测方法,笔者对烧伤伴有吸入性损伤患者的甲状旁腺素(PTH)及血浆降钙素(CT)进行了监测,以了解它们在血液中的变化规律及与吸入性损伤的关系。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选择笔者单位2003—2004年收治的烧伤患者20例,其中男17例、女3例,年龄18  相似文献   

12.
吸入性损伤伴有10~35%皮肤烧伤面积者,必然增加应用支持通气治疗的机会。本文报道41例曾行气道插管和机械通气而并发上气道和气管狭窄后遗症的资料,本组平均烧伤面积30.3%和Ⅲ°16.6%,早期均做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其中有17例加做~(133)Xe闪烁检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动态观察大面积烧伤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及其他炎症介质和肽类激素的变化 ,探讨其相关性。资 料 与 方 法一、一般资料1999年 4月~ 11月天津市第四医院收治 14例烧伤患者 ,其中监护病房 12例 ,急救中心 2例。男 13例 ,女 1例 ;年龄 19~ 5 5岁 ,平均 30 .1± 11.8岁 ;烧伤面积 4 3%~ 98% ,平均 70 .0 %± 17.7%TBSA ;烧伤指数 2 9.2 %~ 98.0 % ,平均5 1 6 %± 17.2 %。患者均为热烧伤伴休克 ,其中 2例为化学烧伤 ,9例有不同程度吸入性损伤 ,1例为复合创伤 (烧伤、吸入性损伤、骨盆骨折 )。烧伤后 1周内均有内毒素血症 ,符合…  相似文献   

14.
一般资料1990年~1994年,我院共收治烧伤病人642例,其中合并吸入性损伤者49例,发病率为7.7%,比我院1984年前吸入性损伤发病率(6.5%)升高了1.2%。49例中,男性35例,女性12例。年龄最大63岁,最小8个月。损伤原因(附表)多为在密闭的室内或车内因火焰、烟雾所致。本组大部伴有严重的体表烧伤,死亡18例,死亡率为38.6%,较我院1984年前(65.7%)降低了  相似文献   

15.
吸入性损伤是火灾所致烧伤中常见的并发症,它可增加烧伤者的病发率和死亡率,但有关其病理生理学的改变尚不明确。吸入性损伤是由于吸入燃烧不全的燃料而造成喉部、通气道和肺实质表面的破坏。在鉴别通气道和肺实质损伤中,前者可经内窥镜检查获得确诊,后者难以在烧伤当时作出诊断。为此,作者往伴有或不伴有吸入性损伤的烧伤病人中,测定血管外肺水量(EVLW)以进一步了解肺吸入性损伤的病理  相似文献   

16.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吸入性损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汪涛 《中华烧伤杂志》2003,19(5):303-304
吸入性损伤是造成烧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也是阻碍烧伤患者治愈率提高的重要因素。笔者尝试使用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EGF)以促进吸入性损伤后气管粘膜及肺泡上皮的修复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笔者单位 1995~ 2 0 0 1年收治重度烧伤患者74例 ,其中男 5 6例 ,女 18例 ,年龄 12~ 5 5岁。烧伤面积 <5 0 %TBSA者 10例 ,≥ 5 0 %TBSA者 6 4例。致伤原因 :铁 (钢 )水高温烟雾吸入伤 38例 ,汽油或酒精火焰烧伤 2 2例 ,其他14例。患者入院后参照文献 [1]方法诊断为吸入性损伤 ,其中轻度吸入性损伤 4例、中度 …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阐明严重烧伤后内毒素血症是否是一个难以避免的情况,以及循环中的内毒素在烧伤后超高代谢和分解代谢反应中所起的作用。39例严重烧伤病人伤后12h内入院,TBSA>30%,不伴吸入性损伤,年龄12~70岁。  相似文献   

18.
本文回顾美国陆军外科研究所1983年1月~1985年12月间210例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治疗结果,旨在确定切痂是否为影响大面积烧伤后生存率的一个因素。 210例(男186例,女24例,8个月~93岁,平均烧伤面积52.6%,全层烧伤32.6%)中118例(56%)伴吸入性损伤。存活者117例(55.7%,平均年龄27.9岁,烧伤面积44.5%,全层烧伤面积21.1%)中39例(33.3%)伴吸入性损伤;104例作切痂术,13例(非全层烧伤)未作切痂和植皮而自愈。表浅切痂平面至皮下  相似文献   

19.
146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 1990年 1997年进行烧伤患者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术 146例。术后并发皮下气肿、出血、套管脱出、拨管困难等并发症 2 0例 (13 .7% ) ,现就其发生原因、处理和预防进行讨论。临 床 资 料本组 146例中 ,男 12 1例 ,女 2 5例 ,年龄 10 78岁 ,平均35岁 ,为火焰和化学烧伤。烧伤 10 % 96 %TBSA ,全部伴面颈部烧伤及吸入性损伤。烧伤深度 :浅Ⅱ度 33例、深Ⅱ度 93例、Ⅲ度 2 0例。吸入性损伤程度 :轻度 19例、中度 86例、重度 41例。其中吸入性损伤的临床分类采用三度分类法 :轻度指声带以上损伤 ;中度指气管隆突以上损伤 ;重度指…  相似文献   

20.
为了评价吸入性损伤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特点及其对死亡的影响,总结了我科近14年住院治疗的热力烧伤患者940例,其中吸入性损伤175例,轻度15例。全部治愈,中度25例,死亡13例,死亡率为52.0%,重度35例。死亡31例,死亡率为88.6%,统计分析表明,合并吸入性损伤者69.3%在密闭空间发生,同时伴有面部烧伤者达96.0%。随着烧伤面积的增加,吸入性损伤发生率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相应增加,有吸入性损伤肺部感染较无吸入性损伤肺部感染率为高(P<0.01),发生时间早,两组同等烧伤面积、深度、年龄患者、有吸入性损伤组发生死亡的危险比无吸入性损份组大17.2倍(P<0.001)。烧伤面积、深度和年龄相近,合并肺部感染者明显增加了死亡的机会(P<0.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