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x线片的影像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本院经手术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对其x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腰间盘突出症的x线特点。结果本组30例患者中,24例表现为椎间隙前窄后宽或宽窄一致,占80%,21例表现为突出间盘相邻椎体缘的硬化和唇样增生,占70%,20例表现为腰椎曲度变化,占66.67%,18例表现为椎体后缘后翘,占60%,18例表现为许莫氏结节,占60%。CT检查对腰间盘突出症诊断的确诊率高于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CT检查优于x线检查,对手术方式的选择有重要意义。在基层医院,x线片检查仍然对诊断腰间盘突出症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立位动态腰椎侧位片在腰椎节段不稳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立位动态腰椎侧位X线片在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节段不稳中协助诊断及指导治疗的价值。方法对本院自1995年以来随访资料完整的188例经临床和CT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分析,其中早期58例术前未作立位动态腰椎侧位X线片行后路椎间盘摘除术(A组);130例术前行立位动态腰椎侧位X线片检查,其中48例同时合并腰椎节段不稳,在行后路椎间盘摘除并同时内固定与植骨融合稳定脊柱(B组);82例未发现合并腰椎节段不稳,行后路椎间盘摘除术(c组)。随访3~5年,平均4年,对3组术后复发的例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术后复发的例数10例,复发率达17.24%;B组术后复发的例数2例,复发率4,17%;C组术后复发的例数5例,复发率6.1%;A组与B组及A组与C组术后复发的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位动态腰椎侧位X线片在腰椎节段不稳诊断中有相当重要的价值,是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前必不可少的检查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椎间隙和多椎间隙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对山羊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成年山羊20只,分为单椎间隙手术组(A组)、多椎间隙手术组(B组),每个手术组再分为术后24h取标本组(A1组、B1组)和术后3个月取标本组(A2组、B2组),每小组5只山羊。单椎间隙手术组行C3/4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多椎间隙手术组行C3/4、C4/5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A1组、B1组于术后24h以5F导管作为影像学测量标记拍摄山羊颈椎正、侧、动力位片(过屈、过伸位片),A2组、B2组于术后3个月以5F导管作为影像学测量标记拍摄山羊颈椎正、侧、动力位片(过屈、过伸位片)。分别测量其侧位、动力位(过屈位、过伸位)片C,H(A组)或C3/4、C4/5,(B组)节段的椎间盘高度、相邻椎体间的角度位移和水平位移。结果单椎间隙组和多椎间隙组手术前后椎间盘的高度、相邻椎体的水平位移、角度位移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椎间隙和多椎间隙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对山羊颈椎的影像学稳定性无影响,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不会造成山羊颈椎不稳。  相似文献   

4.
《rrjk》2017,(16)
目的 :探讨X线诊断腰椎间盘病变的临床价值,提高基层医院医生关于X线平片诊断腰椎间盘病变的认识。方法 :对78例我院经手术证实腰椎间盘病变患者的腰椎正侧位片及L3-4,L4-5,L5-S1椎间盘CT影像进行分析。结果 :CT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的直接征象:椎间盘后缘软组织呈对称性向后方膨隆,超出相邻椎体后缘,侧隐窝脂肪间隙变窄,相邻神经根及硬膜囊受压变形移位,有35例;椎间盘后缘软组织呈局限性突入椎管,相邻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移位,共有28例;腰椎间盘脱出者12例。X线平片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间接征象有:腰椎生理曲度改变,椎间隙狭窄,椎体骨质增生,后下缘后翘及椎间隙内钙化,共有49例。结论 :X线平片检查对诊断腰椎间盘突病变不如腰椎CT,但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通过平片检查可初步筛选出腰椎CT扫描或腰椎MRI检查的对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颈椎病在老年病人的X射线平片表现,探讨X射线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100例确诊为老年颈椎病患者的X线平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症状表现为根型46例(46.0%)、颈型34例(34.0%)、椎动脉型15例(15.0%)、交感神经型和椎型各2例(各2.0%)、食管型1例(1.0%)。X片所见:颈椎曲度改变80例(80.0%),椎间隙变窄77例(77.0%),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63例(63.0%),椎体不稳25例(25.0%),韧带钙化23例(23.0%),椎间孔变小、变形13例(13.0%),双突现象7例(7.0%),钩突改变和双边现象各6例(各6.0%)。结论老年颈椎病X线平片以颈椎曲度改变、椎间隙变窄和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为主,X射线平片可用于基层颈椎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林长波 《健康必读》2008,7(3):122-123
目的探讨X线平片对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0例颈椎病患者X线平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0例颈椎病X线表现为:①椎间隙狭窄、椎间盘退变者占81%;②颈椎骨质增生占79%;③椎间孔变形占71%;④颈椎失稳、曲度改变者占50%;⑤软组织钙化影占35%;⑥椎管狭窄占8%。结论X线平片目前仍是诊断颈椎病的主要方法,它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其中椎间隙狭窄、椎间孔变形是诊断颈椎病的直接征象;骨质增生、退变是诊断颈椎病的主要依据;颈椎失稳、曲度改变(4-6椎体为中心)为颈椎病的起因,是诊断本病的基本特点;椎部软组织钙化影、各小关节增生伴功能紊乱是诊断本病的间接征象。  相似文献   

7.
目前尘肺的诊断主要靠X线胸部平片,但很多因素可对X线诊断产生影响。现就我市近年在诊断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一、客观因素1胸片合格率低。1997年我市尘肺诊断组统计的1322张胸片中,1级片54张(41%),2级片492张(372%),3级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10例表现为颈肩、上肢痛和严重头痛、头晕的颈椎病患者,采用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观察其近期疗效及出现的副作用。结果平均随访11个月(6-18月)。6例表现为根性疼痛的患者,在术后症状即有明显缓解,4例表现为头晕、头痛者在术后3日内症状逐渐缓解。术后3个月复查颈椎X线片,未见相应椎间隙狭窄。所有患者无术后感染、神经损伤、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非脊髓型颈椎病,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我们研究了一种松静站桩功配合治疗腰椎盘突出症,共诊治112例,一年以上,治愈101例,治愈率为90.17%;复发11例,复发率为9.83%。疗效令人满意,介绍如下。一、松静站桩功功法介绍和方解 (一) 两脚平站,屈膝开档、垂肩坠肘、缩腹提肛,双目垂帘,胯松腰弹,脊背拔伸,百会正上,姿势柔圆,外松内强。功法方解:该练功动作对腰椎起着自我牵引作用,椎间隙被拉宽,髓核可回纳,腰肌韧带可增强,椎间盘段固性提高。  相似文献   

10.
石棉肺的X线表现与石棉尘浓度关系初步探讨镇江市卫生防疫站(212001)哈宽庭,顾霖,吉有余本文将镇江、苏州、南京三地区尘肺诊断组自1970年以来,对四个石棉加工单位所确诊的101例石棉肺病例的历年所摄X线胸平片结合各单位作业场所石棉尘浓度监测资料加...  相似文献   

11.
李贤华  莫华梅 《中国保健》2009,(18):693-694
目的:通过腰椎正侧位平片与腰椎间盘CT断层扫描对比,了解腰椎间隙变窄与椎间盘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东芝TCT 300~EzCT扫描机,扫描条件:360mAs,120kV,层厚5mm,层距5mm,扫描角度与椎间隙平行,分别用软组织窗及骨窗观察。结果:350例患者经CT扫描,有455个椎间盘病变,其中10个无椎间隙变窄,445个椎间隙变窄的椎间盘均有椎间膨出或脱出。结论:所有腰椎平片显示变窄的椎间隙,CT扫描均有椎间盘病变(椎间盘突出或膨出),少部分椎间盘病变,其椎间隙不一定变窄。  相似文献   

12.
5例石棉肺X线诊断与病理诊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5例石棉作业工人的尸检病理诊断与生前X线胸片诊断对比研究表明,后前位X线胸部平片在晚期石棉肺的诊断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5例石棉作业工人,除1例生前X线诊断为石棉肺Ⅱ期外,其余4例皆诊断为“无石棉肺”。尸检病理结果,5例皆诊断为石棉肺Ⅲ期。X线与病理诊断的基本符合率仅占20%。本文分析了其原因,并研究、探索了石棉肺X线诊断的某些特殊规律,提出了补充、完善现行石棉肺诊断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檀大胜 《现代保健》2011,(3):140-142
目的 重点讨论颈椎病的X线表现和评价X线平片诊断价值.方法 对1000例颈椎病进行X线分析.结果 颈椎病的表现有:颈椎生理曲度异常631例(63.1%),椎体旋转392例(39.2%),滑椎326例(32.6%),椎间隙狭窄共1364个,以C5~6椎间隙狭窄多见,椎体骨刺1830个,其中前缘骨刺562个,后缘骨刺920个,侧缘骨刺348个,钩椎关节退变813例(81.3%),椎间关节退变614例(61.4%),韧带钙化364例(36.4%),此外尚有椎间盘真空征(或积气征)20例,正位裂隙征133例,侧位裂隙征126例和椎间孔变形等.结论 X线平片在颈椎病诊断上有重要价值,也是一种重要的检查方法,特别是颈椎正侧位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C5/6椎间盘髓核摘除、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对C7/T1椎间隙内压力的影响。方法11具新鲜青壮年颈椎尸体标本。按测试的先后次序分为C5/6椎间盘完整组、C5/6椎间盘髓核摘除组和C5/6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组,在颈椎标本上施加轴向、侧弯、后伸、前屈分级载荷,测量各组C7/T1椎间隙内的压力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在轴向、前屈、侧弯三种工况相同载荷下,C5/6椎间盘髓核摘除组C7/T1椎间隙内的压力大于人工椎间盘组与椎间盘完整组(P〈0.05)。(2)在后伸载荷下C5/6椎间盘髓核摘除组C7/T1椎间隙内的压力和人工椎间盘组与椎间盘完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C5/6人工椎间盘置换组C7/T1椎间隙内的压力在轴向、前屈、侧弯后伸四种工况下与椎间盘完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C5/6颈人工椎间盘置换后C7/T1椎间隙内压与椎间盘完整时相似。(2)C5/6椎间盘髓核摘除后C7/T1椎间隙内压力增大。  相似文献   

15.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正确诊断不容易,往往会因误诊而导致误治。所以必须将临床症状、体征与影像学、神经电生理、生理、生化学检验等辅助检查结合在一起全面考虑、综合分析,才能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水平。一、影像学诊断(一)X线1.X线平片:普通腰椎平片主要观察腰椎生理曲度、椎间隙改变、椎后缘弧形软组织影及骨质增生情况。X线平片为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重要征象之一,可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诊断提供依据。用小波变换的图像增强技术(WTIE)对X线影像进行增强处理,使一般X线片能显示椎间隙的密度变化及椎间盘突出的形态特点:…  相似文献   

16.
减压性骨坏死的影像学早期诊断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影像学方法断层扫描(CT)与核磁共振(MRI)对减压性骨坏死(DON)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50例工龄超过1年的潜水员,分别进行双肩、双髋、双膝关节X线、CT、MRI检查,分析3种检查方法间的符合率、早期诊断率。结果 X线、CT和MRI的检出率分别为30.0%、73.5%和67.7%;X线与CT和MRI间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2.8%、100.0%;CT和MRI的早期诊断差别为65.7%、56.5%,与X线平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结论 CT和(或)MRI比X线具有更高的检出率,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MED髓核摘除术后的中期疗效.方法 对2004-2006年在我科行MED腰椎单节段髓核摘除术治疗420例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3~5年,平均4.2年.结果 ①术后3月内恢复工作者406例(96.7%).②患者自觉症状消失达满意程度者412例(98%).③全部病例的施术腰椎间隙高度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丢失,术后4年平均丢失13%,暂未发现局部不稳.结论 ①MED腰椎单节段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期随访效果优良.②本组MED髓核摘除术后随访结果显示术后椎间隙变窄者均未发现腰腿痛等症状复发.③MED髓核摘除术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靠而有效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18.
XG-500型X线机连续烧断两只球管灯丝的原因山东莱阳卫校X线技术教研室杨庆余(265200)威海市中医院新安装XG-500型X线机拍片清晰,但拍片条件极低,如用200mA拍腰椎片,时间不能超过0.4秒。用了半年后大焦点灯丝烧断,只好改用小焦点灯丝拍...  相似文献   

19.
在正常的腰椎正位片上,椎体序列规整无弯曲,各椎骨骨质完好无缺损和骨折线,椎间隙左右等宽,关节间隙清晰,椎弓根(即两侧猫头鹰眼形结构)大小相等对称,排列整齐,棘突基本在一条连接的直线上。无移行椎、脊柱裂等病理改变。腰椎两侧的腰大肌呈自内上斜向外下斜行的三角形阴影,且两侧对称。两髂骨翼等高,骶骨尖正中,骨盆对称。  相似文献   

20.
丁镜波 《现代医院》2008,8(3):50-51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滑脱X线诊断价值及X线的诊断标准。方法收集200例临床腰腿痛症状典型X线平片进行分析。结果滑脱部位以腰4~5为主,占滑脱椎体90%,滑脱方向:前滑脱占80%、后滑脱占20%,椎弓峡部和关节突是完整的。结论X线平片在退行性腰椎滑脱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