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诊治与再手术时机。方法 总结36例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诊治过程及对典型病例的具体分析。结果 保守治疗26例,22例痊愈,再手术10例,8例痊愈。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和麻痹性肠梗阻应保守治疗,对机械性绞窄性肠梗阻应及时行再次剖腹探查手术,明确原因,解除梗阻,挽救生命。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5月-2007年3月收治.的46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6例患者均在腹部手术后2周内发生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其中144例经系统保守治疗后痊愈,2例因并发形成腹腔脓肿待手术治疗后痊愈。结论准确掌握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特点,系统化保守治疗不但可以治愈,而且可避免再次手术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我院收治33例术后早期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3例中27例(81.8%)经禁食、抗炎、解痉、胃肠减压等保守治疗痊愈,缓解时间平均10.5 d6。例再次手术,4例为内疝,2例为肠袢团块状粘连。结论术后早期肠梗阻以炎症性肠梗阻为多见,可通过非手术治疗缓解,对绞窄性梗阻应及早手术。再次手术宜从简,以解决梗阻为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分析急腹症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治措施。方法对56例急腹症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3例(94.64%)经保守治疗痊愈。3例因肠壁充血、水肿、肠管严重粘连而中转手术治疗,术后梗阻症状解除。结论急腹症术后炎性肠梗阻多在术后2周内出现,多数保守治疗可获得良好效果,对保守治疗无效者应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诊断依据、治疗原则及预后。方法对60例腹腔镜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4例(90.00%)患者经保守治疗痊愈,6例(10.00%)行手术治疗后痊愈。患者均获平均(6±1.52)个月的随访,3例(5.00%)复发。结论腹腔镜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于术后2周内,应采用多种检查手段综合分析,早期诊断并及时合理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提高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采用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4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 ,包括禁食、胃肠减压、中药、糖皮激素加生长抑素应用的临床资料。结果 47例经保守治疗后治愈,平均时间7~10d,1例再手术后18d痊愈。结论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并发症少、安全、效果满意。少数病例需手术治疗,但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2例经胃肠减压、抗感染、肠外营养支持、生长抑素等非手术治疗痊愈,住院时间(13±2.78)d。2例手术治疗,其中1例保守治疗1周时出现绞窄性肠梗阻,行梗阻坏死肠段切除术后痊愈;1例保守治疗3周无效,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部分小肠狭窄明显、瘢痕增生、弹性消失、肠壁高度水肿,遂行小肠部分切除术,术后并发肠瘘经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掌握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发病特点并规范手术操作,及时诊断并实施保守治疗,是预防和减少其发生及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08年6月我们采用76%泛影葡胺及生长抑素等保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15例临床资料。结果15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11例使用76%泛影葡胺溶液等治疗后5~8d内肠梗阻完全解除,有效率73.3%;4例无明显缓解者继续保守治疗11~16d梗阻症状完全缓解,平均住院16.5d;随访3~6个月恢复良好。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保守治疗,早期应用76%泛影葡胺及生长抑素等治疗效果较好,多可避免再次手术,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61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4例患者经保守治疗痊愈,平均住院时间10.2d。7例手术治疗后痊愈,其中4例因保守治疗时出现绞窄性肠梗阻而手术,3例保守治疗40d无效而手术。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以保守治疗为主,胃肠外营养及生长抑素的应用具有较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术后早期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3例(82.14%)经保守治疗痊愈,5例(17.85%)保守治疗无效及时实施手术治疗后治愈。结论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首先实施保守治疗,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严格掌握手术指征,解除梗阻,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术后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附137例报告)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目的探讨术后肠梗阻的特点和诊断、治疗原则。方法对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001年1月至2004年10月收治的137例术后肠梗阻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7例病人均治愈,未发生肠外瘘等严重并发症,无死亡。2例发生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例术后3~8个月再次发生肠梗阻均经保守治疗而治愈。结论腹腔术后可出现肠梗阻,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征及腹部X线、CT检查。治疗方法的选择及手术时机的掌握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采用保守治疗,肠绞窄或有肠绞窄趋势应及时手术,反复发作的粘连性肠梗阻应积极手术。  相似文献   

12.
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仿  陈宁波 《临床外科杂志》2011,19(10):679-680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42例患者全部治愈。其中31例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及8例麻痹性肠梗阻采用非手术疗法,平均治愈时间为10.3d,无一例发生肠绞窄。3例机械性肠梗阻采用手术治疗,平均治愈时间为16.5d。结论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及麻痹性肠梗阻采取以非手术治疗为主的治疗方案,可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从而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对于少数存在机械性肠梗阻的患者,应及时手术治疗。依据肠梗阻类型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准确掌握手术指征是治疗术后早期肠梗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的病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中20例经禁食、抗炎、解痉、肠外营养、胃肠减压等保守治疗痊愈,缓解时间平均7d;4例再次手术,1例为内疝,2例为肠管壁疝,1例为束带形成。结论术后早期肠梗阻的特点:①多于术后3~30d开始出现梗阻症状。②以炎性肠梗阻多见,腹胀为主,腹痛较轻,较少发生绞窄。为腹腔炎症引起黏连所致,大多经保守治疗有效。③少数病例为机械性因素造成梗阻,多需手术解除梗阻。对绞窄性梗阻应及早手术。再次手术宜从简,以解决梗阻为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直肠癌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直肠癌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分析直肠癌手术408例术后早期肠梗阻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经手术探查发出以机械性梗阻占多数(19/21),手术治愈18例,死亡3例,死亡原因均为延误手术时机造成。非手术治愈5例。结论 直肠癌术后早期肠梗阻虽有梗阻症状,但由于术后诸多 影响,大多缺乏典型机械性梗阻的临床表现,易与术后肠麻痹,炎性粘连梗阻相混淆,应注意加以鉴别。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以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11例患者经保守治疗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4 d。1例中转手术治疗后治愈。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仍以保守治疗为主。小剂量低分子肝素、胃肠外营养及生长抑素的联合应用具有较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绞窄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0月间收治的108例绞窄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术前诊断绞窄性肠梗阻69例(63.9%),其中肠坏死22例(20.4%),余均为嵌顿疝和剖腹探查时确诊。治愈101例(93.5%),死亡7例(6.5%)。结论早期及时采取正确的处理是提高本病治疗效果最有效手段;加强围手术期处理,积极防治并发症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非粘连性小肠梗阻的诊断方法及手术时机。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于2000年1月至2007年10月共收治36例急性非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6例。均行手术治疗,治愈35例,1例死亡。除1例术后死于MODS外,其余病例均未发生术后腹腔内出血,腹腔感染及其它严重并发症。结论急性非粘连性小肠梗阻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结合B超、CT检查可提高早期确诊率。一旦确诊或疑拟诊断,建议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12年7月山西省定襄县中医院收治的42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42例患者均表现为排气后肠蠕动一度恢复、进食后又出现以腹胀为主的肠梗阻症状,经查体和X线腹部平片确诊。结果 40例经保守治疗后治愈,于5~21d(中位时间9d)肠蠕动重新恢复,效果良好。2例保守治疗2周不见缓解,1例由于黏连导致血运障碍而行部分小肠切除术,另1例腹腔肠管广泛黏连、扩张,行黏连松解术并肠排列术,中位治愈时间为15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于腹部手术后2周以内,治疗取决于引起梗阻的原因及临床病情进展情况,首选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9.
������599���ٴ�����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目的 总结10年来肠梗阻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0年间收治的599例肠梗阻资料。结果 病因明确540例(90.2%),其中机械性肠梗阻529例(98.0%);原因不明59例(9.8%)。非手术治疗381例(63.6%),手术治疗218例(36.4%),术后并发症7例(4.5%)。死亡27例。结论 10年间肠梗阻以粘连性肠梗阻、肿瘤性肠梗阻最常见。粘连性肠梗阻中84.2%为手术后所致,青年、无手术史的肠梗阻主要为结核性粘连所致。肿瘤性肠梗阻临床表现有一定特点。对手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应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97例结直肠肿瘤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7例均经手术治疗。右半结肠癌伴梗阻32例,其中30例行右半结肠一期切除,无吻合口漏发生,另2例癌肿不能切除行捷径手术;一期左半结肠切除肠吻合术15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Hartmann手术13例,术后恢复顺利,造口排便通畅,3~6个月后均进行了顺利关瘘手术;直肠癌Dixon手术27例,低位直肠癌行Miles术10例;行单纯肠造口6例。死亡1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切口感染与肺部感染。结论对于结直肠癌并急性发肠梗阻,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可考虑一期切除吻合,但要注意吻合口漏。做好围手术期的处理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